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近代中國的開端

2024-10-02 04:38:53 作者: 姜濤,卞修躍,虞和平;謝放等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1月5日(十二月一日)兩廣總督林則徐根據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遠斷絕與英國貿易。

  1月8日(十二月四日)英國「窩拉疑」號艦長宣布,自1月15日起,封鎖廣州口岸與珠江口。

  1月14日(十二月十日)順天府尹曾望顏奏請封關禁海,斷絕對外貿易,募善泅水者火攻英船。

  1月16日(十二月十二日)英維多利亞女王發表侵華演說,聲稱中國禁菸事件不僅使英商利益遭受損失,而且影響了英王的「尊嚴」。

  2月1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林則徐從美國羅素洋行購買英船「吉賽皮克」號,載重1600噸,將其改為裝有34門炮的兵船。

  2月20日(正月十八日)英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侵華正副全權公使,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並發布秘密訓令和對華條約草案。

  3月7日(二月四日)林則徐提出「以守為戰,以逸待勞」作戰方針,主張雇募漁民為水勇,火攻英船。

  3月25日(二月二十二日)英軍「都魯壹」號軍艦自新威爾斯開到廣東海面。

  3月29日(二月二十六日)林則徐得悉英兵船來粵後,命令水陸兵弁加緊操練,加意嚴防。

  4月7日至9日(三月六日至八日)英國議會就對華戰爭問題展開辯論,最後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侵華提案。

  4月21日(三月二十日)林則徐在尖沙咀山添設炮台,增置大炮。

  4月27日(三月二十六日)林則徐上奏,反對曾望顏所提封關禁海奏議。

  5月16日(四月十五日)林則徐檢閱包括「甘米力治」號、兩條25噸的縱帆船及明輪推動的小船和許多沙船在內的新水師。

  5月22日(四月二十一日)福建水師在穿山洋面與英艦「希臘」號激戰,英艦長與25名船員受傷。

  6月8日(五月九日)林則徐、關天培指揮水師火攻位於磨刀洋面的英船,燒毀英國三板2隻、辦艇11隻、近岸篷寮9座。

  6月21日(五月二十二日)英國艦隊由海軍司令伯麥率領到達澳門外海。次日宣布28日封鎖廣州江面與海口。

  6月28日(五月二十九日)懿律自南非到達廣州。英艦封鎖珠江海口,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6月30日(六月二日)懿律率英軍主力北犯閩浙沿海,英艦船5艘繼續封鎖珠江口。

  7月2日(六月四日)懿律派「布朗底」號船長進入廈門港口,遞交巴麥尊致中國欽差大臣書,被退回。

  7月3日(六月五日)英艦「布朗底」號炮轟廈門,守軍還擊。英艦離開廈門北駛。

  7月5日(六月七日)英軍進攻定海,第二天清晨攻陷定海城。

  7月12日(六月十四日)英軍派船至寧波、鎮海,再次試投巴麥尊書信,仍被拒。

  7月20日(六月二十二日)清廷得悉定海失陷,命福建提督餘步雲馳往浙江剿辦。

  7月24日(六月二十六日)浙江巡撫烏爾恭額、提督祝廷彪被革職留任,清廷令鄧廷楨選派大員帶領舟師,赴浙會剿。

  7月28日(六月三十日)英艦封鎖寧波及長江,北赴天津。

  是月,英軍曾進攻澳門,被中國軍隊擊退,此後林則徐增派兵員屯住澳門。

  8月6日(七月九日)清廷任伊里布為欽差大臣,赴浙江、寧波相機剿辦。

  8月9日(七月十二日)道光帝諭令琦善,如英船駛至天津海口,不必遽行開槍開炮,倘投稟,即進呈。

  8月11日(七月十四日)英方致書琦善,要求派人至船上接受英國照會,琦善因見英軍裝備,此後一意主和。

  8月17日(七月二十日)林則徐親赴獅子洋面校閱水師。

  8月19日(七月二十二日)英留粵船艦攻打澳門關閘,雙方均有傷亡。

  8月20日(七月二十三日)道光帝批答英國書,令琦善轉告英人,允許通商和懲辦林則徐,以此求得同侵略者妥協。

  8月21日(七月二十四日)清廷接到林則徐奏摺,道光斥責林「不但終無實濟,反生出無數波瀾」。

  8月22日(七月二十五日)諭令琦善:「隨機應變,上不可失國體,下不可開邊釁。」

  8月25日(七月二十八日)英軍在崇明島登陸,被當地人民奮勇擊退。

  8月29日(八月三日)琦善派人給英船送去牛、羊、雞、鴨等。

  8月30日(八月四日)琦善照會懿律,勸英軍退回廣州等候談判,並答應重治林則徐,「代伸冤抑」。

  9月4日(八月九日)琦善奏陳會晤義律情形,力主撫議。

  9月15日(八月二十日)英軍離白河南下。英運輸船「風箏」號闖入浙江慈谿、餘姚,被鄉勇圍擊沉沒。

  9月17日(八月二十二日)清政府諭令沿海督撫對南返英軍兵船不得開槍放炮。以琦善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辦理對英事宜。

  9月18日(八月二十三日)清廷令山東巡撫托渾布酌撤營伍,以節靡費。托渾布遣人饋送英軍牛羊蔬菜。

  9月24日(八月二十九日)林則徐密陳禁菸不能中止,請求「制炮造船」,以資防備。

  9月25日(八月三十日)清廷將林則徐、鄧廷楨交部嚴加議處,以琦善暑理兩廣總督。

  10月3日(九月八日)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林留粵以備查問差委。

  10月7日(九月十二日)烏爾恭額因前拒絕接受英國文書,解京治罪,後被定絞監候。

  10月23日(九月二十八日)福建減撤水勇,以節省軍費。

  10月27日(十月三日)江蘇撤退防兵。

  是月,英軍中疫病流行,400多人死亡,1500人染病。

  11月6日(十月十三日)懿律在浙發布通告,宣布欽差大臣伊里布已與他訂立浙江休戰協定。

  11月21日(十月二十八日)懿律率英國艦隊抵廣東,泊銅鼓灣,派人赴沙角送信遭炮擊。

  11月29日(十一月六日)懿律因病返英,陸海軍指揮權由伯麥接替,外交事務由義律管理。

  12月4日(十一月十一日)琦善接任兩廣總督,撤除海防工事,解散壯勇。

  12月14日(十一月二十一日)英艦增加,陸續駛近虎門,企圖占據香港。

  12月15日(十一月二十二日)琦善照復義律,答應賠償煙價600萬元,廣州之外,再給一處碼頭。

  12月29日(十二月六日)義律照會琦善要求給予寓海島一所。

  12月30日(十二月七日)清廷諭告琦善,一面多方羈絆,一面妥為預備。令四川派兵2000名,湖南、貴州各派兵1000名,備調遣。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

  1月2日(十二月十日)琦善照復義律,不能赴澳門談判,並駁斥其求地要求。清廷令伊里布、裕謙等預籌備戰。

  1月6日(十二月十四日)清廷令琦善、伊里布停止交涉,相機剿辦。

  1月7日(十二月十五日)英軍攻陷大角、沙角炮台,副將陳連升戰死。

  1月10日(十二月十八日)義律照復琦善,重申8日所提戢兵條件,再以武力威脅。

  1月20日(十二月二十八日)琦善奏請給英以香港泊舟寄居。

  1月21日(十二月二十九日)義律發布公告,詭稱已和琦善簽訂了初步協定:割香港給英王;賠償煙價600萬元;公文平等往來;廣州新年過後開放。同日,英軍退出大角、沙角。

  1月25日(正月三日)清廷諭令琦善一力剿英。命伊里布克復定海。

  1月26日(正月四日)英軍占領香港。

  1月27日(正月五日)琦善和義律會於獅子洋蓮花山,密商「善定事宜」條款。同日,清廷以大角、沙角失守,將琦善交部議處,並革關天培頂戴,戴罪立功。

  2月2日(正月十一日)清廷令吉林、黑龍江、河南、陝西、甘肅5省各派兵1000名,備調遣。

  2月10日(正月十九日)清廷命裕謙為欽差大臣赴浙代替伊里布專辦攻剿事宜。

  2月11日(正月二十日)琦善與義律在穿鼻洋蛇頭灣繼續密談「善定事宜」。怡良奏報《英人強占香港並出偽示折》。

  2月13日(正月二十二日)義律照會琦善,送閱新草擬善定事宜七條漢英文本,建議定日會晤,當面蓋印。

  2月15日(正月二十四日)琦善派人求見義律,聲明暫不能蓋付關防。

  2月23日(二月三日)英軍開始向虎門進攻,中英衝突又起。

  2月25日(二月五日)英軍交還定海。廣東英軍在南橫檔島登陸。

  2月26日(二月六日)英軍攻陷虎門炮台,提督關天培戰死。

  2月27日(二月七日)英軍攻陷烏涌炮台,總兵祥福戰死。

  3月1日(二月九日)

  林則徐自籌經費,陸續募練壯勇達560人。

  英新任陸軍總司令郭富(臥烏古)率軍到黃埔,擴大侵略。

  3月2日(二月十日)英軍攻陷獵德炮台。

  3月5日(二月十三日)參贊大臣楊芳到達廣州,主持軍事。清廷革去伊里布協辦大學士,拔去雙眼花翎。

  3月6日(二月十四日)二沙尾炮台失陷。

  3月10日(二月十八日)義律封鎖廣州。

  3月13日(二月二十一日)英軍攻陷大黃滘炮台、湖州炮台、沙涌炮台。

  3月15日(二月二十三日)鳳凰岡守軍擊退英艦。清廷令齊慎為參贊大臣,帶川兵數百名馳粵會剿。

  3月16日(二月二十四日)美廣州領事多利那請恢復通商。

  3月17日(二月二十五日)鳳凰岡炮台失守。

  3月18日(二月二十六日)義律托行商伍紹榮調停通商。楊芳准照常貿易。

  3月20日(二月二十八日)楊芳和義律達成休戰貿易協定。

  3月21日(二月二十九日)到粵各地官兵已有16000餘名。

  3月31日(三月九日)伯麥回印度,向印度總督報告廣東軍事,並請求增派援兵。

  4月10日(三月十九日)英外交大臣上書女王,不同意「善定事宜」,其後英政府又否決了義律的有關報告。

  4月18日(三月二十七日)清廷以楊芳、怡良不及時進剿,並允許英人通商,命交部嚴加議處。三日後革職留任。

  4月30日(閏三月十日)英國政府以義律索益太少,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大臣兼貿易監督,擴大侵華戰爭。

  5月3日(閏三月十三日)以裕謙為兩江總督。林則徐以四品卿銜離粵赴浙,行前為靖逆將軍奕山籌御夷六策。

  5月21日(四月一日)奕山分三路夜襲英軍失敗。

  5月22日(四月二日)英軍大舉反撲,進逼廣州。清敗軍劫掠商館。

  5月23日(四月三日)義律通告,限奕山於12小時內將軍隊撤出廣州城。

  5月24日(四月四日)英軍占領坭城、四方炮台。

  新安民眾以火船毀虎門外英船一隻。

  5月26日(四月六日)英軍進攻廣州城。

  5月27日(四月七日)奕山派余保純乞降,與義律簽訂《廣州停戰協定》,答允退出廣州,並賠款六百萬元。

  5月29日(四月九日)英軍侵擾廣州北郊三元里、蕭岡,三元里民眾奮起反抗,打死英軍多人。

  5月30日(四月十日)三元里周圍103鄉人民誘英軍於牛欄岡,痛擊之,打死英軍少校畢霞。英軍逃竄回四方炮台,被義勇包圍。

  5月31日(四月十一日)三元里人民包圍英軍於四方炮台,在義律的威脅下廣州知府余保純前往解圍。

  英外相巴麥尊訓令璞鼎查,再占舟山,要求賠款,增開口岸。

  6月1日(四月十二日)英軍退出四方炮台,5日退出坭城。

  6月6日(四月十七日)奕山、隆文退屯金山。

  6月7日(四月十八日)英國宣布香港為自由港。

  粵民貼出告示,痛斥英國侵略者。

  6月8日(四月十九日)英軍退出虎門。廣東當局獎賞抗英有功紳民何玉成等。

  6月18日(四月二十九日)清廷從奕山之請,允英人通商。

  6月21日(五月三日)清廷令裕謙赴浙江籌防,又諭江蘇及沿海各省防備英船。

  6月28日(五月十日)清廷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與鄧廷楨一道發往伊犁效力贖罪。

  是月,廣州北郊十三社八十餘鄉聯合抗英義勇成立「昇平社學」。

  7月25日(六月八日)清廷將伊里布革職,發往軍台效力贖罪。

  7月28日(六月十一日)清廷以中英衝突結束,下令沿海各省酌量裁撤調防官兵。

  8月12日(六月二十六日)璞鼎查照會廣州當局,要求接受去年所提各項條件,否則帶兵北上。

  8月25日(七月九日)璞鼎查率海陸軍北犯閩浙。英兵闖進廈門,遭守軍反擊。

  清廷諭令裕謙、劉韻珂除於鎮海、定海酌留弁兵外,余俱酌量裁撤。

  8月26日(七月十日)英軍攻陷廈門,總兵江繼芸、副將凌志戰死,閩督顏伯燾退守同安。

  是月,林則徐途經京口(今鎮江),把在廣州時搜集、翻譯的外國資料和《四洲志》手稿交給好友魏源,囑託進一步收集研究外國情況。後魏源在此基礎上編纂成《海國圖志》。

  9月5日(七月二十日)英國艦隊駛向舟山。

  9月16日(八月二日)廣東學署開考文童試,知府余保純被文童趕出考場。

  9月17日(八月三日)英兵船占領浙江石浦島,俘清水師船三艘。

  9月30日(八月十六日)英艦「納爾布達」號在台灣基隆觸礁,台灣軍民俘獲英軍百餘名。

  10月1日(八月十七日)英軍自26日起連續進攻定海,經6晝夜血戰,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三總兵相繼戰死,定海再陷。

  10月9日(八月二十五日)英軍分犯鎮海金雞山、招寶山,提督餘步雲棄炮台逃走。

  10月10日(八月二十六日)英軍攻占鎮海,裕謙殉難。

  10月13日(八月二十九日)寧波失陷。

  10月27日(九月十三日)台灣軍民擊退再犯基隆之英船。

  11月4日(九月二十一日)英外相阿柏亭訓令璞鼎查,中國未完全接受條件時,不停止軍事行動;索賠兵費酌量決定;增開四五個口岸,不擬要求土地。

  11月20日(十月八日)派御前大臣僧格林沁等查閱天津海防。

  12月31日(十一月十九日)英軍焚掠慈谿城。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

  1月10日(十一月二十九)英軍焚掠奉化;繼而入侵餘姚。

  1月22日(十二月十二日)湖北崇陽鍾人傑率眾起義,月余失敗。

  2月25日(正月十六日)英軍從定海撤軍。

  辦理浙江軍務的揚威將軍奕經自杭州進駐紹興。

  2月27日(正月十八日)英殖民政府自澳門移駐香港。

  3月10日(正月二十九日)奕經令清軍分三路進攻寧波、鎮海,三路皆敗。

  3月11日(正月三十日)台灣民眾引誘英船「阿納」號於大安港北擱淺,乘機殲滅。

  3月15日(二月四日)英軍進攻慈谿,文蔚不發援兵,副將朱貴父子與士兵數百人戰死。

  3月16日(二月五日)文蔚聞大寶山戰敗,棄長溪嶺,連夜退抵曹江。

  3月18日(二月七日)奕經、文蔚棄紹興,渡江回杭州。

  軍機大臣王鼎在林則徐襄助下終於使黃河符祥決口合籠,道光皇帝下令林則徐仍發往伊犁充軍。

  4月5日(二月二十五日)鎮海民眾用火船焚燒英船。

  4月8日(二月二十八日)清廷宣布「攘外必先安內」上諭,決心向英投降。

  4月14日(三月四日)鄭鼎臣率壯勇火攻定海英船,焚小船數十隻。

  4月16日(三月六日)清廷令各軍,不得冒昧輕進,不准殺害英俘。

  5月14日(四月五日)清廷賞在台灣抗英有功之臣達洪阿太子太保銜,姚瑩二品頂戴。

  5月16日(四月七日)英船到乍浦洋面。

  5月17日(四月八日)壯勇頭目王建功等在定海縣向英軍出擊,奪回船隻7條。

  5月18日(四月九日)英軍攻陷乍浦,佐領隆福陣亡。

  6月16日(五月八日)英軍進攻吳淞口。嘉興縣丞龔振鱗率五艘自造新式車輪戰船,參加戰鬥。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陳化成血戰犧牲。兩江總督牛鑒逃竄。寶山失陷。

