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24-10-03 21:40:39
作者: 王朝柱
中央紅軍主動撤離遵義向黔北挺進中,毛澤東作為周恩來的軍事上的幫助者,與周等中央領導同志結伴北行,隨時籌劃與應對瞬息萬變的軍機大事。
讀者一定還記得:在遵義會議上,王稼祥第一個提出請毛澤東出山,重新指揮紅軍的建議之後,朱德、聶榮臻、李富春等相繼發言,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其中「周恩來在發言中全力推舉由毛澤東來領導紅軍的今後行動。他的倡議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然而,遵義會議的決定卻是:「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即使到了中央政治局討論常委分工的會議上,結果仍「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上幫助者」。形成這些決定的經過和原因,截至目前為止,所有當事人都未談及,也沒留下任何文字史料。
筆者認為:周恩來「全力推舉由毛澤東來領導紅軍的今後的行動」是出於公心的。這是因為周恩來從紅軍自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失敗中,看到了博古、李德等在軍事路線方面犯了嚴重的錯誤。同時,他不僅有勇氣正視自己在此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而且還敢於與執行錯誤路線的最高「三人團」決裂,大膽支持受到長期排擠的毛澤東的正確意見,促成了通道、黎平、猴場三次重要會議的召開,並為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鋪平了道路。另外,他從長期的戰爭實踐中,逐步認識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是正確的。同時,他也看到了「中央的很多同志都站在毛主席方面」,並把「使中國革命在驚濤駭浪中得以轉危為安、轉敗為勝」的希望,寄托在毛澤東的身上。他作為一名「立黨為公」、「相忍為黨」的主要領導人,主動「讓賢」是很自然的。
毛澤東的人格魅力在於:他光明磊落,絕不向所謂的強權、錯誤低頭。在他的身上,不僅體現出共產黨人為真理而鬥爭的高貴品質,而且還集納著中國,尤其是楚文化孕育出的政治家重氣節、文化人重名節的風範與傳統。從他推崇屈子的賦到讚揚蹈海殉節的陳天華以及譚嗣同等,我們都會從中看出某些相承的脈系。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主導下,使他早期寧可受處分,也絕不當「八面美人」;使他晚年敢於與赫魯雪夫決裂,表現出「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的雄風。但是,當「他在身處逆境的情況下,經歷了長時間的被孤立的痛苦的磨鍊,使他深切地領悟到團結大多數的極端重要性」。正因如此,他與博古、李德等人的鬥爭方式發生了變化,看到了「如果拿起旗幟干,黨內搞分裂了,自己打起來了,那不更容易被敵人消滅」?因而,採取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辦法。就是到了湘江血戰之後,面對失敗的局面,最高「三人團」已經束手無策,他還是「在中央領導層中一個一個地做工作,讓正確的意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一步一步地「實現了遵義會議的巨大轉折」。對此,賀子珍曾這樣說過:
「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以後,有很大的變化,他更加沉著、練達,思想更加縝密、周到,特別是更善於團結人了。」
