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夢想與情思> 我在華新國際學校任校長

我在華新國際學校任校長

2024-10-03 20:06:07 作者: 劉明瓊

  不得不說,命運有時候的安排是非常奇怪而出乎意料的。

  我初中的好同學鄧鵬,當年是班上的佼佼者。他的成績是班上數第一的,我雖然有時也排第一,但多數時候是第二,所以,他是班上的「大哥大」。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居然因為父親的所謂問題「名落孫山」,沒能踏入高中大門,在十六歲的時候,即下到遙遠的萬源山區當了知青。但鄧鵬以他的堅韌不拔,頑強拼搏,不畏一切千難萬險的革命精神終於通過自學,在1978年以全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踏入大學。後又過關斬將,考上研究生、留美愽士生,畢業後進入美國的一所大學,當上教美國歷史的終身教授。他的事跡,他出的有關老知青的書《無聲的群落》媒體多有報導,在此不贅述。

  自從我和鄧鵬相別,許多年過去了。雖然我聽說他的一些消息,但一直沒有見面,甚至關於他的消息也很少。直到有人告訴我,鄧鵬在瀋陽辦學,我才知道他從美國回來了。

  這是一個比較稀奇的消息,因為我們都知道鄧鵬在美國定居、教書,怎麼會跑到北國的瀋陽去辦學了呢?我不知原因,直到有一天,他居然給我打來了一個電話。

  電話里談了一些別來無恙之類,然後他告訴我他在瀋陽華新公司旗下的華新國際學校任校長,他熱情地邀請我到瀋陽去玩。

  我很吃驚。因為瀋陽離重慶太遠,而且來去的路費很貴,單面的機票都要一千多元。我告訴他我不可能去玩,但他堅持要我去,而且說一千多元對於他們的公司來說是很小的數。他又加上一句:「老同學誠懇邀請你來,你還不來呀!」

  我動心了,馬上就快到「五一」節,鄧鵬老同學現在發財了,一千多的機票他說是小數,現在主動邀請我去瀋陽玩,而且我從沒去過瀋陽。哎,這麼好的機會,為何不去玩玩呢?

  於是買了一千多元的一張機票,鄧鵬說去後報銷。那時,1995年,我在交院的工資才四百塊左右,這一千多塊對於我是什麼概念可想而知!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我飛到了瀋陽,鄧鵬乘小車來機場接我。很奇怪,他用英語跟我交談,我真是覺得怪怪的。兩個重慶人,又是老同學,多年不見,一見不說重慶話,甚至也不說普通話而是說外國話,豈不怪哉?但俗話說「客隨主便」,我也只能如此。

  鄧鵬邀我到瀋陽,攝於華新國際學校

  驅車到了鄧鵬住處,我才知道老同學確實「發達」了。他住在一個很高檔的小區,後來我才知叫「河畔花園」。這是當年新加坡維信集團與瀋陽華新公司合作而修建的最高檔的小區,許多有錢的富豪和外國人住在裡面,其中就有發了橫財的趙本山,我後來還在小區碰見過他。鄧鵬開始用四川話跟我擺起龍門陣,我才知他受華新總裁盧鏗(盧作孚先生孫子)之託,來瀋陽開辦華新國際學校並任該校校長快一年了。他告訴我,他聽張詩亞(當時的西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說,我的教學經驗豐富,當年在兼善中學搞得十分出色,後來又到加拿大進修。所以,既然到瀋陽來了,就順便給他學校的老師開個講座。我當然一口答應,單面機票都是一千多請我來玩,難道開個講座都不去?我問鄧鵬講什麼,他說,「隨便講」。

  第二天,我就去華新國際學校開了一個「隨便講」的講座。我講到我在兼善中學所作的教學改革,講到我對教育的看法及我的教學方法,講到如何激勵學生,也講到我在加拿大和美國訪問許多中小學的所見所聞及體會,講到中、美、加教育之間的比較等等。台下坐的全是年輕教師,我見他們聽得聚精會神,笑容滿面。講座完畢,我的任務完成,我就期待鄧鵬帶我出去遊玩了。

  結果我才知道,老同學根本不是請我來玩。講座之後的第二天,鄧鵬對我說,新加坡方面和瀋陽華新的負責人都在另一個隱蔽地方聽了我的講座,決定讓我接任華新國際學校校長職務,因為鄧鵬與他在美國任教的海波因特大學停薪留職的合同期只有一年,一年之後必須返回美國。在尋找新的校長的過程中,華新在《光明日報》等多家媒體打GG招聘,據說有不少教育博士及其他賢達前去應聘,因為這是一個高報酬的職務。但新加坡和中方均沒找到合適的人選。這個職務需要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英語要好,因為要與許多外國家長和其他外方打交道。此時我才醒悟到鄧鵬為何一見面就用英語和我交談,原來他是在考我的口語水平啊!聽完講座後他們可能認為我符合他們的要求吧,於是迅速作出決定。盧總裁對鄧校長說:「就是這個人!不用再找了!」

