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風雨摧殘之前,一朵玫瑰折了下來
2024-10-04 05:00:54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G·E·萊辛是德國著名戲劇家和戲劇理論家,也是德語文學的奠基者。《愛米麗雅·迦洛蒂》是萊辛最出色的劇作之一,也是德國戲劇史上第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識的劇本,取材於羅馬歷史學家李維的《維吉尼雅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5世紀的義大利。愛米麗雅·迦洛蒂是一個美麗的姑娘,她與阿皮阿尼伯爵相愛,兩人即將結婚。親王赫托勒在一次晚會上見到了愛米麗雅,從此愛慕難捨。這天畫家孔蒂帶來一張畫像,赫托勒意外地發現畫中的人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愛米麗雅。赫托勒的手下馬里內利侯爵打聽到愛米麗雅將要結婚的消息,赫托勒得知愛米麗雅將要嫁給自己的仇敵阿皮阿尼,心中很是憤怒。其實赫托勒是有未婚妻的,是鄰國的一位公主,而且他還有一個情人奧爾西娜伯爵夫人,但是這些都不能使他對愛米麗雅的欲望停止。
愛米麗雅要結婚了。結婚當天,愛米麗雅到教堂做彌撒,赫托勒跟蹤而去,向愛米麗雅表達了自己的心意,遭到了拒絕。赫托勒既惱又怒,決定將阿皮阿尼調離當地,但是沒能成功。愛米麗雅的婚禮將在莊園舉行,她坐著馬車去往婚禮現場,突然出現一群歹徒,他們殺死了阿皮阿尼,劫走了愛米麗雅。這群歹徒是馬里內利雇來的,阿皮阿尼在臨死前向愛米麗雅的母親克勞迪雅說出了馬里內利的名字。克勞迪雅找到馬里內利,讓他交出自己的女兒。愛米麗雅在見到母親後,終於撐不住暈倒。赫托勒將母女二人送到了內室中。奧爾西娜伯爵夫人來了,她被赫托勒拋棄,赫托勒堅決拒絕見她。於是,奧爾西娜跑去向愛米麗雅的父親奧多雅多說明了赫托勒的企圖。作為一位傳統的父親,奧多雅多為了榮譽忍痛親手殺死了愛米麗雅。
對於劇作故事的取材,萊辛說:「作家之所以需要一段歷史,並非因為它曾經發生過,而是因為對於他的當前的目的來說,他無法更好地虛構一段曾經這樣發生過的史實。如果他偶爾發現一樁真實的不幸事件是合適的,他會滿意這樁真實的不幸事件。」
劇作成功地塑造了親王赫托勒的形象,他用情泛濫,有著強烈的情慾和輕佻的性格。他本來有一位情人,但是在與鄰國公主訂婚後,便將情人拋棄。當愛米麗雅出現的時候,他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為了得到愛米麗雅,他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一位高高在上的親王,在情慾面前,如同白痴一樣,這就是萊辛筆下的人物。萊辛細膩地描寫了赫托勒,並對他進行了嘲諷和同情。
愛米麗雅是一個正直而傳統的女子,她安守道德,不諳世故,非常單純。而她的父親,雖然是一個沒落貴族,卻有著自己的原則和一身傲氣。他不滿意貴族們的荒淫無道,不願意與他們來往,他還要求女兒在結婚後與丈夫一起離開喧囂的城市。最後,為了「道德」,他甚至殺死了自己心愛的女兒。
親王的心腹馬里內利在劇中是一個小人的形象,他為了討好主人,不惜用劫殺這樣卑劣的手段。他在劇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事件發展的催化劑。而親王的情婦雖漂亮妖嬈,但性情暴躁傲慢,正是這樣一個虛榮又做作的形象,與愛米麗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襯託了愛米麗雅的單純和善良。
《愛米麗雅·迦洛蒂》的語言通俗流暢,沒有絲毫華麗的詞彙。萊辛在《漢堡劇評》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認為雍容造作和悲劇是一碼事。不僅許多讀者持這樣的看法,甚至許多作家也是這樣。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悲劇的真正風格。感情絕對不能與一種精心選擇的、高貴的、雍容造作的語言同時產生。這種語言既不能表現感情,也不能產生感情,然而感情是同最樸素、最通俗、最淺顯明白的詞彙和語言風格相一致的。」「沒有什麼比樸素的自然更正派和大方。」
《愛米麗雅·迦洛蒂》是萊辛花了15年的時間創作的一部悲劇,其中蘊含了萊辛對美學及戲劇學的重要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