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歇,洛可可的代言人
2024-10-04 04:39:29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弗朗索瓦·布歇出生於巴黎的一個藝術家庭,父親是圖案畫家。由於從小受父親的薰陶與教育,布歇很早就在繪畫領域嶄露頭角。二十歲時,他獲得美術學院展覽會一等獎,之後便去義大利留學,專心研究美術創作。回到巴黎後,布歇的畫工顯著提高,名聲大振,受到高級場所人士的接待與讚譽。
布歇最常去的地方是沙龍。沙龍在路易王朝統治時期是貴族婦女們談論藝術、品評文學的高級場所,很多學者、詩人以能出入此地為榮。布歇來到這裡,認識了很多有地位的人,其中包括蓬帕杜夫人。
蓬帕杜夫人原名是讓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在巴黎社交界很有名氣,極受路易十五的垂青,後來被封為「蓬帕杜侯爵夫人」。蓬帕杜工於心計,她常奉承宮中權貴,尤其是王后瑪麗,因此很快就在宮廷中占據了相當有利的地位。
蓬帕杜夫人非常賞識布歇的才藝,並為布歇提供了很多幫助。布歇則為蓬帕杜夫人設計宮廷服裝與服飾,他設計的圖案新穎別致,不但蓬帕杜夫人喜歡,就連其他宮廷貴婦也紛紛模仿與追隨。布歇還為蓬帕杜夫人畫像。在布歇的筆下,蓬帕杜夫人已經不是住在普通房間靠取悅瑪麗為生的女人,她已經成功地躋身於宮廷權貴行列。蓬帕杜夫人本身容貌嬌美,在布歇的美化下更顯得國色天香。她身材偏瘦,在當時的洛可可時代是一種美的象徵。她身姿挺拔,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與當時的身份十分相符,再加上華麗的衣著、細膩明朗的色彩,以及超強的光澤感,使人物看起來更具古典美。
為迎合王公貴族們的欣賞品味,布歇還常以女神沐浴、梳妝一類的題材入畫。貴族人物的生活形象被刻畫得淋漓盡致。《浴後的黛安娜》就是這類作品的代表之一。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浴後的黛安娜》描繪了兩個裸體女神。右邊的是黛安娜,在希臘神話中也叫阿爾忒彌斯,她是奧林匹斯山上的月神與狩獵女神,是母性與貞潔的代表。她額頭上畫有月亮裝飾物,地下四處堆放著一些獵物和弓箭,反映出她的職責。左下角還畫有兩隻獵狗,暴露出她性格中殘忍的一面,不過這些只是構圖上的刻意安排。畫家的真正目的不是描繪女神,而是為美麗的裸體女性賦予神性。
布歇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了極致,說他是「洛可可的代言人」也不誇張。他的畫充滿裝飾韻味,色調偏冷,人物高雅而缺少親切感,最大程度地還原了貴族婦女高冷優雅的氣質,所以他的畫在貴族圈備受追捧。但當時的法國已經進入啟蒙時代,崇尚平等與人性的美學思潮正在萌芽,布歇的畫作在當時的知識分子們看來,空有技巧,毫無內涵,一味滿足貴族的低級品味。而隨著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貴族階層的沒落,洛可可風格也隨之消失不見了。
布歇畫中的「中國風」
布歇生活的18世紀,正是地理大發現後東西方文明交流的「蜜月期」。隨著西方商人將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源源不斷地運到歐洲以滿足貴族的需求,中國文化元素也開始風靡,上流社會颳起了「中國風」。作為宮廷的御用畫家,布歇當然敏銳地察覺了這一點。雖然他從沒到過中國,卻從來自中國的商品以及印在上面的圖畫中汲取靈感,加上自己的想像,創作了許多具有中國元素的繪畫。雖然這些畫裡的人「不中不洋」,卻極大地滿足了法國貴族的獵奇心理,成為他們爭相購買的奇貨。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還曾讓布歇設計送給乾隆皇帝的壁毯,作為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