  當鄧鵬把這些情況告訴我之後,我真的完全懵了。我哪裡想到會有這麼一招!鄧鵬根本不是叫我這老同學來聚會、玩玩,而是在引我這條魚兒上鉤。我一看就知道他忙得一塌糊塗,哪有時間陪我玩?他是在完成公司交給他的重大任務,同時也是在尋找自己的替身。不過,他還是盡了地主之誼,帶我去了幾個地方玩,遊覽中的主要話題是勸我來接他的班。

  我回到重慶。剛一回來,就接到華新國際學校主任文鋒老師的電話。自此,他就三天兩頭地給我打電話,電話主題就是一個:你來吧!我們等著你!

  我的心亂極了。我簡直沒有想到我這個老同學給我平靜生活的湖水扔下這麼一顆大石子。我在交院過得好好的,自己還辦了一所「ABC兒童英語課餘學校」,學校也搞得紅紅火火的,我怎麼能離開呢?何況,交通學院怎麼會放我去瀋陽工作?於是,我一口拒絕。

  不得不佩服文鋒老師的本事!我後來才知道他的厲害,不管什麼事情,他想方設法都能辦到,天上的麻雀他都哄得下來!我終於招架不住他那接二連三的電話攻勢,開始有點動搖了。

  我跟我的好友傳瑞和她老公談及此事,傳瑞老公劉工程師對我說了一席話,這席話讓我下了決心。

  劉工說,不是許多人都可以得到這種在外企工作的機會。我去當校長就是當一個外資經理,是一份全新的體驗和經歷。我四十多歲,正是干一番事業的年齡,為何不去嘗試一下這種嶄新的工作和生活呢!

  於是,我下了去嘗試這個全新工作和生活的決心,但是怎麼讓交院放我走呢?

  我碰到平時交往不錯的黃老師,黃老師是一個非常善良、正直、關心年輕教師的老教師,他的愛人陳老師也非常和善。黃老師告訴我,如果有一個合適的項目,學校可能會考慮讓我去。

  我想起交院有那麼多的老師在外面從事土木工程項目,而且,拿到項目還是學校的光榮。既然土木工程能拿到項目,人文學科為什麼不能呢?

  1996年攝於校長辦公室

  我把此事告訴文老師,文老師說遼寧教育研究院還正想在華新國際學校搞教育實驗呢!

  他立馬將此事告訴了遼寧教育研究院的齊院長,齊院長正想有個人來承接當時的「國家『九五'教育科研項目」,於是就把我作為項目承接人,把這個項目當成遼寧教育研究院和重慶交通學院的共同科研項目。為此,我和交院簽了三年的合同,一切按合同條款行事。遼寧教育研究院特聘我為研究員,同時,華新國際學校聘我為校長,並將學校作為教育科研項目的實驗學校,一切順理成章。

  這就是理工科院校的開明之處,放在西師,這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就是我沒到西師的福氣!我真的非常感謝黃、陳老師,感謝我們外語教研室的周老師、張莉老師、感謝交院的同事和領導。

  1995年夏,我在重慶安頓好一切,包括我的「ABC兒童英語學校」。我的兩位好助理楊傳瑞和孟老師,還有教學打主力的莉麗,她們盡全力頂起了這所學校,讓孩子們繼續擁有這個快樂的課堂。我的兒子已經在交院住讀,我的母親住進我的宿舍,家庭也安頓就緒。我了無牽掛地去到瀋陽,去到那從前在我的心目中十分遙遠、十分寒冷的關外。我心中不由得想起那著名的詩句:「西出陽關無故人」。我告別了溫暖的南國故鄉,來到這個無親無故的北方城市。

  初來乍到,一切都要重新理順。好在我的前任鄧鵬博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已經為這所學校的教育定了性,那就是基本遵循北美的教育方式,這對吸收外國學生有利,對於中國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體驗。鄧鵬的個人頭銜也很有吸引力:博士、美國海波因特大學終身教授,這很符合一個國際學校校長的要求。現在,這個大人物走了,換成了我,在頭銜上肯定差他一截。好在我有一個加拿大留學背景及有一個教授頭銜。其實,當時我在交院還只是副教授,遼寧教育研究院聘我為研究員可「狐假虎威」地稱之為教授。不管怎樣,學校需要頭銜,於是我只能戴起。

  華新國際學校是新加坡維信集團在華投資的瀋陽華新公司所創辦的國際學校,同時也是瀋陽市教委的直屬學校。該校旨在解決外國人在東北投資的企業和其他駐沈機構人員的子女入學問題。學校設有幼兒園和小學一至六年級,我接任時,已經有一百多位學生。除中國學生外,其他學生分別來自美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十幾個國家。其中,因韓國在東北的投資最多,所以韓國學生也是最多的。這是一所在資本運作上純私立,但在教育性質上又是公立的學校。這二者的結合也算是改革開放的完美體現吧!

