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外音樂史> 在音樂中載歌載舞

在音樂中載歌載舞

2024-10-04 05:02:12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原始時代沒有文字,能夠用以考證中國早期音樂發展狀況的文獻也大都出自周代以後,而且數量也不多,因此對原始音樂的探究,難免會夾雜一些臆測和想像的成分。但儘管如此,通過對已知古籍甚至包括一些神話和傳說的考證和研究,人們依舊可以從中捕捉到許多遠古音樂的風貌。

  原始社會的音樂還處於萌芽階段,受限於低下的社會生產力,當時的音樂顯得簡單而樸拙,歌、舞、樂彼此之間存在相當大程度的依賴關係,通常稱之為原始樂舞,大都和巫術、宗教、戰爭、狩獵等真切的生活體驗有關。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這是先秦《彈歌》里記載的一段歌詞,相傳為黃帝所作。這首歌為我們描述了古代的人類用竹子製造弓,並利用它狩獵的過程,雖然歌詞裡沒有詳盡地敘述整個狩獵過程,但通過這幾句簡單的歌詞,我們已經可以約略看到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

  除了狩獵,耕作和種植也是原始樂舞常常涉及的題材。《葛天氏之樂》是一部傳說中的原始樂舞,表演方式是三個人手持牛尾,踏著腳步,依次唱出各首歌曲。其中,《遂草木》是祈禱草木順利生長,《奮五穀》是期盼五穀豐登。

  圖騰和宗教信仰同樣常常出現在原始樂舞之中。《簫韶》相傳是舜時的一首樂舞,因其以一種名為「排簫」的原始吹奏樂器為主奏樂器而得名,其舞的部分富於變化,又被人們稱作《九歌》《九辯》等名。它以鳥類圖騰崇拜為主要內容,抒情色彩濃郁,藝術表現力突出,因此被後世廣泛的採納和利用。據載,春秋時期的孔子觀賞過《簫韶》的表演後大受感染。《論語·述而》中曾提到:「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說的就是這段經歷。

  戰爭也是原始樂舞反映的內容和題材之一。據《韓非子·五蠹》記載,在舜擔任氏族長的時候,苗人不服從舜的管轄和領導,禹想起兵討伐,舜阻止說:「用武力解決問題是不道德的。」隨即他下令族人手持盾牌等武器,連續舞蹈多日,最終讓苗人順服。這裡的原始樂舞,已更傾向於一種軍事演習,起到震懾他方的作用。

  原始樂舞一經產生,就成了人們表達喜怒哀樂的一種重要方式,在豐收的時候,在慶祝戰事勝利的時候,人們都要載歌載舞。

  音樂起源的傳說

  在很早很早以前,黃帝命令臣子伶倫制定樂律。伶倫來到崑崙山上,在山北面的溪谷砍了12根竹子,然後截取竹節之間的部分,做成12根竹管。他吹起了竹管,雖然竹管發出了聲音,但聲音很難聽。就在這時,飛來了一對鳳凰,鳳叫了六聲,凰叫了六聲,隨後天空中傳來美妙的聲音。於是,伶倫根據鳳凰的音高,又製作了12根律管。就這樣,人們有了創作音樂和製作音樂的依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