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牛尾唱歌的人
2024-10-04 04:57:52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中國戲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歌舞表演,這從一些近年出土的上古文物中可以依稀看到些端倪。有關上古時代歌舞的記錄,在《呂氏春秋·仲夏紀》中可見,說葛天氏是上古時期一個部落的首領,他的部落駐地據說在今河南省寧陵縣、長葛市一帶。葛天氏組織部眾演奏時,有的人手持牛尾,有的人——踏著腳唱歌,歌詠祖先和歌唱草木、五穀的生長。原始的歌舞既跟生活有關,也跟原始人們的信仰有關,還是首領們用來教化民眾的一種方式。
顓頊(zhuān xū)登上帝位後,令人效仿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作樂,取名「承雲」,並與動作相結合表演。
隨著古時候人們生活積累的經驗變多及樂器的產生,歌舞表演更加多樣化起來。帝嚳統治時,當時的樂人製作了鼙(pí)、鼓、鍾、磬(qìng)、吹苓(líng)、管、塤(xūn)、篪(chí)、鞀(táo)、椎、鍾等樂器。帝嚳讓人演奏這些樂器的時候,又命令其他人隨著樂曲舞蹈。
由於生活經驗有限,又或者是出於自然崇拜的迷信心理,原始歌舞表演除了具有神話色彩這個共性,還有一個共同點是模仿性特別強,包括對飛禽走獸的模仿,對人們自己日常狩獵動作和征戰的模仿。既是模仿,就會出現裝扮。《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提到,當鍾、磬等樂器造出來後,帝嚳讓人演奏音樂的同時,還「令鳳鳥、天翟舞之」。其中的「鳳鳥」就是由人裝扮的。
原始歌舞雖然簡單,但它具有了戲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歌舞和扮演。從這點來說,它是戲劇的源頭。在它逐漸發展的過程中分化出了一批能歌善舞的人才。在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社會,這些人就成為專門負責歌舞事宜,也就是負責溝通天、人的組織者和執行者。巫覡(xí)作為原始歌舞的專職人員,可以被視為中國最早的戲劇藝術家。
其中的「巫」就是「舞」的意思。甲骨文象形文字「舞」的圖形是一個人雙手執牛尾,「巫」的象形文字取「舞」的整體輪廓,成形後筆畫簡單卻寓意深刻。因「舞」而有「巫」,是古代專職歌舞者的固定稱謂,也說明了古代社會中祭祀活動的重要性。
顓頊時的音樂
據《呂氏春秋》的記載,顓頊帝時代,人們作樂的時候,命令「鱓(shàn)先為樂倡。鱓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鱓」就是鱷魚,「樂倡」意即奏樂首領,「偃寢」是躺臥的意思。顓頊帝能夠役使動物作為奏樂的首領,這很有可能是一種來自神話傳說的記錄。更為可信的是,鱓並非真的鱷魚,而是由人來扮演的。從內容來看,「鱓」躺下用裝飾的尾巴敲打自己的肚子,以便發出「英英」的和聲,這說明了早在遠古時期,音樂與動作相結合的表演已經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