鄭衛之音,桑間濮上
2024-10-04 05:02:24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周代的民間音樂已經得到了較大發展,北方民歌和南方民歌交相輝映,各具特色。
北方民歌常常以「鄭衛之音」代稱。所謂「鄭衛之音」,指的是周代鄭、衛、宋、齊、魏、秦、王、陳等十五國的民謠,其中以鄭、衛等國的歌謠為主,多收錄於《詩經》中的《國風》中。
《詩經·國風》中共收集有一百六十篇歌謠的歌詞,其中涉及鄭國和衛國的歌謠有三十一篇,約占到《國風》總篇數的五分之一。這類北方民歌,大都短小精悍,從曲式上來看,則以分節歌為主。這些分節歌,基本都圍繞一個基本曲調展開,有的是一個曲調的簡單重複,有的會在一個曲調之後加入一段副歌,更複雜的一些歌謠則還會涉及引子、換頭、尾聲等曲式及變化技巧。北方民歌在最原始的狀態下基本是沒有樂器伴奏的,直到被宮廷搜集,並被用於宮廷的相關活動之後,才開始加入了樂器伴奏,例如瑟、竽等。
由於在音樂結構上富於變化,同時又能反映真實生動的生活,北方民歌受到了當時很多人的喜愛。不過,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對北方民歌持否定的態度,認為鄭衛之音頹廢低級,只會使人遠離教化和禮制。反映儒家音樂思想的《樂記》一書中曾提到:「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
南方民歌的存世量較少,大概是因為在周代,南方的很多地區沒有被列入宮廷采歌的範圍,具體區域包括今天的江蘇、浙江、湖北等省份。《詩經》中收錄的南方民歌不多,只有《周南》和《召南》兩部分,但在《離騷》《吳越春秋》等歷史文獻中,可以發現較多的南方民歌作品。南方民歌又稱「南音」,主要以楚國民歌為主,也包括吳國和越國的民謠。楚國民謠比較著名的作品包括《下里》《巴人》《陽春》《白雪》等。對於南方民歌的發展,屈原有著突出的貢獻。屈原採集民間的歌謠,進行專業的加工整理,並開創了騷體類作品,最終讓南方民歌煥發出了新的魅力,這其中,又以《九歌》最有代表性和系統性。
《九歌》原是一些楚國南部民間用以祭祀的歌舞,屈原通過對眾多作品進行改編和整理,最終將它們匯集成一部大型歌舞,共包括十一首樂曲。古時民間祭神的時候,恰好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時候,因此《九歌》中的歌曲,大都表現神靈之間的眷戀也即男女之情,但部分樂曲也顯得莊嚴而肅穆,例如《國殤》一篇,是一首悼念楚國戰死的將士的祭歌,歌曲通過對激烈戰鬥場面的描寫,高度讚頌了為國捐軀的將士,鼓舞人心。
「陽春」「白雪」
據史書記載,一天楚襄王問辭賦作家宋玉:為什麼民眾不稱讚你呢?宋玉回答說,在城中,有人演唱名叫「下里巴人」的樂曲,跟唱的人有數千人。當演唱「陽阿薤露」的時候,城中跟唱的只有幾百個人。當演唱「陽春白雪」的時候,城中能夠應和的人不過只有十幾個。如果繼續增加歌曲的難度,演唱「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時候,城中能應和的人不過只有兩三個人而已。宋玉藉此典故表明自己有出眾的德行,與一般人不同。這個典故也說明了越是高雅複雜的音樂,能夠理解唱和的人就會越少,這就是「曲高和寡」。後來,人們便用陽春白雪來代指高雅、不通俗的音樂或其他藝術作品。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