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 22:07:16 作者: 何香久

  就在這年三月,朝廷里出了件大事。

  乾隆十三年(1748),陪同乾隆皇帝東巡的孝賢皇后猝死於德州旅次。

  孝賢皇后姓富察氏,這個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皇后出身名門,溫良賢淑,雖母儀天下,卻平居恭儉,從不御珠翠。又能識大體,處事穩健,將偌大一個後宮,調理得風平浪靜,因此深得乾隆皇帝敬愛。

  對孝賢皇后之死,時人頗多微詞,這個事件也引起了一場政治風波。第一個倒霉的是刑部尚書阿克敦,因辦理大行皇后冊文大典時不盡心盡力,又「在進呈御覽時不候諭旨,遽自他往」,以大不敬律擬斬決,改斬監候秋後處決。尚書盛安、汪由敦等革職留任,工部尚書哈達哈、趙宏恩等也被革職。這場風波中,上自臨喪不敬的皇長子、皇三子,下至在喪期中違制剃髮的滿漢臣工,幾乎都毫無例外地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嚴厲打擊。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湖廣總督塞楞額因違制剃頭被賜自盡。這場政治鬥爭,比乾隆四年(1739)發生的允祿、弘皙案,乾隆五年(1740)以後開展的打擊鄂爾泰、張廷玉朋黨的鬥爭,還要激烈得多。乾隆皇帝從孝賢皇后的事件中感覺到,不但在各級官吏中有著一支和自己相對立的勢力,而且因為固有的滿漢民族矛盾,這一勢力還有著極為深刻的歷史基礎和社會基礎。為了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專制統治,必須嚴厲打擊異己政治勢力。頻繁發生的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和打擊範圍的日益擴大化,使舉國上空籠罩著一團濃重的政治烏雲,也使更多的知識分子敏銳地感覺到,一場更大的政治風暴已經迫近。

  這個事件,實際上為乾隆皇帝以後實施嚴酷的文化專制政策埋下了伏筆。

  這個階段,同紀曉嵐交往的朋友,除了應禮部試的幾個同年和文社的詩友,還有宋蒙泉、法南野、田白岩、董元度、邊隨園、聶際茂等,大都是一群身負奇才而不得出的失意者。

  宋蒙泉,名弼,字仲良,山東德州人,生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比紀曉嵐年長二十一歲,乾隆十年(1745)中進士,歷官庶吉士、編修,《續文獻通考》纂修官、贊善、鞏秦階道、甘肅按察使等。宋蒙泉是一位獨抒性靈的詩人,著有《蒙泉詩集》《恩永堂文稿》《州乘余聞》等,編有《廣川詩鈔》《山左明詩鈔》等。他以詩結識紀曉嵐,遂成契交。

  法南野是山東膠州士子,多次落第,書劍飄零,鬱郁不得志。他講起流浪長安時,曾在某旅舍壁上所見二詩,其一曰:「流落江湖四十春,徐娘半老尚風塵。西樓一枕鴛鴦夢,明月窺窗也笑人。」其二曰:「含情不忍述琵琶,幾度低頭驚鬢鴉。多謝西川貴公子,肯持紅燭賞殘花。」大家都贊好詩,問誰所作,法南野嘆說:「只可惜這兩首詩未署年月姓名,誰人所作,不得而知。」紀曉嵐說:「這兩首詩,乃南野先生自寓坎坷也。不過這五十六個字,足抵一篇《琵琶行》,諸公何必深究作者!」後來,他把這件事記入筆記文中[3]。

  

  田白岩,名中儀,山東德州人,他父親田雯是一位性情耿介的詩人。《紅豆山莊集》記:「田雯舉博學鴻詞,一時名士皆懷刺騎馬,日夜詣司者之門,乞其聲譽以進。公獨屏居蕭寺,不見一大人長者。」田白岩也秉承了乃父耿介清正的性格,但他更幽默、慧黠,與紀曉嵐意氣相投。

