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憐子像》
2024-10-02 06:29:33
作者: 威廉·華萊士
米開朗琪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1497—1499年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大理石
高度:174厘米
羅馬聖保羅大教堂
1498年,米開朗琪羅受很有權勢的法蘭西紅衣主教讓·德·比勒·德·拉格蘿拉斯(Jean de Bilhères de Lagraulas)委託,製作聖母憐子雕像。機會從天而降,米開朗琪羅要為一位極有身份的外國贊助人創作一件意義非凡的宗教作品,還要陳列在一處著名的公共空間,即古老的聖保羅大教堂之內。
《聖母憐子像》十分動人地表現了童貞聖母和幼年基督,刻畫了一位母親失去愛子的悲痛。如今,這座雕塑公開陳列在聖保羅大教堂一個高高的底座上,外罩防彈玻璃。當初,這座本打算用來裝飾紅衣主教墳墓的大型雕塑很有可能是被放置在一個低矮的基座上,正對著地面上的墓碑。聖母憐子雕像在大殿內的位置已經變換過好幾次,早已超越了一個無可爭辯的、思考死亡的形象,而成為遊覽者們朝聖的對象,但它仍然引發著無盡的驚嘆,深深地打動著我們的心。
大多數觀眾傾向於關注童貞聖母,她的美半是悲傷、半是安詳。從外表看上去,她的表情十分平靜,暗示著安詳的內心,因為她知道——也許比我們更清楚——他是上帝的兒子。此外,她的平和安詳讓我們更加確信,基督最終戰勝了死亡。
但是,打擾一位正在經歷喪子之痛的母親,探尋上帝的慈母內心是否過於僭越?事實上,馬利亞的頭明顯地往下垂著,迴避著我們的目光,將悲傷掩藏在心底。她的威嚴,對命運的順從隱藏在平靜的表面下,通過移向別處的目光和左手的動作十分優美地傳遞出來,這一切告訴我們,我們將她的兒子作為沉思對象是合適的。
米開朗琪羅的傳記作者講述了一個逗趣的(雖然可能是杜撰的)故事。藝術家無意中聽兩個人將這件雕塑的創作者誤認為是米蘭的某個「基伯」(意為駝背)。米開朗琪羅被激怒了,當晚他回到家,在作品上顯眼地刻上一行字,意為:米開朗琪羅·博納羅蒂·佛羅倫斯製作。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查看斜挎在胸前的綬帶,會發現它應該是雕塑本身的一部分。因此,米開朗琪羅很可能原本就打算在這裡簽名或進行某種裝飾。儘管這個故事可能是虛構的,但它反映出一個重要情況:藝術家通過這件獨特的藝術品大膽追求聲譽,這座雕像也成為其唯一簽過名的作品。
在聖保羅大教堂最初的位置上,《聖母憐子像》可以沐浴在高窗照進的柔和自然光中。童貞聖母的臉籠罩在陰影里,而基督的身體則被完全照亮,光芒暗示著垂死的肉體中殘存著一絲溫暖。馬利亞獻上死去的兒子——這是人類得到救贖和永生的希望。凝視的目光和打開的手掌首先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向基督,然後指向已埋在她面前的泥土中的紅衣主教的遺體。這座墓碑令人動容又極具美感,十分適宜在教堂中作為敬拜的對象,同時它也是對死者個人的紀念,並促使我們思考自己的死亡。儘管它的位置變換了好幾次,現代的燈光也有些刺眼,但聖母憐子雕像仍然是有史以來最為人們熱愛的雕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