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美學史> 禪宗悟道,禪意化美

禪宗悟道,禪意化美

2024-10-04 04:52:03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禪宗是佛教在中國傳播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派別。禪宗的基本思想有四點:第一,他們認為佛並不在遙遠的彼岸,而在此岸,在人們自己身上,因此並不需要遠去西天求佛,只要一念修行,就可以成佛;第二,禪宗主張眾生是佛,一切人的佛性是一樣的;第三,六祖惠能認為人本來具有的佛性,在社會生活中受到各種污染,被掩蓋了,因此需要「修心」,需要修煉心性;第四,禪宗都主張「悟」,禪宗分為南宗和北宗,南宗主張頓悟,北宗主張漸悟。頓悟是指在某種情境下,猛然間悟到了佛理,漸悟則是指在坐禪與修煉的過程中逐漸地悟出佛理。

  佛教的眾生是佛,一念修行就可以成佛的主張受到了古人的歡迎,促使佛教走向了世俗化。另外,佛教還注重與中國的道家與儒家思想相結合,這樣就受到了更多的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的歡迎,佛教因此開始走向文人化。佛教包含著一種與世無爭的出世精神,這與道家的無為思想十分相似。另外,道家認為生死、美醜、貴賤等都是一樣的,禪宗也發揮了這一思想,認為生與死並不是絕對的,關鍵是心如何去看,因此禪宗與道家在這一問題上也是相通的。道家講究自然和無為,而禪宗也認為修心養性要按照自然的規律,不用去苦修,在這一點上二者也是相當一致的。道家認為「天人合一」,禪宗吸收這一思想,也認為人要體悟天地自然中的萬事萬物,在這一過程中悟道成佛。

  禪宗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在中晚唐之後成為佛教在中國的主流。士大夫們在賦詩作畫時將這種禪宗思想融合進去,使得禪宗越來越接近審美。

  禪宗也有建築、雕塑、文學等藝術表現形式,這些藝術是十分貼近人民且具有藝術美感的。藝術追求的是美、愉悅與自由,禪宗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就具有這樣的審美情趣。他們主張熱愛生活,超脫世俗,不追求功名利祿,不需要苦修、戒律,在吃飯、睡覺這些自然的生活中感悟佛法、修養心性。這種生活是自然而自由的,是具有審美情趣的。而且禪宗親近自然,禪寺常常建在山水優美的地方,山水自然之物提供給他們一種自由、寧靜的狀態,便於禪僧悟道。對山水自然的這種喜愛與感悟也使他們的思想越來越具有審美情趣。

  禪宗本身具有藝術的美感,它對藝術也產生了影響。人們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與禪宗思想相聯繫,甚至是以禪的思想為指導,進行藝術創作,這樣,詩歌、繪畫、書法等藝術作品中就往往帶有濃厚的禪意。唐代詩人王維、孟浩然等就善於將禪宗的思想融入詩中,使詩歌富於哲理和智慧,表現出禪意。後世的文人畫創作也受禪宗影響很深,人們以禪宗思想來進行創作,往往用簡潔的筆墨來表現一種深邃的意境。

  禪宗注重自然、自由,注重對佛法的體悟,在這一思想影響下所形成的詩畫作品多富有「神韻」。「神韻」是一種並不表現在外,而是需要人去體悟的意境、韻味。它並不直接表現在詩畫所創造的意象和畫面中,也正因為如此,給人一種豐富的、深遠的「味外之味」。這對後世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主張的「妙悟」,所推崇的含蓄而空靈的詩境,都是受禪宗思想的影響而形成的。清代學者王漁洋明確標舉「神韻」,以「神韻」為論詩的最高標準,並且將「神韻」與禪結合起來,主張詩要具有天然之美,具有清遠的風格,具有深遠的意蘊。

  禪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十分巨大,也十分深遠,對禪宗的理解有助於對唐,以及唐以後美學發展的把握,在中國美學的發展過程中,這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