  6月17日(五月九日)英援軍自印度到吳淞。

  6月19日(五月十一日)英軍侵占上海縣城,大肆劫掠。

  6月20日(五月十二日)伊里布照會英軍,乞求議和。

  6月22日(五月十四日)璞鼎查率艦到上海,與侵占上海的英軍會合。次日英軍從上海撤走。

  6月26日(五月十八日)法國巡洋艦一艘駛到吳淞口。

  6月27日(五月十九日)清廷命賽尚阿為欽差大臣,馳赴天津,會同訥爾經額辦理防務。

  7月16日(六月九日)道光密令署杭州將軍耆英向英軍求和。

  7月18日(六月十一口)英艦隊封鎖鎮江附近運河人口,在儀征炮擊鹽民,製造老河影慘案。

  7月20日(六月十三日)江陰鄉民擊斃侵犯英軍數十人。

  7月21日(六月十四日)英軍攻占鎮江,副都統海齡殉難。

  7月22日(六月十五日)耆英、伊里布再請議和。

  7月26日(六月十九日)道光帝密諭耆英「慎持國體,俯順夷情」(允平行行文、給地、開口岸)。

  7月29日(六月二十二日)兩江總督牛鑒致書英軍求和。璞鼎查復書,請派全權大臣前來酌商。

  8月4日(六月二十八日)英艦隊抵達南京江面。

  8月8日(七月三日)議和全權大臣伊里布抵南京,令家人張喜赴英艦詢問議和條件。

  8月9日(七月四日)英軍齊集南京江面,開始登陸。

  8月10日(七月五日)道光帝諭告議和全權大臣耆英、伊里布完成和局,勿顧慮。

  8月11日(七月六日)林則徐從西安出發西行,開始寫《荷戈紀程》。

  8月16日(七月十一日)耆英承認英方要求,定於20日兩國全權代表會見。

  8月20日(七月十五日)耆英、伊里布與璞鼎查在英艦「康華麗」號上會見。

  8月24日(七月十九日)清、英代表於南京靜海寺再次會談。

  8月29日(七月二十四日)耆英、伊里布與璞鼎查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史書又稱《江寧條約》《白門條約》)。此為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9月5日(八月一日)璞鼎查照復耆英、伊里布、牛鑒善後事宜12款。

  9月6日(八月二日)道光帝批准《南京條約》。

  9月30日(八月二十六日)英軍劫走南京大磁塔上的裝飾品。

  10月2日(八月二十八日)英艦從南京啟碇開行。10月6日全數駛出長江。

  是月,魏源編著《海國圖志》50卷出版(一作1843年1月)。此書是清末系統介紹世界各國歷史和地理的名著。作者首次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對此後中國社會產生了影響。

  11月1日(九月二十九日)澳門的馬禮遜學堂搬到香港繼續開辦。

  11月3日(十月一日)英船到台灣索俘。

  11月25日(十月二十三日)錢江等於廣州以明倫堂名義張貼反英告白。

  11月27日(十月二十五日)美船到寧波請市被拒。

  是月,廣州遍貼反對英國侵略者入城告示,發布《全粵義士義民公檄》。

  12月2日(十一月一日)璞鼎查到達廣州。

  12月7日(十一月六日)廣州人民焚燒洋館。

  12月20日(十一月十九日)英軍大部離港西返。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

  1月20日(十二月二十日)欽差大臣、廣州將軍伊里布與璞鼎查會於黃埔海面,商議納稅章程及台灣殺俘事件。

  1月25日(十二月二十五日)伊里布告示廣州紳士,勿再啟邊釁,滋擾洋人。

  4月5日(三月六日)英女王頒布香港皇家殖民地憲章,以璞鼎查為首任總督。

  5月8日(四月九日)美國國務卿韋伯斯特訓令新來華公使顧盛堅持最惠國待遇原則。

  6月23日(五月二十六日)欽差大臣耆英、廣東按察使黃恩彤從廣州乘火輪赴香港,與璞鼎查議訂通商章程和稅則。

  是月,洪秀全最後一次去廣州應試不中,在花縣創立拜上帝會。

  7月22日(六月二十五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正式公布,作為中英《南京條約》的補充。

  7月27日(七月一日)廣州依《南京條約》開市,一切照新章辦理。

  9月21日(閏七月二十八日)耆英進呈洋槍。

  9月23日(閏七月三十日)命耆英與美國議通商章程。

  10月8日(八月十五日)耆英、璞鼎查在虎門簽訂中英《虎門條約》,即《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

  11月1日(九月十日)英駐廈門領事記里布到廈門,廈門開埠。

  11月9日(九月十八)法國外交部訓令來華公使拉萼尼依照中英《南京條約》與中國訂約。

  11月17日(九月二十六日)英駐滬領事巴富爾到上海,上海開埠。

  是年,廣州城東北郊六社義勇建立抗英組織「東平社學」;英國傳教士在上海創辦墨海書館。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

  1月1日(十一月十二日)寧波開埠。

  5月23日(四月七日)因英人企圖在廣州河南地區強行租地,當地民眾到洋館抗議示威,迫其暫時放棄租地要求。

  5月25日(四月九日)清政府允許民間開採雲南、四川、貴州、廣西銀礦。

  6月21日(五月六日)耆英與顧盛正式談判。

  7月3日(五月十八日)耆英與顧盛簽訂《中美望廈條約》。福州開埠。

  7月20日(六月六日)湖南耒陽陽大鵬率眾抗糧。

  9月29日(八月十八日)耆英到澳門會見法使拉萼尼。

  10月17日(九月六日)拉萼尼照會耆英,要求馳禁天主教。

  10月24日(九月+日)耆英與拉萼尼在廣州黃埔法國兵艦上簽訂《中法黃埔條約》。

  11月11日(十月二日)清廷批准天主教馳禁。

  是月,伊犁將軍布彥泰奏明林則徐開墾阿齊烏蘇荒地的勞績,請求「棄瑕錄用」。

  是年,清政府設五口通商大臣,由兩江總督兼任。

  台灣嘉義洪協領導農民起義。

  美國基督教傳教士羅孝全到廣州傳教。

  英國「東方女子教育會」派遣阿爾賽德女士在寧波開設女子學塾。

  洪秀全、馮雲山自花縣出遊廣東、廣西,宣傳拜上帝教,吸收會員。年底洪秀全回廣東在花縣開館授徒;馮雲山仍留廣西,在紫荊山地區活動。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

  2月25日(正月十九日)林則徐在吐魯番推廣「坎兒井」,又教民制紡車織布。

  3月18日(二月十一日)3英人在廣州城上被毆(進城衝突的開始)。

  3月22日(二月十五日)英軍退出福建鼓浪嶼。

  5月18日(四月十三日)清廷命直隸、山東、河南各省督撫飭拿「教匪、盜匪」。

  6月27日(五月二十三日)英公使兼香港總督德庇時致書英外相,主張在廣州進城問題未決前,不收最後一批賠款,暫不退出舟山。

  7月18日(六月十四日)清廷批准與比利時通商。

  8月1日(六月二十八日)清政府命耆英嚴拿廣州反清三合會、臥龍會等會眾。

  8月14日(七月十二日)允丹麥在粵設立領事,一體貿易。

  8月20日(七月十八日)葡萄牙女王宣布澳門為自由港,派亞馬勒為澳門總督。

  10月2日(九月二日)雲南永昌回民反清起義,大敗清軍。

  11月21日(十月二十二日)耆英與德庇時會面於香港,商議舟山交還及廣州進城問題。

  11月29日(十一月一日)英駐滬領事巴富爾與上海道宮慕久簽訂《上海租地章程》23條,首開租地惡例。

  12月21日(十一月二十三日)諭耆英等不允英人進廣州府城。

  英商在廣州黃埔開設「柯拜船塢」。

  是年及下年,洪秀全寫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百正歌》等。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

  1月15日(十二月十八日)廣州人民堅拒英人入城,搗毀知府衙門,知府劉潯逃走。

  1月16日(十二月十九日)耆英迫於群眾激憤,拒絕英人進城要求。

  3月28日(三月二日)英人擊傷鄉民林森森,福州人民搗毀洋館。

  4月4日(三月九日)耆英、德庇時簽訂歸還舟山條約5款。

  5月18日(四月二十三日)英使德庇時布告,廣州進城緩期實行。

  7月8日(閏五月十五日)廣州人民抗議英人無理毆打中國商人,包圍英國商館。

  9月24日(八月五日)上海英租界西界擴展至河南路。

  10月28日(九月九日)江蘇昭文縣金德順發動起義,旋敗。

  11且6日(九月十八日)湖南東安王宗獻起義。

  是年,美商上海旗昌洋行成立,以販運鴉片為主,與英商的怡和、寶順號稱三大「鴉片大王」。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

  2月11日(十二月二十六日)駐藏大臣琦善奏,英人謀通商西藏。

  3月7日(正月二十一日)外國輪船初從廈門載華工出洋。

  3月20日(二月四日)清廷與瑞典、挪威訂立《五口通商章程》。

  4月3日(二月十八日)德庇時藉口佛山英人被毆事件率軍艦突入廣東省河,堅求入城。社學義勇嚴加戒備。

  4月6日(二月二十一日)耆英、德庇時商定兩年後入城,英軍退出省河。

  4月12日(二月二十七日)容閎、黃寬、黃勝跟隨美國教師布朗夫婦前往美國留學,到達紐約。

  5月15日至17日(四月二日至四日)德庇時派人在廣州河南洲頭嘴丈量土地,插旗志界。

  5月17日(四月四日)廣州紳民數千人在雙州書院集會抗議英人暴行。

  5月20日(四月七日)廣州河南48鄉群眾三千餘人,於英商館前示威。廣州壯勇十餘萬人齊集以為聲援,迫使英人暫停在廣州建立租界。

  7月20日(六月九日)天主教耶穌會欲以上海徐家匯為在華活動總部,強占大片土地,興建教堂,遭到上海人民反抗。在法國駐上海領事要挾下,上海縣令將這次鬥爭壓制下去。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教案——「徐家匯教案」。

  7月22日(六月十一日)理藩院拒絕俄國增添塔爾巴哈台、伊犁、喀什噶爾三處為通商口岸要求。

  8月12日(七月二日)雲南回民丁燦庭、木文科在京控告香匪萬重、劉書等串謀滅殺無辜回民一萬餘人。

  8月28日(七月十八日)雲南回民杜文秀、劉義在京控告匪棍劉書等擾害無辜。

  是月,洪秀全離廣州去廣西,至紫荊山中與馮雲山會合。馮雲山已在山民中發展拜上帝會員兩千餘名,楊秀清、蕭朝貴等人先後入會。

  10月18日(九月十日)雷再浩、李輝等在湖南、廣西交界處發動起義。旋敗。

  10月26日(九月十八日)洪秀全、馮雲山率拜上帝會搗毀象州甘王廟,聲威大震。

  11月24日(十月十六日)雲貴總督林則徐查辦丁燦庭、杜文秀京控案。劉書等29人正法。

  12月5日(十月二十八日)廣州黃竹岐地方群眾毆斃入村騷擾的英人6名。

  12月28日(十一月二十一日)馮雲山被廣西桂平地主團練武裝逮捕,為拜上帝會盧六等集眾搶回。

  是年,英國麗如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

  1月2日(十一月二十六日)英香港總督德庇時為黃竹歧事件率兵船來廣州示威。清廷命耆英嚴拿正凶。

  1月17日(十二月十二日)馮雲山和盧六被江口巡檢司差傳到案,解縣羈押。4個月後獲釋。

  3月8日(二月四日)英傳教士麥都思等在江蘇青浦遭漕船水手毆傷。英駐上海領事阿禮國命英艦封鎖吳淞口。

  3月31日(二月二十七日)兩江總督李星沅接見上海英副領事,允將蘇松太道咸齡撤任,另派藩司查辦青浦事件。

  4月6日(三月三日)楊秀清假託「天父」下凡,號令拜上帝會眾。

  6月20日(五月二十日)徐廣縉接文翰照會,詢廣州進城事。徐廣縉仍以百姓不准復拒。

  7月30日(七月一日)俄國商船到達上海,要求貿易未果。

  9月,徐繼畬著《瀛寰志略》成書(一作1849年)。

  10月5日(九月九日)蕭朝貴初托「天兄」下凡傳言,以號令拜上帝會眾。

  是月,馮雲山出獄,赴廣東花縣。

  11月16日(十月二十一日)初試海運漕糧(自上海至天津)。

  11月27日(十一月二日)英駐滬領事與上海道議定擴大上海英租界。

  12月3日(十一月八日)台灣彰化、嘉義及鹿港廳地震,城垣、房屋倒壞傷斃人口。

  是年,廣西天地會陳亞貴發動起義。張釗領導艇軍在梧州起義。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

  2月8日(正月十六日)桂林大火,燒毀7000多家。

  2月15日(正月二十三日)兩廣總督徐廣縉到達虎門會見英香港總督文翰,拒絕英人入城要求。

  3月5日(二月十一日)澳門葡萄牙人總督亞馬勒宣布澳門為自由港,限粵海關監督行台及稅館於八日內停止徵稅。

  3月11日(二月十七日)亞馬勒封閉澳門關閘,毀香山縣縣丞衙門,侵占拉塔石炮台。

  4月6日(三月十四日)廣州社學群眾10萬人守衛珠江兩岸,取得反入城鬥爭第三次勝利。

  文翰懾於廣州人民反侵略情緒高漲,布告洋商罷廣州進城議。

  上海法國領事敏體尼與上海道劃定法租界。

  4月25日(四月三日)澳門總督亞馬勒驅逐澳門同知、拒交地租,強占澳門。

  6月24日(五月五日)美國兵船到台灣基隆勘察煤礦。

  是月,沙俄海軍大尉涅維爾斯科伊乘「貝加爾」號炮艦由海上侵入中國黑龍江口,查明黑龍江口可行海船,庫頁島是個島嶼。

  洪秀全、馮雲山復返廣西桂平紫荊山。

  湖北三十縣遭水災。

  8月22日(七月五日)澳門總督亞馬勒被志士沈志亮刺殺身亡。

  11月27日(十月十三日)湖南新寧縣李沅發起義,大敗清軍。

  是年,江蘇松江府人民爆發反抗勒限完糧的鬥爭;

  雲南騰越廳彝族人民起義;貴州黃平苗族人民起義;

  陳正成在廈門成立小刀會。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

  2月28日(正月十七日)封奕為恭親王。

  是月,上海與倫敦之間輪船通航。

  4月3日(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於廣西平在山秘密穿起黃袍,正式就任太平天王,建號太平天國。