  由於經濟上純私立,所以辦學經費的來源就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國家不撥錢,學校自己籌不到足夠的錢就無路可走。2020年,我曾經工作過十年的兼善中學九十周年校慶,我才知兼善從前也是私立學校。盧作孚先生為籌劃開辦經費用盡心機,張博和校長為籌劃運作經費想盡一切辦法,甚至辦了一個農場種西瓜!華新國際學校是沒有地方種西瓜的,經費全靠學生的學費提供。該校是一個當年學費收得比較昂貴的學校,不然、比一般學校龎大得多的開支怎麼運轉?

  這個學校是全封閉的住讀學校,設施高檔,生活也高檔,僅餐食都有中餐、西餐、韓餐三種。我一去就知道,學生生源不足,急需增加生源,使學校不至於虧本運行。我這個校長必須找錢,有錢才有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華新學校除外國學生外,還有大量的中國學生。他們的家長都是在改革開放中首批發了財的老闆和各行各業人士,許多都住在「河畔花園」及其他高檔小區的別墅里。這些學生「高貴」的母親們不一定欣賞純美式教育那一套,她們腦子裡仍然裝著死記硬背和升學考試的根深蒂固的中國傳統。這也難怪她們。美式教育、在國際學校讀完六年又怎麼辦?難道身在中國就可能與公立教育完全脫鉤?

  我決定在鄧鵬的教育理念中加入中國普通公立學校的元素,來一個中西合璧,烹一桌既有牛排、比薩,又有稀飯、涼麵的混合宴。

  來到華新,我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開家長會,接待家長,聽取家長們的意見。

  我本來就有在ABC兒童課餘學校的招生經驗,知道如何吸引學生,也知道如何吸引學生們的家長。現在,我要做的重要事情就是讓這些中國的、外國的「高檔家長」們為她們的孩子掏錢。雖然是讓她們掏大錢,但要讓她們感到這錢掏得值。

  我演出的第一齣戲是「吸引生源」。通過我一次又一次的開會、講解、展示美好前景、承諾教學質量等等,我擴大了生源,新招到許多學生。第二出戲接著上演,那就是「穩定生源,並吸引更多的生源」。這齣戲就很複雜,不是那麼容易演了。

  我清楚地認識到,要把一個學校搞好,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良好的師資隊伍。教師是辦好一個學校的關鍵,因此、我必須把教師團結起來,和我一起努力奮進,切實抓好教學質量,讓學生們學得興趣盎然,讓家長們放心。

  鄧鵬校長在他的前一任做了很好的開創性工作,他招了不少優秀的教師。這些教師都是公立學校的佼佼者或大學畢業的高才生。比如語文教師潘雋、湯晶、張姸、邢丹陽、徐靜坤、楊姸等(後來張建群、李雪梅、朱琳等老師又加入華新語文教師兼班主任的隊伍);生物教師李丹梅、計算機教師房文、音樂教師金成伏、藝術體操教師馬淑君、美術教師高洪紅,生活教師賈麗漫等等。另外,學校還招聘了很不錯的外教來教英語。這些教師滿腔熱情地來到這個與一般公立學校很不相同的國際學校,他們在這裡嘗試到全新的教育理念、開放活潑的學術風氣、平等的上下級關係,當然,還有比一般公立學校高的報酬。

  說到報酬,這的確是對教師最大的激勵機制。不然,這些教師怎麼會放棄公立學校的穩定職務來到這個「不保險」的私立學校。我上任時,不少教師在抱怨報酬偏低,與他們所冒的風險不成正比,我認為的確如此。因此,上任不久我就向公司提出提高教師待遇的問題。這對於公司來說是一個悖論,因為學校在虧本運轉,何來錢提高待遇?但是不提高待遇又如何讓教師們安心任教,奮力拼搏,增加公司收入?我向公司闡明了這個問題,並提出將我的報酬先減三分之一,將教師的報酬提高。等生源增加,公司贏利之後,再將我的收入恢復。這相當於我自己讓公司給我下了軍令狀,不把學校的收入搞上去,我自己在經濟上也損失巨大。公司領導看到我的決心之後,給教師提高了報酬,這是我到華新學校後做的第二件大事。

