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士
2024-10-02 06:32:59
作者: 何善蒙
如果我們認可人是文化的產物的話,那麼任何一種文化傳統,應該都有其承擔者。在中國傳統中,文化的承擔者就是士,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知識分子、讀書人。
當然,「士」的真實含義,與今天所說的知識分子、讀書人其實也不盡相同。不過,如果從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來看關於「士」的解釋,多少有些令人費解。許慎稱:「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從一從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凡士之屬皆從士。鋤里切。」「從一從十」,是對字形的解釋。「鋤里切」,是對字音的標註。古人以前一字的聲母和後一字的韻母、音調作為注音的方式,即反切。「事」,就是做事情的意思,也就是說《說文解字》中「士」的原意就是有事情做的人。當然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有「事」可以做的,能夠勝任某個崗位要求的人,就叫作「士」,也是「仕」。後面部分比較難解,它是從數字的角度來說的,「數始於一,終於十」,孔子說的「推十合一為士」,實際上都是從「十」和「一」這兩個特殊數字的角度來解釋的。如果「十」是最大的數,那麼就事情來說,就是指非常複雜的事情;如果「一」是開始之數,那麼也就是做事情的開始。孔子說「推十合一為士」,意思就是作為一個士,需要處理從簡單到複雜的種種事情,而能夠把這些事情做好,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推十合一」,也就是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簡約化,同時也體現了一以貫之這樣的方式在行為中的重要性。實際上,這是孔子對於士的特殊品質的一種強調。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從「士」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來看,這個字的形狀就如同是一把長長的帶有斧柄的斧鉞,象徵著武力,所以根據史書記載,五帝時期已有「士」,當時是治獄的刑官。由此可見,孔子的這個解釋消解了「士」的武力屬性,而逐漸把它變為一種精神、道德品質的屬性。這顯然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轉折,也順理成章地表達出「士」在早期中國社會中的形象變化。
由此,我們可以概括出,「士」在中國早期社會指的是從事跟刑獄相關工作的武士,由於工作和地位的特殊性,從事這一工作的人逐漸成為介於大夫和庶人之間的低級貴族階層。與此同時,士也逐漸實現了從武士到文武皆備之士的轉變,成為早期社會中掌握具體知識的階層。而在孔子之後,士的武的一面被逐漸消解,而文的一面被不斷強化,從而成為知識的傳播者,以及道義的承擔者,也就是後來我們在傳統文化中所熟知的君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