  5月2日(三月二十一日)伊犁將軍薩迎阿奏,伊犁、塔爾巴哈台可准俄人通商,惟須先議章程;喀什噶爾窒礙較多,難准所請。

  5月7日(三月二十六日)英船到台灣基隆,要求購買煤炭,被拒。

  6月8日(四月二十八日)清河道陳之驥等接見麥華陀,拒收投文,勸令回上海。

  6月14日(五月五日)因英人叵測,清廷命直隸、江南閩浙各省預為籌防;並命徐廣縉、葉名琛設法制之於先。

  是月,林則徐在福州「率紳士倡議」驅英,反對英國侵略者入神光寺居住。

  洪秀全發布「團營」令,命各地拜上帝會員向金田集中。

  秋廣西李文彩領導永淳農民起義。

  7月2日(五月二十三日)清廷命夷務均由徐廣縉辦理,其他沿海督撫不得干預。

  7月27日(六月十九日)清政府詔命分路緝拿兩廣起義。

  是月,廣東信宜拜上帝會凌十八、凌二十八等與清軍發生衝突。

  8月3日(六月二十六日)英人奚安門在上海創辦英文周報《北華捷報》。

  8月13日(七月六日)沙俄強占中國黑龍江的廟街,建立哨所。

  8月15日(七月八日)廣西天地會(即三合會)占太平府。

  8月16日(七月九日)廣西天地會占寧明州。

  8月20日(七月十三日)石達開召集廣西貴縣拜上帝會眾千餘人,開爐鑄炮,月余後開赴桂平紫荊山。

  8月29日(七月二十二日)俄船再到上海請市,復被拒。

  9月1日(七月二十五日)咸豐帝諭劉韻珂、徐繼畬,不准英人在福州城內居住,及採購台灣基隆煤礦。

  9月12日(八月七日)四川西昌地震,死傷20600多人。

  10月1日(八月二十六日)廣西天地會占永康州。

  10月12日(九月八日)清政府調湖南、雲南、貴州軍隊赴廣西並勸諭紳民舉辦團練。

  10月17日(九月十三日)拜上帝會在廣西平南花洲團營。

  11月4日(十月初一日),金田、花洲、陸川、博白、白沙等處的拜上帝會眾同時舉旗,宣布起義。

  11月17日(十月十四日)以粵東防英團練章程簡易可行,已著成效,命廣西、廣東參酌施行。

  12月4日(十一月一日)洪秀全敗平南知縣倪濤於花洲。

  12月15日(十一月十二日)命前任兩江總督李星沅為欽差大臣,馳赴廣西辦理軍務。

  12月25日(十一月二十二日)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等自桂平金田進攻平南思旺墟,為洪秀全解圍。

  12月27日(十一月二十四日)楊秀清等襲破潯州副將李殿元、平南知縣倪濤于思旺墟,擊斃巡檢張鏞。

  12月28日(十一月二十五日)楊秀清等迎洪秀全出思旺墟,回軍金田。

  是月,廣西平南大黃江天地會黨張釗(大頭洋)、羅大綱(羅亞旺)等投入拜上帝會。

  是年,天主教耶穌會在上海創辦徐匯公學,後改稱聖依納爵公學,為天主教在中國開辦最早的洋學堂之一。

  1851年(清道光三十年)

  1月1日(十一月二十九日)拜上帝會眾與清軍在金田附近的蔡村江展開戰鬥,大敗清軍,斃副將伊克坦布。

  1月9日(十二月八日)因逗留琉球英人伯德令仍未撤回,咸豐帝再命粵督徐廣縉向英公使文翰交涉。

  1月11日(十二月十日)太平軍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祝賀洪秀全38歲生日。

  1月13日(十二月十二日)

  命伊犁將軍奕山籌議俄國伊犁等處通商事宜。

  太平軍進擊叛變的天地會張釗(大頭洋)、田芳(大鯉魚)等,占大湟江口石頭城(江口墟)。

  1月21日(十二月二十日)福州英人遷至道山觀,將神光寺房屋交還。

  1851年(清咸豐元年)

  2月9日(正月九日)廈門英領事照會興泉永道,凡生長在英國屬地的中國人,應受英人管治。

  2月18日(正月十八日)太平軍在大湟江牛排嶺與向榮率領的清軍激戰。

  3月15日(二月十三日)太平軍進軍武宣縣,至19日擊敗廣西巡撫周天爵、提督向榮部清軍。

  3月23日(二月二十一日)天王洪秀全在武宣東鄉封五軍主將,以楊秀清為中軍主將,蕭朝貴為前軍主將,馮雲山為後軍主將,石達開為左軍主將,韋昌輝為右軍主將。

  4月3日(三月二日)太平軍在三里圩大敗周天爵、向榮部清軍。

  4月9日(三月八日)清政府派大學士賽尚阿為欽差大臣,赴湖南防堵太平軍。

  4月22日(三月二十一日)美署公使伯駕致書國務院,論對華政策,主張與英、俄、法、西班牙共同行動。

  5月2日(四月二日)諭伊犁將軍奕山,拒俄人喀什噶爾通商之請。伊犁、塔城兩處妥議章程。

  5月16日(四月十六日)太平軍由武宣東鄉入象州。

  6月9日(五月十日)太平軍在象州梁山村、獨鰲嶺、馬鞍山擊敗烏蘭泰軍。

  7月6日(六月八日)上海法領事敏體尼要求蘇松太道麟桂給還松江天主堂。

  8月6日(七月十日)中俄簽訂《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

  8月15日(七月十九日)

  洪秀全在茶地下詔,以楊秀清領導軍事。

  太平軍自桂平紫荊山分三路出征。

  8月22日(七月二十六日)閩粵海盜布興有及弟布良大破山東登州水師於榮城石島洋面,擄戰船9隻。

  9月15日(八月二十日)

  北廳三堡黃河漫溢,口門塌寬185丈。

  太平軍後軍主將馮雲山、中軍主將楊秀清大破向榮於平南官村,前軍主將蕭朝貴等進至藤縣大黎。

  9月24日(八月二十九日)上海《北華捷報》登載英、美、法三國領事聯名發表的通告,宣布上海道台任命美國人貝萊士為上海港務長,並公布《上海港口章程》,攫取了中國港口管理權。

  9月25日(閏八月一日)太平軍克永安州。

  9月26日(閏八月二日)兩江總督陸建瀛奏請禁天主教。

  10月1日(閏八月七日)洪秀全至永安,令眾兵將把繳物盡交歸天朝聖庫。

  11月11日(九月十九日)御史王茂蔭奏,英夷包藏禍心,宜早設求才之方,改科舉三場策問為五門發題。禮部議不行。

  12月17日(十月二十五日)太平天國在永安封王建制。洪秀全下詔分封五王:楊秀清為東王、九千歲;蕭朝貴為西王、八千歲;馮雲山為南王、七千歲;韋昌輝為北王,六千歲;石達開為翼王、五千歲。以上所封各王俱受東王節制。

  12月21日(十月二十九日)

  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在太平軍中展開對叛徒周錫能的鬥爭。

  張樂行、龔得樹等聚捻眾抗擊河南永城地主武裝老牛會,次年初攻占永城。

  1852年(清咸豐二年)

  1月6日(十一月十六日)科爾沁蒙古王旗佃民聚眾抗租,抗拒官兵。

  2月3日(十二月十四日)太平天國正式頒行馮雲山創製的《太平天曆》。

  2月7日(十二月十八日)禮部侍郎曾國藩奏,目前急務有三:銀價太昂,錢糧難納;盜賊太眾,良民難安;冤獄太多,民氣難伸。

  3月18日(正月二十八日)欽差大臣賽尚阿督軍炮轟永安城。

  3月21日(二月一日)英船私運華工475人自廈門赴舊金山。英國駐廣州全權代辦密爾切在報告中寫到「一想到和三萬萬或四萬萬人開放貿易,大家好像全都發了瘋似的」。

  4月4日(二月十五日)伊犁、塔爾巴哈台開埠。

  4月5日(二月十六日)太平軍永安突圍,北上圍桂林。

  4月8日(二月十九日)運往美國的華工發生暴動,在琉球八重山島上岸。

  4月19日(三月一日)英駐華公使包令上書英外相,謂廣州進城問題若能解決,其他問題亦可解決。

  是月,洪仁玕第一次到香港,在瑞典傳教士韓山文處學道,他口述了太平天國發動起義的經過,並提供文件多種,韓山文據此用英文寫成《太平天國起義記》一書,於1854年在香港出版。

  5月4日(三月十六日)英船到琉球八重山島捕拿華工23人,死6人。

  5月19日(四月一日)太平軍攻桂林不克,撤圍北上。

  5月22日(四月四日)太平軍攻克興安縣。24日,進抵全州,馮雲山中炮負傷。

  5月25日(四月七日)上海英租界工部局開始議事。

  6月3日(四月十六日)太平軍攻克全州。

  6月10日(四月二十三日)蓑衣渡之戰。馮雲山傷重犧牲。

  6月12日(四月二十五日)太平軍攻克湖南道州,湖南群眾大批參加太平軍。

  是月,太平天國以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名義發布《奉天計胡檄布四方諭》《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等檄文。

  7月14日(五月二十七日)法公使布爾布隆晤蘇松太道吳健彰,謂如有照會,粵省大吏遲至兩三月不復,請為轉知兩江總督。

  8月10日(六月二十五日)太平軍自湖南道州東進。

  8月12日(六月二十七日)太平軍占湖南嘉禾,焚燒學宮寺觀。

  8月17日(七月三日)太平軍占湖南郴州。

  8月26日(七月十二日)太平軍西王蕭朝貴率李開芳、林鳳祥自郴州北破永興,進軍長沙。

  9月12日(七月二十九日)蕭朝貴在進攻長沙時中炮犧牲。

  是月,廣西天地會朱洪英、胡有祿在南寧起義。

  10月13日(九月一日)洪秀全、楊秀清率軍圍攻長沙。

  11月24日(十月十三日)英海軍在廈門登岸,槍殺華人4人,傷5人。

  是月,福建廈門人民反對英國侵略者掠賣華工,集眾1500人示威,被英國海軍槍殺8人,傷16人。

  12月3日(十月二十二日)太平軍占益陽,江河船戶紛紛加入太平軍。

  12月13日(十一月三日)太平軍占岳州,獲大批船隻,成立水營。

  12月23日(十一月十三日)太平軍克湖北漢陽,圍攻水營。

  12月29日(十一月十九日)太平軍占漢口。

  12月,"Chinese Repository"(《中國叢報》)停版,共刊行20卷。

  是年,壯族黃鼎鳳在廣西貴縣發動起義。

  吳凌雲在廣西新寧發動起義,1861年建立延陵國,1868年失敗。

  1853年(清咸豐三年)

  1月8日(十一月二十九日)清廷命在湖南湘鄉原籍的禮部侍郎曾國藩,幫辦本省團練事務,曾國藩在此基礎上擴編為湘軍。

  1月12日(十二月四日)太平軍攻克武昌,隊伍猛增至50多萬人。

  2月18日(正月十一日)太平軍攻克江西九江。

  2月24日(正月十七日)太平軍攻克安徽安慶。

  2月26日(正月十九日)太平軍攻克池州(今貴池)。

  2月28日(正月二十一日)太平軍攻克銅陵。

  3月4日(正月二十五日)太平軍攻克蕪湖。

  3月7日(正月二十八日)太平軍攻克太平府(今當塗)及和州。

  3月8日(正月二十九日)太平軍兵臨南京城下。

  3月10日(二月一日)英公使文翰上書英外相,主張抵抗太平天國進攻,保衛上海,並援助清廷,取得商務利益。

  3月15日(二月六日)蘇松太道吳健彰致書英法領事,乞求派兵船保護南京。

  3月19日(二月十日)太平軍攻破南京。次日,破南京內城,斬江寧將軍祥厚。

  3月29日(二月二十日)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3月31日(二月二十二日)

  羅大綱等率太平軍克鎮江。

  清欽差大臣向榮在天京附近孝陵衛建立江南大營。

  4月1日(二月二十三日)林鳳祥、李開芳等率太平軍攻克揚州。

  4月7日(二月二十九日)英使文翰復上海道吳健彰,謂除保護英人生命財產安全外,不能以兵相助。

  4月8日(三月一日)上海英、美領事議定成立「上海義勇隊」,會同海軍,保衛租界。

  4月12日(三月五日)上海英、美、法人布置租界防務。

  4月16日(三月九日)清欽差大臣琦善和勝保等屯軍揚州城外,建江北大營。

  4月23日(三月十六日)沙皇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國庫頁島。

  4月27日(三月二十日)英香港總督兼駐華公使文翰訪問天京,回上海後命英國傳教士麥都思翻譯太平軍文書。

  5月1日(三月二十四日)太平軍允許英國在太平天國境內經商。

  5月8日(四月一日)太平軍派李開芳、林鳳祥、吉文元從揚州出師北伐。

  5月17日(四月十日)福建小刀會首領黃威、黃德在海澄起義,攻占漳州、同安、廈門,11月10日失敗,餘部撤出廈門,轉移海上,繼續鬥爭。

  5月19日(四月十二日)太平天國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賴漢英、檢點曾天養率戰船千餘艘,攻克安徽和州,太平軍西征自此開始。

  5月28日(四月二十一日)李開芳、林鳳祥等破安徽鳳陽。

  是月,林俊領導紅錢會在福建永春起義,占領德化、大田、龍溪等城。

  上海道吳健彰雇西洋船隻助攻鎮江失利。

  6月上旬,涅維爾斯科伊派兵侵占哈吉灣,並擅自命名為尼古拉一世皇帝港口(現稱蘇維埃港)。

  6月5日(四月二十九日)

  美教士戴作士自上海至鎮江晤太平天國檢點羅大綱。

  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誥諭四民,敬拜上帝,毀除邪神,士農工商,各安其業。

  6月6日(四月三十日)李開芳、林鳳祥等攻克安徽懷遠。

  6月7日(五月一日)美國務卿訓令馬沙利對中國內戰採取不干涉政策。

  6月10日(五月四日)胡以晃、賴漢英率西征軍占領安慶。

  6月13日(五月七日)太平軍北伐攻占河南歸德。

  6月14日(五月八日)馬克思論太平天國的著名論文《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

  6月16日(五月十日)俄國致書理藩院,請劃東北疆界。

  6月21日(五月十五日)美公使馬沙利致書美國務院,主張列強共同干涉中國內戰,乘機擴大條約權利。

  6月24日(五月十八日)賴漢英等率太平軍攻南昌,三月不下,於9月24日撤圍。

  6月27日(五月二十一日)太平天國北伐軍到河南汜水,開始渡河。

  7月3日(五月二十七日)清政府始鑄當十大錢。

  7月4日(五月二十八日)黃河在河南豐北廳工西壩決口,寬30餘丈。

  7月23日(六月十八日)

  俄國要求允其大臣普提雅廷進上海口歇息並准俄國商人進口貿易。理藩院復拒。

  曾國藩遣知州朱孫詒、編修郭嵩燾、訓導羅澤南等率湘勇援南昌。

  8月1日(六月二十七日)《遐邇貫珍》月刊在香港出版。

  8月11日(七月七日)湖廣總督張亮基等籌辦水師船隻,順流東下,與向榮夾攻天京。

  8月24日(七月二十日)沙俄入侵者強占黑龍江闊吞屯。

  9月7日(八月五日)小刀會首領劉麗川起義,占領上海,響應太平天國。

  9月8日(八月六日)上海江海關被焚劫。首先搶劫者為英人。

  9月9日(八月七日)上海英、美領事頒布《船舶結關臨時規則》。

  9月17日(八月十五日)上海英、美領事開始代江海關向英、美商人徵收關稅。

  9月21日(八月十九日)美公使馬沙利致書美國務卿,主張維持清廷統治。

  9月29日(八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國西征軍再攻九江。北伐軍攻占直隸臨銘關。

  9月30日(八月二十八日)清廷鑄當五十大錢。

  10月2日(八月三十日)沙俄涅維爾斯科伊侵入庫頁島南端優良港灣——阿尼瓦港。兩天後,在該灣建立哨所。

  10月10日(九月八日)上海英領事阿禮國照會上海道兼江海關監督吳健彰,清軍未收復上海前,無權徵收關稅。

  10月11日(九月九日)因北伐軍逼近,京師戒嚴。

  10月27日(九月二十五日)北伐軍占滄州。

  10月28日(九月二十六日)上海江海關暫設於黃浦江巡船上,外人不予承認。

  10月29日(九月二十七日)北伐軍攻占靜海、獨流,逼近天津。

  是月,北伐軍進占直隸深州,迫近北京;西征軍攻下漢陽、漢口,不久退守安徽黃州。

  11月6日(十月六日)太平軍退出漢陽、漢口、屯駐湖北黃州待援。

  11月9日(十月九日)美國務卿訓令新任駐華美使麥蓮與中國訂立新約,並支持英國之修約要求,必要時可予太平天國以事實承認,如中國分裂,亦可分別與之建立外交關係。

  11月14日(十月十四日)琉球將遇難華工100餘人送至福州。

  太平軍攻克桐城。

  11月19日(十月十九日)太平軍攻克舒城,進軍廬州。

  12月6日(十一月六日)法國駐華公使布爾布隆訪問天京。10日秦日綱會見布爾布隆,14日布爾布隆離開天京。

  12月11日(十一月十一日)美使馬沙利照會葉名琛請予接見,被拒。

  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向沙皇政府提出開闢黑龍江航線控制中國東北的秘密報告。

  是年,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在天京成立「刪書衙」,刪改四書、五經。

  1854年(咸豐四年)

