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古人的想法真奇怪> 16 古代達人遇見小人會怎麼辦?

16 古代達人遇見小人會怎麼辦?

2024-10-02 07:38:09 作者: 豆子

  法律與道德,八成是為小人定製的。具體如何防小人,古人早有勸告:「遇沉沉不語之士,切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徒,應須防口。」意思是面對沉默寡言的人,一定不要掏心掏肺地交流;見到固執己見的人,也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沉沉不語的不一定就是壞人,沉沉不語,不言而笑,則必然內藏玄機。當你掏心掏肺地同他講話,他卻沉默不語,抑或不言而笑,要麼本身就不願意與你交流,要麼就是在暗自嘲諷。最為可怕的,則是悻悻自好者,有時候,他們說話很好聽,但沉默時表情非常古怪。

  秦檜就是這種人。

  秦檜是個很精明利落的人,他年輕時從事「鄙業」,會修理家具、置辦貨物,基本勞動者會幹的活兒,他都會幹,因此一些士人有點瞧不起他。可他眼裡有光,說話非常中聽,與他交往的人,無不開心快樂。

  但是,他的沉默與微笑對當時的人們來說,簡直就是陰森的地獄。沒事的時候,秦檜的腮幫總是呈現出咀嚼的狀態,仿佛馬在嚼草,人謂之「馬啖」。但凡他開始馬啖,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倒霉蛋出現。倒霉蛋要麼被貶謫,要麼鋃鐺入獄,有的則被整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秦檜能害那麼多人,是有原因的。

  君子是鬥不過小人的,這是因為與小人交往,往往非常舒適。與君子交往,則總是聽到拂心之言。而且君子高傲,對小人疏於防範,小人卻不同,小人可以為了達成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在害人這件事上腳踏實地,說干就干。故而「小人能去君子、害君子」,君子卻總拿小人沒辦法。

  千百年來,無數正人君子被小人陷害,身陷冤獄,皮肉盡毀,家族滅亡。小人得逞享利,而君子不得好死。為此,就算是賢達,也不得不學習一下如何在為民請命、鞠躬盡瘁之餘應對小人的陷害。

  最為著名的能夠經歷許多佞臣、小人,而保全名節的人,是唐朝的將領郭子儀。

  郭子儀軍功赫赫,引起了他人的忌恨以及皇帝的忌憚。權傾一時的宦官魚朝恩正是抓住皇帝忌憚功臣的心理,栽贓陷害郭子儀。所謂「構人莫過於反」,一個人戰功赫赫,只要說他想造反就行了,根本用不著什麼紮實的證據。

  

  但郭子儀卻熬死了害人無數的魚朝恩。

  皇帝派魚朝恩監軍,但魚朝恩根本不懂作戰,又不許大將自作主張,讓人家執行他的計劃。一通瞎指揮,害得剛剛收復的國土再度淪陷。將士非常憤怒,要求郭子儀把魚朝恩斬首,但郭子儀卻沒有那樣做。他是個非常清醒的人。魚朝恩再害人,那也是皇帝派來的,代表著皇帝的意志。要殺也該由皇帝決定,他一個將領,能殺死皇帝的意志嗎?

  魚朝恩被調回了京城,他險些被士兵打死,魚朝恩是被郭子儀放走的,卻還懷恨在心,依然要置郭子儀於死地。他便進讒言,讓皇帝盛怒之下把郭子儀的祖墳給挖了。

  朝廷內外,部隊上下,沒有一個人不想殺了魚朝恩的。然而郭子儀依然選擇隱忍,先把仗打完,等戰爭勝利後,一切謠言便不攻自破了。此時皇帝覺得對不住郭子儀,讓他隨便提什麼條件。郭子儀卻將功勞全推給皇帝和其他將領,至於祖墳被挖的事,他說自己在外打仗,毀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祖墳,害死了不知道多少人,這是上天的懲罰。

  「宰相肚裡能撐船」,郭子儀的氣量,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此事過後,朝中官員無不敬佩郭子儀。魚朝恩最終被殺,而在魚朝恩之後,唐朝又出現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奸臣——盧杞。

  當時的盧杞還只是個普通官員,郭子儀已然是功勳卓著的老人。退休後,他為顯示自己沒有任何篡權奪位之心,便以聲色自娛。這個盧杞確實有才華,但極度敏感自卑。他身材矮小,長相奇醜,臉皮是藍色的(可能是因為有大片胎記),活像一隻老鼠。

  盧杞來拜訪郭子儀時,郭子儀趕緊命令所有婢女和歌伎退下,不允許任何人出來,自己單獨接見。他與盧杞談了很久,等盧杞走後,家裡人奇怪地問:「平常接待客人我們都在場,為什麼來這麼一個人卻要我們退下?」

  郭子儀說:「你們不懂,這個人非常有能力,但是心胸特別狹隘。你們看見他長成那樣,肯定偷著笑。笑不要緊,可你們想想,換作你是他,被人這樣恥笑,能不生氣嗎?只不過他當時不說出來而已,內心一定羞惱無比。他若懷恨在心,未來掌握大權,你我的子孫沒一個能活下來的!」

  事情果然不出郭子儀所料。盧杞成為宰相後,就開始了他的神仙操作。皇帝愛聽諫言,他便偽裝成忠臣,一度騙過了所有人。但實際上他嫉賢妒能,黨同伐異,後來奸臣的跡象慢慢顯現,楊炎、顏真卿、嚴郢、張鎰都是被他害死的。