  我用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鼓勵讓教師們意氣風發,幹勁十足。加之後勤隊伍的切實保障,幹部隊伍的精誠團結,華新學校真的是揚開風帆,又一次起航。

  我狠抓教學質量,大部分時間都在課堂上聽課,與老師們一起交流如何把課上得更好。有時,我還參與老師們的備課。在我比較內行的英語、音樂和美術等課程方面,我提出我的課程構思。比如,我與美術老師高洪紅一起探討美術教育應以提高學生對於美的感受,陶冶性情,開闊思路,激發創造精神為主。美術技巧技法重要,但培養審美能力、構建美感心理、了解美術作品、懂得欣賞並吸收一切美的事物更加重要。高洪紅老師在他《小學低年級美術教育之我見》一文中,把他在華新進行的美術教育改革作了很好的介紹。

  在音樂教育方面,我與金成伏老師商討加大音樂欣賞的比重。學生們不只是學會一些歌曲,更重要的是理解歌曲的情感,培養他們對音樂更深刻的感受,讓他們真正喜歡音樂,自覺地將音樂作為自己生活的一個良好伴侶。

  受金老師的朋友孫冬梅老師的啟發,我還在小學一年級實驗教最簡單的曲式,即音樂的「一段體ABA」。我把這種最簡單的曲式比作一小段文章,但它表現的是一個完整的意思。我用散文的筆法,構建了一個小小的故事:牽著小狗、頭部高昂、高跟鞋「磕磕」發響的貴婦代表高音部;嬉笑玩耍的小男孩代表中音部;而慢慢行走、時時咳嗽的老爺爺代表低音部。這樣,A部分的三個音部得以呈現。然後,我用另一段文字的描述將曲子的B部引出。這一段表達了情緒的轉換,曲式轉為B。而又一小段文字描述使音樂恢復A部情緒但卻稍加變化,重新進入曲式A。我用這種小小的嘗試,讓孩子們覺得音樂不是那麼高不可攀,作曲也不是那麼神秘莫測。我告訴孩子們,用音樂這種特殊的語言可以表現許多場景。比如維瓦爾弟的《四季》就是用音樂惟妙惟肖地呈現出春、夏、秋、冬的景象。又如德沃夏克的《大峽谷》也是用音樂的語言描繪了美國科羅拉多山脈大峽谷的壯麗景色。音樂更能表現一個人的情感,比如著名的樂聖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歡樂頌》,著名的波蘭鋼琴詩人蕭邦的《C小調鋼琴練習曲》《G小調第一敘事曲》等等。我校的音樂教育是別具一格的,許多孩子還選修了晚上的鋼琴課,我寫了一篇教學散文《讓我們學作曲》來引導孩子們學作最簡單的「一段體」。(見《讓我們學作曲》一文)

  回想那時的教學,真的是有聲有色。每一位老師都發揮出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師生互動良好,教學秩序井然。我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在各個年級和班級中遊走,視察各班教學情況。我真的非常感謝我的老師們,她(他)們盡心盡力,完全不需要我這個領導操心。生活教師和後勤工作人員也是勤奮努力,我在學校任期三年間,沒有出過一個生活上的問題。後來的學生,加上幼兒園、已經擴展到三百多人。人數眾多,而且小學生全部住讀,晚上的管理任務十分繁重。但是三年間,我下班回住所後從沒接到過學生出問題的電話。學校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糾紛,教職員工十分團結。當然,有時也會有點小小的分歧,但這十分正常。能做到這種程度,現在回想起來,是多麼的不容易。是華新國際學校所有的教職員工在頂起這個學校向前走,我這個校長全靠他們的鼎力相助和支持。

  領導們聽課

  我上課

  學校的副校長宋天成先生儒雅有風度,知識面廣,態度和藹,很受師生歡迎。管對外宣傳的文鋒主任做事風風火火,熱情萬丈,腦子靈活,主意眾多,他完全把學校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在做。他出謀劃策,八方攻關,把對外宣傳工作做得風生水起。主管學生生活的時秀蓮主任,溫文爾雅,謙和細緻。她把學生生活這塊管得滴水不漏,與家長打交道也是既柔和又精明。外事主任李建軍本來就是一個畫家,他的國畫在遼寧省很有名氣。他既教美術,又搞外事。他的交際廣泛,頭腦十分靈活有創見,許多難事他迎刃而解。管理後勤的主任是年輕人郭敬琦,他是華新國際公司的忠實員工。做事踏實肯干,對人十分誠懇,講友情、重義氣。管伙食的老董師傅和司機汪師傅還有負責水電的小古,還有踏實肯乾的崔老師、圖書館的麗萍老師也是他的部下。幾人精誠團結,把學校的後勤這塊搞得巴巴實實。學校的伙食太好了,營養豐富、花色品種繁多、味道鮮美、學生老師都喜歡吃。我在學校都吃得美滋滋的,學生們更是長得胖嘟嘟的了喲!

