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當「有所為」
2024-10-08 12:45:54
作者: 何香久
滄州檢察院梁文平院長在答記者問時說的一句話讓我感動:「搞了這麼多年政法工作,我理解,腐敗現象從某種角度分析,也是一種『文化營養缺乏症』」。這句話說在點子上了。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遏制職務犯罪,需要法律、體制、機制的保障,更需要文化的力量。
因為預防文化的結果就是營造「制度文化」。
我們先來看什麼因素造就了貪官。
首先是權力的膨脹引發的私慾的膨脹。權力可以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可以導致絕對的腐敗。我們往往把這一點歸咎於制度和機制——幹部制度和社會監督機制——的蔽端,卻很少從文化上去找根源。私慾,包括對財富的占有欲,是人的原欲。人的私慾是難有止境的,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這種難有止境的私慾如果因一定的權力或絕對的權力而膨脹,就會變得非常強大,沒有底線,而且會產生連鎖反應。為什麼一條高速通車、一幢大樓站起來會倒下一批貪官?為什麼每一場礦難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官煤勾結」的大背景(2005年8月的一次清查「官煤勾結」活動中,僅山西一省就清出了922名官員投資入股煤礦)?就是這個道理。錢權交易的發生,首先是權力能產生超利潤的要素。
從一些幹部蛻變的例子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過程,比如某個領導一直是廉潔自律的,因為偶然的原因得了數目不大的一筆賄賂,從此「激活」了貪慾的細胞,最後變得胃口越來越大,一直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二是社會大環境使然。不用避諱,我們正處在一個時尚化的消費時代,這個時代的顯著特色就是終極價值的滑坡和信仰的崩潰。「笑貧不笑娼」的普遍標準又加上了「笑貧不笑貪」。儘管人們都咬牙切齒地恨貪官,但對有權有錢的「官」心裡還是很羨慕的。腐敗好比是「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親口嘗到這塊「臭豆腐」的人是很容易上癮的。所以,一些腐敗分子更是把勤「撈」致富當成了人生目標。什麼人生的終極價值、道德良知、黨性原則,統統可以扔到東洋大海里去。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就是一個典型。要說胡長清也算個苦出身,生長在湖南常德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小時候放過牛、砍過柴,什麼苦都受過。每天上學要走八九里山路,還要挑上二十多斤蘿蔔到鎮上去賣掉,才能掙回上學買書本和交學費的錢,因此他的脖子後永遠留下了小時候被扁擔壓出的疤痕。為了他能上學,他的兩個姐姐只好中途輟學。可是他當了官之後,他的思想逐漸發生了變化,私慾隨著職務的變化不斷膨脹。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成謀取私利的工具,熱衷於瘋狂地為自己聚斂財富,恣意於獵取美色,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泥潭裡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在擔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長助理、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室主任期間,先後收受他人財物90多次,收受賄賂達545。55萬元,另外還有161。77萬元巨額財產來路不明。最終自食惡果,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被判死刑的省部級幹部。說到自己墮落的原因,他說:「看到人家下海了,手頭上有錢花,接觸了一些有錢人和做生意的老闆,看人家生活得很自在,出入高檔酒店,坐豪華汽車,喝洋酒,穿名牌,還帶著小姐,心裡就有幾分羨慕。可想想自己從政,身份不允許,條件也不具備,思想上先忍著。」所以,他才鐵下心要吃這塊「臭豆腐」。
世俗生活的領域是人生存的第一場所。所有的人生狀態在這裡形成,人生的第一層意義也在這裡發生。世俗的境遇是任何人都難以擺脫的,因為這是完整的人生的一個關鍵性的環節。孔子是肯定人的私慾的。他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論語。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