誠如前文所述,毛澤東不僅看到了周恩來進入中央蘇區後所犯的錯誤,同時也看到了周恩來那種從不諉過於人、勇於承擔責任的品格。更重要的是,毛還看到了周在黨內和軍內的威信,以及周那種任勞任怨且有著他人所沒有的組織能力。換言之,毛認識到周所具備的政治品格與道德品格,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無形的凝聚力,把存有不同歧見的領導人團結在一起,共同渡過中國革命最為困難的時期。因此,周恩來有著他人難以替代的工作能力。時下,遵義會議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由中國共產黨人獨立自主地解決黨中央的路線問題,而且受到共產國際信任的博古等同志,還有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不僅對毛澤東有著難以消除的成見,而且還明確表示不贊成毛澤東的批評。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從鬥爭策略出發,還是為了中國革命的長遠利益,毛澤東作為政治家是會同意自己做周恩來的助手的。
對此,周恩來作為政治家心裡也是明白的。他曾經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過這樣一段話:「遵義會議糾正了王明路線錯誤……這是中國革命歷史中的偉大轉折點。毛主席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取得了領導地位,真正取得了領導地位。」另外,周恩來清楚博古、李德,當然也有他,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犯了路線錯誤,但他更清楚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只提軍事路線錯誤是一種高明的鬥爭策略。對此,他曾講過這樣一段話:
毛主席的辦法是採取逐步的改正,先從軍事路線解決,批判了反五次「圍剿」以來的作戰的錯誤:開始是冒險主義,然後是保守主義,然後是逃跑主義。這樣就容易說服人。其他問題暫時不爭論……如果當時說整個都是路線問題,有很多人暫時會有保留,反而阻礙黨的前進。
因此,周恩來接受黨中央的委託:「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周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並贊成中央政治局的分工:以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這也是一種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結果。對此,無論是毛澤東還是周恩來都是心照不宣的。也正因為毛澤東與周恩來有著這樣博大的政治家的胸懷,在以後長征路上的合作,從軍事指揮到政治方向都是十分默契的。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或許是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吃夠了所謂路線鬥爭的苦頭,因此,遵義會議的新的中央,堅決反對過去那種「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做法,對犯了路線錯誤的同志——包括博古、凱豐等拒不承認路線錯誤的代表人物,一律採取既嚴肅批評、又熱情團結的態度。同時,對於以前受到錯誤打擊的同志,毛澤東力主平反,且越快越徹底越好。因此,在遵義會議召開之後,一大批「受錯誤路線打擊的人,也逐漸得到了『赦免』」。其中,曾和毛澤東一同工作過的羅明寫下了如下這段話:
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同志指示要起用受王明路線打擊的幹部。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通知劉曉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長,我任紅三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長。
博古等人把羅明打成「羅明路線」,實質上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舉,其根本目的是徹底把毛澤東打倒。因此,一大批毛澤東的擁護者被打成了「羅明路線」的執行者。受迫害最嚴重的莫過於鄧小平、蕭勁光等同志了。遵義會議召開之前,在毛澤東與周恩來的支持下,鄧小平已被委任為中共中央秘書長。遵義會議召開之後,周恩來又根據毛澤東的建議,立即對被誣陷為「羅明路線」在軍隊中的代表而被開除黨籍、軍籍判刑五年的蕭勁光同志宣布道:「會議認為,你的問題過去搞錯了,取消了對你的處分,決定恢復你的黨籍、軍籍,中央還考慮要重新安排你的工作。」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這就是遵義會議上,「周恩來在發言中全力推舉由毛澤東來領導紅軍的今後行動。他的倡議得到多數的支持」。結果,「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的主要原因。
毛澤東是最負盛名的戰略家,也是蔣介石軍事集團最為害怕的軍事家。但是,自從寧都會議之後,毛澤東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沒有直接參與軍事指揮了。因此,當他重新回到指揮崗位——雖然「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他的心情是一般人所難以理解的。這是因為他深切地知道:紅軍中的絕大多數指戰員把轉危為安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同時博古等少數同志還持冷眼相觀的態度。其中,凱豐還公然地說道:「誰正確,誰錯誤,走著瞧吧!」如果說古今中外的軍事家都分外重視初戰必勝的話,毛澤東就更格外看重他出山後的「亮相」之戰了!為此,他在行軍中與周恩來等人於元月二十日草擬了《渡江作戰計劃》。該計劃在分析了敵我態勢之後,提出的作戰方針為:
我野戰軍目前的基本方針,在由黔北地域經過川南,渡江後轉入新的地域協同四方面軍由四川西北方面實行總的反攻,而以二、六軍團在川、黔、湘、鄂之交活動,來鉗制四川東南「會剿」之敵,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敵人新的圍攻,並爭取四川赤化。
根據該作戰方針,又較詳細地規定了中央紅軍如下的作戰任務:
一、由松坎、桐梓、遵義地區迅速轉移到赤水、土城及其附近地域,渡過赤水,奪取藍田壩、大渡口、江安之線的各渡河點,以便迅速渡江。
二、消滅和驅逐阻我前進的黔敵與川敵,盡力遲滯及脫離尾隨與側擊之敵。
三、在尾隨之敵緊逼我後而我渡赤水與渡長江發生極大困難,不能迅速渡河時,則應集結兵力突擊尾追之敵,消滅其一部或多部。
四、在沿長江為川敵所阻,不能渡江時,我野戰軍應暫留於川南地域進行戰鬥,並準備渡過金沙江,經敘州上游渡河。
為了確保作戰方針的實施,並在給中央紅軍規定了具體的作戰任務的前提下,又明確規定了如下的戰術要點:
A渡江要奪取先機,各縱隊均應迅速秘密的行動達到目的地域,每日行程約六十里左右,必要時則以急行軍趕到目的地。
B須有充分的戰鬥準備,以迅速和包圍手段,堅決消滅阻我之敵,當其潰退時,應乘勝急追,奪取前進的要隘及渡河點。
C對尾追之敵應使用少數得力部隊(約一團兵力左右)進行運動防禦,並向敵前面游擊,以阻止敵人前進,而主力則應迅速脫離敵人。對側擊之敵應以少數部隊掩護,而主力則應迅速脫離敵人,勿為敵人所抑留。
D當我必要與尾追或側擊之敵進行戰鬥時,則應集結主力進行消滅敵人的進攻戰鬥,不應以防禦戰鬥等待敵人來攻。
