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品即人品,天然才清新
2024-10-04 04:52:52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元代最突出的藝術形式是雜劇,相比之下,詩歌居於次位。但是元代兩位詩人元好問和方回對詩歌的思考和論述中,涉及的詩品與人品的關係,以及詩歌中「清」這一美學品格,對後世具有啟發和指導作用。
元好問是由金入元的詩人,金滅亡後,他毅然結束了仕途生涯。他的詩詞風格沉鬱,多是傷時感事之作。他的代表作《論詩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其中對詩品與人品的探討很有新意: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
高情千古閒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
「心畫」是指書法,古人認為書法能夠表現作者的內心情感。「心聲」是指文章,認為文章也是作者內心情感的表達。《閒居賦》是西晉文學家潘岳所作,潘岳,字「安仁」,也是古書中常提到的「貌比潘安」中古代美男子潘安。最後一句「安仁」就是指潘岳。元好問在這首詩中指出,文章、書法等有時不能真實地表現一個人的品性、為人,他舉了潘岳作《閒居賦》的例子。《閒居賦》是潘岳的一篇散文,總結了自己為官的經歷,表現出對官場的厭倦和隱逸情懷。如果只看這一篇賦,根據「文如其人」的原則,那麼潘岳應該是一個淡泊名利、豁達高雅的人,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晉書·潘岳傳》記載,潘岳性格浮躁,追逐利益,善於迎合權貴。賈謐是當時有權勢的人,潘岳經常與石崇一起,看到賈謐外出,就對著車子後面揚起的塵土下拜,後來因為仕途不順而作了《閒居賦》。可見,他在賦中表現的隱逸情懷和淡泊名利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裝出來的。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等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是有兩個前提,首先,作者在創作作品時應該是真誠的,真誠地想要把自己真實的情感、思想表達出來,真誠地對待讀者、作品和自己的內心,這樣才能在文章和書畫中表現出真實的自己。這樣讀者從作品中感受到的一切,包括作者的品性,才能是真實的。其次,還要求作者要有一定的技巧,因為不管是情感還是作者本身的性格、品質都是複雜的,是不容易說清楚的,這就需要作者懂得如何用真實而易於被人理解的方式來表現。這樣呈現在作品中的內容才能更加真實。
另外,元好問關於詩歌的特點,還提出了「天然」這一主張,「天然」就是「自然」,是真實、清新而不造作。這種天然美在魏晉以來一直很受推崇。同時期的另一位詩人方回,也提到了詩歌的另一個特點「清」,這與元好問的「天然」是相似的。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方回是由南宋入元的詩人、詩論家,他善於逢迎,追求做官,後來被罷職,才致力於對詩歌的研究和評論。方回對「清」這種詩歌特點和美學風格十分推崇,他用自然中的事物形象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清」。他說天空中沒有雲彩是清,水中沒有污泥是清,風涼爽、月皎潔才算清。一天之中夜間的氣最清,一年之中秋天的氣最清。在空曠的山谷,「鶴唳龍吟」是清,松竹上結有霜雪是清,寂靜之時的笛聲、琴聲是清。雖然方回並沒有明確地說明什麼是清,但是人們從這些例子中可以感受到,清具有靜、淡等特點。大體上說,「清」具有儒家和道家兩種思想傳統,既包括儒家的禮義、雅正,也包括道家的清高和隱逸思想。因此,「清」作為美學風格,是指「靜」「淡」和「簡」。它表現在詩歌中就是一種恬淡、清新和自然的感覺。可見,方回和元好問對詩歌的「自然」「天然」的特點是十分重視的。這也表現出那個時代人們在詩歌風格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