  對下,他也露出了本來面目,他「極恣兇惡,三軍將校,願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三軍將士都想活剝了他,但也都因此遭到清算。唯有郭子儀全家,非但沒有被害,反而受到盧杞格外的禮遇。那時郭子儀已經去世好幾年了,庇護不了子孫。若不是他當年一個小小的舉動,後果確實不堪設想。

  郭子儀有唾面自乾的覺悟,盧杞也有圖報之心。甚至秦檜也懂得知恩圖報,秦檜專權後,曾經在他落魄時給過點滴資助的人都得到了官位。這就是權奸與普通小人的不同之處,他們可以構建勁往一處使的強力班子,靠的就是公器私用。

  對於這種人,唯有等待合適的時機,才能一擊致命。盧杞之死,是因為又想陷害大將李懷光,終於碰上了硬釘子,失了勢,在澧州死去。

  人們有法律規範,也有道德規範,兩者皆出公心,自有公斷。因此,即便是小人也會畏懼公論。歷史上的小人攻擊君子,並不會生搬硬造,而是放大人們內心的憂慮,以公事為藉口攻訐他人。

  在公事上,郭子儀嚴格地遵守了流程規範。而李懷光沒有遵守流程,或者說沒有注意到皇帝的心理。他口無遮攔,被逼得聯合朱泚反叛,為部將所殺,身首異處。

  王陽明曾經遭遇過前來發牌的錦衣衛索賄。照一般情形,多少都要給點賄賂才好辦。但王陽明不同,他是個致良知的人,不僅致自己的良知,也要致別人的良知。論公論私,這個錢都不該給。如果是腐儒,必然義正詞嚴地加以拒絕,引發錦衣衛的忌恨。但王陽明不是這麼想的,因為平心而論,人家走這趟差,確實很辛苦,飯錢還是要給的,於是就讓中軍給了他五兩銀子。錦衣衛受賄,不說數千兩,也要上百兩,你給五兩,是在糊弄誰呢?氣得錦衣衛把銀子扔在了地上。結果第二天錦衣衛緹騎要走的時候,王陽明親自來送,拉著他的手,滿含深情地說:「下官在正德初年,曾坐過錦衣衛的大獄,與貴司的長官和同事都很熟,從來沒見過像您這樣輕財重義的人!昨天拿出那點微薄的意思,只是想著尋常的禮數,卻聽人說您根本就不要。想來想去,我越發慚愧!您所堅持的大義,真的令下官惶恐至極啊!下官沒有別的長處,只會寫一點文章。他日必為您寫一篇表揚遞交上去!讓後世的錦衣衛永遠記住您的名字!」

  聽聞此話,這錦衣衛緹騎無言以對,居然還有點感動。

  如果你以為王陽明真的使用了什麼手段,那就錯了。他經過內心掃清污濁的思考,真真切切感到了慚愧。他又明白錦衣衛的真實想法,卻絕不惡意揣測。一系列堅持大義而又令人迷惑的行為,實則是用讓錦衣衛相當受用的方法,啟發了他的良知。

  小人的良知是扭曲的,卻並非沒有。這就是「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聖人同」。但為什麼就連普通人都能應變,聖人就不懂應變呢?錦衣衛的那點心思,王陽明豈能不知?只是身為學者,他還有更加重要的事要做——他要去尋找人們內心的光明。

  普通小人與權奸有很大區別,他們技巧不足,急功近利,很不耐煩。他們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每件占便宜的事,都要計算需要付出的成本。因此他們往往要採取極限施壓的策略,有時候僅僅通過短暫的接觸,就能確定對方是否可欺,繼而接著檢驗對方的承受力,直至檢測結束,判斷自己是否能占到便宜。

  清初,清廷對漢民採取的政策就是依據各處反抗程度確定的。起先,農民反抗不激烈,政策就相當苛刻。百姓受不了壓迫,屢次組織大規模反抗,清廷受損相當嚴重,並有傾覆之虞,這才逐漸調整策略,出台一些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的政策。

  古代社會,多的是系統性小人,這是基層法制不健全導致的。古代鄉村更是如此,應對複雜的局面,除了武功,還有文治。武功,當然是指用拳頭說話。家裡的拳頭越多越硬,就越不容易受辱。反過來,可以抱團取利,反壓別人。文治,通常是由家裡的女人負責,主要內容就是罵街,罵街的內容是揭人的短處。譬如負責分地的族長處事不公,家裡男人抹不開面子,就由婦女出馬,站在屋上破口大罵,揭發族長與他小姨子的醜事。再如,鄰里借了錢翻臉不認,她就逢三五九日站在高處,揭發鄰居乾的醜事,從道光二年揭發到道光二十六年。

  這種行為雖然很不體面,但確實是很管用的。就連族長、甲首,面對這樣一個有兇悍婦女的家庭,也只能儘量地保持公正,不被她抓住任何把柄,否則自己那點兒事會被廣而告之。由於罵街很管用,也有人因為沒占到便宜而罵街。他們爭取的是自己的非法利益,這就與小人近似了。寡廉鮮恥,自甘下流,認知扭曲,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給家人也帶來不幸。

  對於悻悻不語、笑臉相迎的小人,熟人社會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敬而遠之。倘使真的狹路相逢,欺負到自己頭上,也就只能靠武功、文治,把人制住。

  世上有太多的爭吵,可是,面對真正的欺辱,人總有畏難的情緒。從古到今,小人都在對別人進行壓力測試。對於那些不敢直言,也不敢利用公器,愛好面子的人,就騎在他們頭上凌辱;對那些不好欺負的人,則採取相安無事的策略。

  現代社會,對於小人的欺辱,人們其實有很多上達途徑。面對陷害,要儘可能地保留證據,也應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念,講究方式方法,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