  後來,學校又來了兩個校長助理:王書玉和蔡鋒,兩個人都十分能幹盡職。王書玉是一個理工大學畢業的優秀生、她當我的助理,我倆既是上下級,又是朋友。蔡鋒風度翩翩,很有學識,沉穩睿智,有領導風度。前不久他居然在我發文的「簡書」上向我打招呼。我對這一「不期而遇」真是高興極了!他後來真的成了一個學校的領導。我有以上這些人當我的得力幹將,有他們的盡心盡力,哪愁學校搞不好!由於大家的精誠團結,我來校的第一年,華新國際學校就向公司提交了上百萬元的贏利。

  在教學秩序井然的前提下,我和老師們組織學生進行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我在北美和韓國、新加坡等地的教育訪問和考察,為我在學校組織課外活動方面提供了廣闊的思路。而且我校的時主任、文主任都曾經是瀋陽市少年宮的能人,尤其是時主任,搞文藝節目和舉辦表演本就是老手。在鄧校長在位時,學校就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校園文化節。我上任後學校舉辦了第二屆校園文化節。校園文化節在每年的五月份舉辦一次,第二屆校園文化節舉辦了一周。在這短短的一周內共舉行了故事、英文、鋼琴、書畫、歌詠等五場比賽及兩場綜合演出。就像在校報里所描述的那樣:「異彩紛呈的賽場,百花爭艷的盛會,顯示了國際學校孩子們的文化特色與實力。」為慶祝這個盛大的節日,前校長鄧鵬博士專程從美國趕回,我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致辭。

  當年的暑假,我組織學生參加了由宋慶齡基金會發起的赴美國際夏令營活動。該活動每年一次,1996年那次是去參加美國加州斯科來湖地區為期三周的「YMCA夏令營」活動。這種國際性的活動,當年恐怕只有華新國際學校才有。孩子們簡直是歡喜雀躍,連家長們都羨慕不已。那時能夠到美國是多麼不容易啊!

  我在任的三年,每年暑假我們都成功地舉辦了赴美的夏令營活動。1996年那屆是由我帶隊,師生共有41人。學生達到一定人數教師就可免機票,那次就免了幾位教師的機票。當然,這個活動必須要有教師照顧學生安全,但教師們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到美國也是巴心不得喲!每次赴美,簽證都是一個令人懸心的事情,尤其是後來我們又讓一些家長參與。但瀋陽美國領事館總領事曾來校參觀過,學校熱情接待了他,是否這個原因在起作用,我不得而知,但前兩屆我去為幾十個人簽證都順利通過。只有最後的那一次宋校長去簽證卻不知為何被拒了,當時全校老師和赴美學生都急得要冒煙了。宋校長趕快給我打電話叫我去,不知怎麼回事,我又「起死回生」。大家的高興勁就不用提了!

  我們不但組織赴美夏令營,還參加宋慶齡基金會組織的暑期赴華東、甚至赴歐洲的活動。學生在外面大開眼界,老師們都輪番免費出了國。我上任時曾給公司提出學校假期創收的錢納入校長基金,由我安排,使用不通過公司的批准。這些出遊也給校長基金掙了錢,雖然還是要通過公司的財會,但是錢的用途由我說了算。所以,我就用這個錢來外聘教師,讓他們給我校教師開講座。比如陳洛加教授曾來校講美術欣賞和美術簡史,瀋陽師大的王一兵副教授長期來為我校教師輔導英語,還曾請來沈探訪我的妹妹劉明鑑副教授講計算機,後來又有中國台灣的音樂教育專家陳功雄博士來校訪問講學等等。

  凡是這些要花錢的地方,我一律用校長基金支付。記得我們學校的春遊和秋遊,我讓後勤小郭和老董用校長基金買了許多遊玩時吃的零食,司機汪師傅裝了滿滿一小客車。

  外賓也吃學校!伙食住宿不錯喲!

