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料畫稿》

2024-10-02 06:30:37 作者: 威廉·華萊士

  米開朗琪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1517年

  紙,鋼筆和墨水

  314毫米×218毫米

  佛羅倫斯米開朗琪羅故居博物館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1516年,米開朗琪羅四十一歲,在當時的年代,這個年齡的男人通常被認為正在步入生命中最後的階段,而米開朗琪羅作為建築師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他承擔起最具雄心的項目之一:為聖洛倫佐的美第奇家族小教堂設計一個完全使用大理石建造的立面。在他的想像中,這個立面是「整個義大利的建築和雕塑的鏡子」,換言之,這將是一座古典時期最偉大的紀念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建築物。極度自信的米開朗琪羅開始「馴服山脈」,開始著手塑造他心目中最偉大的藝術。他的萬丈豪情感染了他的同時代人,感染了願意為該項目承擔巨額成本的贊助人,以及興奮、驚愕地看著第一批大理石塊從遙遠的採石場運到城裡的全體佛羅倫斯人。

  採石工藝是一種保守的、勞動密集型的手藝,不管是法老時代的埃及,還是開始應用炸藥和螺旋線鋸切割機的19世紀,四千年來這項技術幾乎一成不變。同樣不變的是危險和費用:運輸費用大約是採石成本的十倍。米開朗琪羅非常注重雕刻材料的質量,尤其是大理石。他對石料的了解來自長期的經驗和許多次的失望,他看得出醜陋的石料紋路,並且只敲擊幾次就能評估石料是否牢固。

  在卡拉拉採石場挖掘出石塊後,必須通過所謂「木雪橇運輸法」運下山。石料被綁在配備有滑橇的簡陋木雪橇上,架在橫檔上沿著鋪滿木屑的小路從險峻的斜坡滑下。每隔約三十英尺(10米)就要在岩石上切出方孔,插入纏著繩索的硬木棒,目的是通過控制下降速度保證安全。事故很常見,如果繩索滑落或滑車斷裂,就會出人命,米開朗琪羅就曾多次遇到此類險情。近一百英里(150公里)的路程——乘雪橇從採石場的挖掘面到谷底,再乘牛車到海邊,再乘船到比薩,然後乘駁船沿阿諾河向北到西尼亞,最後乘牛車到佛羅倫斯——這是一個複雜的物流運輸鏈,存在許許多多的隱患,難度隨時可能加倍。單是要安全無虞地弄到一塊石料已然十分昂貴且耗時,而要為整個立面弄到足夠的石料簡直是難於上天。

  從採石場到位於佛羅倫斯的工作坊,這段路程可能要消耗兩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因為要等上好幾個星期才能看到交付的大理石,所以米開朗琪羅對每方石料都繪製了標註尺寸的立體實物圖。這張草圖來自一本筆記本,其中共有十五張對開頁,繪製了七十張石料的草圖。每一張草圖都在三個維度上進行了準確的繪製,並記錄了精確的測量值,連缺口邊緣和形狀的不規則性都有記錄。

  米開朗琪羅對大理石的需求量極大。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近三年的時間採掘、運輸用於立面的珍貴石材,因此,當教皇利奧十世於1520年取消該項目時,他感到痛心疾首。然而,寶貴的大理石並沒有被浪費:其中大部分後來被用來建造美第奇家族小教堂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