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大營002

2024-10-03 19:41:27 作者: 羅學蓬

  潘憨子流淚抹眼地說:「何師爺就像那《水滸》里的及時雨宋江,憨子感你的情,今後何師爺有啥用著小人的地方,吩咐一聲就是,火海刀山,俺也會往下跳!」

  何玉中昔日在廣州城裡做生意時過慣了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北大營里的伙食讓窮家子弟們垂涎欲滴心花怒放,對他來說則無甚吸引力。他這人又特大方,特講究擺場,晚上或是禮拜天常常把營里的一幫英國教官和管理人員約到威海衛老城去吃各種地方美食。百年老字號「豐盛園」的海鮮,「青瓦亭」的滷水鴨、豆豉鯪魚炒乾絲、五味牛肉常吃常鮮,廟溝一個日本老太婆開的壽司店裡,生魚片絕對是威海衛第一,令他們讚不絕口,百吃不厭。而養著許多日本妓女的「寶泉湯」,更成了他們經常去尋歡作樂的好去處。

  沒過多久,城裡城外的中外老闆們都知道北大營有個何師爺,是個出手闊綽揮金如土的大主兒。

  何玉中喜歡遊歷,到威海衛沒多久,便將這塊彈丸之地了解得相當全面了。令他最感驚奇的是,代表著當今世界最先進最時尚的西方文明與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東方文明,被生拉活扯地硬湊在了這一片狹小的海灘上,而且兩者之間反差強烈,涇渭分明!

  按照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7月1日中英簽訂的《訂租威海衛專條》規定,清政府同意將除威海衛老城之外的威海全灣——包括劉公島等附屬島嶼——及沿岸10英里以內,陸地面積達640平方公里的地域租借給英國。卻堅持把處於英國租借地核心部位的威海衛老城,依舊歸於中國政府的管轄之下。老城裡不僅有知縣衙門和幾名身穿袍服的中國官員,還有二十來個身穿勇字號褂的中國綠營兵。這樣一來,仍有個象徵性地代表中國政府主權的衙門和老城由咱中國人掌著,咱中國政府覺著也就多少挽回了一些面子。

  威海衛的中國官員既為體現出泱泱中華帝國的主權意識,也為了避免治下的中國百姓受到邪惡西方文化的侵蝕,曾採取了許多嚴格的措施來最大限度地禁止城裡的中國人與城外的英國人交往。

  

  但是,這樣的封鎖卻收效甚微。

  隨著英國軍艦和商人大批湧進威海衛,在老城外和與陸地咫尺之遙的劉公島上大興土木,修建各種各樣的設施和房屋,被堅固的古老城牆和手執刀矛的綠營兵丁禁錮在老城圈裡的中國老百姓再也沉不住氣了。因為,英國人可以帶來大量的金錢和先進的技術,卻不可能從遙遠的英倫三島帶來足夠的勞動力。大興土木,就必須就地招募大批中國人為他們幹活兒。英國人出的價錢令老城裡的中國人欣喜若狂,蠢蠢欲動,他們從來沒有想到在中國官府的統治下祖祖輩輩當牛做馬的老百姓居然會變得來這樣值錢!他們不是官員,不僅不懼怕這樣的誘惑,反而是趨之若鶩。高大的城牆與凶神惡煞般的綠營兵根本無法阻擋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渴望與追求,中國官員一覺醒來發現老城裡的青壯年幾乎都跑到城外去掙英國人的洋錢的時候,他們終於不得不順應現實,與時俱進,丟掉用以自欺欺人的虛假自尊,下令打開城門,允許自己治下的百姓與英國人隨意交往,互通有無。

  老城四周的變化讓城裡所有的中國老百姓瞠目結舌!不久前坐著軍艦和商船大搖大擺湧來的英國人仿佛是用一支巨大的神筆,在這片狹小的海灘上描繪出了一片絢麗斑斕的景致。許多從日本占領者手中接管過來的建築物經過英國人的精心改造,很快變得來脫胎換骨面目全非煥然一新,展現在中國老百姓眼前曾經熟悉的土地已經變成了令他們眼花繚亂的嶄新世界。威海衛很快便成了各國洋人們爭相到來休閒度假的避暑勝地。

