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美學史> 童心、真心、赤子之心

童心、真心、赤子之心

2024-10-04 04:53:05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李贄,原名載贄,號卓吾,福建泉州人,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他曾做官,後來棄官講學。他反對理學要求「存天理,滅人慾」的封建迂腐思想,反對人人效法孔子,反對思想禁錮,認為每個人都有正常的生活欲望,有自己獨立的價值。他的哲學帶有強烈的思想解放和人文主義色彩,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後來,因為他的思想主張與當時的統治思想相異,受到誣陷,被迫入獄,在獄中自殺。

  李贄對煩瑣、迂腐的封建理學及虛偽的假道學十分反感,他強調人的真性情。據記載,李贄於萬曆十六年(1588)夏天剃頭入佛教以表示和塵俗斷絕。他雖然表面上皈依了佛教,卻不受戒,也不參加僧人的誦經祈禱。這在當時被看作是「異端」,給傳統思想造成了強烈的衝擊。人們都不能接受,要把他驅逐出境。李贄大膽地宣稱自己的著作是「離經叛道之作」,但同時表示自己「可殺不可去」,毫不畏縮。由此可見,李贄的做法與思想在當時是具有思想解放色彩的,具有鬥爭性。

  李贄在美學上的基本觀點是「童心說」,其內容也具有個性解放的進步意義。他主張人們要具有「童心」,要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縛,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童心」是指「真心」「赤子之心」。面對一個事物或者一件事,不受外界其他思想和教育的影響,自己內心最初的、最真實的想法就是李贄所說的「童心」。李贄認為,一個人如果學了《詩》《書》《禮》《易》等儒家經典,被其中的思想所禁錮,「童心」就喪失了,面對事物的時候就沒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成了「假人」。「假人」說的話就成了「假言」,做的事就成了「假事」,寫的文章就成了「假文」。人只有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才能寫出真實的、真誠的文章。因為每個人的個性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封建道德和禮教來要求每個人都有符合主流思想的相同的觀點,每個人只有從自己的閱歷、性情和眼光出發,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李贄反對為了寫文章而特地去寫文章,認為文學創作應該是對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如果心中沒有怨憤或者愉悅的心情,刻意去寫文章,就像本來不寒冷而故意顫抖,本來沒有病痛而故意呻吟,這就會使文章沒有真情實感,也就不會產生美感。

  「童心」是指人們對於社會人事的真實的感受,作家只有擺脫封建傳統觀念的束縛,具有「童心」,並敢於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才能創作出有價值的作品。這一思想包含了個性解放的要求,具有進步性。它對於明清美學,特別是明清小說美學,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