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毛澤東詩傳> 毛澤東對聯、題辭欣賞

毛澤東對聯、題辭欣賞

2024-10-03 19:39:57 作者: 胡為雄著

  從韻律和對仗的角度說,對聯和題辭也類似詩賦。一般說來,對聯或題辭用字較短較少,精幹而洗鍊。但也不排除有些對聯用字特長,甚至超過詩詞,如清康熙年孫髯題寫的雲南昆明滇池大觀樓的對聯就長達180字。有些題辭雖然短小,但詩味十足,如毛澤東1917年夏與好友蕭子升結伴遊學時,到達安化縣城梅城,遊覽北寶塔等名勝古蹟時,在北寶塔第七層乘興在塔壁上用墨筆題辭四句:「伊水拖藍,紫雲反照;銅鐘滴水,梅嶺寒泉。」這簡短的題辭不就是一首四言短詩嗎?因此之故,將毛澤東的對聯與題辭搜羅成冊,擇其精要奉獻給讀者,就可以讓讀者全面地理解毛澤東作為詩人的全部詩賦生活。

  (一)毛澤東對聯

  1958年春。一天,一行人興趣盎然地遊覽在成都市西南隅的武侯祠內。其中一位身材偉岸的人正佇立在諸葛亮殿內一副對聯前,靜心地觀賞著。這副對聯原是光緒二十八年冬四川鹽茶使劍川趙藩撰寫的,其聯曰: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時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位悉心觀賞對聯者不是別人,正是身為中國人民領袖的大詩人毛澤東。這副對聯似乎特地為他所設:知兵得天下後,當審時治「蜀」了。於是,毛澤東吩咐陪同參觀的人員把此聯連同祠中的30多副對聯都抄錄下來。這僅僅是此聯切合自己的意境、引起自己的共振、牽動自己的情緒之後的一時興起嗎?似乎是,但遠不全是。

  自幼時起,毛澤東不僅喜詩詞,而且喜對聯。在學生時代,他就撰寫過不少對聯,並且至今流傳。在講話、著文中,毛澤東也少不了引用對聯。例如,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他就引用明代學者解縉的一副對聯來諷刺那些只知教條式地背誦馬列主義詞句、而無真才實學的人。他說該對聯是替「徒有虛名並無實學的人」「畫像」的,並勸導「真正想診治自己的毛病」的人「把這副對子記下來;或者再勇敢一點,把它貼在自己房子裡的牆壁上。」其聯是: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對那些譁眾取寵、誇誇其談的教條主義者來說,這副對聯真是刻畫得入木三分,維妙維肖。

  毛澤東還善於化詩為聯。1924年1月,湖南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共產黨員陳子博逝世,毛澤東借用杜甫的詩句為其作輓聯,以表達自己的沉痛惋惜之情: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毛澤東不僅喜對聯,還常常研究對聯。在毛澤東故居的藏書中有不少有關對聯的書籍,如《楹聯叢話》、《巧對錄》、及《隨園詩話》等,還有《楹聯墨跡大觀》等書法碑帖。這些書籍都留有毛澤東研讀後的批註和圈點。從這些批註、圈點中可以看出,許多對聯,毛澤東對之作了認真的研究,反覆地加以欣賞。譬如,有一副雲南昆明滇池大觀樓長達180字的對聯(清康熙年孫髯題寫),毛澤東就研讀了收它入冊的三個不同版本。此聯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毛澤東在清版《楹聯叢話》中讀到它,對之加了圈點。在「嘆滾滾英雄誰在」、「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等句的每個字旁都畫有圈,在「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等句旁畫著曲線,每句句末都畫著兩三個圈。《楹聯叢話》同時收進了阮元任雲南總督時對這一長聯的修改品,毛澤東對之作對照研究時,細心地將阮元改過的幾處一一標有重線。在193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平裝本《楹聯叢話》中,毛澤東不僅對這一長聯和其改動的地方作了圈劃、標記,還作有批註。《楹聯叢話》的作者梁章鉅說,這一楹聯多至170餘言,毛澤東在這段話旁批道:「一百八十字」。梁章鉅給此聯以「究未免冗長之譏也」的品評,毛澤東則在天頭和行間批註:「從古未有,別創一格,此評不確。近人康有為於西湖作一聯,仿此聯而較短,頗可喜。」他還憑記憶在批註中寫出康有為楹聯的下聯:「霸業煙銷,雄心止水,飲山水綠,坐忘人世,萬方同慨顧何之」。在阮元改過的楹聯處,毛澤東卻批道:「死對,點金成鐵」。在另一本《兩般秋雨庵隨筆》中,毛澤東在載錄這一楹聯的地方作了如此批註:「此阮元改筆,非盡原文」。從這三本書中對一副楹聯的圈劃和批註可知,毛澤東對楹聯的研讀和欣賞是多麼認真、細緻。當然,毛澤東對楹聯的關注遠不只局限在《楹聯叢話》一類的書中,他在廣泛閱讀各種詩話、筆記小說時亦很留心圈劃書內的對聯。儘管人們對毛澤東如何研讀、欣賞及撰寫對聯的情況知之甚微,但從他遺冊的手澤中確可窺見一斑。