  1月14日(十二月十六日)太平天國慶祝天王生日,在天京開科取士,選拔人才。並准許婦女應試。

  1月20日(十二月二十二日)上海美領事向美商宣布上海為自由港。

  1月23日(十二月二十五日)沙皇尼古拉一世批准東西伯利亞總督提出的「武裝航行黑龍江」計劃。

  2月4日(正月七日)太平天國北伐援軍在曾立昌、陳仕保等率領下,自安慶出發。

  2月5日(正月八日)太平天國北伐軍自靜海、獨流南退。

  2月6日(正月九日)上海江海關移設蘇州河北。

  2月12日(正月十五日)西征軍在黃州大敗清軍,湖廣總督吳文鎔投水死。

  2月13日(正月十六日)英外相以《南京條約》簽訂滿12年,指示英公使包令向中國提出修約要求:中國全境開放,外國公使駐京,長江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

  2月16日(正月十九日)西征軍三占漢口、漢陽。

  2月25日(正月二十八日)曾國藩練成湘軍(水、陸軍)17000餘人,發布《討粵匪檄》,號召士人同太平天國作鬥爭。湘軍自衡州出犯太平軍。

  3月6日(二月八日)上海美船入口,艇內私載軍火,中國水師巡船逐其水手。

  3月9日(二月十一日)太平天國北伐軍南撤至直隸阜城。

  3月11日(二月十三日)太平天國西征軍攻克寧鄉,長沙大震。

  3月23日(二月二十五日)清政府開始鑄當百、當五百、當千大錢。

  4月6日(三月九日)兩廣總督葉名琛拒絕會見美公使麥蓮。

  4月12日(三月十五日)太平天國北伐援軍攻占山東臨清,旋因部眾不願北上,全軍南下。

  4月15日(三月十八日)英國新任駐華公使兼香港總督包令會晤美公使麥蓮,建議共同行動。

  4月28日(四月二日)

  西征軍大敗湘軍水師於長沙北之靖港,曾國藩憤而投水,獲救。

  太平天國北伐援軍曾立昌等自山東冠縣南走,沿途遭清軍截擊,全軍覆沒。

  5月1日(四月五日)

  上海英領事阿禮國提出施行海關稅務司制。

  湘軍水陸攻陷湘潭,太平軍突圍。

  5月2日(四月六日)太平軍曾天養部攻克湖北荊門。

  5月3日(四月七日)美公使麥蓮會晤江蘇布政使吉爾杭阿、蘇松太道吳健彰,聲明無助「賊」之心,並要求兩江總督接晤,否則派人前往天津投文。

  5月7日(四月十一日)葉名琛預定在廣州洋行接見英公使包令,包令拒絕,堅持在城內官署會晤。

  5月8日(四月十二日)美國務院訓令麥蓮,支持英國修約要求。

  5月9日(四月十三日)英、法、美抗議中國在上海附近設立內地海關。

  5月12日(四月十六日)美公使麥蓮照會兩江總督怡良,要求會晤,並投遞國書。

  5月27日(五月一日)美駐華公使麥蓮乘坐軍艦,帶領傳教士裨治文等訪天京。

  5月30日(五月四日)穆拉維約夫率艦船75艘,運載哥薩克兵千名,闖入黑龍江。

  北伐軍李開芳率軍占領山東高唐州。

  6月8日(五月十三日)英公使包令自香港到上海,進行修約交涉。

  6月15日(五月二十日)美、英、法三國領事會議,協商代清軍收復被小刀會占領的上海。

  6月20日(五月二十五日)英新任公使包令派翻譯麥華陀等訪問天京。

  6月21日(五月二十六日)美公使麥蓮在崑山會晤兩江總督怡良,要求長江通商,修改條約。

  6月26日(六月二日)太平天國西征軍再克武昌。

  6月28日(六月四日)東王答英人三十一條並質問英人五十條誥諭稱:「天國聖寶即將頒行,妖號之錢定將絕禁。」年底,太平天國發行錢幣——太平聖寶。

  6月29日(六月五日)

  蘇松太道兼江海關監督吳健彰與英、美、法領事商定上海江海關章程;

  美水師提督柏理自日本派艦赴台灣基隆調查煤礦。

  7月3日(六月九日)英公使包令於上海會晤江蘇巡撫許乃釗,要求蘇州通商,廣州進城,修改條約。

  7月5日(六月十一日)英、法、美三國駐上海領事公布《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規定在租界內設巡捕、徵稅。

  廣西天地會陳開起義,占佛山。

  7月7日(六月十三日)以吉爾杭阿代許乃釗為江蘇巡撫。

  7月9日(六月十五日)俄船抵黑龍江口廟街。

  7月11日(六月十七日)上海租界成立工部局。

  7月12日(六月十八日)上海新海關正式建立,由美、英、法三國人士擔任海關管理委員會委員,中國海關由此落入外國人手中。

  7月15日(六月二十一日)英公使包令為廣州入城及修約事,照會兩江總督怡良,要求面商,遭拒。

  7月20日(六月二十六日)廣東天地會起義軍10萬餘人圍攻廣州。

  7月25日(七月一日)湘軍攻陷岳州。

  8月9日(七月十六日)西征軍敗湘軍於岳州,陣斬湘軍將領褚汝航。

  9月25日(八月四日)

  湘軍提督塔齊布、知府羅澤南攻陷湖北崇陽。

  因久攻高唐太平軍北伐軍不下,勝保革職留任。

  10月9日(八月十八日)廣西天地會胡有祿、朱洪英攻克廣西灌陽,建號「昇平天國」。胡有祿稱定南王,朱洪英稱鎮南王。

  10月14日(八月二十三日)湘軍及湖北清軍反攻武漢,武昌、漢陽相繼失守。

  10月15日(八月二十四日)

  英、法、美三國代表到達白河,要求到天津修約,被拒。

  11月2日(九月十二日)清朝政府賞曾國藩兵部侍郎銜,辦理軍務。

  11月3日(九月十三日)包令、麥蓮於大沽會晤崇綸,提交修約說帖。

  11月10日(九月二十日)

  英、美公使修約不成南返。

  上海租界召開納稅外國人大會。

  11月19日(九月二十九日)美公使麥蓮上書國務院,建議美國總統致書中國皇帝要求修約,並派海軍前來,必要時與英法軍艦封鎖白河、長江、閩江、黃浦江。

  11月24日(十月五日)秦日綱等在湖北田家鎮半壁山為湘軍所敗,國宗石鎮侖、韋以德犧牲。

  12月2日(十月十三日)湘軍水師斷太平軍半壁山攔江鐵鎖,太平軍4000餘號船隻被焚。

  12月5日(十月十六日)法公使布爾布隆離上海回廣州。

  12月7日(十月十八日)葉名琛請求英國海軍助剿太平軍,為香港總督包令所拒。

  是年,英國在上海設立麥加利銀行、有利銀行。

  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上奏洪秀全,在安徽、江西實施「照舊交糧納稅」政策。

  1855年(清咸豐五年)

  1月29日(十二月十二日)石達開計誘湘軍水師入鄱陽湖,築壘斷其後路。湘軍水師陷入內湖。

  2月11日(十二月二十五日)九江之戰,石達開、羅大綱、林啟容夜襲湘軍水營,焚船百餘,獲曾國藩座船,大敗曾國藩湘軍水師。

  2月17日(正月一日)上海小刀會起義失敗,劉麗川死難。

  2月24日(正月八日)上海道與英、法、美領事議定華人在租界內租占地皮及房舍居住章程。

  3月7日(正月十九日)清軍攻陷東光連鎮,太平天國北伐主將林鳳祥被俘,檻送北京。15日林鳳祥在北京就義。

  3月17日(正月二十九日)北伐軍李開芳率軍自高唐突圍至茌平馮官屯。

  是月,太平天國在天京解散女館,廢除男女隔離制度,准許男女婚配,設男女媒官各一人司其事。

  4月3日(二月十七日)西征軍三克武昌。

  4月5日(二月十九日)廓爾喀爾侵占西藏的潛嚨聶拉木。

  4月27日(三月十二日)太平天國北伐援軍在山東冠縣潰散。

  5月中旬沙俄第二次武裝航行黑龍江,並遷來大批「移民」,在黑龍江左岸強行建立俄國居民點。

  5月31日(四月十六日)清軍僧格林沁引運河水攻破馮官屯,太平天國北伐失敗。李開芳等9人被檻送北京,6月11日被殺害。

  6月27日(五月十四日)

  台灣道與美艦長喬治·帕特達成協議,允美商來台互市。

  李泰國代替威妥瑪為江海關司稅官。

  8月2日(六月二十日)黃河自河南下北廳蘭陽泛等處決口,河水經山東,由大清河入渤海。黃河自此改道。

  8月26日(七月十四日)塔爾巴哈台礦工徐天蕘、安玉賢領導各族人民反抗沙俄血腥屠殺雅爾噶圖金礦礦工,火燒俄貿易圈。

  是月,各路捻軍首領齊集亳州,舉行雉河集會議,決定建立大漢國,公推張樂行為盟主,建黃、白、藍、黑、紅五旗軍制。

  9月香港總督包令准中國商船在香港註冊,懸掛英旗,受英國保護。

  9月7日(七月二十六日)杜文秀攻占雲南大理府。

  9月18日(八月八日)太平軍西征軍在武昌擊敗湖北巡撫胡林翼軍。

  9月23日(八月十三日)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與黑龍江勘界委員富尼揚阿會於闊吞屯,聲言黑龍江、松花江左岸均屬俄國。

  9月27日(八月十七日)

  美國務卿訓令新任駐華公使伯駕與英法一致要求中國修約。

  廣東天地會陳開起義軍攻占廣西潯州府(今桂平),建立大成國。

  是月,太平天國西征軍在漢口、漢陽大敗清軍。

  10月,張秀眉在貴州台拱領導苗族農民起義。

  石達開率軍自安慶西上,進援武昌。

  11月10日(十月一日)清「江南大營」提督和春攻陷廬州。

  11月24日(十月十五日)石達開率軍自湖北攻入江西,連克新昌(宜豐)、瑞州(高安)、臨江(清江)、吉安等城。

  12月8日(十月二十九日)英外相訓令包令,與法、美一致行動。

  12月9日(十一月一日)石達開在江西接受廣東天地會參加的隊伍。

  12月10日(十一月二日)

  包令致書英外部,力主將英國勢力推到北京,防制俄國。

  英、美、法三國領事聯名公布《上海港引水章程》,把從不平等條約中攫取的引水權具體化。

  12月18日(十一月十日)太平天國西征軍占江西瑞州。

  是年,貴州白蓮教支派「號軍」起義,以服飾和旗幟顏色分為紅號、黃號、白號三支隊伍。1868年失敗。

  1856年(清咸豐六年)

  2月1日(十二月二十五日)太平天國燕王秦日綱等率軍東援鎮江。

  2月29日(正月二十四日)法國神甫馬賴因潛入廣西西林縣非法傳教,被西林知縣張鳴鳳處死,成為法國政府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藉口。

  3月1日(正月二十五日)太平天國西征軍攻占吉安。

  3月24日(二月十八日)由於英美使臣欲至上海更改條約,清廷命葉名琛妥為駕馭,絕其北駛之念,但勿拒不見。

  3月28日(二月二十二日)太平天國西征軍攻占撫州。

  4月2日(二月二十七日)秦日綱等與鎮江守軍吳如孝大敗江蘇巡撫吉爾抗阿,渡江過瓜州。

  4月3日(二月二十八日)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吳如孝大破欽差大臣托明阿於揚州之南,第一次大破「江北大營」。

  4月5日(三月一日)太平軍再克揚州。

  4月6日(三月二日)湘軍悍將羅澤南在武昌被太平軍擊傷,12日因傷在武昌斃命,李續賓代領其軍。

  4月8日(三月四日)石達開軍自江西入皖南,占祁門,東援天京,留衛天侯黃玉昆主江西軍務。

  4月16日(三月十二日)太平軍攻克浦口。

  4月26日(三月二十二日)石達開占皖南太平。

  5月2日(三月二十八日)

  石達開占皖南寧國府,東援天京。

  美國公使伯駕照會葉名琛提出修約要求。

  5月15日(四月十二日)美公使伯駕照會英、法公使,一致行動,要求中國修約。英公使表示支持,法使則答以未接訓令。

  是月,沙俄侵略軍1600餘人第三次武裝航行黑龍江,並設立軍人「村屯」。

  6月1日(四月二十九日)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率太平軍大敗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所部於鎮江高資,吉爾杭阿自殺。

  6月5日(五月三日)石達開屯兵江寧大勝關,支援天京。

  6月14日(五月十二日)秦日綱等自鎮江撤兵西返天京,屯營燕子磯、觀音門。

  6月19日(五月十七日)石達開、秦日綱等進攻天京城東仙鶴門。

  6月20日(五月十八日)石達開、曾錦謙、張遂謀會同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及捻軍李兆受(昭壽)攻破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向榮、總兵張國梁敗走淳化鎮,天京初次大解圍。

  6月21日(五月十九日)向榮、張國梁逃至丹陽,太平軍大破清江南大營。

  7月14日(六月十三日)石達開自天京抵湖口附近,再援武漢。

  7月15日(六月十四日)伯駕會晤閩浙總督王懿德,投交國書,並請求中美互派使臣,駐紮京師。

  7月23日(六月二十二日)兩廣總督葉名琛奏英、美、法各國公使以定約12年為由,請赴京修約。詔命酌允變通,阻止來京。

  7月25日(六月二十四日)法國署使顧思向葉名琛抗議,就馬神父被殺事要求賠償、懲凶。

  8月9日(七月九日)清專辦軍務欽差大臣向榮在太平軍的追擊下,於江蘇丹陽自縊而死。

  8月22日(七月二十二日),楊秀清在天京逼天王洪秀全封其為「萬歲」。

  9月1日(八月三日)北王韋昌輝自江西回抵天京。

  9月2日(八月四日)天京內訌,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佐天侯陳承瑢等奉洪秀全密詔殺東王楊秀清。

  9月4日(八月六日)韋昌輝誘騙楊秀清部屬,解除武裝,再次進行大屠殺。

  9月5日(八月七日)石達開自武昌魯家港撤兵東去。

  9月16日(八月十八日)雲南杜文秀在蒙化起義,攻克大理。17日成立大元帥府,稱總統兵馬大元帥。

  9月中旬,石達開、張遂謀自武昌星夜趕回天京,譴責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又欲謀害石達開,石達開弔城逃走。韋將石全家殺害,並派秦日綱率軍追擊。

  9月27日(八月二十九日)法國為西林教案準備派兵東來,並望英、美一致行動。

  10月8日(九月十日)廣東水師千總梁國定搜查私運鴉片的中國船「亞羅」號划艇(在香港註冊期滿),拘捕水手李明太等12人。英領事巴夏禮提出抗議,並以此事為作為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藉口。