  董元度(曲江)是紀曉嵐結交了三年多的朋友,此君性格疏狂,曠達不羈,又生性滑稽。紀曉嵐後來寫作《閱微草堂筆記》,董曲江復現率最高。一次朋友聚會,紀曉嵐口占二首《戲贈曲江》:「疏狂全未減,落拓久無聊。歸計空長鋏,閒情付舞腰。烏絲親度曲,紅燭看吹簫。誰識樊川杜,揚州廿四橋。」「愛爾如兄弟,結交三載余。每憐同寂寞,相與惜居諸。霜落驚鸚鵡,風高躍鯉魚。南山秋草白,射虎意何如。」曲江讀之,潸然淚下。

  聶松岩,名際茂,山東長山人,為諸生,性淳篤,通六藝,尤工篆刻。他本來是宋蒙泉的朋友,年紀似乎比宋蒙泉還要大一些,應宋蒙泉之招,來到京師。紀曉嵐在宋蒙泉家見之,非常欣賞聶松岩的人品。

  邊隨園是任丘人,著名詩人。任丘與河間毗鄰,邊家也是任丘的望族,紀曉嵐與他交往很早。

  這些朋友在一起飲酒屬對,都不議國是,而多以談狐鬼為樂。他們講的很多故事,紀曉嵐晚年都寫入《閱微草堂筆記》中。有意思的是,這幾位兄台喝酒都是海量,唯獨一個紀曉嵐,滴酒不沾。不但滴酒不沾,甚至連酒味也聞不得。別人推杯換盞,面不改色,紀曉嵐讓酒氣一熏,臉先紅得像個醉漢,為此常惹朋友們嘲笑。

  這天大家相聚,宋蒙泉帶來了他家鄉德州的名酒——羅酒。

  大家喝得風生水起,唯獨紀曉嵐作壁上觀。

  聽著宋蒙泉極口誇讚德州的羅酒,紀曉嵐不由想起前幾年春天,在東光縣岳父馬周錄家讀書時,宋蒙泉常從德州來看他。德州與東光毗鄰,每次宋蒙泉到東光,必攜二三好友,帶上德州的羅酒。紀曉嵐也約了東光縣一起讀書的霍養仲諸人,到胡蘇河邊去踏青,品嘗美酒。那場景,一直歷歷在目。今天酒酣耳熱之際,宋蒙泉吟出了自己一首《羅酒歌》,紀曉嵐即席奉和《羅酒歌和宋蒙泉》長句:

  平生不飲如東坡,銜杯已覺朱顏酡。

  今日從君論酒味,何殊文士談兵戈。

  往昔做客東光縣,春風三月胡蘇河。

  主人好事攜美酒,踏青邀我同相過。

  芳草丰茸疊翡翠,幽禽尖咽鳴如梭。

  風景駘蕩客心暢,飲酣起舞爭婆娑。

  爾時意氣亦豪舉,呼童一酌鸚鵡螺。

  伯夷柳下共風調,滑流齒頰清而和。

  形神酣適忘物我,便擬倒瓮傾滂沱。

  曲生風味真可憶,主人云出陵州羅。

  玉井蓮花釀珠露,漁洋當日留詩歌。

  滄州亦有麻姑酒,南川樓下臨盤渦。

  河心泉水清泠味,小槽滴滴浮黃鵝。

  有如少華連太華,肩隨未敢爭嵯峨。

  自余碌碌千萬種,大岡小阜空陂陀。

  東海先生昔好事,大征名醞分其科。

  章丘墨露推第一,品題未免成嗟訛。

  此事十年在胸臆,回首往事東流波。

  年來倚廬臥昏曉,幽憂致病愁難瘥。

  有疾飲酒禮雖許,忍雲思此蠲煩疴。

  比似清簟疏簾句,枯禪不便長吟哦。

  偶然一品江瑤柱,髯蘇聞此當云何。

  眾人擊節稱讚。董曲江說:「今天紀曉嵐詩中又說到滄州酒,那才是真正的好酒哩。」

  聶際茂問:「何以見得?」

  董曲江說:「聶先生有所不知,這滄州酒名冠京師,從北京通州碼頭坐船南下的官家、商家,到了滄州大碼頭上,必定要下船買酒,直到船上裝不下一壇酒才開船。」

  聶際茂問:「那是什麼酒?」

  紀曉嵐說:「說起來也沒什麼名堂,阮亭先生稱之為麻姑酒,當地人都呼作『滄酒』。從明朝以來,一直為士林推崇,目為國酒。明代熊明遇有《滄州沽酒詩》,謂『南皮稱勝地,滄酒復陶真。月下清簾夜,風前白墮春』。萬曆時顧起元《客座贅語》,曾開列當時南北佳釀二十九種,滄酒名列其中,且與大內之『滿殿香』相媲美。本朝錢謙益、王士禎、查慎行、施閏章、李調元諸名公都留下過大量詩文,讚譽有加。」

  法南野說:「好呀,等有機會咱們也買些嘗嘗。」

  紀曉嵐說:「你們想喝滄酒,都能喝得上,只有蒙泉先生,那得要等到告老還鄉以後,現在不行。」

  法南野問:「為啥?」

  紀曉嵐說:「滄酒有四大奇處,第一就是這酒只賣給普通百姓,不賣給當官的人喝。打板子也不拿出來,出十倍的價錢也不賣給你。對於上好的酒,人們只是互相饋贈,而恥於拿到市上去賣。」

  法南野不解:「這事新鮮,有好酒他還不賣?」

  董曲江說:「這事不假。我叔父董思任一生最愛各地好酒。他在滄州當州牧時,知道當地人有這個規矩,有好酒絕不應官,百般勸說,釀家不肯破這個規矩。於是我叔父罷官後又來到滄州,住在一位名叫李銳巔的進士家裡,把人家釀的好酒全喝光了,還說:『我真後悔不早日罷官呀!』」

  法南野大笑:「那這酒有啥來歷?」

  紀曉嵐說:「當地有個傳說,唐代開元年間有一個自號彭蠡的道士曾到滄州,索酒千餘斗,飲罷乘鶴而去。據說這位道士就是呂洞賓,當地人就在運河邊上修了一座樓,叫朗吟樓,取的就是呂洞賓『三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之意。現時這朗吟樓還在,是當地一大形勝。」

  法南野笑了:「其實一個地方有好酒,肯定是和那個地方的水有關係。」紀曉嵐說:「所言極是。造酒的水雖取之從北京到杭州的這條運河,但河水不能釀酒,必須在中段河道的南川樓下,像金山和尚在江心取泉水一樣,把一個錫罐子沉到河底,打上地下泉眼湧出的泉水。所以水奇就是第二點奇處。第三點是它的釀法有秘訣,不是一般人家都能釀出好酒,必須是累世相傳的世家,才能掌握住水火的節候。只是滄州釀酒的大戶戴家、呂家、劉家、王家、衛家,逐漸衰落下來,好酒也不易得了。第四是飲法奇特。貯存的滄酒,怕冷怕熱,怕濕怕干,環境稍有變化,酒味即變。新釀的酒不好喝,必須把酒罈放置在木架子上,過了十年才是上品,一壇酒能賣到四五兩銀子。如果把酒運到外地,或肩扛、車載、船運,一晃動就變味。必須靜放數日,才能恢復原來的味道。喝酒裝壺時,要從酒罈里用酒勺平平地舀。如果用酒勺攪拌,酒也就失去了原味,這樣須靜放幾天才能恢復。在架上放了十年的,溫酒時可以溫十次,味不變。到第十一次,味就變了。放了一年的酒,溫兩次味就全變,一點也不能假借。這也是驗證滄酒真偽的辦法。」聽得大家入了神。

  紀曉嵐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一方物產。這物產,當然也會有人的稟賦在其中了。滄州一地,尚武行俠,人性剛直耿介,不阿權貴,重義輕利,自然會有滄酒的火性。只可惜我不善飲,不能更多地領略其中的意味。」

  法南野深為感慨:「先生不善飲,可天下人莫如先生懂酒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