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喬凡尼禮拜堂平面圖
2024-10-02 06:31:35
作者: 威廉·華萊士
米開朗琪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1559—1560年
棕色墨水,鋼筆,水墨畫
417毫米×376毫米
佛羅倫斯米開朗琪羅故居博物館
早在1518年教皇利奧十世在位期間,為佛羅倫斯公國在羅馬修建一座新教堂的想法就已經形成,並根據佛羅倫斯守護聖徒的名字,恰如其分地命名為聖喬凡尼禮拜堂。所有的佛羅倫斯建築師(和一些外國建築師)無一例外地對這個項目表現出興趣,結果可想而知,他們的設計並無多少出色之處。安東尼奧·達·桑加洛為新教堂提供的方案是數量最多的。桑加洛去世後,還是米開朗琪羅最終將其接手。
1559年過半時,佛羅倫斯僑民組織的成員與米開朗琪羅接觸,請他為教堂設計一套方案。藝術家藉口仍未完成聖保羅大殿工程,一再拒絕科西莫·德·美第奇的提議,並表示除非大公批准,否則不願考慮該提議。這促使後者寫了一封言辭文雅的信,要求米開朗琪羅為佛羅倫斯公國教堂設計方案。就這樣,科西莫一邊等待米開朗琪羅返回佛羅倫斯,一邊聘請這位藝術家在羅馬做一項「佛羅倫斯人」的委託。
米開朗琪羅在職業生涯的這個階段,與藝術家蒂貝里奧·卡爾卡尼密切合作,後者為許多建築項目進行現場監督。在聖喬凡尼禮拜堂的設計階段,卡爾卡尼對他的幫助極有價值。正如米開朗琪羅向大公所說,他的高齡極大地抑制了他的繪圖能力(當時他已經八十多歲了),因此他得依靠卡爾卡尼根據他的設計繪製出最終的草圖。1560年3月,米開朗琪羅進一步委託他的這位助手前往佛羅倫斯,向大公匯報這個項目。大公對卡爾卡尼的親切舉止和米開朗琪羅提交的「極優美的設計」印象深刻。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米開朗琪羅有幾幅設計圖極大地證明了他富於想像力的建築理念,他將建築視為動態空間,而不是一個封閉盒子。這些設計圖揭示了他濃縮和合併的全過程,類似於聖伯多祿大殿的設計。他的思考是從內到外的——從建築物的核心空間向外擴展到最外層。
聖喬凡尼禮拜堂的設計圖如今收藏在米開朗琪羅故居博物館,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具活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圖紙之一。儘管經過頻繁的複製,這張大型圖紙已經為人們所熟知,但它在視覺上仍然十分震撼,而且人們看到「有血有肉的」圖紙時,依然會感到驚喜。平行線兩條成為一組,十分簡潔,將從中央圓頂輻射出的若干條寬闊走廊連接在一起。這座建築似乎是由一整塊石料雕刻而成的,其完美的對稱和充滿活力的內部巧妙地包含在生機勃勃的外牆之內。卡爾卡尼受米開朗琪羅之託,根據這張設計圖監造了一件木質模型,並將模型外觀記錄在一件蝕刻作品中。工期延誤,資金短缺,再加上僅僅四年後米開朗琪羅不幸去世,各種因素合併在一起,導致他的設計從未付諸實踐。這張圖紙的設計將各部分有力地連接起來,在宏觀上高度統一。與它相比,今天矗立在台伯河堤岸上的教堂看起來只不過是一堆死氣沉沉的石頭,它的建築師賈科莫·德拉·波爾塔(Giacomo della Porta)的建築創造力在米開朗琪羅大師級的設想面前顯得十分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