  英國人除了大肆利用日本人留下的原有設施和建築,許多當年中國人修建的老房舊屋也被他們派上了用場。懸掛著「威武堂」鎦金匾額的北洋海軍公所衙門(中國海軍總司令部)被改造為英國海軍酒吧。在甲午戰敗後服毒自盡的中國海軍提督(總司令)丁汝昌的官邸被闢為陸海軍軍官聯合俱樂部。過去泥濘不堪的公路,也被鋪上了神奇的塞門德士(水泥),變得來光滑平坦,能照出人影兒來。

  除此之外,大批具有濃厚英國本土特色的建築也猶如搭積木般極快地拔地而起。英國海軍遠東艦隊司令與太平洋艦隊司令的別墅,相隔不到200米,聳立於海邊高地之上,瀕臨海濱沙灘,濃蔭掩映,淺白色的格調,配以藍天大海,別具異國情調。

  大批英國商人也在這塊異國土地上蓋起了房子、修起了花園。洋人的房子蓋得很別致,很精美,花園修得更特別,不僅有後花園,而且還有前花園。前花園修得尤其講究,齊腰高的木柵欄,油上白漆,顯得特別潔淨;後花園也一樣,絕不圍高牆,開放式的,好像彼此爭奇鬥豔,故意讓院外的行人欣賞。

  為了給遠離祖國的英國人提供精神慰藉的場所,老城南郊還聳立起了露石台天主教堂和有著十幾名黑衣修女出入的寬仁修道院。每到禮拜日,教堂和修道院鐘聲洪亮,無數的英國海軍官兵和攜家帶口的商人便匯聚到了這裡,向他們心中的上帝傾吐心聲。

  北郊則為英國人在威海衛的統治中心,號稱愛德華商埠,密集地分布著英國駐威海衛行政長官公署、大臣公事房、中國華工集中地北大營、華務司寓所、英國工程師住宅等林林總總的建築。一些進入英國人的殖民機構從事白領工作的中國人,也極快地學會了英國人的生活方式。

  何玉中常請英國管理人員、軍事教官去威海衛老城吃喝玩樂。

  魯芸閣、袁沛章、張繼仁常常也能得享口福。

  如果說城外是英國人創作的一幅濃墨重彩的西洋油畫,老城裡則是一幅具有濃郁東方特色的潑墨丹青。

  穿過黑洞洞的城門,他們便猶如進入了一幅活動的畫屏中。清澈見底的葡萄河穿城而過,河岸上酒肆青樓煙館比肩而立,旗招飄飄。

  被踩踏得鋥亮的青石板路面上,車轅下掛著糞袋的驢車「吱呀」而行、頭上搖曳著辮子的男人和身穿絢麗大襟邁動著三寸金蓮的女人絡繹不絕。

  橋頭處,兩棵粗大的老河柳挺拔而起,柳枝低垂隨風起舞,耳邊時聞鶯啼鳥鳴;樹下一群婦女或洗衣或說笑,有孩童玩耍其間。那說笑聲、棒槌聲,不時濺起星星點點的水花;河水從清澈見底的河床上漫流而過,些許色彩斑斕的碎石點綴其間……

  一道黑黝黝的古老城牆,隔出了兩個近在咫尺的世界,城外已是汽車巨輪,電報機器,城裡仍是沿襲了數千年亘古不變古色古香的東方美景。正如同中國百姓為英國人帶來的神奇變化目瞪口呆一樣,這種獨特的東方美景,同樣讓西方人驚嘆不已,恍若進入了令他們神往的世外桃源一般!

  半個月軍訓結束,登輪之前,英國人為了便於管理,根據華工所屬地區,分編成了平津團、直隸團、山東團、江浙團、西南團等。

  經過半個月接觸,對何玉中已倍加敬重的直隸人劉六兒、威海人潘憨子都捨不得和他分開了。關鍵時刻,何玉中用金錢結下的人脈發揮了作用,在英國教官和管理人員的幫助下,劉六兒、潘憨子全都隨他編入了西南團的四川營。

  四川營的兩名翻譯,正是何中玉和魯芸閣。

  魯芸閣可以留在平津團,也可以選擇到西南團,但他最終決定和四川鄉親們在一起。他覺得離開平津團是明智的選擇,在業務上被遠不及自己的袁沛章壓著是一件極其令他壓抑的事情,四川不是有句俗話「寧當雞腦殼,不做牛尾巴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