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善敗者劉備> 關羽最後的征戰

關羽最後的征戰

2024-10-02 06:06:51 作者: 劍眉枉凝

  關羽的高潮來源於一場雨。

  八月,長江中游下起了連綿不斷的大霖雨。

  下大雨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要看對誰來講。對出外征戰的人來說,趕上這樣一場大雨,真是倒了大霉了,天天泡在雨水中,既對身體不好容易落下病根,又沒辦法干正事打仗,十分痛苦。

  當然最痛苦的是領頭的將軍。如果戰鬥任務完不成,還花了一大堆錢,是不好向老闆交代的。

  關羽就非常痛苦。為打通從漢中至荊州的水路通道,使劉備手中的益州(包括漢中)和荊州兩塊根據地更好地連成一片,奪取戰略要地襄陽和樊城,關羽受命北伐已經有幾個月了。

  對於關羽出師北伐,還有一種重要的觀點,認為是為了減輕漢中戰線的壓力。考慮到劉備在漢中吃緊的形勢,要是關羽出兵牽制曹軍,倒也合情合理。但根據史實分析,關羽北伐應該是為了奪取襄陽和樊城,理由至少有以下三點。

  一是關羽出師北伐的時間,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六七月之間(此前與曹仁等曹魏諸將小規模的戰鬥一直不斷)。曹操派出于禁援軍是在當年七月,可知關羽北伐必然在此稍前。而在五月,漢中爭奪戰已宣告結束,關羽此時出兵,說是支援漢中,首先在時間上就對不上。

  二是幾乎在同一時間,孟達受命進攻房陵、上庸等地。關羽與孟達出兵時間相同,戰略目的應該也相同,是互相配合完成打通漢中至荊州的水路通道的戰略任務。

  三是牽制曹軍支援漢中的目的,應該說很快就達到了(曹操五月從漢中撤退,七月調遣七軍救援曹仁),但關羽還是沒有停手。顯然,此時關羽出軍的戰略任務還沒有完成。

  蜀漢第一名將關羽,就此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征戰。

  

  這是無比光榮的一戰,也是極其慘痛的一戰。

  成敗,有時候離得那麼近,又那麼遙遠。

  對於北伐的目標——襄陽和樊城,關羽很熟悉。十多年前劉表的大本營就在襄陽,而襄陽北邊隔漢水相望的就是樊城,這是當年劉備駐軍的地方。關羽水軍就誕生在襄陽和樊城之間的漢水中。

  關羽望著眼前的兩座城市,大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如今的襄陽和樊城,已經在曹操手中整整十一個年頭。守衛襄陽的曹魏將領是平狄將軍呂常,而守衛樊城的則是征南將軍曹仁,還有堪稱文武全才的汝南太守滿寵和投降不久的立義將軍龐德二人協助。這幾人都歸前敵總指揮征南將軍曹仁節制。

  襄陽地理位置重要,城池防禦堅固,因此在歷史上一直是軍事重鎮,後世甚至評價說「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可唾手下」(周密《癸辛雜識》)。蒙古大軍南下時,南宋守襄陽守了足足六年,但襄陽被攻破後,南宋就全無招架之力,僅僅三年就滅亡了。

  此時關羽指揮水、陸軍隊從江陵北上,按照地理形勢,首當其衝的就是襄陽。

  不過關羽重點進攻的是與襄陽一水相隔的樊城。這樣做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是襄陽城池的堅固,這在歷史上是有名的,要想強行攻破,難度實在太高;二是樊城位於漢水北岸,只要拿下樊城,就能切斷襄陽守軍的後路和後勤補給線,那時候即便襄陽固若金湯,也根本用不著攻打,等著守軍困死餓死就行了。

  關羽的策略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曹仁也絕不是吃素的。

  關羽意圖包圍敵軍,來個瓮中捉曹仁。

  曹仁就來個反包圍,不但分軍守衛兩座城池,還讓龐德率軍駐守城外,三者互為掎角之勢。《孫子兵法》雲「十則圍之」,看你關羽有多少軍隊,能把襄陽、樊城、龐德三方分隔包圍?

  關羽當然沒有那麼多兵力,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但關羽名將的名頭不是吹出來的,越打越順手,漸漸占了上風。

  眼看戰事吃緊,曹仁只得向老闆曹操求救。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