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介亭」
2024-10-03 19:33:27
作者: 李文儒著
為瞿秋白夫婦找好住處沒幾天,魯迅又在附近看屋。1933年4月11日,全家遷入施高塔路(現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這是魯迅一生中的最後一處住所。搬遷的主要原因,是拉摩斯公寓房屋朝北,光線不佳,海嬰又常患病,想改善一下環境。另外,「通緝令」尚未撤銷,考慮到安全因素,魯迅請內山完造出面,以內山書店職員的名義租賃了這所住宅,日常事務如繳付房租、水電費、信件往來等,均由內山書店代力。後來海嬰上學,要家長的名字,用的是「周裕齋」三個字。
大陸新村於1931年由大陸銀行建造,共六排磚木結構三層樓房。每排圍牆上都用中、英文刻著「大陸新村」字樣。魯迅居住的9號位於第一排倒數第二單元。西鄰最末一戶是白俄巡捕,東鄰為日本人,門首掛一塊寫著「茶」字的大牌子。
鐵門內有一丈見方的小花圃,植有桃樹、紫荊、石榴。樓內底層,前為會客室,後為餐室。二樓前間為工作室兼臥室,靠南窗居中放一張寫字檯,上鋪黑漆布,四角以圖釘固定。魯迅一生中最後的三年多寶貴時光,大部分在這張桌子前度過。二樓後間是儲藏室,基本上是書、雜誌、報紙的世界。三樓前間是樓內最好的房間,南面有小陽台,陽光空氣充足,是海嬰的居室,也是他的活動室。後間為客房,放置書櫥、寫字桌、單人床。瞿秋白、楊之華、馮雪峰、曹靖華、胡風等曾在這裡避難或暫住。
魯迅的寓所二樓工作室兼臥室
經常去魯迅家裡的女作家蕭紅說:「魯迅先生家裡,從樓上到樓下,沒有一個沙發,魯迅先生工作時坐的椅子是硬的,休息時的藤椅是硬的,到樓下陪客人時坐的椅子又是硬的。」魯迅先生「寫文章用的材料和來信都壓在桌子上,把桌子都壓得滿滿的,幾乎只有寫字的地方可以伸開手」。「左手邊的桌角有一個帶綠燈罩的檯燈,那燈泡是橫著裝的,在上海那是極普通的檯燈。」「魯迅先生的文章,多半是從這檯燈下寫的。因為魯迅先生的工作時間,多半是下半夜一兩點起,天將明了休息。」
魯迅初搬到這裡時,樓前是一塊空地,雨後蛙聲大作,如在鄉間。從樓上的窗戶望去,看得見南面不遠處的內山書店和內山寓所;東南方向不遠處,便是瞿秋白的亭子間所在的東照里。魯迅住到這裡後,了解到附近還有空房,便勸茅盾也搬過來住。不久,茅盾一家住進大陸新村第三排內。中國左翼文壇的三位核心人物結鄰而居,相互來往方便多了。
1933年5月26日為斯諾編譯《紅心照耀中國》時攝
大陸新村地處殖民主義者越出「租界」範圍修築馬路的「越界築路」區域,被稱作「半租界」地。魯迅後期文章中稱他的住所為「且介亭」,給後期三本雜文命名《且介亭雜文》,且是租的右半,介是界的下半,「且介亭」指的就是位於「半租界」地的大陸新村9號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