  10月10日(九月十二日)兩廣總督葉名琛允釋「亞羅」號水手9人,巴夏禮拒絕接受。

  10月12日(九月十四日)巴夏禮再向葉名琛抗議,要求釋放水手、交還划艇、對英道歉,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限兩日答覆。

  10月22日(九月二十四日)葉名琛釋12名水手,不允道歉,巴夏禮拒絕接受。

  10月23日(九月二十五日)英國海軍上將西馬縻各里率軍艦3艘、划艇10餘只、海軍陸戰隊約兩千人進攻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10月24日(九月二十六日)英軍攻占鳳凰岡及沙南炮台。包令通知西馬縻各里,命解決進城問題。

  10月25日(九月二十七日)英軍占領海珠炮台及十三行。

  10月26日(九月二十八日)葉名琛關閉粵海關,並布告捕殺英人。

  10月27日(九月二十九日)英軍炮轟廣州城垣。

  10月29日(十月一日)英軍破廣州新城,攻入總督署,焚靖海門、五仙門。中國軍隊頑強抵抗,葉名琛逃避於老城巡撫署內。雷州知府蔣立昂、南海士紳伍崇曜會晤巴夏禮議和。

  10月30日(十月二日)英軍繼續炮擊廣州。西馬縻各里照會葉名琛,要求道歉,並履行進城問題規定。

  10月31日(十月三日)葉名琛拒絕西馬縻各里要求。

  11月8日(十月十一日)石達開自安慶出師,東討韋昌輝。

  11月10日(十月十三日)英軍炮毀廣州獵德炮台。

  11月上旬洪秀全在天京下詔誅韋昌輝,秦日綱亦被派兵帶回處斬。洪秀全將韋首級函送安徽寧國府石達開處。

  11月12日(十月十五日)英軍占領虎門橫檔炮台。

  11月13日(十月十六日)英軍占領威遠炮台。

  11月22日(十月二十五日)廣州法國領事及僑民撤退。

  11月25日(十月二十八日)廣州社學懸賞捕殺英人。

  11月28日(十一月一日)石達開回天京提理政務。

  12月4日(十一月七日)英軍攻占廣州東定炮台。

  12月5日(十一月八日)葉名琛致書美國提督道歉。

  12月10日(十一月十三日)英外相訓令包令,贊同其對「亞羅」事件所採取的行動及巴夏禮的要求。

  12月12日(十一月十五日)伯駕致書美國務卿主張與英、法分占台灣、舟山、朝鮮,再與中國交涉。

  12月14日(十一月十七日)咸豐帝以英人在粵滋事諭令葉名琛,只可設法駕馭,不可遷就議和,並諭沿海各省密加防範。

  12月15日(十月十八日)廣州人民焚燒廣州十三行洋樓。

  12月19日(十月二十二日)湘軍攻陷武昌,太平軍秋官副丞相鍾廷生退走。

  12月24日(十一月二十七日)美公使伯駕為12月15日洋行被焚事,致書包令,要求一致行動索賠。

  12月25日(十一月二十八日)法外相訓令布爾布隆,英、法、美三國決定合作,一致向華要求修約。

  12月26日(十一月二十九日)包令致書伯駕,謂英法已成立協議,共同對華行動,盼美國參加。

  12月27日(十二月一日)伯駕宣布中美關係尚待解決,並致函國務院,請增派海軍,與英法一致行動。

  是年末,沙俄非法將我國吉林三姓(今黑龍江依蘭)副都統所轄黑龍江下游地區和庫頁島劃為其「濱海省」,並設省府於廟街。

  1857年(清咸豐七年)

  1月8日(十二月十三日)太平軍林啟榮部在九江大敗清軍楊載福、李續賓部。

  1月12日(十二月十七日)英軍焚廣州商館附近民宅數千家。

  1月14日(十二月十九日)

  英海軍提督西馬縻各里被迫自廣州十三行一帶退居鳳凰炮台,並請印度總督增派援兵五千人。

  1月16日(十二月二十一日)英法公使及葡澳總督因香港發生毒麵包案向葉名琛提出抗議,謂華人於麵包中暗置毒藥。

  1月23日(十二月二十八日)馬克思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英中衝突》一文。

  2月26日(二月三日)英國上院以36票的微弱多數贊同英政府因「亞羅」事件採取的對華政策。

  2月27日(二月四日)

  美國務卿再次訓令伯駕,美政府不準備對華訴之戰爭。

  伯駕與海軍提督奄師大郎在澳門會商占領台灣問題。

  陳玉成、李秀成攻占安徽舒城。

  3月2日(二月七日)天地會李文茂占廣西柳州,稱平靖王,改柳州府為龍城府。

  3月3日(二月八日)陳玉成、李秀成攻占安徽六安。

  3月4日(二月九日)英國下院反對英政府因「亞羅」事件所採取的對華政策,隨後英首相巴麥尊解散下院。

  3月10日(二月十五日)伯駕上書美國務卿,力主占領台灣。

  3月11日(二月十六日)陳玉成、李秀成攻占安徽正陽關。

  3月15日(二月二十日)昇平天國朱洪英軍攻克廣西柳州府。

  3月18日(二月二十三日)李秀成合捻軍李昭壽、龔得樹、蘇天福攻克安徽霍邱。

  3月20日(二月二十五日)英政府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代表,率領2900餘人組成的遠征軍,來華交涉。

  3月31日(三月六日)太平軍楊輔清部自江西占福建邵武府。

  4月2日(三月八日)包令、布爾布隆、伯駕於澳門會晤,商討合作對華。

  4月10日(三月十六日)

  美國務卿照復英使,婉拒同盟對華,允與英法一致要求修約及賠償。

  馬克思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一文。

  4月17日(三月二十三日)恩格斯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英人對華的新遠征》一文。

  4月20日(三月二十六日)

  英外相訓令專使額爾金,向中國要求修改條約、駐使北京、賠償損失、履行條約規定。

  法政府派葛羅為來華交涉專使。

  4月22日(三月二十八日)美以列衛廉代伯駕為駐華公使。

  4月23日(三月二十九日)咸豐帝以英國另派大員來粵命葉名琛不可存意遷就,亦不可復開邊患。

  4月26日(四月三日)沙俄欲派專使到北京「辦理交涉一切事件」。咸豐諭令庫倫辦事大臣據理阻攔。

  4月27日(四月四日)太平軍陳玉成占安徽英山,進屯太湖。

  4月30日(四月七日)太平軍石達開部合小刀會占福建汀州。

  5月9日(四月十六日)法外交部訓令葛羅,要求修改條約、北京駐使、解決西林教案。

  5月12日(四月十九日)太平軍陳玉成自安徽分道入湖北,在蘄州張家塝大敗清軍。

  5月25日(五月三日)英海軍在東江口擊毀廣東水師船40艘。

  5月30日(五月八日)美國務卿訓令新任駐華公使列衛廉,繼續與清廷就修約事交涉,與英法和平合作,不參加軍事行動。

  是月底,石達開因天王猜忌而出走,帶走約20萬太平軍,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掌朝政。

  6月1日(五月十日)

  英軍攻佛山,死傷50餘人,軍艦擱淺。

  俄軍600餘人第四次武裝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

  6月2日(五月十一日)石達開自皖南銅陵渡江。

  6月5日(五月十四日)恩格斯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波斯與中國》一文。

  6月9日(五月十八日)

  石達開經無為州往安慶,另謀發展。

  浩罕安集延回倭里罕等陷新疆英吉爾沙回城,圍攻漢城。

  6月16日(五月二十五日)清軍勝保部進攻捻軍張樂行、龔得樹,占三河尖。

  6月19日(五月二十八日)俄人於海蘭泡築營安炮。

  7月2日(閏五月十一日)英國侵華軍全權代表額爾金率軍抵香港。

  7月7日(閏五月十六日)穆拉維約夫發布軍令,在整個黑龍江左岸建立所謂「阿穆爾防線」。

  7月16日(閏五月二十五日)清軍提督張國梁攻陷句容,進逼天京。

  7月18日(閏五月二十七日)太平軍陳玉成分道進軍湖北黃梅、廣濟、蘄州等地。

  8月7日(六月十八日)英海軍封鎖廣州。

  9月2日(七月十四日)湘軍攻陷江西瑞州。

  10月5日(八月十八日)石達開自安慶經建德入江西,開始遠征。

  10月26日(九月九日)湘軍水師攻陷湖口及梅家州,湘軍外江內湖水師會合。

  12月11日(十月二十六日)李秀成、李世賢及捻軍李昭壽增援鎮江,與清軍張國梁部相持於高資。

  12月12日(十月二十七日)

  英、法已集中5600人的聯軍(其中法軍1000人)做好進攻準備。是日英、法專使額爾金和葛羅向兩廣總督葉名琛發出通牒,要求入城、「修約」、「賠償損失」和由英軍把守河南地區各炮台,限10日內答覆,否則「力攻省垣」。

  法海軍提督封鎖廣州。

  12月14日(十月二十九日)葉名琛分別照復英法專使,拒其要求。但不作防守準備,只迷信神仙「乩語」。

  12月15日(十月三十日)英法聯軍攻占廣州海珠炮台。英援軍自印度到香港。

  12月27日(十一月十二日)清軍和春、張國梁部攻陷鎮江,李秀成救吳如孝軍回天京。清軍圍困天京。

  12月28日(十一月十三日)英法聯軍炮轟廣州城。

  12月30日(十一月十五日)廣東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納在廣州西北城牆豎白旗投降,廣州失陷。

  陳玉成等率太平軍再入湖北。

  是年底或次年初,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依古制而惠四方」的綱領,遭到痛斥、撤職革爵;李秀成承認錯誤後,洪秀全又復其職。

  是年年底至翌年初,廣州人民組成佛山團練局,反抗英法聯軍侵略。

  是年,中國第一個留英學生黃寬在愛丁堡大學醫科畢業歸國,後入廣州博濟醫院行醫和培養中國第一代西醫。

  英國麥加利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

  1858年(清咸豐八年)

  1月2日(十一月十八日)葉名琛自兩廣總督衙門避入廣州都統衙門。5日被英法聯軍俘獲。

  1月8日(十一月二十四日)清軍張國梁部逼攻天京,重建「江南大營」。

  1月9日(十一月二十五日)

  英法占領軍成立「聯軍委員會」,對廣州實行軍事殖民統治。柏貴仍任原職,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地方殖民政權的傀儡。

  英法聯軍在廣州無惡不作,英軍搶走布政使衙門庫銀227000兩。

  1月11日(十一月二十七日)廣東南海番禺知縣與紳士密商利用團練謀復省城。

  1月19日(十二月五日)貴州燈花教劉義順起義,攻占思南府。因以白布裹首,亦稱「白號」。

  1月22日(十二月八日)湘軍道員劉長佑、蕭啟江,同知劉坤一,攻陷江西臨江府。

  1月25日(十二月十一日)陳玉成等率太平軍自安徽霍山會合捻軍北進。

  2月4日(十二月二十一日)英、法專使照會美、俄二使,力主一致要求清廷派遣全權欽差到上海談判,否則四國共同進軍天津。

  2月5日(十二月二十二日)太平軍陳玉成等率太平軍入河南,圍攻河南固始縣。

  2月10日(十二月二十七日)英法聯軍解除廣州封鎖,貿易恢復。

  2月11日(十二月二十八日)英、法、美、俄四使照會大學士裕誠,要求於三月前派出全權大臣到上海談判。

  2月22日(正月九日)英軍將葉名琛自香港送往印度加爾各答。

  2月25日(正月十二日)李秀成督軍出天京太平門、神策門及下關,被張國梁、張玉良等率清軍擊退。

  2月26日(正月十三日)

  額爾金的代表俄理范偕同英、法、美三國駐上海領事向江蘇巡撫趙德轍遞照會。

  3月8日(正月二十三日)英、法、美、俄四國通牒送達北京。

  是月,李秀成出天京,前往蕪湖增調援軍,天京政務由正掌率贊天安蒙得恩及李春發、林紹章掌管。

  4月6日(二月二十三日)額爾金等退還何桂清、趙德轍來文,聲明即日北上。

  4月13日(二月三十日)普提雅廷自上海到達白河口,投遞照會,要求天津地方官往晤。

  4月14日(三月一日)額爾金自上海到達白河口。

  4月15日(三月二日)翼王石達開入浙江江山。

  4月16日(三月三日)列衛廉自上海到達白河口。

  4月19日(三月六日)譚廷襄率兵八千人,攜帶神槍營大炮,前往大沽與原守軍一起設防。後又增加馬步兵兩千餘人。

  4月20日(三月七日)葛羅自上海到達白河口。

  4月24日(三月十一日)

  英、法、美、俄四使照會大學士裕誠,限6日派全權大臣到大沽,否則將採取必要手段。

  4月25日(三月十二日)

  普提雅廷與崇綸、烏爾棍泰於大沽會晤,提出進京,查明黑龍江、伊犁邊界、允海口通商等要求。

  陳玉成等率太平軍攻占湖北麻城。

  4月27日(三月十四日)額爾金令英海軍提督西馬縻各里進軍天津。

  4月29日(三月十六日)英法兵船三艘駛入大沽口外攔江沙。

  譚廷襄、崇綸、烏爾棍泰在大沽接見普提雅廷,普重提4月25日要求。

  5月1日(三月十八日)額爾金、葛羅以譚廷襄非全權大臣,無便宜行事之權,拒與會晤。

  5月3日(三月二十日)譚廷襄、崇綸在大沽接見美公使列衛廉,請其向英、法說合。

  5月5日(三月二十二日)

  普提雅廷提出調處法事條款,要求先將俄國所請兩條議定:以黑龍江分界;陸路走恰克圖,為中國預備槍炮和教練官。

  清廷以俄使之言多不可靠,命譚廷襄等轉向美公使求助調處。

  5月18日(四月六日)

  英、法專使及海軍提督會商,決定以武力占領大沽炮台。

  黑龍江將軍奕山派副都統吉拉明阿往見穆拉維約夫,促會談界務。

  5月19日(四月七日)清軍李續賓、楊載福、彭玉麟攻陷九江,太平天國守將林啟榮等以下17000餘人戰死。

  5月20日(四月八日)英法聯軍攻占大沽炮台,游擊沙元春、陳毅陣亡,天津總兵達年及兵勇八九千人均潰散。

  5月26日(四月十四日)

  英、法兵船抵達天津城下。

  英國通李泰國面告天津府縣,必須另派頭品大臣二員來津共議,否則將取天津、北京。

  5月28日(四月十六日)

  黑龍江將軍奕山在沙俄武力要挾和外交訛詐下,與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訂立《璦琿條約》,沙俄由此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並把烏蘇里江以東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但條約當時未獲清廷批准。

  清政府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馳往天津議和,命譚廷襄等宣示各國使臣,毋庸進京。

  6月1日(四月二十日)欽命桂良、花沙納便宜行事,全權辦理。派惠親王綿愉、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辦理京城防務事宜。

  6月2日(四月二十一日)

  穆拉維約夫為「慶祝」《璦琿條約》的簽訂,在海蘭泡集會,宣布將此地更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意為「報喜城」)。

  6月3日(四月二十二日)咸豐皇帝命所有議撫事宜,專歸耆英辦理。並命惠親王綿愉等專辦京城各旗營巡防事宜。

  6月6日(四月二十五日)額爾金派李泰國與桂良、花沙納晤談,聲言須先允進京駐紮,再往京議事,否則仍帶兵入京。

  6月13日(五月三日)中俄《天津條約》簽訂。允俄國享受最惠國待遇,海路通商,勘定兩國邊界。

  6月18日(五月八日)中美《天津條約》簽訂。允美國享受最惠國待遇,公使到京暫駐。

  6月20日(五月十日)桂良奏,俄人慾贈送槍炮。諭准予接受,惟不准受其教導技藝。

  6月23日(五月十三日)清政府批准中俄《天津條約》。

  6月25日(五月十五日)桂良、花沙納以詔旨堅拒使臣駐京、內地通商,請求美、俄二使向英使勸告疏通。

  6月26日(五月十六日)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允英國派使節駐京,增開牛莊、登州、台灣、潮州、瓊州、淡水、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准許內地遊歷、通商,改訂稅則,允以領事裁判權,賠款400萬兩。一年內於北京換約。

