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的碰撞——漆畫
2024-10-04 04:47:54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先秦漆畫
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漆器,是1978年在浙江河姆渡遺址第三文化層出土的一件被漆成朱紅色的漆碗。由這件漆器可知,中國早在7000年前就已經開始用漆做塗料了。《韓非子·十過》中曾說四千多年前舜、禹在位時,因使用髹漆(把漆塗在器物上)木器,而引起天下諸侯的不滿。
從眾多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到了商周時期,漆繪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陝西茹家莊西周墓出土木棺的黑褐色的漆皮上,繪有大量雲紋。從岐山賀家村周墓出土的漆器殘片上,可以看到用朱黑色漆彩畫的幾何化的動物紋。
春秋戰國是中國漆畫發展的重要階段。人們逐漸發現漆器具有輕便、堅固以及耐酸、耐熱、防腐等眾多優點,於是開始大量使用漆器,而漆器上面的裝飾繪畫自然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由於漆樹的生長地是南方,所以漆器在南方發展得快,楚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已經掘出的數千座楚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漆繪木器。
1986年,湖北荊門包山2號楚墓出土了一件楚漆奩,上面繪有人物出行場面。這個漆奩是我國,也是當今世界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幅漆畫。整幅畫高5.2厘米,長87.4厘米,畫面以黑漆為底,用了朱紅、翠綠、熟褐、白、黃等多種顏色,以平塗、線描、勾點結合的方法,描繪了楚人迎接賓客時的場面。由於這幅畫沒有任何神秘、禮教色彩,表現的全是世俗生活,所以常被人認為是中國早期的風俗畫。另外,畫面構圖混合表現了時間和空間。全幅圖以五棵隨風搖擺的柳樹為間隔,分別描繪出行、會合、交談等情節,一面互相獨立,一面又互相呼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時間序列。與此同時,這幅畫還通過將遠處的人物稍稍抬高的方法,使畫面產生了一定的空間感。
1978年5月湖北隨州曾侯乙墓中挖掘出了大量的戰國漆器。內棺兩側描繪了方相氏帶領神獸驅疫的儺儀圖,並畫了眾多鬼怪。內棺上的漆畫基本對稱,畫面用整齊的方框分割成各相對獨立部分,內容神秘詭異,以蛇形為主要裝飾圖案。
此外,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木衣箱蓋上的漆繪圖樣也十分豐富,有的畫的是后羿射日等神話故事,有的畫的是二十八宿和青龍、白虎等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同墓出土的木盒漆畫《樂舞圖》在筆法上粗細不一,有的平塗,有的只畫了輪廓,相比於內棺漆畫,看起來更加率意灑脫。這些奇異的人和動物混合的形象與棺上畫的形象,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應該是巫師的娛神之作。
漢代漆畫
漢代是我國漆器製造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由於漆器製品易於保存,漢代漆器業又十分昌盛,所以漢代留下來的漆畫作品十分豐富。漢代漆畫按照其藝術特徵、表現形式等因素,一般可分為西漢初期、西漢中晚期和東漢三個時期。
西漢初期的漆畫有很多形狀各異的變形雲氣紋、幾何紋、龍鳳紋,以及人紋、動物紋,構圖雖然繁雜,但並不凌亂,採用的是單線勾勒和平塗互相結合的手法,筆勢靈活多變,以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彩繪漆棺為代表。
這具彩繪漆棺分為四層,用梓屬木材製作,內壁均髹朱漆,外表則各不相同,而最精美的要數第二層和第三層。第二層為黑底彩繪漆棺,上面繪有氣勢磅礴的雲氣紋。雲氣紋中有90多個形態各異、生動多變的仙人和禽獸彩繪。那些仙人有的揮動長袖,翩翩起舞;有的滿弦將射,而被射物則翹尾回首,驚恐奔逃;有的托腮而坐,若有所思……凡此種種,形態勻稱,活潑生動,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運動感,形成了具有豐富想像力的畫面和富有音樂感的、瑰麗多彩的藝術風格。漆棺上畫著象徵天體的雲氣,表達希望死者隨雲氣飛升的願望。這種表現,與當時的升天思想有關。第三層為朱底彩繪漆棺,外表繪有朱雀、龍、虎和仙人等祥瑞圖像。棺木的頭擋板處中部畫著一座高山,山體兩側各有一隻昂首跳躍的鹿,四周畫著雲氣紋;足擋板上畫著眼圓齒利、看起來十分兇猛的雙龍;左側板中部畫著一座朱色高山,高山兩端,一端是黑色巨龍,一端是斑紋猛虎;右側板上滿是繁雜的勾連雲紋。
西漢中晚期漆畫在數量與質量方面都比不上前期。這一時期的漆畫多為展現現實生活的題材,例如樂舞、雜技、出行等。東漢時期,漆器的發展繼續呈現衰落趨勢,樂浪郡(今朝鮮平壤)出土的漆器中,最能代表東漢後期漆繪人物的工藝品就是竹編彩篋。漆篋上的孝子故事和玳瑁(一種有機寶石)小盒上畫的羽人,都是當時流行的題材。這些漆畫形象簡樸、神態各異,油彩也調配得非常好。
漆器的顏色
生漆是從漆樹上采割的一種乳白色液體,接觸空氣會因氧化轉為棕紅色,厚重一些就會接近黑色,這就是「漆黑」一詞的由來。而漆器上的紅色,是用天然礦石硫化汞和漆調製而成的,不僅顏色鮮艷,而且不會褪色。所以漆器主要由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