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024-10-03 22:07:31
作者: 何香久
乾隆二十一年(1756),一個偶然的機遇,讓紀曉嵐走近皇帝身邊。那時他三十三歲,還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時任吏部尚書的汪由敦推薦他纂修《熱河志》,當年八月,乾隆奉皇太后自圓明園啟鑾巡幸木蘭,汪由敦又奏請皇上讓紀曉嵐扈從,理由是可以到熱河實地考察,於是他開了以庶吉士的身份扈從皇帝出行的先河。
汪由敦字師茗,號謹堂,浙江錢塘人,雍正元年(1723)充明史館纂修官,即聞名翰林。雍正二年(1724),中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編修。他學問淹通,朝廷大製作必屬之,為士林宗仰。汪由敦在六部皆任過官職,他能識才、愛才,才華初露的紀曉嵐自然就得到了他的垂青。
扈從皇帝出行是紀曉嵐命運的轉折。
乾隆皇帝喜歡寫詩,一路上隨口吟詠,每成一詩,即傳示近侍臣工,聯句唱和。紀曉嵐因此寫了十七首「恭和聖制」的御覽詩。
這些「御覽詩」,雖以歌功頌德為旨歸,但也從另一個方面顯露了紀曉嵐的才華。
如《恭和御製晚荷元韻》:
天然清韻出群芳,晚放猶余冉冉香。
秋露如珠瑩妙相,塞塘似鏡映仙裝。
山中桂樹同留月,木末芙蓉共拒霜。
豈是蓮心偏耐冷,恩波只有御溝長。
《恭和御製山店元韻》:
秋心澹沱畫難成,卜築誰人此力耕。
茅屋幾家藏碧樹,疏籬一帶露紅荊。
迎鑾從未勞供飯,近塞何曾識戰征。
久在豳風圖里住,庶民均有獻豜情。
那些酬唱之作真是才情奔放。紀曉嵐還記得當時乾隆皇帝讀到他寫的《恭和御製行圍即事》中一節,高聲吟哦:「獵獵風聲大漠秋,高原塞馬力初遒。旌旗影帶寒雲卷,組練光含曉日浮。霜隼盤空爭搏擊,天狼避箭敢遲留。中黃奮欲摧凋虎,荷戟深岩更一搜。」乾隆皇帝擊節直呼「好詩」。頗得「天語嘉獎」的年輕庶吉士紀曉嵐,由此進入皇帝的視野。
在去熱河途中,過古北口,車馬壅塞,就旅舍小憩,見壁上一詩,已剝落過半,唯三四句可辨。這留下的兩句詩,讓紀曉嵐眼前一亮,他不禁高聲吟誦出來:「一水漲喧人語外,萬山青到馬蹄前。」紀曉嵐認為,僅就留下的這兩句詩來說,作者一定是個能獨抒性靈的詩人,這兩句詩也可以同「雲中路繞巴山色,樹里河流漢水聲」相媲美,遺憾的是不曾留下詩人姓名,但這兩句詩牢牢刻在紀曉嵐的腦海中,以至於成就了後來的一段佳話。
第二年,乾隆皇帝二巡江浙,紀曉嵐寫出《二巡江浙恭紀三十首》,這三十首五言詩,以時間為序,從起駕寫到迴鑾,韻律上則按照通行的平水韻,上平聲、下平聲共三十韻順序寫出,毫釐不敢假借。進呈御覽,皇帝大悅。
這些詩篇,不乏有清麗的語言和奇特的意象。紀曉嵐與錢大昕以能詩名噪翰林院庶吉士館,遂有「南錢北紀」之稱。
[1]見《前刑部左侍郎松園李公墓志銘》,《紀文達公遺集》第十六卷。
[2]見《灤陽消夏錄》。
[3]見《槐西雜誌》卷一第二十八則。
[4]見《灤陽續錄》卷六第三則。
[5]見蘇軾《東坡志林》。
[6]見《灤陽續錄》第六卷第三十三則。
[7]見《與餘存吾太史書》,《紀文達公遺集》文卷十二。
[8]見《審定史雪汀風雅遺音序》,《紀文達公遺集》文卷八。
[9]見《清代文字獄檔》第二輯。
[10]見《張為主客圖序》,《紀文達公遺集》文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