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善敗者劉備> 有今天,才會有明天

有今天,才會有明天

2024-10-02 06:03:55 作者: 劍眉枉凝

  劉備倉促逃出小沛後,跑到梁國(今河南商丘南)一帶,遭遇了率領大軍東征呂布的曹操。

  曹操在得到夏侯惇兵敗的消息之後,決定親自率兵東征,徹底蕩平呂布,消除腋肘之患,然後再與袁紹決戰。袁紹此時已經基本搞定北方的公孫瓚,下一步必將是揮軍南下,留給曹操的時間不多了。

  在漢末三國的歷史舞台上風流了近十年的呂布,人生進入倒計時。

  劉備遇到曹操後,也隨同前去攻打呂布。曹操看中的當然不是劉備軍隊不堪一擊的戰鬥力,而是他在徐州的人望,想用來安撫徐州人心。要知道曹操屠殺過徐州百姓,當地的群眾是不可能列隊歡迎他殺過去的。

  於是,躊躇滿志的曹操帶上一敗再敗的劉備,向著徐州進軍。在曹操軍中,劉備對曹操用兵的才能與殘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建安三年(198年)十月,攻破彭城(今江蘇徐州),屠城。隨後,直達呂布的大本營下邳。在下邳野外大破呂布縱橫天下的精銳騎兵,擒獲呂布猛將成廉。進逼城下,合圍。聽從荀攸、郭嘉計謀,決泗水、沂水淹城。

  淹城月余後,眼看頂不住了,呂布的將領侯成、宋憲、魏續等人綁起寧死不降的陳宮,向曹操投降,當了一回識時務的俊傑。

  外有曹軍圍城,內部軍心不穩,呂布明白大勢已去,只好走下白門樓,出城投降(注意是主動投降)。

  自此,呂布被俘,徐州平定,時間是建安三年十二月——從曹軍出兵到大獲全勝只用了三個月時間。

  

  曹操又一次面臨選擇——要不要殺呂布。

  曹操愛才,他愛呂布驍勇。

  呂布怕死,他向曹操求生。

  呂布以一貫大大咧咧的口氣對曹操說:「讓曹公你最憂心的也就是我呂布了,今天我服了你,天下再沒有誰讓你憂慮。今後你帶步兵,讓我給你帶騎兵,平定天下就是小菜一碟。」(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

  呂布以為曹操會答應自己的合理要求。

  曹操確實有些猶豫,招降納叛一直是他的習慣,用人唯才不重德是他的風格。他雖然清楚呂布有著令人髮指的人品,但也喜愛呂布首屈一指的武力。

  曹操在猶豫中打量著呂布,如同打量一頭獵物。在他看來,這個獵物是一隻猛虎,可以傷人的猛虎。日後究竟會不會只傷別人不傷自己,他有些拿捏不准。

  劉備也在打量著呂布,他認為這是一個死人,一個早就該死的人。

  三個各懷心思的男人,兩個坐著,一個站著,相互打量著對方。

  情商不高的呂布,猜不透曹操的想法,當然也摸不著劉備的心思。求生的欲望促使他向劉備求救,希望看在轅門射戟的分上,為自己說句好話。

  劉備處事一直很低調,尤其在曹操的手下他必須低調。但現在躲也躲不掉,他不得不表明自己的觀點,亮出自己的立場。

  話一旦說出,就沒有收回的餘地,擁曹還是挺呂,或者明著擁曹暗中挺呂,甚至心懷鬼胎,都可以從他所說的話中聽出端倪。

  作為政治人物,立場決定生死。一旦擺明立場,往往命懸一線,此時要死的可能是呂布,也可能是他劉備。

  說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一點都不誇張。

  最終,劉備只說了一句話,保全了自己,置呂布於死地:「曹公你難道不記得呂布是怎麼對待他的老上司丁原和董卓的了嗎?」(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

  這句話讓曹操醍醐灌頂,使呂布百口莫辯,徹底終結了呂布翻雲覆雨的一生。

  劉備為什麼要這麼做,有很多種不同的推測和理解。

  在我看來,劉備這麼做,主要是基於兩個基本常識。

  一是人不是健忘的動物。期望他人只記得自己的好、不記得自己的壞的人,還是省省吧。劉備不會忘記,呂布是如何對待以前的老闆以及每一個有恩於他的人,這些人都被他背叛甚至殺死。最終劉備也成為呂布的受害者之一,他經過十年打拼,付出無數努力,死去無數兄弟,方才有了徐州,成為一方諸侯,而呂布偷襲徐州,毀了他的心血,斷送了他的事業,讓他經歷了事業發展中最艱難的時刻,直到現在還沒走出低谷。劉備不是不想報仇,只是一直沒有等到機會。

  二是有今天,才會有明天。明天聽起來很誘惑,但只有今天才是抓得住的。至於呂布明天會成為朋友還是敵人,明天可不可以借呂布這把刀殺了曹操,劉備都算不准,但他清楚一件事——今天他在曹操的手掌心,如果還想有一個明天的話,必須獲得曹操的信任。在曹操舉棋不定的時候,點醒曹操,來表明自己與曹操同心同德,從而獲得信任,是當前的第一要務。

  人,終究是跳不出利益之網的。推崇仁義如劉備者,忘恩負義如呂布者,同樣跳不出。為了利益,也許會相逢一笑泯恩仇。同樣為了利益,誣陷造謠打壓排擠,更是數不勝數。

  孔子曾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劉備此時,正是以直報怨,既沒有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又可以報仇還可以爭取明天,他沒有理由不這麼做。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呂布主動走下白門樓投降,是出於強烈的求生欲望。

  於是,極其失望的呂布就死得非常幽怨,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不停地罵罵咧咧,與他高大魁梧、英勇善戰、帥氣俊朗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與呂布形成強烈對比的,還有陳宮。陳宮用自己的行為,詮釋著四個字的最佳含義——只求速死。

  雖然曹操一再對陳宮表達既往不咎的誠意,但陳宮顯然對曹操已經徹底死心。

  最後曹操不得不搬出陳宮的家人,希望陳宮看在家人的分上活下來,活著多好啊,既可以孝敬父母,又可以安享天倫,為什麼一定要死呢?

  陳宮不清楚這算是曹操的要挾還是請求,曹操究竟是可憐他還是需要他可憐,他只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再次展示了自己的智商有多高。

  陳宮的回答是:「我聽說以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我家人是死是活,你就看著辦吧。」

  看起來陳宮給曹操出了一道選擇題,家人的生死就由曹操來選擇。

  實際上曹操別無選擇,除了孝治、仁政。

  只為這是那個時代的普世價值。個性張揚如曹操者,也不敢違背這個價值觀,至少不敢公然違背。

  曹操在這次戰役中收穫很大,不但除掉了心腹之患呂布,將徐州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且收降了張遼等一批猛將(高順不投降被殺),袁渙、陳群、陳登等一批人才。

  劉備卻沒有得到失去的徐州——曹操留下守衛徐州的將領是車胄。他的收穫只是救出了被呂布俘虜的老婆孩子。

  劉備甚至失去了小沛,徹底沒有了地盤,被曹操帶回許都,成了籠中之鳥。

  鷹擊長空,大鵬展翅,似乎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但只要有明天,就有希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