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的奴隸》
2024-10-02 06:30:29
作者: 威廉·華萊士
米開朗琪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1513—1516年
大理石
高度:229厘米
巴黎羅浮宮
鑑於本作慵懶而感性的氣質,所謂「垂死的奴隸」這個名字是嚴重的誤稱,除非「垂死」指的是半睡半醒加上慵懶肉感!人物用右腿支撐身體,但如果沒有大理石底座(奇怪的、說不出是什麼的形狀)就肯定站不住:大部分重量都在(或看起來在)石料中軸線的右側。米開朗琪羅似乎創造了一個垂直的睡姿。雕塑有許多似是而非的地方:四肢的劇烈動作與漠不關心的神態;肌肉發達卻感性十足的男性;以及像希臘雕塑家皮格馬利翁(Pygmalion)般,用堅硬的石塊創造出充滿情色和肉慾的人類。這些無法定性的地方甚至還包括人物的性別,幾乎可以說是半男半女。左腿淑女地略向里彎,但是並未遮住男性生殖器。我們永遠不會忽略米開朗琪羅總是將女性形象處理得男性化,但是本作卻是一個反向的例子。
一個特別優美的地方是抬高的左臂與放低的右臂一左一右,呈現出傾斜的菱形,頭部在中間的對角線處將它一分為二。右手幾乎不用力,食指與其他手指分開,輕輕地插入散亂的、不知為何出現的布帶的褶皺中。有了這條布帶後,作品既是裸體,又不是裸體,既被綁縛,又未被綁縛。與之前作品中的人物相比,髮捲沒有清楚地分成一個一個的;相反,粗糙的石塊可以強化皮膚的質感和精雕細琢過的五官。大腿後面似乎是一個粗略雕刻的猴子頭部:正如猿猴模仿的是人類,藝術模仿的是自然。
繞著雕像走一圈,呈螺旋上升的構圖也緩慢地旋轉。與《大衛》、《復活的基督》或《摩西》一樣,我們強烈地意識到米開朗琪羅非凡的創作能力,即便創作的只是一個個單獨的人物,他也能表現出複雜的藝術構圖……我們同時也意識到這些人物如何通過我們的動作變得靈動。
1544年夏天,羅馬瘟疫肆虐,米開朗琪羅病得很厲害,幾乎要死了。他在著名的佛羅倫斯流亡者羅伯托·斯特羅齊(Roberto Strozzi)的宮殿中得到精心照顧。康復後不久,米開朗琪羅將兩個未完成的《奴隸》獻給了斯特羅齊。這禮物十分出人意料,尤其是因為這些堪比真人大小的裸體無法輕易搬動或展示。但是這兩件大理石雕塑最初是為教皇儒略二世的墳墓創作的,在法律上屬於德拉·羅維爾家族的繼承人。顯然,這種不尋常且可能導致尷尬的禮物不止為了感謝在藝術家生病期間對他的照顧。米開朗琪羅讓斯特羅齊把它們呈給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 ois Ⅰ),就這樣,作品來到法國,最終成為羅浮宮的藏品。它們成為兩座大有來歷的雕塑:為墳墓而作的奴隸雕塑成為國與國外交的棋子,最終成為巴黎博物館必看的「三寶」之一——另外兩件是《米洛的維納斯》和《蒙娜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