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半書」鄭板橋
2024-10-04 04:47:04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揚州興化人。鄭板橋曾擔任過山東范縣和濰縣的縣令,為官清廉,深受人們愛戴。在濰縣上任的時候,遇到饑荒,他毫不猶豫下令開倉賑災,結果因此惹怒上司,被免職。回到揚州之後,他專心於繪畫和書法,取得不錯的成就,是當時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
鄭板橋在書法上博採眾長,他學習鍾繇、王羲之、蘇軾、黃庭堅、懷素等人,得其筆法和意蘊之後,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筆法融合到一起,自成一派,人稱「板橋體」。由於古代隸書又被稱為「八分」,所以鄭板橋又嘲諷自己寫的是「六分半書」。
「板橋體」最大的特點在於「融通」。現代著名畫家傅抱石曾對他的字做了很準確的說明:大體來說,他的字是把真、草、隸、篆四種書體,以真、隸為主綜合起來的一種新書體,而且是用作畫的方法去寫。這不但在當時是一種大膽的驚人的變化,就是幾千年來也從未見過像他這樣自我創造形成一派的。
鄭板橋晚年的作品,是「板橋體」的絕妙呈現。字體既有篆書、隸書,又有楷書、草書,更有一些談不上哪種字體的自創字體,各體之間相互摻雜,參差錯落。文字也有趣:「今日醉,明日飽。說我情形頗顛倒,那知腹中皆畫稿。畫它一幅與太守,太守慌了鑼來了。」文字和書風都有一種戲謔中宣洩的意味,相互輝映,和諧統一。
「板橋體」的融通不僅表現在各字體的融會上,還表現在書法與詩文、繪畫的融會上。除了書法,鄭板橋還擅長詩文、繪畫,常常是一幅作品中既有繪畫,又題有詩文,自然也少不了書法。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中,很多在理念上都是相通的,繪畫和書法尤其如此。從唐代開始,人們欣賞繪畫的標準便參考書法,主要是在意趣方面。鄭板橋的書法從繪畫中汲取新意,繪畫也參用書法的用筆,他曾說過:「東坡、魯直作書非作竹也,而吾之畫竹往往學之。黃書飄灑而瘦,吾竹中瘦葉學之,東坡書短悍而肥,吾竹中肥葉學之。此吾畫之取法於書也。至吾作書又往往取沈石田、徐文長、高其佩之畫,以為筆法。」再者,鄭板橋的題畫詩與以往又有不同,就是文字與繪畫線條無法分割,文字完全與繪畫融為一體,這也是其獨創之處。
鄭板橋的字個性極強。他的作品雖然往往是幾種字體摻雜在一起,但用筆上主要還是隸書。他擅長畫竹,筆法上也有借鑑,有竹節的意味。因為字體摻雜的關係,他的筆法變幻莫測,逆鋒順鋒,藏鋒露鋒,隨意轉換。不過,筆法雖雜,但在氣韻上比較統一,走的是拙樸路線。
結體上看,鄭板橋的字往往略有傾斜,但是更引人矚目的是各字體的極端化。他不講求統一,篆書按照篆書的寫法來,隸書按照隸書的寫法來,楷書就端莊厚重,草書就飛揚跋扈,或大或小,或扁或圓,肆意為之。
布局上來看,板橋體講究錯落有致的效果。他的書法往往是題在畫作上,所以更加不講究布局的規整,即便是一行字中,也是大小、敧正、方圓各異,相互交叉彌補,像是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石頭鋪出一條街來。
很多人質疑鄭板橋的書風根本就是胡亂為之,以怪異取勝,是偏路,不值得推崇。也有人認為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中最有名的一位,這樣的稱號加上民間傳說,才讓他「暴得大名」,書法根本不入流。當然,審美這種事情沒有統一標準,但是說鄭板橋的書法毫無可取之處也是不公正的。若說書法的最高境界,根本不在於表面的筆法、結體和布局,這些只是一種展現的手段,最高境界在於以書傳情,在於人書合一,在於見書如見其人。鄭板橋仕途不得意,但又無可奈何,喜歡譏諷,不乏趣味,可以稱得上是個「好玩的聰明人」。而他的書風與他的性情非常契合,這便是他書法的成功之處。
漆書
作為「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不僅畫畫得好,書法也極具特色和代表性,獨創扁筆書體,兼有楷書、隸書的特點。這種字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於紙面。所用的毛筆像扁平的刷子,運筆時只折不轉,像刷子刷漆一樣,故稱「漆書」。這種書法初看簡單,毫無章法可言,但整體上看,又具有磅礴的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