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草聖」于右任
2024-10-04 04:47:22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于右任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驅,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和傑出的書法家。于右任的書法在北魏楷書中融入碑帖,自成一家,被稱為清末以來造詣最高的書法家。
于右任,原名伯循,陝西三原人。他在很小的時候母親便去世了,父親在外經商,他只好跟隨外祖父生活,一邊用功讀書,一邊做些活計,補貼家用。他17歲成為秀才,但因有人誣陷他寫倡導革命的反詩,遭到清廷的通緝。在鄉人的幫助下,他前往上海,後來又前往日本。1906年,他在日本結識孫中山,一番長談後加入同盟會。後來,他親身參加了辛亥革命、北伐戰爭等。抗日戰爭勝利後,毛澤東赴重慶和平談判,特地去拜訪過于右任,于右任在自己的寓所設宴招待。
總結來說,于右任的書法早年從趙孟頫入手學起,後改為臨摹魏碑,在此基礎上將篆書、隸書、草書入行楷;中年變法,專攻草書,其中參考了魏碑筆意,獨闢蹊徑,自成一家。
于右任少年時代學書,趙孟頫的字體豐滿有力、雄壯舒展,這些特點對于右任的影響很大,于右任的作品無論是早期還是後期,都能看到趙孟頫的影子,即便有的藏得很深,但是那種精神和神韻是遮掩不住的。後來于右任改習魏碑,魏碑的典型特點是用方筆,而于右任的字卻呈現出圓筆的效果,這便是趙孟頫對他影響的體現。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碑學興盛,影響力覆蓋晚晴和民國,形成一股碑學思潮。于右任當然也受到思潮影響臨摹魏碑,並最終成為碑學浪潮中的佼佼者。魏碑橫平豎直,劍拔弩張,明顯帶有尚武的意味。自鴉片戰爭以來,清廷腐敗,國力漸衰,中華民族受到列強侵略,于右任心懷國家和百姓,希望通過魏碑發泄自己對時政的不滿,以圖使中華民族覺醒。他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濕枕。」通過最後一句「夜夜淚濕枕」我們便知,他臨習魏碑不僅僅是在寫字,其中還寄託了他的感情。
40歲時,于右任已在碑體楷書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得益於他對《石門銘》《龍門二十品》《張猛龍碑》以及各種北魏墓誌的大量臨摹,他曾經說過:「有志者應該以造福人類為己任,詩文書法,皆餘事耳。然餘事亦須卓然自立。學古人而不為古人所限。」他正是這樣,在古人成就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審美情趣,碑體楷書點畫筆筆到位,時而藏鋒,時而露鋒,隨勢而為,筆畫間顧盼生姿,暗中氣韻流動;結體疏密得當,自然巧妙;布局清朗,行距寬泛,字距不拘一格,隨意而為。第一眼看上去,有明顯的魏碑特點,再仔細品味,內含「二王」和趙孟頫的神韻。
中年之後,于右任突然轉變,專攻草書。于右任的草書絕大多數是今草,字字獨立,互不相連,只在很少情況下才會兩三個字連筆。雖然極少連筆,但氣勢一點都不弱,筆畫質樸遒勁,厚實凝重又不失飄逸,頗有章草的意味。而他的章草,則運筆如飛,急速行筆中處處可見停頓痕跡,顯得體圓筆方,別有風味。他下筆速度極快,瀟灑靈動,同時筆力一點都不減。這種速度和力度的結合構成了于右任獨特的章草風格。
到了晚年,于右任的草書將章草、今草、狂草融為一體,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下筆看似隨意,但字字不同,筆法、結體、布局都恰到好處,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書界稱他為「曠代草聖」。
1932年,于右任發起成立標準草書社,並創辦了《草書月刊》。他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了草書「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個原則,依此從歷代草書作品中,選出符合標準的字,集合到一起,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此外,他還研究了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與草書之間的變化關聯,解決了草書書寫規範的問題。這些成就,都是草書發展史上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