  對聯為什麼會博得毛澤東的喜愛呢?

  凡能博得毛澤東歡心喜愛的東西必定有其自身的優勝處,有其吸引人的魅力。對聯是存之於我國曆久不衰的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化形式。皇帝的聖殿,百姓的衡宇;文人儒士的齋室,窮鄉僻壤的土地廟;名地勝處的亭榭樓閣,通衢街肆的旅舍店鋪,無不見對聯。婚聚喜宴時,金榜高登時,生養老歸時,或祈神祭天時,無不用對聯。對聯詞約意豐,用字講究。一副上好的對聯,更是對仗工整,聲律協調。它把人之所願和事之所旨以極洗鍊的文字精妙地表達出來,且又和優美的書法結合,作成後懸掛於側,供人觀賞。對聯易於引人注目,能有效地感染人的情緒,起到「宣傳」作用。一副絕妙對聯,不僅能在當時引起「轟動效應」,往往還能流傳千古,甚或引為範本。正因為對聯與詩詞既有異曲同工之妙,又有詩詞不具的特別之處,這就贏得了既喜詩詞又喜書法的毛澤東的心愛。毛澤東一生中創作過不少對聯。這些對聯,形式多樣,內容廣博,用字精練,對仗嚴謹,多屬難得珍品。

  1910年秋,16歲的毛澤東離開故鄉韶山,考入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與肖三同學。毛澤東酷愛讀書,當得知肖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傑傳》時,他十分高興,便前往借閱。肖三笑嘻嘻地對他說:「書倒是有一本。但我借書給別人,向來有點講究。」

  「小弟願意領教。」毛澤東答言謙恭。

  「我的書,有三種人不能借。」

  「不知是哪三種人?」

  「無真才實學者不借,庸庸小人者不借,三嘛,我出聯而不能答者不借。」

  毛澤東微微一笑:「小弟不敢自命才高博學,但閱書心切,請仁兄出一聯如何?」

  肖三見狀,便以書為題出一上聯。

  毛澤東聽罷,略作沉吟,從容對出下聯。這副對聯合起來便是:

  目旁是貴,瞶眼不會識貴人

  門內有才,閉門豈能納才子

  這副對聯屬合字對。肖三出的上聯有些難度,且有戲謔之意,謂毛澤東這位外地「土包子」讀不懂《世界英雄豪傑傳》,不能識英雄豪傑。而毛澤東的下聯對的很巧妙,亦諷剌肖三心量狹窄,不會廣結賢才。不過,同學間為借書對對,本無惡意,只是賣弄才學罷了。肖三見毛澤東很快對出下聯,才思敏捷,連忙說:「請恕小弟無禮,賢兄大才,願為知己,地久天長!」說完,立即拿出書來,雙手捧到毛澤東眼前。毛澤東雙手接過書,連聲道謝,二人握手大笑。從此,毛澤東與肖三成了好朋友,常在一起交讀學習心得,評詩論文,暢談時事。

