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和尚與《真草千字文》
2024-10-04 04:45:31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南北朝前後不過百餘年,十幾個政權並立,短暫且混亂,但是這個時期對於中國書法史來講,卻是極為重要的。南北朝承接東晉的書法風氣,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喜愛書法,形成了自己的書法特色,同時為後來唐代開創書法盛世做好了充足的鋪墊。南北朝時期書法家很多,論名氣和成就,最突出的是智永。
智永,名法極,俗姓王,浙江會稽人,王羲之第七世孫。當時社會動亂,連年征戰,恰逢梁武帝倡佛,智永的父親便把他送進了寺院出家,智永雖然身在佛門,但是不忘弘揚王氏書法,後來他成為一代高僧和書法家。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智永擅長各種字體,草書最佳,張懷瓘在《書斷》中說智永:「兼能諸體,於草最優。」草書的妙處在於隨勢生形,筆畫間牽絲映帶,血脈流貫。草書想要流暢,就少不了簡化筆畫。智永的草書雖也刪繁就簡,但筆省意存,神形兼備。草書的簡化並非肆意而為,而是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智永因為師承王羲之和王獻之,所以在筆畫簡化方面與「二王」相似,合乎規範。草書最忌諱筆畫均勻,缺乏行雲流水的氣概。智永對於字的結構十分注重,筆下的草體字要麼上密下疏、上合下開,要麼上疏下密、上開下合,再就是內實外虛和內虛外實,有明顯的虛實對比,這些字因此顯得挺健、靈秀,給人以沉穩大氣的感覺。
智永的書法雖精妙,但可惜流傳下來的書跡太少,僅有《真草千字文》《仿鍾繇〈宣示表〉》等寥寥數件,其中《真草千字文》最能代表其水平。
《真草千字文》的布局非常獨特,一行草書對應著一行楷書,文字內容相同。雖然兩種字體交互,但氣韻上毫不違和,端莊的楷書與靈動的草書傳遞出同一種神韻,一靜一動,相得益彰,和諧自然。此外楷書與草書並舉也讓大家更充分地領會到智永書法的風範。《真草千字文》中的楷書雖結構端莊,但規矩中有變化,用筆遒勁、凝練,方圓並見,外秀內勁,風韻和美、嫻雅秀麗;而草書則是在變化中求工穩,線條飽滿、行筆圓潤,雖筆意飛動,但字與字之間並不相連,柔中帶剛,有溫潤之美。字如其人,從《真草千字文》的筆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智永沉穩老練,同時又溫柔敦和、含蓄內斂的性格,以及對精緻和瀟灑的追求。蘇軾就曾評價他說:「永禪師書骨氣沉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智永的書法自古以來就得到推崇,尤其是草書,現代書家祝嘉在著作中就認為,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是「草法最為正確」的範本,初學草書宜從此入門。也有人將學習智永的書法作為學習王羲之和王獻之的起步。雖然歷代備受推崇,但智永的書法也有局限,他長期偏居一隅,謹守一家,所以作品中缺乏創造性。在這方面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懷素。同樣作為擅長草書的書法家,同樣作為僧人,懷素喜歡遊山玩水,性格豪放,他開創的狂草體氣勢磅礴,自成一家,在這點上智永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