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憐子像》
2024-10-02 06:31:29
作者: 威廉·華萊士
米開朗琪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約1547—1555年
大理石
高度:226厘米
佛羅倫斯大教堂歌劇院博物館
這件被稱作佛羅倫斯《聖母憐子像》的作品是米開朗琪羅繼《大衛》之後雕刻的尺寸最大、最雄心勃勃的雕塑。由此,他又回到最早的題材上,開始解決由最著名的古代雕塑——《拉孔奧像》提出的古老的難題。自從1506年發現拉孔奧雕像時起,米開朗琪羅就意識到這座三人組像並非如羅馬作家普林尼(Pliny)所堅稱的那樣,是用一塊石料雕刻而成的。這種誤解只會讓困難更加難以解決:古典時代的人們無法做到的事,現代藝術家能成功嗎?米開朗琪羅不僅試圖與古典時代的藝術相媲美,還試圖通過在一塊大理石上雕刻四個人物來超越它。
雕刻三人組雕像本身的難度已經非常大,而要用一塊石料雕刻四個人物的難度則指數級增加。即使是吉安·洛倫佐·貝爾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或17、18世紀那些偉大的石雕能手也很少挑戰這個艱巨的任務。喬治·瓦薩里看到正在進行的雕塑時,暗地裡認出米開朗琪羅的非凡意圖,並預言「它將超過他的所有其他作品」。然而,這件《聖母憐子像》卻從未完成。
米開朗琪羅習慣於一邊創作,一邊調整想法。他已經知道要預先採掘超大型石料,好預留足夠的材料,方便稍後一邊雕刻,一邊改變人物的形狀和處理方式。但是,人物組像的構圖幾乎不會剩下多餘的石料。與基督和站立的尼哥底母這兩具人體相比,聖母已經顯得太小了。事實上,大理石已經不夠了,如果不損害已經雕刻好的聖母死去兒子的頭,就沒法完成聖母的臉。同樣,米開朗琪羅剩下的材料也不足以完成馬利亞放在基督胸前的左手。接下來,雕刻耶穌的左腿時,藝術家遇到了一個更棘手的問題。不知道這裡的石料是斷了,還是被故意弄掉的,無論如何,這條腿被鋸斷,準備另外接上。這種草率的處理與米開朗琪羅的觀念,即真正的雕塑是由一整塊石頭創造的,完全背道而馳。這些問題累積起來,可能導致他放棄了這件作品。也許我們不願意想像,這位技術已臻化境的雕塑巨匠會向困難低頭,但我們似乎的確看到了創作這一作品時,米開朗琪羅遇到了個人和技術上的雙重障礙。
《聖母憐子像》中,藝術家以尼哥底母的名義加入了自己的肖像,尼哥底母本人是雕塑家,也是基督的秘密追隨者。和尼哥底母一樣,米開朗琪羅也虔誠地信仰他的救世主,是一個「朝聖者的靈魂」,一個尋求救贖的人。雕塑雄辯地表達了藝術家的信仰,並原本計劃作為他墳墓的標誌。但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完成雕塑意味著賦予大理石生命,同時也意味著承認自己的死亡。無論有多少技術上和心理上的原因,這件作品註定無法完成。然而,儘管受到破壞,儘管一路麻煩不斷,佛羅倫斯《聖母憐子像》仍然是一件感人至深、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