  1915年3月,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的同學易昌陶病故。5月,學校為該生開追悼會,師生共送輓詩輓聯256副(首)。毛澤東不僅送有輓詩,還特送了一副輓聯:

  胡虜多反覆,千里度龍山,腥穢待湔,獨令我來何濟世

  生死安足論,百年會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時

  作此輓聯時,正值對內獨裁、對外賣國的袁世凱政府承認日本政府提出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之後。輓聯中交織著毛澤東既悲且憤的感情。他既痛惜良友早夭,又切感國讎必洗。從這副輓聯可以看出,青年毛澤東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有著振貧弱、抗外侮、經濟天下的大志。

  同年春,同班(第八班)同學廖延璇同皮述蓮結婚,彭國干、毛澤東、周世釗等同學都送了賀聯。毛澤東書贈的賀聯是:

  二月梅香清友

  春風桃灼佳人

  此聯雖屬應景之作,但不顯得俗氣。

  1917年,第一師範因病致死的學生達7人之多。在學友會為死者舉行的追悼會上,毛澤東以沉痛之筆寫了這樣一副輓聯:

  為何死了七個同學

  只因不習十分間操

  這副對聯是青年毛澤東素來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主張學生應德、智、體全面發展思想的表露,它意在喚起廣大學友重視體育鍛鍊,對校方主持下徒具形式的課間操也略有諷刺。

  為悼念英年早逝的同學,毛澤東另還寫有一副輓聯:

  與其苟且偷生,生無足道

  非為奮鬥而死,死有餘哀

  這副對聯指出人生的價值在於奮鬥,體現出青年毛澤東那樂於與天奮鬥、與地奮鬥、與人奮鬥的積極向上的人生哲學。既追悼逝者,又激勵生者,激勵青年同志。

  1917年暑期,毛澤東與好友蕭子升結伴遠遊以作社會考察。他們出發前身上不帶一文錢,以遊學形式,靠給人家寫對聯等維生,歷時月余,跋涉千里,遍游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縣的鄉村和城鎮。每到一地,他們或尋訪學校、勸學所,或觀瞻寺院、烈士墓;既拜會老同學、朋友、學士名流,亦廣泛接觸農民、小手工業者、小商販、地方官吏及和尚、方丈等社會各階層人士,還查閱各縣縣誌或寺院藏經。這樣,他們了解到許多鄉俗、民情和書本上沒有的社會知識。沿途,他們留下了不少對聯和題詞。在寧鄉王熙同學家,毛澤東留贈了一副這樣的對聯:

  愛君東閣能延客

  別後西湖賦予誰

  這副對聯表達了對作為東道主的同學王熙的謝意及戀戀不捨的別情。

  毛澤東、蕭子升二人離開寧鄉,步行到達安化縣縣城梅城後,聞知安化縣勸學所所長夏默庵是位名傳遐邇的飽學之士,便決定前去拜訪。夏默庵時年六十有四,早年畢業於清代兩湖學院,學識淵博,經、史皆好。著有《中華六族同胞考說》、《默庵詩存》、《安化詩抄》等。此公素喜吟詩作對,性格孤傲,一向不理遊學先生。毛澤東兩次求見,兩次被拒,但並不灰心,復而第三次登門。果然,事不過三,夏先生不再相拒而開門納見。但他為試來者學識深淺,揮筆寫下一原對放置堂桌上。毛澤東見後,略作思索,即書屬對。這副合對是:

  綠楊枝上鳥聲聲,春到也,春去也

  清水池中蛙句句,為公乎,為私乎

  夏默庵先生看毛澤東書寫罷,大吃一驚,這位青年遊學者應了勝對,對邊工對謹嚴,且運用了「為公乎,為私乎,晉惠帝問蛤蟆」的典故,於是他連聲稱好,即以禮相待,留餐留宿;更談詩論史,十分投機。臨別之時,他特饋贈毛澤東銀洋八元作旅資。

  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期間,毛澤東還寫過一副自勉聯:

  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這副對聯表達了毛澤東的為學之道:持之以恆,積久成學。它既用以自勉,但也勉勵了別人。不過,學界考證此聯是點化明代學者胡居仁所撰的一副對聯。其聯云:「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1919年10月5日,母親文氏夫人不幸病逝,毛澤東從長沙奔喪回家,在以極度懷悲之情作《祭母文》的同時,還作靈聯二副:

  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

  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

  春風南岸留暉遠

  秋雨韶山灑淚多

  字字句句,盡露對慈母的無限懷念之情。披恩未報,遺恨負疚,一腔真情實意,感人肺腑,讀罷使人悲從心來。

  1920年,毛澤東任湖南第一師範附小主事時,親撰一副對聯,懸掛於禮堂。該聯是:

  世界是我們的

  做事要大家來

  對聯淺顯如白話,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長大了要有改造中國的遠大志向。

  長沙民主革命的先驅者之一易白沙,可謂為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1921年5月間,他隻身赴北京謀刺北洋軍閥政府軍政要人,未能成功。旋而南下擬組軍隊北閥,亦未遂志。激憤之下,於農曆端陽節在廣東新會縣投海,願以死喚起民眾,時年35歲。他是繼陳天華(即輓聯中提到的陳公,他為抗議日本政府勾結清朝政府迫害中國進步留日學生,於1905年在日本投海而死)之後,第二位「難酬蹈海」的「英雄」、烈士。毛澤東聞知,既悲且憤,特地為他寫了一副輓聯:

  無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憤死,我為民國前途哭

  去年追悼陳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長沙後進何

  這副對聯既表現了青年毛澤東嘆英雄頓失的悲憤心志和憂國憂民的情懷,亦盡露出他決心前赴後繼、願以革命為志職的抱負。

  1921年11月,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李立三返國。他受委派回湖南從事工人運動,即到長沙小吳門外清水塘23號毛澤東住處拜訪。毛澤東夫人楊開慧見他到來,高興地說:「難怪方才喜鵲叫,原來是李兄大駕光臨!」正在伏案疾書的毛澤東聞聲連忙迎出來,文縐縐的說出五言表示歡迎,李立三亦隨即以五言應對,後兩人握手,相視開懷大笑。這一迎一對,不失為一副好對聯:

  洞庭有歸客

  瀟湘逢故人

  這副對聯短短十字,表達了主客相逢在故地的喜悅心情。

  在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艱苦歲月,為著宣傳革命的需要,毛澤東常常撰聯作對。1928年春,紅軍攻占遂川。在審判土豪劣紳大會的主席台兩旁貼著這麼一副對聯:

  你當年剝削工農,好就好,利中生利

  我今日宰殺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

  這副出於毛澤東之手的對聯真是鋒芒畢露,勢不可當。土豪劣紳看了心驚肉跳,工人農民見了拍手稱快,揚眉吐氣。該聯雖然並不深奧難懂,但對仗非常工整。

  1928年8月,井岡山紅軍出湘南失利。當時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參謀長王爾琢,犧牲於叛徒的槍口之下。王爾琢在軍中深孚眾望,他的犧牲使全軍含悲。在井岡山召開的追悼會上,毛澤東擬就了一副輓聯,由陳毅手書:

  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

  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後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該聯既寄悲思,更激人意氣。為革命敢於拋頭顱灑熱血的豪情壯志盡露無遺,同時又體現了對革命必將勝利的殷切期待。

