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畔六和塔

2024-10-08 17:04:2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六和塔位於杭州市西湖南面的月輪山上,始建於北宋開寶年間,是由一處私園改建的。後來六和塔在戰火中損毀,遺存下來的磚結構塔身是南宋紹興年間重建的。明正統年間,重修了頂層和塔剎。清光緒年間,又重修了外面的木結構。關於六和塔名字的由來,有很多說法,最多被採信的解釋是取道教中的「六合」,即天、地和東、南、西、北四方。

  六和塔塔基為八角形,塔身高約60米,雄偉壯觀,站在塔上,可以直接觀望錢塘江。六和塔的外面有十三層木檐,而內部則只有七層,是磚石結構的,每一層的中間都有一個小室,為柱子、斗拱的仿木結構。塔內的七層中有六層是封閉的,只有一層與塔身的內部相通。這樣一來,塔就分成了外牆、迴廊、內牆和小室四個部分,構成內外兩環。

  塔的內環是塔心室,在四面的牆身上開有門,因為牆厚達4米,所以進門後,就形成了一條甬道,穿過甬道,裡邊就是迴廊。內牆的四邊也有門,門與門之間鑿有壁龕。每個門的門洞內也由於壁厚關係形成了甬道,甬道直通塔中心的小室。在壁龕裡面嵌有一些石刻,刻的是《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是《佛說四十二章經》的簡稱,為佛教經典,內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將其中的四十二段話編集成四十二章經。塔中心的小室為仿木建築,原本是供奉佛像所用。

  六和塔中多處設有須彌座,如壁龕下或者內壁上。須彌座上多有磚雕,內容豐富多彩,比如盛開的石榴、荷花,奔跑的獅子、麒麟,翱翔的鳳凰、孔雀,等等。這些磚雕十分符合《營造法式》上的描述,為古建築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六和塔的建造緣由和其他普通佛塔的不同,並非單純因佛教而建,而是為了鎮壓錢塘江潮。據說一位叫智覺禪師的和尚看到錢塘江江潮肆虐,給沿岸百姓帶來很多災難,於是在月輪山建造佛塔,用來鎮壓江潮。建成之後的塔有九級,高50多丈,裡面還珍藏有舍利子。傳說在六和塔建成之後,錢塘江潮果然不再肆虐,沿江百姓深受其福。而且在建六和塔之前,江上的漁船航船經常發生事故,而六和塔建成之後,塔上的燈光可作為引航之用,大大減少了江上船隻發生事故的概率。

  除了鎮壓江潮和引航之用,六和塔還是極佳的觀賞錢塘江大潮的地方。錢塘江畔觀潮的風氣一直長盛不衰,每年都有大量遊人前去觀賞,而選擇一個好的觀潮位置,則極為重要。自宋代時,六和塔便成了觀潮的聖地,宋代的鄭清之曾有詩句描述自己無緣登塔的遺憾:「逕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

  《營造法式》

  北宋時,王安石推行變法,要求各部門制定各種財政、經濟條例,這催生了我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築書籍——《營造法式》。編輯《營造法式》的目的是建立起設計與施工標準,保證工程質量,節省國家建築開支。《營造法式》的作者是李誡,他將歷代工匠相傳下來的建造方法輯錄了起來,並對建築物的用料給出了尺度標準,不僅使得建築的建造省時省力,而且工料估算有了統一的標準。這本書對當時宮廷建築的建造方式有極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了江南的民間建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