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人文九課> 七「居安思危」的民族憂患精神

七「居安思危」的民族憂患精神

2024-10-08 12:46:57 作者: 何香久

  「居安思危」的思想,可以從《周易。繫辭傳》中找到源頭:「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

  這種深切的憂患意識,首先是從人性的修省發端的。

  孔子講「居安思危」,是從「中庸」的角度來談的。他是個很注重從另一個方向拓展思路的人,也叫「反向思維。」荀子曾記載過他和學生子路的一段對話:「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荀子。宥坐》)子路問他的老師:用什麼方法才能使人立於不敗之地呢?孔子說:如果你聰明絕頂,最聰明的辦法是不要賣弄和表現你的聰明,你得學會「守愚」,把你的聰明遮蔽起來。如果你有了很大的功勞,你一定不能居功,而要學會避讓你應該得到的東西。如果你勇力無邊,那麼你一定不要恃勇,而要在人們面前展示你怯懦的一面。如果你是個大富豪,富有四海,那麼你必須要做個謙謙君子。

  這段話是經過荀子轉述的,它所體現的內容,看起來跟修身有關,實際上卻表現了孔子的一種敏感:對「物極必反」現象的一種敏感。

  不啻儒家,法家、墨家、道家在他們的思想體系中,都有一種對「物極必反」的警覺。老子的一部《道德經》中,有很多關於「物極必反」的論述,最著名的,比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老子。九章》),「有無相生,難易相成」(《老子。二章》)等等。墨子是個不計較利害的人,但他也說「甘井近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故曰太盛難守也。」甜水井由於取水的人多很快就會枯竭,挺拔的樹木招人注意,很容易被砍伐,靈龜很容易被人用來作占卜的工具,神蛇也容易讓自己成為人類的犧牲。他為自己的理論提供了很多現實的例證:「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長」(《墨子。親士》)。比干被剖心挖肝,是由於他的剛直,孟賁被殺,是由於他的勇武,西施的下場是因為她的美麗,吳起被車裂是因為他招了妒嫉。這些人「不得好死,」其原因在於他們都是死在了自己的長處和強項上。這些都是對「物極必反」的領悟。

  墨子講「太盛難守,」荀子講「物禁太盛」,這意思直接就是「物極必反。」

  這種意識在提醒人們,注意修省心性,洞察時變,才能夠防患於未然。這種憂患意識放而大之,就是一種理性主義的體現。

  各位朋友:中華人文精神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博大精深。我今天講的只是其中有代表意義的幾點,還有很多方面的內容因為時間關係沒有講。大家可以多讀一讀相關書,我願意給朋友們開個參考書目。我相信朋友們會有更深的領悟。

  謝謝大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