E奪取和控制長江各渡河點,為實施此計劃之最後關鍵,我先遣兵團應以秘密迅速勇敢堅決的行動,實行最大機動,首先要派遣得力便衣隊奪取沿河船隻,以便能以得力部隊迅速渡河,占領和控制兩岸各渡河點,掩護渡船……
我們從以上《渡江作戰計劃》所確定的作戰方針、作戰任務以及戰術要點可以看出,毛澤東與周恩來力爭改變博古、李德等所倡行的正規戰,使用機動靈活的運動戰完成北渡長江的戰略行動。同時,我們還可從字裡行間看出毛、周——主要是毛在用兵時的慎重態度。該計劃不僅在作戰任務中規定了紅軍的進退,而且在戰術中對可能發生的不測事件還作了科學的評估,並預先設想出了應變措施。這的確反映了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之後的一種特殊的心態。
毛澤東與周恩來為了確保北渡長江的成功,要求紅二、六軍團「以一部發展咸豐、來鳳、宣恩、恩施地域的游擊運動,以便造成深入川東活動威脅敵人長江下游水路交通的有利條件,鉗制和分散蔣敵新的圍攻兵力,而配合我野戰軍及四方面軍來爭取四川赤化」。在電告紅四方面軍予以配合的詳細戰略措施之後,明令指示:「在我軍入川,劉湘已無對你們進攻的可能,你們若進攻劉敵,亦少勝利把握,與我軍配合作戰距離較遠,蘇區發展方向亦較不利……故要求你們宜迅速集結部隊,完成進攻準備,於最近時期實行向嘉陵江以西進攻。」
接著,我中央紅軍以三路縱隊向赤水方向前進。我右路縱隊紅一軍團於元月二十四日進抵土城,因黔敵劉翰吾部已成驚弓之鳥,聞風即棄城逃竄,我紅一軍團不戰而占土城。同一天,紅九軍團進抵東皇殿。紅一軍團繼續北進,為全軍打開進軍川南的通道,並很快形成對赤水縣城的包圍之勢。而紅九軍團經太平場、長嵌溝前往官渡,意在占領合江縣城;我左路縱隊紅三軍團在完成殿後任務之後,以急行軍的速度於元月二十七日進抵土城。
毛澤東與周恩來、朱德等負責同志隨軍委縱隊經桐梓,於元月二十五日進抵東皇殿。也就是在這期間獲悉,劉湘為堅阻中央紅軍渡過長江派部南下,其先頭部隊已進至溫水,與紅軍相距只有一天的路程。毛澤東在由東皇殿向土城行進之中,有意邊走邊察看地形,發現兩邊都是山谷地帶,如果敵人孤軍深入,進到土城以東的屋基壩、黃金灣一線,我軍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利用兩邊山谷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合圍殲滅敵人。
元月二十七日,毛澤東等隨中央縱隊進駐土城。這時,我有關情報部門截獲的消息是:「從溫水向我尾追之郭勛祺部三個團(一說四個團)約六千餘人,正向土城方向前進」。且必經「土城以東的屋基壩、黃金灣一線」。這時,如能利用有利的地形設伏,出奇兵打一個漂亮的殲滅戰,不僅對紅軍的士氣是一個鼓舞,而且對阻我紅軍北上的川軍也是一個下馬威。因此,毛澤東提出在土城以東發起土城戰役。總部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召集了會議,與會者一致同意,並下達了作戰指示:「命令在土城鎮以北的紅二師翌日繼續北上,同先頭已抵旺隆場之紅一師相繼奪取赤水城;以三軍團之三個師,占領土城東北五公里之楊柳莊一線南面高地,以五軍團兩個師占領青崗坡至一碗水一線北面高地,從南北夾擊而殲滅郭(勛祺)部;幹部團在土城以東兩公里之白馬莊作預備隊。」或許是總部首長都看到了土城戰役的重要性,「為了打好這一仗,朱德總司令親臨三軍團四師指揮,劉伯承總參謀長到五軍團督戰」。與此同時,毛澤東還發表了如下這段講話:
「現在敵人有幾路來追擊我們,但不是一下子能消滅的。我們吃東西要一口一口地吃,先吃少的,後吃多的,胃口太大了,想一口是吃不下的。……」
我中央紅軍就是在這種氛圍中組織發起土城戰役的。如果我們所截獲的敵人情報是準確的,土城戰役無疑會取得完全的勝利。但是,我們所截獲的情報與敵人的實力相距甚遠,因此,土城戰役敵我死傷人數相當,用毛澤東事後的話說是打了敗仗的。另外,由於個人記述的文字與實際又有很大的差距,故筆者簡述如下:
郭勛祺,原名郭祺,祖籍四川華陽永興鄉,於一八九五年生於一個自耕農家庭。早年從軍,投效潘文華部。因作戰勇敢,又有謀略,深得潘的器重,至一九二一年升任潘任第四師師長的第七旅旅長。不久,他與由法國歸來的陳毅結為好友,後又與川中名將劉伯承等相稔熟。接著,他又與四川早期黨員吳玉章、楊閻公等為友,並參加其活動,為此被劉湘撤掉旅長之職。在這期間,他曾掩護陳毅等人出川,做了許多對革命有益的工作。大革命失敗之後,劉湘再次起用郭勛祺,參與軍閥角逐。迨至一九三五年一月,蔣介石令劉湘拒紅軍於長江之南,劉湘決定派郭勛祺等三旅人馬南下黔北。他的用意是:「郭對自己很忠實;同時,郭同情共產黨,讓他去執行『圍剿』又『存共』的任務,能相機行事,可以放心。於是,劉湘在重慶李子壩私邸召見郭,要他率全旅並指揮潘佐入黔。」郭於一月二十日率部到達貴州溫水,尾隨中央紅軍主力向良村前進。
此時,郭勛祺官至國民黨軍第二十一軍教導師第三旅旅長、川南「剿匪軍」總預備隊指揮。許多專著說他是模範師師長不確,這是在他打完土城戰役之後,蔣介石下令「卒將頑敵擊潰,忠勇可嘉,著晉升二十一軍模範師中將師長,以資鼓勵」。
土城之戰,我方由紅三軍團長彭德懷統一指揮,於元月二十八日晨五時在青崗坡打響。我紅三、五軍團雖從南北兩側高地夾攻敵人,「但敵後續部隊源源湧進增援,在炮火猛烈支援下,搶占高地,向前推進」。至此,「軍委領導同志察覺對敵情判斷有誤,原來以為只有郭(勛祺)部三個團,實際是還有潘佐的第四旅三個團,共計六個團一萬餘人,另有兩個旅在後面跟進,其武器裝備與戰鬥力均比黔軍強得多」。由於敵軍兵力比預計的多一倍以上,我軍不但未能全殲敵人,而且隨著戰時的推移越來越處於不利的地位:「五軍團的北側高地被敵郭勛祺攻占,我軍遭受很大傷亡,敵軍用炮火支持,向土城鎮逼近,一直打到白馬山中央軍委指揮所的前沿。山後就是赤水河,若不能頂住敵人的進攻,背水作戰,將導致嚴重的後果。」
面對這危厄的戰局,毛澤東當機立斷,立即電令北上奔襲赤水縣城的紅一軍團停止前進,急速返回增援。
朱德總司令心如火焚,他見毛澤東蹙著眉頭,大口地吸著紙菸,遂沉吟了片時,突然走到毛澤東的面前,以請戰的口吻說道:
「老毛,在這緊急關頭,唯有指揮員的決心才是穩定戰局的精神力量。為此,我決定趕到前線,親自指揮戰鬥。」
朱總司令的決定不僅出乎毛澤東意料之外,就是同在中革軍委指揮所的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王稼祥等也聞之愕然。但是,他們心裡似乎都清楚:朱德總司令能否披甲親征,完全決定於毛澤東。因此,他們又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一言不發,吸完一支紙菸又點著一支紙菸的毛澤東。
毛澤東聽著這激戰的槍炮聲,他已經沒有勇氣看上一眼佇立在自己面前的老搭檔——朱德總司令。因為他心裡清楚:在這樣不利的態勢下,朱總司令親臨火線指揮作戰是凶多吉少,萬一有個閃失,他怎麼向三萬多紅軍指戰員交代啊!像他這樣敢作敢為的戰略家,此刻也只有一支接著一支吸紙菸了!
時間在無聲地流逝著,等到毛澤東吸完第三支紙菸並準備再點燃新的紙菸的時候,朱德把軍帽取下,急切地說道:
「得囉,老夥計,不要光考慮我個人的安危。只要紅軍勝利,只要遵義會議開出新天地,區區一個朱德又何足惜!敵人的槍是打不中我朱德的!」
毛澤東聽後感動了,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王稼祥等聽後也都感動了。當毛澤東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與朱德充滿信心的眼神相遇時,他極力控制住自己那滾動欲出的淚水,沉重地點了點頭。片刻後,他肅然說道:
「恩來,我們為朱老總上前線送行。」
「好!我贊成。」周恩來說罷看了看在場的同志們的表情,又補充說道,「為了給朱總司令一壯行色,我們列隊送行!」
在毛澤東與周恩來的帶動下,張聞天、博古、王稼祥等領導同志以及軍委縱隊的部分同志二百多人,列隊站在大路兩邊,為紅軍的總司令朱德上前線送行。朱德一看這陣勢,分外激動且又不安地說道:「不必興師動眾,不必興師動眾。禮重了。禮重了!」