  1930年冬,紅軍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對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大「圍剿」,在寧都小布召開根據地軍民誓師大會。大會會場掛著毛澤東親撰的一副對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此聯上邊包含了毛澤東創製的游擊戰爭「十六字訣」的思想內容,下邊說明了毛澤東的運動戰和殲滅戰的軍事思想原則:不怕打爛罈罈罐罐,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而以殲滅敵之有生力量為主。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以達到全殲敵人的目的。

  1931年7月28日,毛澤東與朱德率紅一方面軍到江西興國縣城崗鄉,為打破國民黨軍隊的第三次「圍剿」、再打一個勝仗作準備。紅軍到達後不久,毛澤東即由鄉蘇維埃黨支書老胡作嚮導,登上白華山觀察地形。到了山頂的書院,當地塾師和老胡都想請毛澤東為書院大門題寫一副對聯,毛澤東儘管軍務緊迫,但當即應允,即揮筆而就成一副對聯:

  主義遵馬列

  政權歸工農

  這副對聯是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的簡明表述,既說明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指導思想,也講了革命政權是人民政權的根本性質。

  1931年秋,紅軍著名將領黃公略在江西吉安地區犧牲。9月16日,在興國蓮塘村召開的黃公略追悼大會上,毛澤東和朱德聯名寫輓聯,掛在主席台兩旁以悼哀:

  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而今竟犧牲,堪恨大鵬從天落

  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這副輓聯概括了黃公略的革命經歷與功績,表達頗生動,對仗亦嚴謹。它盡露對先死者的痛惜懷念之情,謂先死者為後來人樹立了光輝榜樣,勵人奮勇殺敵,以期革命成功。

  1931年11月,毛澤東在興國長岡鄉作調查。到了中午時分,陪同調查的鄉長領毛澤東到孫大爺家吃午飯。孫大爺的老伴劉大娘十分好客,特用當地特色菜招待。她用豬肉片蘸米粉,下墊芋頭片,拌以醬油、辣椒粉、蒜頭瓣,分裝在四個盤內,三盤在下,一盤在上,放在蒸籠中蒸。飯菜做好後,主東客氣地請毛澤東一行吃飯。毛澤東入座後,舉筷一嘗,覺得味道鮮美無比,便問這叫什麼菜。孫大爺直言相告:「我們這裡的人,只知道做,叫不出名。」陪同的鄉長便請毛澤東為這道菜起名。毛澤東看著桌上的四個盤子說道:「好說,好說,這不就是四星望月麼?」鄉長連忙說:「好菜名,好菜名!」毛澤東接著又說道:「這只是橫批,我這裡還有一副對聯呢。」說罷,他指著盤子信口道出了這麼一副對聯:

  上盤下盤,盤疊盤,豬肉、米粉、芋頭片,盤盤裝好菜

  主料配料,料拌料,醬油、辣椒、蒜頭瓣,料料出佳肴

  這副對聯雖然有入鄉隨俗的味道,但更體現了毛澤東的樂觀主義精神和與下層人民同甘共苦的作風。

  1934年3月的一天,毛澤東來到瑞金沙洲壩不遠的烏石壠,幫助紅軍家屬犁田。近午時分,眾人都坐在大樟樹下休息、喝茶。在這天氣多變的季節,沙洲壩一帶群山雲低霧繞。一老者見之,信口吟出一聯。眾人聽了,紛紛續對。毛澤東則凝視田野,似不與聞。他見田頭有紅旗飄舉,便不假思索地對出下聯。這副對聯合起來是:

  霧鎖高山,哪個尖峰可出

  火燒原野,這杆紅旗敢行

  這時,人群中有一塾師模樣的人又出一聯。毛澤東聽罷,隨即對上一聯。於是,在這棵樟樹下又產生了一副絕妙好聯:

  涓涓溪流,豈能作浪

  星星火炬,可以燎原

  這兩副對聯顯露了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必勝所抱的信念。只要有星星之火,就可以在中國大地燃起遍地烈焰。

  1938年春,在延安舉行的紀念孫中山逝世13周年並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大會上,毛澤東親撰了一副十分引人注目的對聯:

  國共合作的基礎為何?

