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功立業的建安名士

2024-10-02 06:37:42 作者: 何善蒙

  對於漢末魏晉時期的人物來說,英雄和名士,大概是兩種基本的存在形式。當然,因為英雄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有突出的能力,還要有變革現實的志向與功業,所以真正能夠稱得上英雄的人其實少之又少。除了以曹操為代表的漢末割據群雄、西晉的王敦以及東晉的桓溫這些極少數者,大多數人是以名士來成就自己的,這樣的人物在漢末魏晉比比皆是。

  建安時期,是我們將要見到的燦若星辰的魏晉人物的開端。漢獻帝統治的建安尚處東漢末期,實際掌握政權的人是曹操,所以,建安時期有著濃厚的曹操的印記,這一時期的名士們身上所展現出來的特點也是如此。無論是小說、戲劇還是電視劇,或許都向我們展示了曹操奸詐、多疑、陰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負面形象。但是,從客觀角度來說,曹操應當是一個有著強烈建功立業抱負的人,這個時代也給了他這樣獨特的舞台。《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將其內心的追求表露無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體現的是一個渴望建功立業的奮鬥者形象。

  奮鬥者形象,是這一時期名士的重要特點之一。或許是時勢造英雄吧,建安時代的名士便是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以及曹植)為中心,以「建安七子」最為典型。當然這只是一個簡要的概括,這一時期的奮鬥者,自然也是數不勝數的,比如潁川荀氏、清河崔氏、弘農楊氏(楊修)等。曹氏父子中,我們比較熟悉的大概是曹操和曹植,其實這對於曹丕來說是不公平的。相對於曹植來說,曹丕的綜合實力更強,也可以說是一時人物的翹楚。他的政治能力,自不待言,否則他也不可能在與曹植的爭儲中勝出,建立魏國。他的思想境界與情懷也是非同一般的,在《與王朗書》中,曹丕直言: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癘數起,士人雕落,余獨何人,能全其壽?(《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很明顯,曹丕也面臨著死亡恐懼,而且他認為超越死亡的最佳途徑就是立德揚名,這可以說是這一個時代的呼聲,也是後英雄時代的最強音。曹丕的這番言論,足以讓他成為這個時代的代言者。若將曹丕放在整個魏晉名士的行列中,其獨特性亦無法被掩蓋。《世說新語》中有一個關於曹丕的非常經典的故事。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世說新語·傷逝》)

  王仲宣就是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其因文采斐然,為七子之冠冕。王粲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聽驢鳴。漢末魏晉之際,喜歡聽驢鳴的並非王粲一人,前有東漢的戴良,後有西晉的孫楚。為什麼這些人喜歡聽驢鳴?相關的研究有不少,啟功先生有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他認為這跟音律有關。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四聲聲律逐漸明確,驢叫是「嗯啊嗯啊」,「嗯」是平聲,「啊」是上聲,長嘶是去聲,打響鼻是入聲,完美融合了聲律,所以這些社會名流才喜歡聽驢叫、學驢叫。這個觀點倒也頗為有趣,但是未必合理。在我看來,聽驢鳴是一種特立獨行的行為方式。驢鳴的特點在於有一種慷慨悲涼的感覺,也可能是因為如此,無論是戴良還是王粲,抑或孫楚,他們和驢鳴相關的記載,都或多或少與死亡有關。在王粲的葬禮上,魏文帝曹丕跟王粲的那些舊友們說:「王仲宣活著的時候就喜歡聽驢叫,現在我們一起學一聲驢叫來送別他吧!」於是在魏文帝的帶領下,大家一一學起了驢鳴,可以說是一場別開生面且絕無僅有的葬禮。曹丕在這裡表現出來的那種名士的風範,也是不言而喻的。

  以王粲為代表的建安七子,詩文成就自不待言,他們的作品中,多有建功立業的想法,這是這個獨特的時代所決定的,也成就了一種獨特的風骨。我一直認為建安風骨,就是對建功立業有著強烈的意識,這也是建安文人超越死亡的一種獨特形式,這在魏晉時期來說,是頗為少見的。當然,建安時期整體具有這樣的風格特色,這並不意味著建安時期的名士們均是如此。比如建安七子中,孔融就完全跟其他六人不一樣,我以前曾經把孔融、禰衡以及楊修三人戲稱為「憤青三人組」。相比於建安七子中的其他六人,孔融跟曹氏的關係並非那麼緊密,他的精神可能屬於上一個時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