  如果校長包包里沒得錢,什麼都要向公司開口要,公司還不一定能批,那才是眼巴巴地「望洋興嘆」!當年,也有人疑惑我是否掙了「私房錢」。在此,我坦誠地說,其他的出遊所賺全部花在隨行的老師們身上和進入了「校長基金」。但赴美夏令營主辦方是給了我個人「答謝費」的。因為赴美的簽證不容易辦,辦一個人的簽證還經常「打水飄」,就不要說去為幾十個人辦簽證了。辦此事需要辦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隨機應變能力,許多細節是需要講究的。我辦到簽證是我的能力所在,理應得到一定的回報。我這人做事從來講「明正言順」這幾個字,該我賺的錢我賺,不該我賺的錢我分文不要。

  我認為自己真的對得起華新國際學校,因為來到華新不久後,大連楓葉學校的董事長、加籍華人任書良先生就看上了我,加拿大教育專家丹尼斯先生也大力讚賞我。任先生熱望著我出任大連楓葉學校校長,這是一所從小學到大專的學校,任先生給出比華新多好幾倍的優厚待遇。但我顧念華新那些年輕教師,也不願讓華新的總裁盧鏗先生及我的老同學鄧鵬失望,於是,我拒絕了這個掙大錢、做大事的機會。我做事講良心,至今仍然如此。

  1995年12月,我赴韓國訪問。在姊妹學校水原市小花初等學校受到師生熱烈的歡迎和盛情接待。我參觀和考察了韓國的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和水原大學,學到不少東西,借鑑到不少有用的經驗。尤其是在山南初級中學,這個韓國教育部所列為的「示範學校」,看到東西方教育理念與實踐的融合,讓人耳目一新。我在韓國也會見了京畿道(相當於我們的一個省)的教育廳長和其他一些官員,親眼目睹了韓國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教師的高度尊重,同時也對韓國的政治經濟,民風民俗有了初步的了解。(見《赴韓教育考察日記》一文)更重要的是,我的這次訪問打開了我校與韓國小花學校互派學生訪問和韓國小學生來華新國際學校學習的留學渠道,華新國際學校以她良好的英語教學和突出的辦學特色吸引了不少韓國學生。這樣,我們的招生途徑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我十分清楚地知道,提高教師的素質,提高他們各個方面的修養是提高整個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我不斷地鼓勵教師學習教育理論,鼓勵他們寫文章。我自己也寫了一系列的文章闡述我的教育觀點。比如有:《如何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課外活動的重要性》《理解孩子》《熱愛書籍》、音樂的魅力》等等。

  在我的鼓勵和倡導下,華新國際學校的老師們積極展開教研活動,設立科研課題,寫論文並努力發表論文。1997年3月,學校一批青年教師在市內的論文比賽中獲獎。潘雋老師的《科學地探究個性教育藝術》一文獲一等獎,張妍老師的《為童年鍍上五彩光環》一文獲二等獎,李丹梅等五名教師獲三等獎。

  1997年8月15至18日,我作為中國教育學者出席了經國家教委批准的在南京東南大學召開的「面向21世紀全球教育合作」國際會議。大會中心發言共有12人,我是其中之一,我的發言在中、美、日、新加坡、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和受到極大好評。這篇文章的中文和英文發表後也引起華新國際公司總裁盧鏗先生的高度讚賞和重視。

  與美國朱麗婭音樂學院教授在一起

  和部分與會代表在一起

  盧鏗先生像他的祖父盧作孚先生一樣,也是一個充滿理想和愛國情懷的人。他對教育高度重視,因此才在華新國際公司開辦不久就興辦了一所學校。他對教育的看法與我的教育理念高度一致,因此、他要求全公司認真學習我的這篇文章。與此同時,他還提出七項建議,比如:讓中央電視台的「東方時空」欄目釆訪我、約請著名紀實文學家陳祖芬女士採訪報導我、到北京大學開一次講座等等。盧先生還提出讓我出一本有關教育的書,經費由公司承擔一部分。他號召全公司一齊努力向全社會推廣我的教育理念。華新國際公司如此重視教育,這在所有中國的企業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這種強有力的激勵下,我校怎能不搞得一片紅火!

  在此,讓我把當時學校取得的一些成績展示如下:

  1、1995年12月,校刊《新綠》創刊。刊名取自我的一首小詩「我願這片新綠,永遠充滿生機,無論是經過歲月的風塵,還是經過暴風雨的洗禮」。《新綠》由外聘語文教師劉淑香主持。從此,華新國際學校的師生們有了一塊互相交流的美好園地。這份小小報刊的內容豐富,可讀性很強,師生們都十分喜愛,踴躍投稿。直到今天,當我來重讀這份二十五年前的小報,我仍能嗅到它發出的那股清新,和感受到它的可愛與溫暖。另一大事是我赴韓訪問,打開校門。同時,我的赴韓教育考察日記》在遼寧日報朝鮮文版發表。

