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書法史> 幽深古雅《薦季直表》

幽深古雅《薦季直表》

2024-10-04 04:45:34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鍾繇,字元常,東漢桓帝時期生於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魏明帝太和四年去世。鍾繇雖然在政治上是個人物,但是千百年來,他被人們所熟知主要靠的還是在書法方面的成就。鍾繇在推動楷書、行書、草書獨立成熟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自己精通隸書、楷書、行書,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人們常常把他同「書聖」王羲之相提並論。

  鍾繇最初師從大書法家曹喜、蔡邕學習隸書,十分刻苦。他曾經對兒子說,自己練習書法30年,不曾偷懶,坐著跟別人聊天的時候手就在地上寫寫畫畫,就連睡覺的時候也不閒著,手指在被子上畫來畫去,甚至連被子都磨破了。東漢末年,文字開始變革,新的字體出現,鍾繇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並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楷書、行書和草書的創作當中去,單憑這一點,他就比同時代的其他書法家更有決心和勇氣。最終他博採眾長,精通各種字體,尤其擅長楷書和行書,成為一代名家。

  鍾繇的書法樸實而有筋骨,講究巧妙和統一。無論是點畫的安排、線條的變化,還是筆力的輕重等,鍾繇都是經過認真思考的,然後巧妙地運筆,使得作品擁有緊湊而疏朗、質樸而古雅的格調,可見他具備非常深厚的功力和聰穎的悟性。在當時,鍾繇的書法作品與民間書法相差很大,是書法藝術上的一種突破。正是這樣的突破,才為後來的兩晉南北朝和隋唐的書法盛世做好了鋪墊。同時他也依靠自己的勇氣、努力、創新和技藝,使自己成為一代書法大師,被稱為「正書之祖」。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歷代後人對鍾繇和他的作品評價頗高,蕭衍在《古今書人優劣評》中評論:「鍾繇書如雲鵠游天,群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只可惜流傳下來的作品太少,只有《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墓田丙舍帖》《昨疏還示帖》《白騎帖》等,而且據說無一真跡,都是王羲之等後人臨摹或者翻刻的。其中《薦季直表》最出名。

  《薦季直表》寫於221年,當時鐘繇已經71歲高齡。這是一篇奏章,鍾繇在文里向魏文帝曹丕推薦老臣季直。

  《薦季直表》原本有墨跡本,但有人認為是唐人偽造,不是真跡。唐代時候藏在皇宮中,到了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還曾見過這個版本,南宋時流傳到了賈似道手中,元代時又被路行直收藏,清代又重新回到宮中。1860年,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城,火燒圓明園,《薦季直表》被英國士兵掠走。再後來,廣州岳雪樓樓主孔廣陶將其買回,之後到了收藏家裴景福手裡,但可惜被人偷走。這個竊賊怕事情敗露,便將其埋在了地下,等人們知道之後,挖出來時,已經腐爛嚴重,沒法辨認了。可惜書法史上的珍品流傳千年,顛沛流離之後,竟然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好在1984年有人為當時還在裴景福手上的這份珍品拍了照,留下了黑白照片,算是稍稍挽回了一點損失。

  《薦季直表》刻本版本眾多,明代被收入《真賞齋帖》,清代被收入《三希堂法帖》,均列諸篇之首。這些刻本中要數《真賞齋帖》的版本最好,最能傳神。《三希堂法帖》雖然跟《真賞齋帖》用的是同樣的原本,但為了適應石塊的大小,在布局上做了調整,這樣一來,鍾繇書法的一大特色,也就是「行間茂密」受到很大影響。

  《薦季直表》書風穩健厚重又不失活潑,有草書的痕跡,也有楷書的痕跡,是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作品的代表。從筆畫上看,無論是撇,還是鉤,包括斜鉤、豎鉤、豎彎鉤,以及橫筆的收筆等處,都已經帶有明顯的楷書痕跡;字形上看,內緊外松,還有連筆,呈現出嚴謹又流暢、端莊又活潑的感覺,並且很多偏旁已經是明顯的楷體寫法;布局上看,這幅作品已經不再像傳統的隸書作品那樣,行間距小於字間距,而是行間距放得比較開。

  鍾繇的書法雖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自有一股天然的妙趣在其中,吸引了一大批追隨者。鍾繇的「鐘體」與王羲之的「王體」在我國書法史上經久不衰,被歷代人臨摹,影響極其深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