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裡面說《聊齋》
2024-10-04 04:56:49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清朝初年,在白話小說盛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文言小說,其中最具文學價值的是蒲松齡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淄川(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人。他出生於書香世家,原本家境殷實,後來經歷改朝換代,家道中落,生活艱難。蒲松齡從小就對民間文學很感興趣,30多歲時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創作《聊齋志異》。他廣泛搜集民間有關神仙鬼怪的奇聞異事,並融入了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耗時30多年才完成這部著作。「聊齋志異」這個書名初看很難理解,其實「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志」就是記述,「異」就是奇異的故事,連起來就是「在聊齋中記述的奇異的故事」。
《聊齋志異》近500篇,大多數篇章講的都是神仙鬼怪的故事,表面看來與現實並無多大關聯,實際卻深深紮根於現實的土壤,深刻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批判了社會的腐敗與黑暗。
《聊齋志異》的文學價值首先表現在人物塑造方面,全書塑造了大批有血有肉、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小說中常用外界環境來烘托人物性格,比如《嬰寧》一篇,寫嬰寧的住所幽靜、整潔,充滿鳥語花香,正合了她天真爛漫的性格;有時也會加入很多心理描寫,從而更加深入、細緻地表現人物性格,比如《促織》一篇,在刻畫主角成名時就藉助心理描寫將他內心的不安展現得淋漓盡致,使其個人形象躍然紙上。
其次表現在情節方面,各篇小說情節上的差異導致《聊齋志異》呈現出多樣化特色。《聊齋志異》中有很多篇章篇幅較長,情節豐富,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比如《聶小倩》《西湖主》《畫皮》等。不過,也有不少篇章篇幅很短,情節簡單,甚至沒有情節可言,比如《嬰寧》一篇,主要講述了嬰寧美好的性格,《王子安》一篇則講述了王子安以為自己在鄉試中高中的短暫幻覺,長短參差的布局結構啟發了後世的小說創作,並使小說的類型與形式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第三表現在語言方面,《聊齋志異》雖是用文言文寫成的,但語言比一般的文言文要通俗得多,並融合了口語特色,很容易讀懂,尤其是小說中的人物語言都各具特色——書生文人之類語言文雅,市井小民的語言則充滿生活氣息。另外,小說中還加入了一些詩句,不少篇章的語言有詩化傾向,某些敘事語言也帶有詩歌特色,顯得十分含蓄,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
《聊齋志異》於康熙年間問世,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百姓爭相傳閱,文人也紛紛效仿,掀起了文言小說創作的熱潮,出現了袁枚的《子不語》、紀昀也就是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等佳作。日本有些著名的作家如芥川龍之介等,甚至都曾模仿《聊齋志異》創作類似的志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