  6月27日(五月十七日)中法《天津條約》簽訂。除包括《中英天津條約》主要條款外,另允天主教入內地傳教,賠款200萬兩。

  6月28日(五月十八日)咸豐帝命桂良等與英法約定進京限制。指示鎮江、南京通商須待軍務告竣,牛莊不准通商,並托囑俄公使挽回。

  7月1日(五月二十一日)允許俄國酌派數人前來教習槍炮,修築炮台。

  7月2日(五月二十二日)廣州一法人被殺,法兵屠殺華人43名。

  7月9日(五月二十九日)兵部侍郎王茂蔭奏請重刊魏源的《海國圖志》,並請變通考選。

  7月15日(六月五日)命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工部右侍郎基溥等前往上海會同兩江總督何桂清與英法會議通商稅則事宜。

  7月21日(六月十一日)羅惇衍等督壯勇7000人圍攻廣州,不果,死傷300餘人。

  7月30日(六月二十日)黃宗漢照會廣州英法提督,和約已定,應約束兵丁,以達中外相安。

  8月11日(七月三日)英軍進犯廣東新安城,屠殺數千人。

  8月23日(七月十五日)太平軍克安徽廬州城。

  8月28日(七月二十日)僧格林沁到大沽查勘。

  是月,由陳玉成主持,太平天國各將領在安徽樅陽鎮集會,討論解救天京的軍事計劃。

  9月7日(八月一日)額爾金照會桂良,抗議粵督黃宗漢出示招勇,敵視英人。

  9月12日(八月六日)太平天國國宗楊輔清攻克安徽婺源。洪秀全以楊輔清為中軍主將取代蒙得恩。此前洪秀全已恢復五軍主將制度。

  9月20日(八月十四日)馬克思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鴉片貿易史》。

  9月21日(八月十五日)湘軍攻陷江西吉安。

  9月26日(八月二十日)陳玉成、李秀成聯合發起浦口之戰,大敗清欽差大臣德興阿,奪回浦口,再破江北大營,解天京圍。

  9月29日(八月二十三日)咸豐帝諭令桂良等照原定辦法,將全免課一層,明白宣示,所許使臣駐京、入江各項,全行罷議,兵費不應再索,廣州即時退出。

  10月5日(八月二十九日)

  馬克思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中英條約》一文。

  何桂清奏,會議稅則,未可頓改前約,致另引波瀾。

  10月15日(九月九日)

  馬克思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中國和英國的條約》一文。

  10月18日(九月十二日)咸豐帝嚴旨命將派員駐京、內江通商及內地遊歷、賠繳兵費始退還廣州四項一概消弭,否則斷難允准。桂良等奏,欲洋人罷棄《天津條約》,勢必不行。

  11月8日(十月三日)

  中英、中美《通商章程善後條約:海關稅則》分別在上海簽字。主要內容:允許鴉片以「洋藥」名義進口;一般洋貨進口按5%徵稅,運往內地加征2.5%子口稅,不再納厘金等稅。

  英、法、美三使協定各口岸海關均由英人任徵收員。額爾金偕通事李泰國等自上海溯江而上,考察通商口岸。

  11月15日(十月十日)太平軍陳玉成、李秀成部在安徽三河鎮大破湘軍,全殲敵軍精銳6000多人,湘軍悍將李續賓自縊死,安慶之圍不戰自解。

  11月20日(十月十五日)英國侵略者額爾金率艦隊抵天京觀音門,與太平軍發生炮戰,英軍死傷2人,太平軍死20餘人。

  11月21日(十月十六日)英艦炮轟浦口及觀音門兩岸太平軍炮壘,太平軍停止炮擊,英艦溯江西上。

  11月23日(十月十八日)額爾金到蕪湖,派遣威妥瑪上岸與太平軍守將會晤。

  11月24日(十月十九日)

  中法《通商章程善後條約:海關稅則》在上海簽字。內容同11月8日與英、美所籤條約。

  陳玉成、李秀成攻占安徽桐城。

  11月26日(十月二十一日)額爾金過安慶,與太平軍發生衝突。

  12月1日(十月二十六日)以本年順天鄉試科場舞弊,命將正考官柏葰等先行革職,聽候查辦。

  12月10日(十一月六日)湖廣總督官文於武昌城接見額爾金,款以酒肴。

  12月11日(十一月七日)安徽太湖二郎河之戰,太平軍失利。

  12月15日(十一月十一日)左軍主將李世賢破蕪湖灣沚清軍大營,督辦寧國軍務浙江提督鄧紹良斃命。

  12月17日(十一月十三日)俄使彼羅夫斯基到京,禮部尚書管理理藩院事務肅順、理藩院尚書瑞常受命與其商辦有關事務。

  12月25日(十一月二十一日)洪秀全致英使額爾金的《對西洋番弟御詔》送至蕪湖英艦「萊塔布登」號。

  12月29日(十一月二十五日)額爾金再過天京,遣威妥瑪、李泰國等上岸,與李春發會見,英軍聲明並非幫助清軍作戰,而是前往漢口,請求太平軍不要炮擊英艦。李春發要求英方若通過太平軍控制水域應先通知,並派員送之出天京城。

  是年,廣州城內城外民眾以各種方式襲擊侵略者。三元里、南海等地民眾成立佛山團練局,開展長期抗敵鬥爭。

  香港、澳門工人罷工,反對英法聯軍侵占廣州。

  英國麥加利銀行在上海和香港設立分行。

  1859年(清咸豐九年)

  1月4日(十二月一日)英軍進攻三元里,牛欄岡一帶,被鄉民擊退。

  1月22日(十二月十九日)美國務卿訓令華若翰,中美《天津條約》必須在北京互換。

  3月1日(正月二十七日)英外相訓令新任駐華公使普魯斯,堅持北京換約,公使駐京,完全履行《天津條約》。

  3月2日(正月二十八日)額爾金照會桂良,北京換約之後,履行《天津條約》,公使可不長期駐京。

  3月17日(二月十三日)因上年順天鄉試科場舞弊案,主考官大學士柏葰、同考官浦安等被問斬。

  3月20日(二月十六日)陳玉成聯合捻軍在廬州城外擊潰清軍,擒獲清署安徽巡撫李孟群。

  3月29日(二月二十五日)允英、法在北京換約,但隨從人員不得超過10人。命桂良屆時來京辦理。另諭僧格林沁如英船到津,膽敢開炮,即可懾以兵威。

  4月2日(二月二十九日)獲悉英、法公使均欲進京換約,命僧格林沁嚴防英船尋釁。

  4月24日(三月二十二日)中俄《天津條約》在北京換約。

  4月30日(三月二十八日)

  清廷以英公使將到,命桂良等於上海竭力阻其北上,挽回四事。

  陳玉成自江浦攻六合。

  5月11日(四月九日)洪秀全晉封洪仁玕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干王」,總理朝政。太平天國後期封王自此始。

  5月28日(四月二十六日)美新任駐華公使華若翰到達上海,並照會中方即將進京換約。

  6月6日(五月六日)咸豐帝諭桂良等,以上海換約為第一要義,如不得已,須將船停泊大沽攔江沙外,由英法使臣親自赴京。

  6月7日(五月七日)

  桂良等於上海照會普魯斯,請暫緩北上,約期相見。並令蘇松太道吳煦勸其在上海換約。

  英法公使密謀,決定不惜武力打開白河大門,向京城挺進,並組成聯合艦隊(艦隊由英、法、美三國21艘艦船組成,由新任侵華英軍司令何伯率領)。

  6月17日(五月十七日)何伯率英法聯軍艦隊駛抵大沽口。隨即要求清方3日內撤去海口之木筏鐵戧。

  6月18日(五月十八日)咸豐帝命桂良等星夜回京,並諭僧格林沁、恆福派員知照英、法兵船勿駛入攔江沙。將來進京須由北塘行走,清方將派人護送,並以禮相待。

  6月20日(五月二十日)何伯要求通過大沽,並要求清軍撤去木筏鐵戧,否則自行拔去。普魯斯、布爾布隆到達大沽口,以「換約」為名,限令清政府在25日前撤除白河防禦。

  6月23日(五月二十三日)直隸總督恆福照會普魯斯,令自北塘上岸,再往北京換約。

  6月25日(五月二十五日)拂曉,何伯率英、法兵船13艘闖入大沽口,強行拆除航道中防衛設施,開炮轟擊炮台。聯軍陸戰隊千餘人強行登陸。守衛大沽炮台的愛國官兵奮起反擊,聯軍慘敗。直隸提督史榮春、副將龍汝元戰死。

  7月1日(六月二日)太平軍中軍主將楊輔清與湘軍曾國荃部大戰於江西景德鎮,至14日失利,楊輔清退至安徽祁門。

  7月2日(六月三日)恆福照會華若翰,說明大沽接仗曲直,並允入京換約和先在北塘會晤。

  7月8日(六月九日)華若翰與恆福會於北塘,美方要求入京,恆福請其調處英法事。

  7月11日(六月十二日)英、法兵船全部離大沽回上海。

  7月27日(六月二十八日)

  美公使華若翰到北京。

  伊格那提也夫駁復肅順等,堅持中國已允以烏蘇里江為界,須照俄國地圖辦理,否則難免侵占擾亂,並對陸路貿易提出異議。

  7月29日(六月三十日)

  咸豐帝命奕山、景淳曉諭俄人,所有烏蘇里江、綏芬河等處不容該國人船游駛,三姓地方亦不准該國商人到彼國貿易,黑龍江左岸系借與棲身之地,不得再來人口,亦不得再添蓋房屋。

  是月,兩廣總督黃宗漢與英、法議定在廣州沙面西部和東部建立英法租界,共占地260餘畝。

  8月6日(七月八日)上海教堂被搗毀。

  8月10日(七月十二日)美國駐華公使華若翰向桂良遞交國書。

  8月14日(七月十六日)石達開撤湖南寶慶之圍去廣西。

  8月16日(七月十八日)美公使華若翰與直隸總督恆福在北塘換約。

  8月22日(七月二十四日)咸豐帝諭何桂清在上海與英公使妥議,挽回《天津條約》中之不可行者。

  8月29日(八月二日)以奕山辦理中俄劃界失宜故,革去御前大臣、黑龍江將軍,命特普欽署黑龍江將軍,並令暗整軍務。

  8月31日(八月四日)伊格那提也夫照會軍機處,指斥肅順悖禮,不合和好之道,告其必須謹慎,或另派大臣商辦,以維護兩國和好。

  9月2日(八月六日)命僧格林沁於北塘設置炮台,撥調防兵。

  9月13日(八月十七日)軍機處照復伊格那提也夫,中俄地界,康熙年間久已分定,綏芬河、烏蘇里江斷不能借予居住。和約初定,不應別生枝節,無須派員會勘。

  9月28日(九月三日)曾國藩自武昌回黃州巴河,與胡林翼密謀進兵安徽。

  9月29日(九月四日)湘軍道員蕭啟江等在廣西桂林打敗石達開部石鎮吉。

  10月7日(九月十二日)以勞崇光代王慶云為兩廣總督,調耆齡為廣東巡撫。留一人駐廣州城外調度。

  10月10日(九月十五日)英外相訓令普魯斯,戰區應限於華北。

  10月14日(九月十九日)美公使華若翰照會何桂清,請准美商前往汕頭、台灣互市。

  10月18日(九月二十三日)太平天國天京天試,洪秀全任命洪仁玕為文衡正總裁。

  10月19日(九月二十四日)何桂清照復華若翰,俟與英、法爭端了結,即照新約辦理。

  10月22日(九月二十七日)太平軍右軍主將韋志俊以安徽池州叛降清軍。

  10月24日(九月二十九日)兩廣總督勞崇光委令英國人總稅務司李泰國按照滬海關辦法組織粵海關稅務司(由赫德任稅務司)。

  10月29日(十月四日)英外相訓令普魯斯,如中國願和,可先到天津再進京換約,否則要求充分道歉,特殊賠款。

  11月15日(十月二十一日)詔准美國先在潮州、台灣開市。

  11月16日(十月二十二日)太平天國頒布改歷詔,調整天曆。

  11月,英、法組成新的侵華聯軍,其中英軍18000人、法軍7000人,英陸軍中將格蘭特、法陸軍中將孟托班為英、法遠征軍總司令,準備擴大侵華戰爭。

  11月26日(十一月三日)英國陸軍大臣赫伯特訓令陸軍統領格蘭特,布置對中國軍事行動計劃及進軍路線。

  11月30日(十一月七日)因英、法調兵東來,命恆福前往上海與何桂清商辦,並命僧格林沁不可先行挑釁。

  12月19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命僧格林沁於北塘備防。命何桂清勸導法公使,勿為英助。並允英、法二國在五口通商時,照美國新章徵收船鈔。

  是年,華蘅芳寫成近代中國第一部數學著作《拋物線說》,匯集了當時中西數學的成就,為中國第一台蒸汽機的製造奠定了數學基礎。

  郭嵩燾建議清政府令沿海、邊疆各地選派通悉外國語言之人來京,在理藩院學習,並研究外人在華情況,制定應付辦法。

  李短韃、藍大順在雲南昭通組織農民起義。

  兩江總督衙門任命英人李泰國為總稅務司。李泰國以「各口畫一辦理」為由,按上海口關的一套辦法在廣州組織海關稅務,1860年至1863年,又開設潮州,寧波、福州、鎮江、天津、九江、廈門、漢口、煙臺(東海)等關。

  1860年(清咸豐十年)

  1月14日(十二月二十二日)英王陳玉成聯合征北主將張樂行,敗湘軍於安徽潛山。

  1月24日(正月二日)李秀成攻占安徽廣德州。

  1月28日(正月六日)李秀成與洪仁玕商定戰略:約英王陳玉成虛援安慶,李秀成進兵杭州,以解天京之圍。

  2月1日(正月十日)清江南軍總統張國梁部攻陷江浦九洑洲,合圍天京。

  2月10日(正月十九日)李秀成率陳坤書、譚紹光、陸順德、吳定彩、陳炳文自蕪湖到南陵。

  2月15日(正月二十四日)刑部候補主事何秋濤進呈所纂《北徼彙編》,賜名《朔方備乘》。

  2月16日(正月二十五日)太平天國左軍主將李世賢、右軍主將劉官芳破湘軍副將楊名聲,攻克皖南涇縣。

  2月17日(正月二十六日)清副都統多隆阿、總兵鮑超破英王陳玉成於安徽小池驛。

  2月22日(二月一日)李世賢率太平軍攻克皖南寧國縣。

  2月24日(二月三日)

  李秀成攻克皖南廣德州,向浙江進軍。

  清軍張國梁部攻陷江寧七里洲、上關、下關。

  是月,英、法政府決定再派額爾金、葛羅為特使,率軍侵華。

  3月8日(二月十六日)英公使普魯斯、法公使布爾布隆照會大學士桂良:要求中國為大沽事件道歉,交還聯軍當時放棄的全部槍炮和船艦;進京換約,賠償兵費,長駐京師,及履行天津條約,限30天內答覆。