毛澤東一聽朱德這憨厚的話,頓時又想起了他和朱德這些年來的戰鬥友誼,遂當即說道:
「理應如此,理應如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昆仲手足情嘛。祝總司令多抓俘虜,多打勝仗!」
接著,周恩來等送行人員相繼說道:「祝總司令多抓俘虜,多打勝仗!」瞬間,大道兩邊響起了「祝總司令多抓俘虜,多打勝仗」的喊聲。
朱德被這送行的場面深深地打動了,他以一位老戰士的身份,戴上軍帽,雙腿併攏,衝著「老夥計」毛澤東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接著又向著送行的人群大聲說道:「有勞各位,謝謝大家的好意!」遂轉身朝著激戰的前線大步走去了。
由於朱總司令突然出現在陣地上,他就像是無形的精神支柱,一下穩定住了拉鋸戰式的陣地,每一個紅軍指戰員都像是吃了一顆必勝的定心丸,把復仇的目光死死地盯著敵人的進攻。少時,敵人又發動了進攻,他們依仗兵多將廣,武器精良,採取小正面、多梯次、連續衝鋒的有效戰術,妄圖突破我前沿陣地,進而一舉全殲我紅軍的有生力量。這時,朱總司令手持駁殼槍,巍然屹立在掩體中,待到敵人距離我前沿陣地不足三十米時,他大吼一聲「放!」我軍指戰員就像是猛虎下山,子彈、手榴彈一齊在敵叢中開花。為節省彈藥,趁著交戰的硝煙,有的拿著大刀片,有的上好刺刀,高聲喊著「沖啊」、「殺啊」一起沖入敵群之中,把敵人殺得抱頭鼠竄,留在我陣地前邊的是一具具屍體,和一個個雙膝跪地,高舉雙手的俘虜……
與此同時,毛澤東立即趕到總預備隊幹部團的陣地,命令團長陳賡、政委宋任窮組織幹部團進入陣地,在朱德總司令的統一指揮下發起反衝鋒。毛澤東深知幹部團是一批身強力壯、富有戰鬥經驗的年輕的連排級幹部,他們不僅思想明確,戰鬥動作靈活,軍事技術過硬,而且槍法優秀,多數指戰員都能做到槍響敵倒,是我紅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個團。多年之後,他們還不無驕傲地對後人說:「我們是黨中央、毛主席的御林軍。」也正因如此,毛澤東也十分清楚:幹部團損傷一個戰士,實際上等於減少一個排以上的戰鬥力。因此,他感情複雜地大聲說:
「同志們!一定要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要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陳賡與宋任窮帶領幹部團快步進入陣地,立即向敵人發起最為猛烈的反衝鋒。這突然的攻擊,打得敵人驚魂喪膽,抱頭鼠竄。接著,他們向朱總司令報到,接受新的、也是更為慘烈的戰鬥。朱總司令在明確交代戰鬥任務之後,不顧陳賡、宋任窮以及警衛員的勸阻,一定要跟在反衝鋒的戰士的身後前進。當朱總司令剛剛爬上一座小山樑,只見有二三十個敵人沖了上來。朱德總司令立即命令大家占據有利地形,並小聲說道:「別慌,等敵人靠近一點再打!」接著,他一揮手中那二十響的匣子槍,喊了聲「打!」遂與敵人交火。正當後續敵人就要趕到之時,幹部團的指戰員搶先趕到了,打退了敵人,保住了陣地。朱德總司令望著「救駕」的指戰員,樂呵呵地說:
「好樣的,多謝嘍!這裡沒事啦,繼續往前打!」
毛澤東送走幹部團以後,親自登上白馬山制高點,拿著望遠鏡觀察已經是犬牙交錯的戰場。當他看到幹部團「在團長陳賡、政委宋任窮的指揮下,出敵不意地一個猛衝,打得敵人喪魂落魄,連滾帶爬地潰退下去」的時候,情不自禁地舉起手,指向幹部團的戰場,連聲說:
「打得好,打得好!幹部團立了功,陳賡可以當軍長!」
也就是在這時,毛澤東從俘虜的口中獲知了敵人真實的兵力:
是六個團一萬多人,而且更多的援軍就要趕到。他當即對周恩來等人說:
「土城不能打了。一、地形不利於我們,河流多;二、敵人的援軍已快要趕到,敵人的兵力都集中到這裡來了;三、這一仗再打下去,就是一個消耗戰,使我軍損失太大。」
周恩來聽後沉吟片時,遂又點了點頭說道:
「我同意!立即回土城開會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