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追求浮華的正始名士
2024-10-02 06:37:45
作者: 何善蒙
歷史上的正始時期通常指齊王曹芳統治的時代(240—249),人物的存在是一個過程,我們所說的正始名士實際上就是主要活躍在曹魏正始時期的那一批人物,比如何晏和王弼,他們毫無疑問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單從這兩個名字來看,這個時期跟我們通常所談論的魏晉玄學、魏晉人物有著極為密切關係。不管你想以何種方式來言說魏晉,何晏和王弼都是無法迴避的。何晏在魏晉人的行為(魏晉風度)上具有典範性的意義,而王弼大體上就是玄學的代名詞。由此,可以說這一階段對於魏晉時期風格的確立有著根本性的意義。
所以,要考察正始名士,必須從魏明帝曹叡時期開始。曹叡是曹魏第二代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共13年之久,比他父親曹丕還要多6年。曹叡在位期間對名士群體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事情,就是禁浮華。細考「浮華」一詞,它在漢晉之間出現的頻率還是非常高的,內涵也頗為複雜,有生活上的含義(指奢華)、有學術上的含義(與經學務實不同的學問方式)、有政治上的含義(指朋黨)。我認為,在魏晉時期的「浮華」的政治含義相對來說較少,它主要指的是名士之間相互題表的清談行為。當然,魏明帝對「浮華」的禁止,是出於政治層面的考慮,此事在《三國志》中有明確的論述。
昭上疏陳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貴尚敦樸忠信之士,深疾虛偽不真之人者,以其毀教亂治,敗俗傷化也。近魏諷則伏誅建安之末,曹偉則斬戮黃初之始。伏惟前後聖詔,深疾浮偽,欲以破散邪黨,常用切齒;而執法之吏皆畏其權勢,莫能糾擿,毀壞風俗,侵欲滋甚。竊見當今年少,不復以學問為本,專更以交遊為業;國士不以孝悌清修為首,乃以趨勢游利為先。合黨連群,互相褒嘆,以毀訾為罰戮,用黨譽為爵賞,附己者則嘆之盈言,不附者則為作瑕釁。至乃相謂『今世何憂不度邪,但求人道不勤,羅之不博耳;又何患其不知己矣,但當吞之以藥而柔調耳』。又聞或有使奴客名作在職家人,冒之出入,往來禁奧,交通書疏,有所探問。凡此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雖諷、偉之罪,無以加也。」帝於是發切詔,斥免諸葛誕、鄧颺等。(《三國志·魏書·董昭傳》)
這一事件發生在太和六年(232),所以又稱「太和浮華案」。董昭的敘述主要針對「合黨連群,互相褒嘆」的行為,從政治的角度來闡述朋黨之患,而這一建議也得到了曹叡的大力支持。
我們需要追問的是:此一事件究竟涉及了哪些人?《三國志》中,《董昭傳》里提到了諸葛誕、鄧颺等,而在《諸葛誕傳》中有更為詳細的記載。
(誕)累遷御史中丞尚書,與夏侯玄、鄧颺等相善,收名朝廷,京都翕然。言事者以誕、颺等修浮華,合虛譽,漸不可長。明帝惡之,免誕官。(《三國志·魏書·諸葛誕傳》)
這段跟前文相比多了夏侯玄,而裴松之在注引中對此做了更為詳細的描述。
是時,當世俊士散騎常侍夏侯玄、尚書諸葛誕、鄧颺之徒,共相題表,以玄、疇四人為四聰,誕、備八人為八達,中書監劉放子熙、孫資子密、吏部尚書衛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居勢位,容之為三豫,凡十五人。帝以構長浮華,皆免官廢錮。(《三國志》注引《魏晉世語》)
雖然上述提到了「四聰」「八達」「三豫」合計十五人,但是要一一對應起來,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目前基本可以確認的名單為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夏侯玄、諸葛誕、司馬師、劉熙、孫密、衛烈十一人。而這些人物對於這一階段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何晏本為何進的孫子,在東漢末的混亂中,曹操搶了何進的兒媳婦,於是乎何晏也就來到了曹家,成為曹操的「假子」。可能因為他特別聰明,所以曹操也特別喜歡何晏,以至於何晏在當時所享受的待遇甚至要高於曹丕,這對於何晏來說未必是好事。何晏對於這個時代的標誌性意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引領新思潮。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者也。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衍甚重之。(《晉書·王衍傳》)
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魏晉玄學是以何晏和王弼的貴無論為開端的。雖然理論上王弼的貢獻高於何晏,但是何晏的社會影響力更大,因此對整個魏晉時期思想潮流的形成來說,何晏具有根本性的影響。後來的名士們,比如這裡提到的王衍,對於這種思潮的響應也非常積極。
其次,何晏在行為方式上對魏晉時期有典範性的影響,從而形成魏晉風度。比如魏晉名士的服藥(五石散)的風氣即是源於何晏的。「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世說新語·言語》)五石散據《抱朴子》記載為丹砂、雄黃、白礬、曾青、磁石五種礦物材料煉製而成,因服此方後身體發熱,喜好涼物,又稱「寒食散」,本為治病之用,由於何晏稱服用之後「神明開朗」,故而服藥成為魏晉時期的時髦之舉。除了服藥,何晏還深刻地影響了魏晉人的審美。
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世說新語·容止》)
何晏毫無疑問是美男子,面容極白,白到什麼程度呢?魏明帝就懷疑他不是天生的白,而是擦粉擦出來的。魏明帝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件看上去有些無厘頭的事情——在大夏天正熱的時候,給何晏吃熱乎乎的湯麵。這個意思很明顯,要是傅粉的話,他就會露餡。然而何晏吃到大汗淋漓,用自己的大紅衣服擦汗,臉色卻更白了。可見他是天生麗質,不靠後天傅粉。後來也因此有了「傅粉何郎」的典故,指的就是何晏。魏晉人以白為美的風尚,就源於何晏,並且在這股強大的潮流之下,產生了一大批光芒四溢的美男子,比如衛玠、潘安。
回到浮華案本身來說,撇開政治上的各種因素,實際上它也體現了當時士風的變化。不同於建安時期的建功立業,對於這一時期的名士來說,可能奢華的生活以及清談,成了他們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