  3月19日(二月二十七日)太平軍攻克杭州,迫使江南大營分兵往援。

  4月8日(三月十八日)忠王李秀成會輔王楊輔清、侍王李世賢、右軍主將劉官芳、定南主將黃文金、平西主將吳定彩、求天義陳坤書等攻占安徽建平,商天京解圍戰略。

  4月9日(三月十九日)英國陸軍大臣致書格蘭特,占領北京之後,立即退出,免使中國陷於混亂,影響在華商務。

  4月13日(三月二十三日)李世賢攻克江蘇溧陽。

  4月14日(三月二十四日)英法公使、英法陸軍統領、英法海軍統領於上海會議,決定封鎖北直隸、占領舟山。

  4月21日(閏三月一日)英法聯軍占領定海。

  4月23日(閏三月三日)李世賢自江蘇金壇占句容,輔王楊輔清攻占秣陵關。

  4月24日(閏三月四日)英王陳玉成自安徽全椒南援天京。

  4月27日(閏三月七日)忠王李秀成、平西主將吳定彩、侍王李世賢自句容逼淳化鎮,猛攻江南大營。

  4月28日(閏三月八日)忠王李秀成等破淳化鎮,打敗提督張國梁。

  4月29日(閏三月九日)輔王楊輔清、定南主將黃文金(南路左翼)自秣陵關進攻雨花石,右軍主將劉官芳、求天義陳坤書(南路右翼)北逼高橋門,英王陳玉成、靖東主將劉瑲琳、前軍主將吳如孝(西路)自江寧鎮東趨板橋、善橋。

  5月2日(閏三月十二日)李秀成、陳玉成、李世賢、楊輔清、劉官芳、黃文金、吳如孝、劉瑲琳、吳定彩、陳坤書分路並進,進攻江南大營,清欽差大臣和春、幫辦軍務張國梁、提督王浚固守。

  5月6日(閏三月十六日)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和春、張國梁逃往鎮江。天京第二次大解圍。

  5月11日(閏三月二十一日)太平天國舉行天京軍事會議,決定先攻克蘇州、常州,然後回師進行第二次西征。

  5月19日(閏三月二十九日)

  命何桂清、薛煥於上海向英、法公使反覆勸導,極力挽回,不可驟然決裂。

  英王陳玉成追擊張國梁至丹陽,張國梁為追兵所迫,倉皇竄入丹陽南門河下沒水而死。

  5月26日(四月六日)

  英王陳玉成攻揚州。

  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占常州。

  清廷欽差大臣、江寧將軍和春逃往無錫,在滸墅關自殺。

  5月27日(四月七日)英軍抵金州海口,占領大連灣。英、法兵船截捕山東洋面漕船商船。

  5月30日(四月十日)李秀成、李世賢攻克無錫。

  是月,黔西苗、彝農民萬餘人起義,推陶新春、陶三春兄弟為首領。

  6月2日(四月十三日)

  李秀成、李世賢攻占蘇州,旋建立蘇福省,以蘇州為省會。

  美國人華爾在上海組成洋槍隊。

  6月4日(四月十五日)法軍集煙臺,英軍繼續向金州集中。

  6月8日(四月十九日)

  法軍占領煙臺,並盡扣劉公島內商船。

  英軍全部離香港北進。

  6月9日(四月二十日)清廷命兵部郎中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補,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

  6月15日(四月二十六日)李世賢攻占浙江嘉興。李秀成占江蘇崑山。

  6月16日(四月二十七日)

  伊格那提也夫慫恿英、法北上打仗,並告以京津防備情形。

  李秀成在蘇州張貼安民「諄諭」。

  6月17日(四月二十八日)李秀成軍占太倉。

  6月18日(四月二十九日)英軍大隊到金州青泥窪大孤山。

  6月25日(五月七日)英陸軍統領格蘭特及法海軍統領沙內自上海到達煙臺。英兵船122艘集中金州海口。

  6月26日(五月八日)

  英、法政府通告歐美各國對中國宣戰。

  俄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告法公使願予以外交協助。

  7月1日(五月十三日)太平軍攻克松江。

  7月2日(五月十四日)

  沙俄侵占中國海口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控制東方」。

  7月11日(五月二十三日)

  俄船在北塘投遞俄、美兩公使致軍機處照會,被拒。

  上海英、法、美領事宣布三國住上海商民接受工部局管轄。

  忠王李秀成致書美、英、法駐上海公使,請即日撤退松江洋船及上海城內洋兵,並請來蘇州與干王晤商。

  7月16日(五月二十八日)華爾、白齊文、法爾思德的洋槍隊襲取松江,進攻青浦。

  7月19日(六月二日)英、法公使和兩國侵華陸海軍司令,在煙臺法旗艦上召開作戰會議,商定進軍計劃。

  7月26日(六月九日)英、法軍隊分別從大連、煙臺向天津進軍。兩國艦隊於渤海灣會齊,繼續向北塘開進(英軍艦船173艘,兵力10500人;法軍艦船33艘,兵力6300人)。

  7月28日(六月十一日)英、法兵船到達大沽攔江沙外。

  7月29日(六月十二日)美公使華若翰照會恆福,願在中國與英、法間調處。

  7月31日(六月十四日)舟山英、法軍強向定海廳逼取巡邏費,每月800兩。

  8月1日(六月十五日)格蘭特和孟達班率英法聯軍,由俄國人引路,趁守備空虛,不戰而據北塘。

  8月2日(六月十六日)

  忠王李秀成在青浦大破洋槍隊。

  英教士艾約瑟、楊篤信自上海到蘇州,晤干王洪仁玕,談宗教問題。

  8月6日(六月二十日)恆福照會額爾金,願面會商議,請停止進兵。

  8月9日(六月二十三日)華爾洋槍隊再攻青浦,被李秀成軍打敗,太平軍繳獲大量洋槍大炮。

  8月10日(六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實授曾國藩為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所有大江南北水陸各軍悉歸節制。

  8月11日(六月二十五日)額爾金照復恆福,同意與欽差大臣交涉,惟3月8日要求,不可改減。

  8月12日(六月二十六日)英、法軍萬人從北塘出發,攻占新河與軍糧城,察哈爾都統西凌阿敗退塘沽。

  8月14日(六月二十八日)英、法軍隊占領塘沽。

  8月15日(六月二十九日)諭僧格林沁,勿專以大沽為重,應退保天津,以顧京師。

  調山西、陝西、直隸、山東各省兵14500人入衛,命大學士瑞麟、理藩院尚書伊勒東阿統帶京旗9000人赴通州防堵。

  8月16日(六月三十日)

  恆福照會額爾金、葛羅,已派欽差來津議事,請停止干戈。

  李秀成率太平軍攻上海,不克。

  8月18日(七月二日)

  額爾金、葛羅分別照會恆福,以占領大沽炮台,批准3月8日所開條款,為罷兵條件。

  李秀成致書駐滬的英、法、美公使,聲明兵到上海,不擾外人,請懸黃旗,以便識別。

  8月19日(七月三日)李秀成軍三面包圍上海,焚江海關,進逼法租界,被英、法軍擊敗。

  8月20日(七月四日)李秀成再攻上海,不克。李在戰鬥中負傷。

  8月21日(七月五日)

  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北岸炮台,守軍奮勇抵抗,損失近千人,聯軍死傷400人。直隸提督樂善陣亡。僧格林沁退出南岸炮台,大沽失守。

  恆福照會額爾金、葛羅乞和。

  8月23日(七月七日)僧格林沁退至楊村,恆福自大沽退向天津。

  8月24日(七月八日)

  何伯率英法聯軍溯白河駛達天津城郊,不費一槍一彈占領天津城,並對天津實行軍事管制。

  清政府以大學士桂良、直隸總督恆福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議和。

  巴夏禮會晤恆福、文俊等,聲言必須全准3月8日各條款,方能息兵。

  8月25日(七月九日)桂良照會英、法公使,接受了3月8日所開各條款。

  8月29日(七月十三日)

  額爾金照會桂良,要求天津開埠通商,增加賠款,並先專立善後專約,將前後所開各條,一概允准,再入京換約。

  8月30日(七月十四日)咸豐帝諭桂良,允英、法使臣駐京。

  9月2日(七月十七日)巴夏禮、美理登會晤桂良、恆福,限今日允准,桂良等即照復英、法二使,前後所開各條,一概允准。

  9月3日(七月十八日)額爾金照復桂良、恆福,善後條約具稿畫押後,方行罷兵。

  9月4日(七月十九日)

  桂良、恆福照會額爾金、葛羅,允賠償每國800萬兩。

  桂良、恆福允先由巴夏禮隨帶數十人進京。

  9月9日(七月二十四日)咸豐帝下詔:親統六師,直抵通州。以伸天討。

  9月10日(七月十五日)英法聯軍先頭部隊3000餘人從天津向通州進發。

  9月13日(七月二十八日)英、法聯軍前鋒抵河西務。

  9月14日(七月二十九日)

  諭令僧格林沁、瑞麟將巴夏禮、威妥瑪等羈留於通州,對繼續北進之敵,即行攔截兜剿。

  駐津英軍風聞清軍將截其後路,劫持天津知府石贊清。

  9月15日(八月一日)英法聯軍到達通州南20里張家灣。

  9月16日(八月二日)

  諭載垣等,英使所請各條均予允准,入京換約所帶兵數,每國不得超過400人。

  額爾金、葛羅照復載垣,同意在通州會談。

  9月18日(八月四日)

  巴夏禮復見載垣,要求撤走張家灣清軍。態度狂悖。僧格林沁將巴夏禮等39人於張家灣截獲。

  英法聯軍(約3500人)大敗僧格林沁部(約2萬人),清軍退至八里橋。通州失陷。

  9月19日(八月五日)威妥瑪到達通州,要求釋放巴夏禮等人,否則將進攻北京。

  9月21日(八月七日)

  英法聯軍進攻八里橋,再敗僧格林沁、勝保、瑞麟等。此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最後一仗(法統領孟達班以此功封八里橋伯)。

  載垣、穆蔭被撤去欽差大臣職務。授恭親王奕為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督辦和局。恭親王奕照會英、法二使,即派員面議和局,請暫息干戈。

  9月22日(八月八日)咸豐帝自圓明園逃往熱河,命吉林、黑龍江兵折往熱河護駕。

  左宗棠自長沙統率軍赴江西,援皖南。

  9月23日(八月九日)北京前三門關閉,官眷商民人等,紛紛出城逃避。

  9月26日(八月十二日)

  俄公使伊格那提也夫與額爾金、格蘭特於張家灣會晤,提供北京詳圖。

  英法聯軍進至北京朝陽門外。

  是月,太平軍進行第二次西征,分兵兩路,以合取武昌。

  10月2日(八月十八日)命官文、胡林翼派兵北上,並命綏遠城將軍、盛京將軍、陝甘總督及山東、河南、山西巡撫赴京應援。

  10月3日(八月十九日)

  額爾金、葛羅照會恭親王,立刻簡派委員,商定用印畫押事宜,並送回被禁人員,即止兵前進。

  英軍6000人進抵張家營。

  10月6日(八月二十二日)

  恭親王照會額爾金、葛羅,允即送還巴夏禮。並令巴夏禮致書額爾金止兵。

  法軍敗僧格林沁、瑞麟於北京安定門、德勝門外,攻占圓明園,大肆劫掠,並放火焚燒殿宇民房。恭親王等逃往常新店(今長辛店)。

  10月7日(八月二十三日)

  額爾金、葛羅照會恭親王,要求立即釋放巴夏禮等,並交出北京一城門,否則開炮攻城。

  英法軍及匪徒搶掠清漪園。

  恭親王照會額爾金、葛羅,質問其既許還巴夏禮,何以並不止兵。

  10月8日(八月二十四日)

  留京王大臣將巴夏禮等8人釋返英營。

  英軍及匪徒繼續搶劫圓明園。英法聯軍搶掠靜明園。

  10月10日(八月二十六日)

  英軍統領格蘭特、法軍統領孟達班照會恭親王,限於10月13日午前交出北京安定門,否則即將京城攻開。

  10月11日(八月二十七日)英軍統領格蘭特公開拍賣英軍在圓明園搶劫的物品,出售所得及搶劫現金共約93000金元。

  10月12日(八月二十八日)

  清政府又釋放9名被俘虜的英國、法國人。

  留京王大臣派恆祺前往英軍營,允於明日午刻,開安定門。

  恭親土奕照會葛羅,抗議焚掠圓明園。

  10月13日(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安定門正午開放,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外城。

  10月14日(九月一日)額爾金致函葛羅,謂巴夏禮等遭受苛暴,圓明園應予拆毀,另要求賠償30萬兩,並於天津立碑昭雪。

  10月15日(九月二日)

  以勝保為欽差大臣,總統各省來京援軍。

  英統領格蘭特致書法軍統領孟達班,提議毀掉圓明園。

  10月16日(九月三日)

  葛羅復額爾金,不贊同於天津立碑及毀圓明園。

  10月17日(九月四日)

  額爾金及格蘭特照會恭親王,要求賠付因「監禁凌虐」而死人員恤銀30萬兩,並拆毀圓明園宮殿,法使要求恤銀20萬兩,給還各省天主教堂及傳教士墳墓。限定10月20日照復,10月22日給銀,10月23日畫押換約。

  咸豐帝命恭親王等速與英、法使巨將續約畫押蓋印,並將八年天津和約互換,令其退出京城,再商定駐京章程。

  北京留守大臣面請伊格那提也夫調停,伊要挾中國須承認俄國一切條款等三事。

  10月18日(九月五日)

  英軍奉額爾金命,縱火焚毀圓明園。大火三日不熄。歷經近百年修建、耗銀上億兩的東方名園,化為灰燼。

  伊格那提也夫應恭親王之請,致書葛羅,進行調停。

  10月20日(九月七日)

  恭親王照復額爾金,接受10月17日之一切要求。照復伊格那提也夫,請向英、法勸阻,應允速議辦理與俄未結之議。

  法統領孟達班向成琦、崇厚等表示,對英人過甚行為不滿,望早日換約撤兵。

  10月22日(九月九日)付英、法賠恤銀共50萬兩。

  10月23日(九月十日)額爾金、葛羅要求增加續定條約內容。英國要求九龍司地方及准華工出口赴英;法國要求准軍民習天主教;給還各省教堂、墳墓、田地等,及准華工出口。

  10月24日(九月十一日)欽差大臣奕與英國專使額爾金簽訂《中英北京條約》(並交換《天津條約》)。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割九龍司為租界,賠款改為800萬兩。

  10月25日(九月十二日)欽差大臣奕與法國專使葛羅簽訂《中法北京條約》(並換《天津條約》),開天津為通商口岸,賠款改為800萬兩。

  10月28日(九月十五日)咸豐帝批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並命恭親王等即轉告俄公使,綏芬、烏蘇里等處均照奇咭、闊吞屯之例,借與居住。

  10月30日(九月十七日)《中俄天津條約》在北京互換。

  10月31日(九月十八日)尚書瑞常等與俄公使伊格那提也夫會談。俄方提出和約15款。

  11月1日(九月十九日)法軍退出北京,英軍自德勝門移住安定門。

  11月2日(九月二十日)法教士二人會晤文祥,願助中國攻剿太平軍,被拒。

  11月5日(九月二十三日)

  刊刻與英法和約,頒行全國遵照。

  北京天主教南堂交付法國主教管理。

  11月7日(九月二十五日)

  英公使普魯斯到達北京。

  上諭嚴命恭親王務將英、法公使親遞國書一事取消。

  11月8日(九月二十六日)

  英軍退出北京。

  命武備院卿恆棋辦理海口通商事宜,長蘆鹽運使崇厚以正四品京堂候補幫同辦理。

  11月14日(十月二日)

  欽差大臣奕與俄公使伊格那提也夫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准烏蘇里江以東屬俄,喀什噶爾通商,庫倫設領事。

  11月18日(十月六日)容閎與英教士楊篤信等人來到天京。

  11月19日(十月七日)伊格那提也夫會晤恭親王,提出贈送槍炮,派俄軍官來中國教導槍炮製造使用,並代運南漕。

  11月26日(十月十四日)恭親王照會普魯斯,申明該國使臣應由大皇帝自主召見,不能勉強。拒絕親遞國書。

  11月28日(十月十六日)北京天主教北堂交付法國主教管理。

  11月30日(十月十八日)恭親王照會布爾布隆,重申11月26日對英使之意見。

  12月2日(十月二十日)准允英人在漢口、九江通商。

  12月10日(十月二十八日)陳玉成在桐城掛車河戰役中失利。

  12月17日(十一月六日)

