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訪美國

2024-10-03 20:06:00 作者: 劉明瓊

  2000年10月,我應中國旅美教授協會邀請,參加了該協會在亞特蘭大舉行的新世紀中國面臨的全球化挑戰」的國際會議。與會的除在美華人教授、學者和部分美國人教授外,還有來自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教授和學者。

  會議在十分熱烈而充滿同胞手足之情的氣氛中進行。除大會致辭外,會議分十五個議題進行。我在「中國的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這一議題中代表重慶交通學院用英文作了題為《加強理工科院校人文學科的教育》的發言,受到與會者的好評。會議間隙及晚間休息時間,部分代表還參加了中國旅美教授協會關於「東方國際大學」的籌建及與國內若干省市和院校聯合辦學的事宜討論,我也是參加討論的成員之一。大會期間我還不失時機地與清華、北大的教授及國外一些有成就的教授和學者交談,旨在吸引人才來我院訪問和講學,現已初見端倪。

  (一)中美形象比較

  這次訪美是我的第四次訪美。我從廣州出境,當時廣州正值秋季國際貿易交易會。各國商賈雲集羊城,一派熱氣騰騰,喧囂涌動,人流如潮,生機勃勃的景象。幾年不見,廣州已經大變,完全是一派國際大都市的風度。

  從廣州,我窺見到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洶湧勢頭。離開熱鬧擁擠的廣州,十四小時的飛行航程將我帶到了宏大而安靜的洛杉磯。美國的富裕和發達,我前三次訪問已有見識,她的確是一個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國家。但這次訪問,我卻強烈地感到美國早已成熟,而中國的活力卻如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光芒四射。在我心中不知不覺地將兩個國家做了一個生動的形象比較:美國像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富有、智慧、氣派、穩健、驕傲、有統帥力;而中國像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生氣勃勃、敢想敢幹、富有衝勁、野心勃勃。沒有那一次像這次一樣,讓我在中美兩國比較的天平上,砝碼不再向美國方向傾斜。

  

  從整體上看,美國的確已經十分穩健,而中國卻躍躍欲試地行動著。中國的輕工業產品充斥著美國市場,從衣帽鞋襪皮包皮具到豆漿機,中國商品隨處可見。其設計之精美,質量之良好,價格之低廉,讓人難以置信。一旦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並伴隨著法制與競爭機制的進一步健全,中國在國際經濟中將具有不可小視的競爭力。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為祖國的飛速發展感到由衷的高興和驕傲。我想對我們的學生說:加油啊,年輕人!學好本事,跑得更快一些!怕什麼美國!中國人是有智慧有潛力的民族,我們應該在下一世紀超過美國,重塑我們的大唐興盛之風。

  (二)中美教育比較

  由於職業的緣故,我走到哪裡,總不忘了解教育情況。我曾對加拿大、美國、新加坡、韓國及中國香港的教育做過訪問和考察。我深深地感到,東方與西方的教育,就像兩邊的人文和地理一樣,存在著涇渭分明的區別,而東西方的教育的確應該進行充分的交流,取長補短。如這次研討會所提倡的,應該實現教育的全球一體化,這是一個美好的前景及令人奮進的目標。

  簡略地說,美國的中小學教育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及才能、重培養動手能力,並且給學生的想像能力與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了較為廣闊的空間。其弱點是對理性思維的培養和重視不夠,並且由於自由的過度化而缺少規矩方圓。例如,美國各州有各州的教育大綱,各校有各校的課程設置,各個老師有各個老師對教材的選擇與使用權。有時,老師太過於自由發揮,讓學生不得要領或無所適從,以致破壞了知識的系統性。而中國的教育又過於重視知識的系統性,過於重視「規矩方圓」,教師和學生又太無自由發揮的空間,高考的指揮棒將學生和教師死死地捆綁在「知識」的繩索上。現在國家一再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如執行得當,可望在不久的將來改變這一局面。

  不同的教育造就不同類型的人,美國始終在前瞻性領域領先,這與他們不拘約束的想像力、富有潛力的創造性及突出的動手能力是密切相關的。而中國人的邏輯推理能力及優秀的理性思維能力使得不少華裔學者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矚目成就。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確應該靜下心來,多對兩邊的教育進行比較和思考,取長補短,吸取各國營養之精華以補我中華之氣,進一步發奮圖強。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和中國均存在課程負擔過重的現象,只不過是中國學生從小學起就負擔過重。而美國的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學習生涯都十分輕鬆愉快,但是進入高中之後情況就不同了。為了進較好的大學,學生在高中須具有良好的學業表現,因此,美國高中生的學習時間也是十分長的。我住在洛杉磯原來下鄉時一起的好友家裡,她的兒子上高中。兒子每天清晨五點多鐘就起床,六點多鐘到校,除中午一小時進餐及休息外,一直學習到下午六點才回家,晚餐後稍事休息又進入功課複習。孩子才十六歲,每天僅有六、七個小時的睡眠肯定是不夠的。在美國最大的中文報紙《世界日報》上刊登有一篇文章,文章指出美國學生的睡眠不足,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一點倒是與我們完全相同。因此,兩邊的教育都存在需要改革的問題。

  我認為,美國最成功的是它的高等教育。美國的高等教育給學生巨大的自由空間:學分制、跨系科選課、保留學籍讓學生進行彈性學習、理工科大學對人文學科教育的充分重視、在大學期間即可創業的機制等等,讓美國的大學成為真正具有挑戰性的場所。美國的教育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這一點讓我感觸頗深。

  (三)美國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

  美國除在政治上千方百計地維護在全球的統治地位外,在經濟與科技方面一直占據著「頭腦國家」的地位,並欲將其他國家作為她的「軀幹國」。因此,它千方百計地網羅科技人才。大批優秀人才聚集美國,使美國在航空工程、基因工程及計算機工程等高科技領域始終處於領先地位。

  在舊金山灣區聚集著大批華裔及印度人,從事著計算機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工作。由於中國人良好的理性思維能力及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得他們在這一領域成果輩出,如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這些華人早已進入美國的中產階級,他們的年收入遠遠超過許多美國人。計算機領域的開拓正在創造著巨大的財富,對社會如此,對個人也如此。美國一般的大學教授年薪不過五、六萬,而從事計算機行業的一些大學畢業生剛參加工作就可以達到甚至超過這個數字。美國對計算機及材料方面的人才需求是巨大的,他們現在已經主動地到中國來「挖取」這些學科方面的人才。在美國的華人報紙上打著這樣的GG:「光纖學院招生。集中培訓三個月即可拿到文憑找到一個體面的工作。」中國在高科技領域方面正在崛起,中國人在美國能夠成為頂樑柱,在自己的國家為何就不能「石破天驚」!因此,科技呼喚著人才,而人才呼喚著健全的體制和寬鬆優惠的政策。我相信,隨著中國各方面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入,隨著思想與行動的進步,中國一定能在高科技領域占據世界先進地位。

  短短停留,浮光掠影,雖然如此,仍有萬般感想。出國吸取靈氣,回國多作貢獻,中國是哺育我們的大地母親,兒女走到哪裡都不能忘記母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