  孫先生云:共產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好朋友

  抗日勝利的原因安在?

  國人皆曰:侵略陣線是和平陣線的死對頭

  這副對聯與會議的氣氛非常融洽,意思貼切。上聯點出紀念孫中山先生之要旨,點出國共合作的思想理論基礎;下聯則提醒國人認清死對頭侵略陣線,為奪取抗日勝利而前赴後繼。

  1939年6月12日,國民黨軍楊森部包圍新四軍設在湖南平江的通訊處,屠殺新四軍參議塗正坤、八路軍少校副官羅梓銘等6人,造成平江慘案。8月1日,延安舉行悼念平江慘案犧牲同志的追悼大會。毛澤東為大會所送的輓聯是:

  日寇憑陵,國難方殷,槍口應當向外

  吾人主戰,民氣可用,意志必須集中

  這副對聯是堅持團結統一抗日的共產黨人的宣言。它意在號召中國人民在國難當頭之際宜精誠團結,一致對外,以反抗共同的敵人日本侵略者;於中也隱藏了對國民黨人消極抗日、積極反共,鬧磨擦、打內戰的種種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行為的譴責。

  1939年7月5日,郭沫若之父郭朝沛先生逝世。郭沫若及其兄弟聯名撰寫《先考膏如府君行述》,寄給國共兩黨領導人和社會賢達,希望「賜以鴻文,藉揚潛德」。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聯名送了一副這樣的輓聯:

  先生為有道後身,衡門潛隱,克享遐齡,明德通玄超往古

  哲嗣乃文壇宗匠,戎幕奮飛,共驅日寇,豐功勒石勵來茲

  這副對聯雕詞琢句,極有文采,許是悼文豪之父而特意為之。上聯推崇郭膏如先生有明德通玄、卻不願應召作官的東漢隱士郭泰之遺風,下聯則稱頌老人能養子報國,名門有望。

  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抗戰兩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三大政治口號。為配合宣傳中共中央的主張,毛澤東為延安新市場題寫了一副對聯:

  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堅持進步,邊區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

  反對投降,反對分裂,反對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國自由權

  這副對聯字數不多,卻把中共中央的三大政治主張概括無遺,其對仗也較工整。

  1939年7月21日,為抗日戰爭工作長年奔波勞碌、積勞成疾的楊十三(原名彥倫,字燦如,又名裕民,排行十三,河北遷安縣人)不幸逝世。楊十三於七·七事變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冀東抗日工作多有建樹,1938年被推舉為冀東抗日聯軍政治部主任,後奉八路軍總指揮朱德電召去太行山八路軍總部工作。楊逝世後,八路軍總部由朱總指揮主持召開了追悼大會,為悼念這位抗日愛國志士,毛澤東特送輓聯:

  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對我輩特增擔荷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於先生猶見典型

  輓聯的上聯體現了以毛澤東為首的革命者在國難當頭時,敢於克服任何困難、臥薪嘗膽以圖強的毅力和韌性,下聯則讚頌了楊十三是「燕趙」「慷慨悲歌之士」中的典型,寄託了深切的敬意與悼念。

  1940年5月16日,抗日名將、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十九軍軍長張自忠,在棗宜戰役中壯烈殉國,舉國震驚,舉國哀悼。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不僅為其題寫了「盡忠報國」的輓詞,還與陳紹禹、秦邦憲、吳玉章、董必武等其他中共領導人合送了輓聯:

  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

  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

  這副輓聯對仗較工整,用字亦貼切,既烘托出莊嚴肅穆的氣氛,又悲中見壯,催人勇於爭先,前赴後繼;體現了中華民族為爭獨立自由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和寧死不屈的高尚氣節。

  國民黨元老徐謙先生為國共兩黨合作做出過很大努力。1940年,徐謙先生病逝於香港。毛澤東聞訊,在延安發出輓聯悼念:

  存亡攸關,抗戰賴持久,而今正是新階段

  死生同慨,團結促進步,豈能再抄舊文章

  這副對聯既懷逝者,更表露了以團結促進步,以持久抗戰而圖存的雄心,給人以希望。

  在為實現國共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過程中,曾任國民黨一方代表的張沖(字淮南)先生為之貢獻過自己的力量,做了不少好事。1941年張沖先生病逝後,毛澤東特為他題寫了輓聯:

  大計賴支持,內聯共,外聯蘇,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

  斯人獨憔悴,始病熱,繼病瘧,深沉竟莫起,數聲哭泣已千秋

  這副對聯,盛讚了張沖先生為民族抗日救國事業所作出的寶貴貢獻,亦寄託了對他不幸病逝的深切哀悼。它不僅對仗特有妙處,還巧借了唐人詩句,堪稱佳作。

  1943年3月16日,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好友蔡和森的母親葛健豪逝世,聞訊後,毛澤東很是悲痛。葛健豪是湖南湘鄉人。1914年春,她帶領蔡和森、蔡暢等兒女及全家到長沙求學,自己也進了湖南女子教養員養成所讀書。1918年底,她以53歲之身,同女兒蔡暢赴法勤工儉學,回國後曾任長沙平民女子學校校長。1927年,她又隨蔡暢、李富春到上海,一面照料家事,一面做革命掩護工作。為追悼這位令人尊敬的葛太夫人,毛澤東特地寫了這樣一副輓聯:

  老婦人,新婦道

  兒英烈,女英雄

  這副對聯上聯讚美葛太夫人的崇高品德,雖生活在舊時代,卻是新型革命式女性;下聯稱頌葛太夫人教子有方,一門英烈,為革命作出了犧牲和貢獻。

  1944年2月15日,八路軍總指揮朱德的母親逝世,享年八十有六。噩耗輾轉傳到了延安。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1000多人舉行了追悼大會,毛澤東特敬送了輓聯。輓聯是:

  為母當學民族英雄賢母

  斯人無愧勞動階級完人

  這副對聯道出了毛澤東的心聲,體現出他那與勞動人民息息相通的感情和尊老敬賢的風範。

  1944年秋,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在河南夏邑八里莊戰鬥中壯烈犧牲。毛澤東聞知,特地為之寫了一副輓聯:

  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勳績輝煌,

  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

  千萬里破碎河山,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

  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

  此聯對仗工整,詞章峻秀。上聯高度評價了彭雪楓的一生,下聯在寄託哀思時直抒悲憤意氣。

  1946年4月8日,王若飛、秦邦憲、葉挺等因飛機失事遇難,噩耗傳來,全黨含悲。4月19日,延安各界3萬餘人隆重舉行追悼會。毛澤東以中共中央名義題寫了輓聯:

  天下正多艱,賴鬥爭前線,堅持民主,驅除反動,

  不屈不撓,驚聽凶音喪砥柱

  黨中留永痛,念人民事業,惟將悲苦,化成力量,

  一心一德,誓爭勝利慰英靈

  此對聯的上聯頌揚了王若飛等中共領導人在重慶與國民黨當局展開面對面鬥爭、堅持民主進步事業的頑強鬥爭精神及巨大功績,下聯則寄託了中共全黨對其不幸蒙難的無限悲痛和哀思,並表達了化悲痛為力量、以爭取最後勝利的決心。

  1947年秋,終生追求真理、追求社會進步的原山西新軍將領續範亭,因積勞成疾病逝於延安。臨終前他留下致毛澤東主席和中共中央的遺書,謂自己「在幾經波折之後,終於認清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道路,才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徹底解放的道路。」並說,「在此彌留之際,我以畢生至誠敬謹請求入黨,請中共中央嚴格審查我的一生歷史,是否合格,如承追認入黨,實平生之大願也。」194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致電續範亭將軍的家屬,接受其請求,追認續範亭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並致哀悼。為悼念續範亭將軍的逝世,毛澤東寫有輓聯。聯曰:

  為民族解放,為階級翻身,事業垂成,公胡遽死

  有雲水襟懷,有松柏氣節,典型頓失,人盡含悲

  這樣的評價和讚許出於毛澤東筆下,委實不多。它當發之於續範亭「心悅誠服」的「領袖」內心深處,充滿了誠摯的感情。

  (二)毛澤東題辭

  除吟詩作對外,毛澤東還喜愛題辭。觸景生情、興致勃發時,應人之請或受人之託時,他就要揮筆題些辭。這些題辭,如同他的詩詞對聯一樣,都是寶貴的文化財富。現錄若干於茲。

  1915年5月9日,大獨裁者袁世凱為換取日本政府對其復辟帝制的支持,竟接受日本旨在侵掠中國的「二十一條」。這引起全中國人民的反對。消息傳到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全校師生義憤填膺,立即掀起反袁活動,並很快就編印了揭露日本侵華和袁世凱賣國罪行的《明恥篇》一書。在其封面上,毛澤東揮筆疾書,題寫十六字,把萬般忿恨盡遣筆端。辭云:

  五月七日,民國奇恥;

  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1917年夏,毛澤東與好友蕭子升結伴遊學時,到達安化縣城梅城後,給城裡「鼎長泰」、「謙益吉」、「雲集祥」等店鋪送了對聯,還遊覽了孔聖廟、培英堂、東華閣、北寶塔等名勝古蹟,觀賞了祭孔用的「銅壺滴漏」。在北寶塔第七層觀賞景致時,毛澤東乘興在塔壁上用墨筆題辭四句,為四言體。題辭每句言一景物,四句言四景物:

  伊水拖藍,紫雲反照;

  銅鐘滴水,梅嶺寒泉。

  1942年12月29日,毛澤東為拍《南泥灣》影片題辭。此題辭已廣為人知:

  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

  1943年1月,毛澤東為生產英雄何雄忠題辭。這一題辭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切實樸素

  大公無私

  1945年4月,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的《七大紀念冊》題辭。這一題辭可說是中華民族求實精神的集中表現。它言簡意賅,流傳廣遠:

  實事求是

  不尚空談

  1950年2月,毛澤東訪問蘇聯回國途經黑龍江,在那裡視察工作時也寫了一些題辭,其中有:

  學習

  奮鬥

  這恐怕是最短最精的題辭了。

  1950年3月14日,毛澤東為張輝周題辭,此題辭可看做是對老年人的普遍勉勵:

  努力進修

  老當益壯

  1950年5月7日,毛澤東為一次會議題辭。這一題辭集中國傳統軍事思想之精華: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1951年,毛澤東為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題辭,題辭在某種程度上較生動地體現了黨的文藝方針。

  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

  1951年,毛澤東為革命老根據地人民題辭,以勉其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榮譽:

  發揚革命傳統

  爭取更大光榮

  1952年5月,毛澤東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題辭。題辭表明了他對全民體育運動的支持和對人民強健體質的關心:

  發展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

  1952年8月,毛澤東為公安部隊首屆功臣模範代表大會題辭,以示勵志:

  提高警惕

  保衛祖國

  1955年6月9日,毛澤東為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題辭。這八個鎦金大字已同整個紀念碑一道銘刻在中國人民心中: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960年12月25日,毛澤東為遼寧省公安廳副處長楊穎題辭:

  實事求是,努力為人民服務

  這一題辭既是毛澤東對國家公安人員的殷勤勉勵,更顯露了他作為人民公僕的本色。

  1971年9月13日林彪外逃機毀人亡之後,周恩來送了一份關於林彪罪行的書面材料給毛澤東。毛澤東略為翻閱了一下材料,隨手打開一把白色絲綢摺扇,在上題了這十六字。這個題辭最早在《楚風》1990年第4期上披露:

  各求各志,各行各路;

  離凡離聖,離因離果。

  這十六字很像是偈語,令人玩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