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

2024-10-03 19:49:07 作者: 黃濟人

  見到紀均安之前,我們先見到他的弟弟紀均偉。那是車抵懷寧縣海口鎮昌寧新村的時候,紀均偉正好騎著自行車從村里出來,闞乃惠向他打聽紀均安的門牌號數,他說我哥哥已經接到鎮長的通知了,正在從鎮上回到村裡的途中,請你們先到我家坐坐。闞乃惠說那麼你現在到哪裡去呢?他說,請你們稍等片刻,我到前面去去就來。到了紀均偉家,才知道他剛才去村頭的商店買煙去了。他身上有煙,本來不用去買的,可是煙孬拿不出手,於是趕緊再揣一包好煙。好煙用來遞給客人,自己依舊抽原來的孬煙,只不過害怕客人見笑,覺得寒磣,自己抽菸的時候需要轉過身去,不要讓別人看見。可是我看見了。雖然這是我在重慶農村常常見到的情景,但是能在安徽農村見到,我感到親切,也感到欣慰,時過境遷,物換星移,這個憨態依在的小伙子,唯有的變化不過是從農民變成了移民。這樣想時,紀均偉說話了:「移民也是農民。我最大的願望是當一個工人。記得讀初中的時候,就聽說了三峽要修大壩,大壩就修在離我們巫山不遠的三斗坪,模模糊糊地,我以為這下可以當工人了,要麼在工地上開混凝土攪拌機,要麼在發電廠搞個什麼機器維修的,哪曉得幾年過後睜開眼睛一看,我還是一個農民,而且不是本地的農民,變成了一個安徽的農民!」闞乃惠用開導的語氣道:「現在當工人當農民都無所謂了,農民到企業打工,不就成了工人……」「那才不一樣哩!」紀均偉打斷闞乃惠的話,「我過去就靠打工過日子,到過很多地方,北京、天津、廣州、深圳,可是不管到哪裡,工人永遠是主人,農民永遠是僕人。」他扭頭對我道:「我有個同學在你們重慶城裡當棒棒軍,真正下苦力倒也罷了,可是他給人家提菜籃子,背人家的娃兒上幼兒園,人家的老人病了,他要到醫院守夜,就差沒有給人家倒屎倒尿擦屁股了!所以比起我這個同學來,我覺得還是回家當農民好。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我種田種地,有我做人的尊嚴。」我無言以對,他的志氣原本是值得尊重的,於是隨意問道:「這邊的田土好種麼?」「不好種。這邊的人不欺生,田土欺生。」紀均偉伸出長滿新繭的雙手,「這都是挖土挖的。這邊的泥巴帶粘性,天晴像塊石頭,挖都挖不進去,落雨像坨糍粑,一鋤挖下去,拔都拔不出來,而且,雨水還特別多,我前幾天撒的棉花籽,全部爛在土裡頭了……」「爛在土裡頭,過幾天重新撒一次不就行了!」說話的是紀均安,他進屋後先盯了紀均偉一眼,這才和我們握了握手道:「我是村上的移民代表,有個移民的娃兒生病發高燒,我們才把娃兒送進了鎮醫院。」闞乃惠對紀均安道:「過去聽說你們這裡老是選不出移民代表,就是選出來了,代表們也不敢管事,現在總算好了。」紀均安道:「那是剛來的時候,不要說代表選不出來,就是土地都分不下去哩。農村人都曉得,土地有好有孬,有遠有近,這邊又是集中安置,不像我們在巫山單門獨戶的,所以分得的土地哪像雙胞胎長得一模一樣的呀!就在十幾戶移民嫌土地又遠又孬的時候,當地農民站出來了,他們拿出自己耕種多年的幾十畝土地交給移民自己卻調整到移民不要的土地上耕種,這才把移民的土地問題解決了。」

  講到這裡,紀均安又盯了紀均偉一眼:「老家的土質、氣候肯定和這邊不一樣,一樣的話,這邊就不叫安徽了。可是我們不能因此就說這邊的田土不好種,更不能人心不足蛇吞象,好了還要好。不好種為啥子安徽年年大豐收,這邊的瓜果蔬菜比老家還豐富?只能說我們不會種,不會種就要好生學呀……」紀均偉比紀均安小十幾歲,平日裡是不敢和哥哥頂嘴的,可是此時此刻,既然哥哥不給面子,弟弟也就對事不對人了:「什麼叫好生學?上次縣裡派農技員來村里講土壤和施肥的時候,加上我也只有六個人。那麼人呢?一百二十多人都到宿松縣復興鎮參加鬧事去了。你身為移民代表,無論如何都不該去的,可是你去了!」紀均安沒有生氣,反而怔怔地看著紀均偉:「對頭,我是去了,但是我為什麼要去,你知道麼?正因為我是移民代表,我們的人被人家打了,我有責任我們的人打了人家,我也有責任。至於以後事態擴大,局面控制不了,我又有什麼辦法!」「你還是有辦法的。」闞乃惠對紀均安笑笑,然後告訴我說,宿松事件發生不久,宣城市有部分移民在市政府上訪,懷寧極個別移民得知此事後,煽動當地移民像聲援宿松那樣聲援宣城,由於海口鎮的移民從宿松事件中獲得了教訓,心態朝穩定方向發展,再加上移民代表紀均安的竭力勸阻,堅決制止,這極個別移民終於在海口鎮碰了個大釘子,不得不乘興而來,敗興而去。紀均安對我道:「工作主要是鎮上的幹部在做,我只是噹噹他們的助手。不過當助手也不容易,我得挨家挨戶地去給人家擺龍門陣。我弟弟家我倒不用進去,我對他完全可以放心,可是正因為缺少交流,他對我居然產生了誤解,要不是今天你們在場,他還不會說出來哩!」哥哥的話自然是說給弟弟聽的,話明氣散,紀均偉遞給我一支好煙後,順勢遞給紀均安一支好煙,自己則轉過身去抽他的孬煙去了。我對紀均安道:「親兄弟,明算帳,你們兩家又是隔壁鄰戶的,以後經常走動不就行了。」他嘆了口氣:「兄弟間的事情怎麼都好說,難辦的是我這個移民代表,必須考慮這裡幾百人的生活。這裡鄉鎮企業少,我們有一些人到廣東、福建打工去了,去得最多的還是我們巫山大昌鎮,他們外遷之前就在大寧河上開旅遊船。可是現在大昌鎮已經開始拆房子,旅遊的人少了,他們就會回來。回來幹什麼呢?除了種莊稼種蔬菜,總得干點掙現錢的活路呀。」紀均偉對紀均安道:「聽他們說你要搞個建築隊。不搞就算了,要搞的話,我也想參加一個。」紀均安未置可否,繼續對我道:「搞建築倒是我的強項。我這個人的經歷簡單,當過七年生產隊長,當過二十七年木匠,巫山輪船公司辦公大樓的門窗都是我做的。但是現在搞建築的名堂多了,要投標,要驗證,要監理,還要墊資。墊資是我們移民的弱項,每人拿得出幾萬塊錢的話,早就做生意去了。不過聽說宣城的移民搞起一個建築隊,我想過兩天去看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