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外音樂史> 用石頭、泥巴做的樂器

用石頭、泥巴做的樂器

2024-10-04 05:02:15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1978至1987年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相關人員,對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進行了考古挖掘,結果出土一批原始樂器,其中包括陶鈴、石磬、鼉鼓等,數量可觀。經鑑定,這些樂器大都製造於堯舜時期,能夠比較客觀地體現和反映原始社會時期樂器的發展水平和狀況。

  在這批隨葬樂器中,有中國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石磬,其中一具被命名為「襄汾特磬」的石磬,通長138厘米,是目前全國出土的石磬中最大的一件。

  石磬算得上中國最古老的打擊樂器之一,多為石制,也有一部分以玉製成,造型古樸,上面雕刻有花紋,並被鑽孔懸於架下,依次排開,擊打時聲音清脆悅耳。石磬除了有娛樂功能,還具有特殊的社會功用和政治色彩,是部落聯盟首領召集族人和指揮征戰的特殊工具。

  鼓也是原始社會時期出現的樂器之一。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有一種怪獸,形狀似牛,但沒有犄角。黃帝得到它後,用它的皮做成了一面鼓,並用它的骨頭敲打這面鼓,聲音傳到八百里以外,威震天下。而襄汾陶寺遺址中發掘的8件鼉鼓也進一步印證了鼓在原始社會的應用。

  陶鍾也是原始社會時期出現的樂器之一,我國陝西長安縣(今西安市長安區)龍山文化遺址以及河南陝縣廟底溝都曾經出土過陶鍾,其中陝西出土的陶鐘形制較完整,鐘體呈長方形,上有實心的直柄。到了原始社會末期,則出現了銅鐘,據《孟子·盡心》記載,孟子曾經就一件禹時製造的銅鐘和學生討論。

  陶塤(xūn)是原始社會時期代表性的陶製樂器,也是我國發掘數量最多、分布區域最廣泛的原始吹奏樂器。塤是中國特有的吹奏樂器,大多數以陶製成,少數是石制和骨制的。傳說塤起源於一種名叫「石流星」的狩獵工具。古人在外出狩獵的時候,常常用一根繩子系上一個泥球或者石球投擲獵物,有的泥球或石球是中空的,被拋擲的時候會發出悅耳動聽的響聲,古人覺得好玩,便撿回來吹,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塤。隨著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塤的器形最終定為平底橢圓形,看起來就像一枚被削平了底部的雞蛋。原始社會時期的塤以一音孔塤和二音孔塤為主,已經能夠吹出一部分樂音和音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