  2、1996年1月,學校獲遼寧省幼兒基本體操表演賽二等獎。

  3、1996年4月,在瀋陽市「博威杯」少兒英語口語暨表演大賽中,學校獲團體優秀獎,五名學生獲優秀獎,輔導老師獲「伯樂獎」。

  4、1996年5月,學校體操代表隊參加「96遼寧省少兒基本體操表演賽」獲一等獎。

  5、1996年6月,學校獲「希望工程」愛心獎。同月,學校參加「慧光杯」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大賽,獲銀獎五名,銅獎十一名,優秀獎三十四名。同月,在「雙龍杯」少兒書畫大賽中,學校獲「優秀集體」獎,高洪紅老師獲「優秀園丁」獎;學生獲銀獎一名,銅獎三名,優秀獎五名,「佳作獎」兩名。同月,我應新加坡維信集團唐主席的邀請,到新加坡會見了唐主席及李英俊先生。唐主席對學校的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並提出讓我總結經驗。維信集團欲在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開辦同樣的國際學校,將我在瀋陽的經驗進一步拓展運用。

  同月,遼寧省重點教育科研課題「新世紀青少年個性化教育模式探討」正式立項運作。

  同月我成功地邀請到陳香梅女士來華新國際學校訪問,學生們讓陳奶奶作為學校的名譽校長的請求得到香梅女士的欣然應允,並題詞祝福華新國際學校。她的來訪大大地提高了學校的檔次和知名度(見《歡迎陳香梅奶奶》一文)。

  1997年3月華新國際學校學生會成立。

  同月隨著科研課題的展開,一批青年教師的論文獲獎。(獲獎者如前段所示)1997年4月我的《如何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一文發表並受到好評。

  1997年5月學校舉行第三屆校園文化節。這一屆的校園文化節特別精彩,文化節的活動(暨比賽)包括:聲樂、鋼琴、舞蹈、小品、故事、書法、繪畫、T恤衫設計、「歡迎香港回歸徵文」、中外兒童英、漢語比賽、桌球比賽等共計12項,內容覆蓋面之廣為歷屆文化節的差不多一倍。全校近三百名中外學生(幼兒園除外)全部參加了文化節活動,12項活動的參與者達八百多人次。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學校的全部領導和85%的教職員工也在會演中登場獻藝,整個文化節節目紛呈、豐富多彩、精彩萬分、掌聲不斷……就像校報所報導的,師生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孩子們把手都拍紅了!

  我上台唱了一首英文歌曲《What will I Be》,又與宋校長、文主任同演京劇《沙家浜》,全場掌聲雷動。臨下場,文先生還幽默地從肚子裡扯出一個大枕頭,更是讓觀眾們笑得不可開交!這些都在校報《新綠》的報導中做了詳細的描述。

  怎麼說好呢?

  小小「雜技演員」

  我也獻上一曲《北風吹》

  春遊多高興!

  就在這一個月,華新國際學校獲得一個大獎:獲瀋陽市先進學校稱號並排名榜首!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太令人振奮了!這是我校全體師生努力的結果。為此,我得到一台電腦作為物質上的獎勵。當時的一台電腦是十分珍貴的,這也是瀋陽市教委的一個大獎勵喲!

  1997年7月我赴南京參加「21世紀全球教育合作」國際研討會,我的論文及發言獲大會熱烈歡迎及一致好評,先後在三家刊物上發表。

  1997年12月我接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師生。

  在華新國際學校的三年裡,我的外事活動頻繁,除出訪外,更多的是接待各方來賓。比如上面所談的眾多的接待以及接待「第四屆全球婦女代表大會」赴瀋陽參觀團、韓國師生訪問團、美國教育考察團、陳香梅女士一行、遼寧省教育廳領導、加拿大教育專家及大連楓葉學校董事長任書良先生等,另外還接待了數不清的英、法、德、俄、美、加、日、韓、新加坡等各國人士及學生家長。我曾在信中告訴我的朋友:「我就像穿著一雙高跟鞋在不停地跳舞」,我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應付過來的。哎,想來那時還是年輕,如果放到現在,我一場也接待不下來!

