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命運的遷徙> 第一章 樹挪死,人挪活

第一章 樹挪死,人挪活

2024-10-03 19:45:56 作者: 黃濟人

  行駛在荊江大堤,在水泥路面對盛夏烈日的令人目眩的反射中,我恍若進入一條寬闊而幽深的時光隧道。同行的荊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張曉峰告訴我,水泥是後來鋪上去的,而下面,便是當地人稱呼的皇堤。皇堤是欽工,堤內坡是清代嘉慶年間皇帝親批的工程。雖說是堤外還有堤,這可是迄今為止長江大汛荊江河段的最後一道防線呵。

  我聽說過荊江河段。1992年初春,在擔任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期間,我參與過《國務院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議案》的審議。議案的篇幅並不長,但「荊江河段」的字樣出現了這樣三次「上游洪水來量大與中下遊河道特別是荊江河段過洪能力小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三峽工程興建後,可將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配合其他措施,可以防止荊江河段發生毀滅性災害,還可減輕洪水對武漢地區及下游的威脅……」就是說,長江大汛像一頭咆哮著的怪獸,三峽窄小的河道,擠扁了它的肚皮,於是到了寬闊平坦的荊江,它便張開了血盆大口,而興建三峽大壩,就是鑄造一把鉗子,讓人類騎在這頭怪獸的脖子上,死死卡住它的咽喉。

  然而,仿佛是困獸猶鬥,更像是對已經上馬的三峽工程的挑釁與反撲,1998年盛夏,長江大汛以20世紀最後的瘋狂,猛烈地撞擊著荊江大堤。南水頂托,川水下壓,九曲迴腸的荊江水位一再攀升,洪峰接踵而來,江防雪上加霜,荊江大堤岌岌可危。誠然,在永不言敗的人民面前,曾經發生在1954年的歷史悲劇沒有在這個夏天重演,但是,人定勝天,畢竟只能是人們懷揣在心裡的美麗的意願。倒是這場大水超常的流速告訴人們,三峽大壩需要儘快興建,庫區移民需要儘快搬遷。雖然在同一份議案里有過「三峽工程規模空前,技術複雜,投資多,周期長,特別是移民難度很大」的預言,然而,既然民族的命運被推向了這樣一個死角,那麼除了背水一戰,別無他路可尋。

  我正是尋著移民的足跡,來到荊江大堤的。重慶百萬移民當中,有十分之一離開故土,外遷到別的生存空間。而我的第一站就是去看望生活在堤內坡下的重慶老鄉。因為我是在看見荊江大堤的同時看見庫區移民的,這就讓我頓然感到了某種象徵意義,並為之歡快莫名。我把我的感受告訴了張曉峰。他點點頭,卻顯得遲緩而凝重:「是啊,他們是為我們來的。如果說背井離鄉是一種痛苦,那麼我想說,我們的幸福是建築在他們的痛苦之上的。每次見到移民,我想說的,就是這句話……」四十出頭的張曉峰畢業於北京民政管理學院,因為是首屆的緣故,他的畢業證書上的編號為1。現在,他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移民工作,而移民工作又是天字一號工程,所以同事們喜歡說他是典型的「一對一」。「一對一」是當地幹部與接收移民建立的幫扶關係,張曉峰自然不會否認這種說法,但是由於職務的原因,他需要面對的卻是遷入荊州的所有三峽移民。這不,荊江大堤之下,坐落在江陵縣灘橋鎮寶蓮村的移民點,他就來過多次,在那樣式新穎、美觀適用的兩排平房跟前,他可以指著每一家房門,如數家珍地把十幾戶戶主的姓名報出來。當然,移民們都認識他,喜歡他,用易美貴的話說,「張局長久了不來,我還牽掛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