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毛澤東詩傳> 西江月?井岡山

西江月?井岡山

2024-10-03 19:35:25 作者: 胡為雄著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

  1964年1月27日毛澤東回答《毛主席詩詞》英譯者的解釋: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旌旗」和「鼓角」都是指我軍。黃洋界很陡,陣地在山腰,指揮在山頭,敵人仰攻。山下並沒有都被敵人占領,沒有嚴重到這個程度。「旌旗在望」,其實沒有飄揚的旗子,都是捲起的。

  詩賦人生

  井岡山,位於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其地區包括江西的寧岡、永新、遂川和湖南的酃(靈)縣(今炎陵縣)。山脈大致範圍如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中寫到的:「第一個根據地是井岡山,介在寧岡、酃縣、遂川、永新四縣之交。北起寧岡的茅坪、南至遂川的黃坳,東麓是永新的拿山,西至酃縣的水口。」井岡山東西間隔80里,南北延綿90里,方圓550里,故號稱「五百里井岡」。井岡山山勢雄偉,海拔在千米以上,主峰海拔達2120米。1927年,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到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及湘南農軍亦來到這裡。朱毛兩軍會師後,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又根據黨中央指示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

  1928年7月,湘贛兩省敵軍對井岡山發起第一次「會剿」。當敵軍前鋒逼近江西永新時,毛澤東率第31團留在永新地區襲擾來犯之敵,朱德、陳毅則率主力第28團、第29團抄敵後路,向湖南酃縣、茶陵進攻,迫使來犯之敵慌忙回援茶陵,於是首次「會剿」被擊破。然而,這時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附和第29團官兵的思鄉情緒,鼓動部隊進擊湘南。第29團回鄉後即自由潰散,軍部只得率第28團和第29團餘部向桂東轉移。毛澤東得知湘南失利的消息,即親率第31團3營下山迎接紅四軍主力回山,以第31團1營和第32團留守井岡山。而湘贛兩省之敵趁紅軍主力未歸之機,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二次「會剿」。

  8月30日清晨,湘敵以四個團的兵力向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黃洋界發起猛攻。這時,守衛黃洋界的紅軍只有兩個連,由第31團團長朱雲卿和黨代表何挺穎親自在哨口指揮。他們發動廣大群眾和紅軍醫院的輕傷病員,憑藉黃洋界的險要地勢,構築堅固工事,大擺竹釘陣,用土炮、土槍、土炮彈、石頭、石滾等英勇反擊。從早晨戰至中午,他們連續打退敵人四次進攻。到下午4時許,敵軍再次進攻。而守軍子彈已所剩無幾,只得往下滾石頭相擊。關鍵時刻,有幾個戰士飛步到茨坪軍械所扛來一門正在修理的迫擊炮。當時只有三發炮彈。因迫擊炮還在修理中,故第一發、第二發都沒打響。但第三發發出後,隨著一聲巨響,炮彈不偏不倚,正好命中敵軍指揮所。頓時,山上歡呼聲、喊殺聲、號角聲、鑼鼓聲響成一片。山下敵人聞到炮聲,以為毛澤東帶主力紅軍回山,頓時亂作一團,連忙乘夜色奪路逃跑。

  井岡山保衛戰打得非常漂亮。紅軍兩個連打退敵人四個團,自己無一傷亡,還殺傷、俘虜不少敵人。9月上旬,紅四軍主力回到井岡山南麓的黃坳,毛澤東得知黃洋界保衛戰取得全勝的喜訊,十分興奮,即揮筆寫下了這首《西江月·井岡山》。9月26日,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返回井岡山後,這首詞便在紅軍中傳開了。1936年,毛澤東率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在與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將這首詞告訴了斯諾,斯諾遂將這首詞寫入《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從此,這首詞便隨斯諾的書流傳世界。

  

  這首詞曾在1948年7月1日東北解放區出版的《知識》雜誌第7卷第6期傳抄發表,具體見之於錫金的文章《毛主席詩詞四首臆釋》。不過,它發表時與作者存留的手跡相比,文字略有訛誤,如「早已」誤為「久已」,「黃洋界」亦為「望洋界」。

  注釋

  山下旌旗在望?此句描寫在山下待敵、與敵對壘的守軍陣地,形象鮮明,是作者的想像之筆。作者已註明,其實沒有飄揚的旗子,都是捲起的。

  山頭鼓角相聞?此句亦是作者描寫山上紅軍守備森嚴、調度有方的神來之筆。不用「軍號」而用「鼓角」,使詞更具古樸風味。鼓角,古代軍隊用來發號施令、指揮行動的戰鼓和號角。

  巋(kūi)然?形容高踞屹立。

  森嚴壁壘?森嚴,嚴整。壁壘,古代軍營的圍牆,即防禦工事。森嚴壁壘,謂守備嚴密。

  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堅固如城。《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韋昭註:「眾心所好,莫之能敗,其固若城也。」

  黃洋界(gài 蓋)?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在萬洋山東北端,距井岡山茨坪25華里。黃洋界海拔1343餘米,南北走向,兩側為峭壁、深谷,山勢險峻,氣候多變,常常雲霧瀰漫,使之看起來像屹立在汪洋大海中的小島,故亦被稱為汪洋界或望洋界。當年紅軍的哨口就設在界頂的西北部。

  意會

  從一場勝利守山戰的報告中,想像那兩軍對壘、莊嚴肅穆的戰爭場面。像是一幅凝重的畫:在望旌旗,相聞鼓角,森嚴壁壘,巋然挺立的山頭陣地,眾志成城的紅軍將士,轟隆的炮聲中,萬千重困我的敵軍連夜遁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