  就在1997年快結束之際,我校學生在中國香港舉辦的國際兒童攝影大賽中取得十分優秀的成績,一人獲得金獎,二人獲銀獎,五人獲銅獎,三十五人獲優秀獎。這要感謝我們的外聘攝影教師張利德和美術教師高洪紅,還有全體老師和學生們的努力啊!以下選了幾張參加學校第一屆攝影班的同學們的作品,這些作品展示了學生們初學的攝影技巧和校園生活。

  部分媒體報導

  時光在繁忙中匆匆流逝,轉眼間迎來了1998年。這一年,鄧校長與美國學者回國進行「兒童哲學」實驗項目,我去昆明參加了這個項目的研討會,並將這一項目引進學校進行實驗。但這一年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即一直分管學校的肇廣才總經理不再管學校,而是換了一個姓陳的經理來管學校。我認為,這是華新國際學校的一個轉折點。

  肇廣才總經理是一個十分大氣、很有企業家的雄才大略、也很善良的一個人。他對我說:「劉校長,我對學校的『管』就是『不管』。你是內行,一切由你來管。」多麼睿智的管理策略!我要提高教師工資、要組織學生暑期出遊、賺的錢納入「校長基金」並由我支配等一系列要求都是肇總同意並支持的。而且,他真的是說到做到,對學校就是「不管」,而是讓我來管。所以,我完全可以自由地發揮我的想像和我的能力,搞我認為正確的那一套。當然,我的這一套是既為公司盈利又使學校爭光的。所以,當時瀋陽華新高層的三個總經理對我的工作都十分滿意,而且、他們的小孩當時都在學校就讀,從孩子那裡也可隨時得到反饋。

  有一個好的領導太重要了!我現在思考,重慶兼善中學為什麼能辦得這樣好?全靠盧作孚這位英明的企業家。盧作孚先生如果去對張博和校長指手畫腳,給他畫條條框框哪樣可做,哪樣不可做,張校長還願意當那個校長嗎?還能做到「捨得干,辦兼善」嗎?兼善肯定早就垮了!

  陳經理一看就是一個「細心人」,完全沒有肇廣才先生的氣度。他誠實忠心,但既不大氣又不靈活。他一上任就與公立學校的「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很合拍,而且他也「節儉」,主張「勤儉持家」。他首先就認為我「大手大腳」,雖然這是在花我「校長基金」的錢,他也認為不妥。我想,他巴不得把「我的」那點錢也由他來管。

  有了這麼一個管這管那的細心經理,我再也沒有過去的灑脫和自在,更不用說「奔放」了!

  從本質上說,我是一個「藝術人才」而不是一個「管理人才」。我可以去管一個「東西」,但前提是要在這個「東西」有我進行創造和發揮的空間這一前提之下。陳經理沒來之前的華新學校就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空間,而我的那些同僚們又認同我的「龍飛鳳舞」,並在下面為我「夯實地基」,所以才有一朵奇葩開放。陳經理來了,他「老人家」雖然嘴上說尊重劉校長的意見,但實際上卻處處讓我「收風」,我當時任期即滿,因此我也就按部就班地走到了我任期的結束。

  我懷念華新國際學校,懷念那裡的老師和眾多的孩子。我也時時感恩上天給了我這麼難得的一個機會讓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一個發揮的場所。本來,我這條魚兒可以游向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和「個性化教育」的更加廣闊的大海,但我拒絕了去大連楓葉國際學校任校長的機會,從而失去了這片大海。後來,楓葉國際學校在全中國開花結果,連重慶都有了楓葉國際學校。有朋友問我後不後悔丟失了這個成為教育家的機會,我認為一個人的生命軌跡並不是自己說了算的,我還是聽從上帝的安排吧!

  在這裡,讓我把我在「華新企業精英會」上的即興發言作為對華新國際學校這段難忘經歷回憶的結束語。

  接過這隻蠟燭,我有許多話要說。這隻蠟燭已經燃燒了一半,它就像我。人們說教師是蠟燭,那麼,我有一半的生命在教師的生涯中燃燒了。它同時也讓我想到自己的人生,我有許多的歡樂在這跳躍的燭光中升騰上去,也有許多的痛苦在這溶化的燭油中沉澱下來。我們曾經有過許多的追求,在進行這些追求的同時,我們也給自己設下了心的牢獄。我有許多的精力就在這些追求之中像蠟燭一般燃燒掉了。現在,這支蠟燭只剩下了一半。那麼,在我後一半的人生旅途中我追求什麼呢?通過認真的思考,我認為我應該追求的是心靈的自由。我需要金錢,但我決不追逐金錢。我喜歡名譽,但我決不追求名譽。我渴望愛情,但我不再為它所累。我將保持一種心態的平衡與心境的平靜,把燃燒了一半但仍熾烈地燃燒著的光與熱獻給自己熱愛的事業:那就是一位名人曾經稱之為的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育,奉獻給許許多多曾給予了我無窮的愛與力量的學生們!

  直到今天,我還在燃燒,為了我們的後一代。

  接待外賓1  接待外賓2  加拿大教育專家來考察

  學生攝影作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