  以辦理各國和約完竣,優敘恭親王奕、大學士桂良、戶部左侍郎文祥等。

  北京東堂交付法國主教管理。

  12月28日(十一月十七日)太平軍三路大軍圍困曾國藩於祁門。

  12月30日(十一月十九日)命倉場侍郎成琦、吉林將軍景淳與俄使查勘中俄東界。

  是年,法國法蘭西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

  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

  1月13日(十二月三日)

  欽差大臣恭親王奕等提出《綜計全局折》,提出了「滅發捻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的戰略方針。

  1月16日(十二月六日)清政府委任英國李泰國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

  1月20日(十二月十日)

  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由恭親王奕、大學士桂良、戶部左侍郎文祥主理事務。

  天津開埠。

  2月8日(十二月二十九日)英國傳教士慕維廉到天京訪問。

  2月20日(正月十一日)捻軍在山東菏澤擊敗僧格林沁。

  3月1日(正月二十日)何伯命「深淘」艦長雅齡向太平天國提出八項要求。

  3月9日(正月二十八日)捻軍破河南朱仙鎮,進逼開封。

  3月17日(二月七日)捻軍在山東汶上再敗僧格林沁,進攻泰安,逼近濟南。

  3月18日(二月八日)長江北岸西征軍在陳玉成率領下,攻克湖北黃州府。

  3月21日(二月十一日)英國參贊巴夏禮與漢陽府縣議定漢口英租界。

  3月22日(二月十二日)

  英侵略者巴夏禮自漢口過黃州,上岸見英王陳玉成,阻止太平軍攻武漢。

  李世賢在江西浮梁至安徽婺源間敗左宗棠軍,左軍退回景德鎮。

  3月23日(二月十三日)天津海關啟征。

  3月25日(二月十五日)外國公使開始進駐北京。

  3月28日(二月十八日)英國提督何伯照會太平天國,勿令太平軍開入上海和吳淞100華里範圍之內,洪秀全不允。

  4月1日(二月二十二日)山東黑旗軍宋景詩部攻聊城。

  4月5日(二月二十六日)太平軍南部西征軍在李秀成率領下,攻克江西樟樹鎮。20日攻克吉安。

  4月23日(三月十四日)李世賢軍在樂平戰敗,遂不西進,轉而往略浙江。

  是月下旬,英王陳玉成率軍由湖北廣濟黃梅回援安慶。侍王李世賢率軍,由江西樂平入浙江。

  5月2日(三月二十三日)洪仁玕、林紹璋率太平軍再援安慶不利,師退桐城。

  5月3日(三月二十四日)李世賢部攻克浙江常山。

  5月10日(四月一日)鎮江開埠。

  5月28日(四月十九日)侍王李世賢率太平軍占領浙江金華府。

  5月29日(四月二十日)法使哥士耆與崇厚訂立天津紫竹林租地條款。

  6月8日(五月一日)赤岡嶺之戰,太平軍失利,靖東主將劉瑲琳次日被執,安慶保衛戰更加困難。

  6月12日(五月五日)貴州教案發生。

  6月15日(五月八日)李秀成軍攻克湖北武昌縣。

  6月30日(五月二十三日)英國人赫德代理總稅務司,開始把持中國海關。

  7月9日(六月二日)忠王李秀成率太平軍南路西征軍由湖北向浙江撤退。

  8月2日(六月二十六日)浙江平陽金錢會起義。

  8月7日(七月二日)英王陳玉成等率太平軍第三次兵援安慶受阻。

  8月21日(七月十六日)

  清軍攻陷潯州府,天地會大成洪德王陳開犧牲,「大成國」起義失敗。

  咸豐帝詔立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

  8月22日(七月十七日)咸豐帝病死熱河。皇太子載淳繼位,尊皇后鈕祜祿氏和生母皇貴妃那拉氏為皇太后。

  8月23日(七月十八日)

  陳玉成等率軍四次援安慶受阻。

  兩江總督曾國藩提出「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的主張。這標誌著洋務活動的開始。

  9月5日(八月一日)安慶被湘軍攻陷,太平軍守將葉芸來、吳定彩等2萬人戰死。洪秀全旋因安慶失守,將洪仁玕、陳玉成革職,朝政復歸洪仁發、洪仁達掌握,並開始大封諸王。

  9月14日(八月十日)御史董元醇上疏提出「暫請皇太后垂簾聽政」,那拉氏要輔政大臣照辦,肅順以「本朝無太后垂簾故事,令軍機處擬旨駁還」。

  9月16日(八月十二日)李秀成在江西河口會合石達開舊部童容海、朱衣點約20萬人,圍攻廣信府。

  10月4日(九月一日)清廷上東西兩太后徽號為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

  10月7日(九月四日)慈禧太后解除了載垣等人掌握的禁衛兵權,同時爭取了掌握京畿與直、魯重兵的兵部侍郎勝保和僧格林沁的支持,準備發動政變。

  10月12日(九月九日)廣東南海人民焚毀稅務所,進行抗稅鬥爭。

  10月21日(九月十八日)英法軍隊退出廣州。

  10月26日(九月二十三日)曾國荃湘軍占安徽無為,掠去太平軍軍糧2000餘石。

  10月29日(九月二十六日)太平軍范汝增部占浙江諸暨,以何文慶為首的蓮蓬黨響應太平軍。

  11月1日(九月二十九日)慈禧太后由熱河起行,持幼帝回京。

  11月2日(九月三十日)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發動祺祥政變,免去肅順等8人贊襄政務王大臣職務。

  11月7日(十月五日)詔改年號祺祥為同治,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以次年為同治元年。

  11月8日(十月六日)詔立斬肅順,戴垣、端華賜死,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革職,遣戍軍台。

  11月20日(十月十八日)清政府以曾國藩統轄蘇、皖、贛、浙四省軍務,所有四省巡撫提督以下各官,悉歸節制。

  11月26日(十月二十四日)太平軍范汝增部占奉化,規定五畝以下田賦免徵,五畝以上畝納米二斗。

  12月9日(十一月八日)太平軍李世賢部攻克寧波。

  12月27日(十一月二十六日)何伯命駐天京「狐狸」號艦長班漢,向太平天國提出四條無理要求。

  12月29日(十一月二十八日)李秀成率軍攻占杭州,次日攻克杭州滿城。

  是月,曾國藩設安慶內軍械所。

  是年

  山東濮縣、范縣長槍會起義;

  山東南部幅軍起義;

  山東鄒縣習文教起義;

  英國在上海設立匯川銀行。

  1862年(清同治元年)

  1月1日(十二月二日)漢口開埠。

  太平天國幼贊王蒙時雍、章王林紹璋、順王李春發照會駁斥英國侵略者的四條無理要求。

  1月7日(十二月八日)忠王李秀成分兵5路,再次進攻上海。

  1月13日(十二月十四日)上海官紳在洋涇浜成立會防局,專門對付太平天國革命。

  1月20日(十二月二十一日)美國傳教士羅孝全不告而別,從干王府溜上英國軍艦「狐狸」號去上海。

  是月,英、美、法三國擅自在寧波城外劃定外國租界。

  2月2日(正月四日)改良派黃畹(王韜)在蘇州上書太平天國官員劉肇鈞,論攻取上海等事。

  2月8日(正月十日)清政府批准上海成立中外會防局,借師助「剿」太平軍。

  2月12日(正月十四日)英王陳玉成派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由安徽穎州進軍河南,攻取新蔡。

  2月22日(正月二十四日)道員李鴻章募集地主武裝淮勇到安慶,由曾國藩按湘軍規程編制。

  2月25日(正月二十七日)英法軍及洋槍隊襲擊太平軍於上海浦東高橋,吉慶元陣亡。

  3月4日(二月四日)中俄《陸路通商章程》在北京訂立。

  3月16日(二月十六日)江蘇巡撫薛煥奏,洋槍隊兵勇作戰甚為得力,已取名為「常勝軍」,並續挑丁壯交華爾教演。

  3月17日(二月十七日)南昌教案爆發。江西省城投考生童搗毀天主教堂。

  3月18日(二月十八日)李秀成軍四路進攻上海。

  3月27日(二月二十七日)美商上海輪船公司成立,因系旗昌洋行創辦,故通稱「旗昌輪船公司」,以長江航運為經營的重點,是上海港第一家外商輪船公司。

  3月28日(二月二十八日)上海會防公所雇用英國輪船七艘到安慶接運李鴻章的淮軍,至5月2日,近7000名淮軍全部到上海。

  4月4日(三月六日)慕王譚紹光等人在上海西南羅家港王家寺與英法聯軍及華爾的「常勝軍」相戰,擊傷英海軍將領何伯。

  4月8日(三月十日)李鴻章率淮軍從安慶乘英輪抵達上海。

  4月15日(三月十七日)台灣天地會起義。

  4月17日(三月十九日)陳得才、賴文光自河南進軍陝西。

  4月18日(三月二十日)太平天國安徽巢縣、含山被清軍攻陷。

  4月29日(四月一日)上海法租界設立籌防公所。

  5月1日(四月三日)英法聯軍及「常勝軍」占領嘉定,大肆搶掠。

  5月10日(四月十二日)英法侵略軍與清軍攻占寧波。12日,攻陷青浦。

  5月11日(四月十三日)捻軍張宗禹入陝西與太平軍陳得才等聯合。

  5月13日(四月十五日)清軍荊州將軍多隆阿攻陷廬州,陳玉成走壽州。

  5月15日(四月十七日)陳玉成在壽州被苗沛霖誘擒。

  5月17日(四月十九日)

  英法軍隊進犯奉賢縣南橋鎮,法軍提督卜羅德被擊斃。

  忠王李秀成在太倉大敗清軍。

  5月22日(四月二十四日)扶王陳得才等率太平軍占領陝西渭南。西北回民在洪興、任武率領下在渭南、大荔起義。

  5月26日(四月二十八日)李秀成擊敗英法軍、常勝軍,攻克嘉定,第三次進軍上海。

  5月30日(五月三日)

  曾國荃湘軍進逼天京,紮營雨花台,天京第三次被圍。

  慕王譚紹光攻克湖州府。

  6月2日(五月六日)忠王李秀成率太平軍攻占淞江廣富林,擊敗英軍。

  6月9日(五月十三日)譚紹光攻克青浦,生擒常勝軍副領隊法爾思德。

  6月17日(五月二十一日)李秀成率太平軍再攻上海。

  6月19日(五月二十三日)李秀成自松江撤軍。

  6月20日(五月二十四日)太平軍叛徒、清將韋志俊攻陷安徽樅陽。

  6月22日(五月二十六日)忠王李秀成在蘇州召集會議,商討天京解圍之計。

  7月11日(六月十五日)

  京師同文館成立,英國人包爾騰為教習,徐樹琳為漢文教習,以培養翻譯人員。

  湘軍攻陷安徽寧國府。

  7月21日(六月二十五日)干王洪仁玕、輔王楊輔清襲擊天京雨花台曾國荃營,未成功。

  7月27日(七月一日)梯王練業坤攻克浙江諸暨包村。

  8月3日(七月八日)中俄雙方在新疆塔爾巴哈台舉行勘分西北邊界的談判。

  8月6日(七月十一日)忠王李秀成與楊輔清、黃文金、劉官芳等再會於蘇州,商討支援天京之事。

  8月10日(七月十五日)華爾洋槍隊與淮軍程學啟、郭松林部攻陷青浦。

  8月23日(七月二十八日)慕王譚紹光、主將蔡元隆進攻上海,占法華寺、靜安寺。

  8月27日(八月三日)李鴻章、華爾率軍擊敗太平軍譚紹光部。

  9月18日(八月二十五日)太平軍反攻寧波,戴王黃呈忠、首王范汝增重占慈谿,向寧波進軍。

  9月22日(八月二十九日)常勝軍領隊華爾,在浙江慈谿被太平軍擊斃。

  10月12日(閏八月十九日)清政府批准,左宗棠在浙江與法國侵略軍組成「常捷軍」,由法軍水師副將勒伯勒東以署浙江總兵名義統領。

  10月13日(閏八月二十日)忠王李秀成兵援天京,與清軍在雨花台一帶展開大戰,戰至11月26日,戰事失利。

  11月13日(九月二十二日)譚紹光部在青浦作戰中失利。

  11月14日(九月二十三日)西寧回民馬文義起義。

  11月18日(九月二十七日)常捷軍攻陷餘姚。

  11月26日(十月五日)石達開自四川高縣北上,搶渡金沙江,進逼四川敘州。

  12月1日(十月十日)太平軍自天京渡江,進北攻南。

  是年,山東淄川爆發劉德培起義。

  1863年(清同治二年)

  1月16日(十一月二十七日)總稅務司李泰國與英海軍軍官阿思本訂立統領清朝政府所置兵輪協定。

  1月17日(十一月二十八日)太平軍在紹興擊敗常捷軍,其統領勒伯勒東被擊斃。

  1月31日(十二月十三日)石達開軍自四川敘州入雲南境。

  2月7日(十二月二十日)扶王陳得才率太平軍占領陝西興安府。

  2月14日(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平軍擊敗進攻太倉的常勝軍。

  2月19日(正月二日)太平軍擊敗進攻紹興的英法軍隊,常捷軍統領達爾第福和英國參將定齡被擊斃。

  2月25日(正月八日)上海法軍提督伏恭以參將德克碑接統浙江常捷軍。

  3月2日(正月十三日)左宗棠軍攻陷浙江金華。

  3月13日(正月二十四日)重慶教案發生。

  3月15日(正月二十六日)英法軍隊攻陷浙江紹興,寧王周文佳率太平軍西走蕭山。

  3月19日(二月一日)欽差大臣僧格林沁攻陷捻軍根據地雉河集。

  3月25日(二月七日)英國少校軍官戈登接統常勝軍。

  3月28日(二月十日)清政府批准李鴻章等在上海、廣州設立學習外國語的廣方言館。

  5月2日(三月十五日)戈爾率領「常勝軍」攻陷太倉,大肆殺掠。

  5月11日(三月二十四日)忠王李秀成與捻軍聯合進攻安徽六安。

  5月12日(三月二十五日)石達開自雲南昭通府搶渡金沙江,入四川寧遠府。

  6月1日(四月十五日)戈登及淮軍攻陷崑山。

  6月11日(四月二十五日)翼王石達開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陷入清軍包圍。6月13日石達開命所部將士放下武器,同部下及其5歲兒子到洗馬姑清營「投誠」,幻想「捨命以全三軍」,結果被俘,所部太平軍全軍覆沒。

  6月20日(五月五日)李秀成自九洑州渡江回天京。

  6月25日(五月十日)

  上海美國租界劃定,其範圍位於蘇州河北岸,面積約為7856畝。

  7月11日(五月二十六日)上海《北華捷報》英文周刊登載洪秀全號召太平軍將士戰鬥到底的詔旨。

  8月2日(六月十八日)白齊文率部數百名,俘獲常勝軍「高橋」號輪船,併購得大量軍火,駛往蘇州,投太平天國慕王譚紹光。

  9月13日(八月一日)淮軍攻陷江陰,廣王李愷順率太平軍撤往常州。

  9月21日(八月九日)上海英美租界合併為公共租界。

  9月24日(八月十二日)馬化龍、穆生華回民軍攻下甘肅平涼。

  10月1日(八月十九日)忠王李秀成等率太平軍在蘇州寶帶橋大戰洋軍和清軍。

  10月2日(八月二十日)扶王陳得才等率太平軍西北遠征軍占領陝西漢中府。

  11月13日(十月三日)太平軍中之英人呤唎在上海附近俘獲常勝軍之「飛而復來」號輪船,改船名為「太平」號,駛往無錫,歸忠王李秀成。後在保衛無錫的戰鬥中,「太平」號繳獲清軍炮船51艘。

  11月15日(十月五日)李泰國總稅務司職務被革除,由赫德繼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

  11月30日(十月二十日)曾國藩委派容閎出洋購買機器,擬在上海建立機器廠。

  12月4日(十月二十四日)太平天國叛徒郜永寬等在蘇州刺殺慕王譚紹光,獻城投敵。

  12月6日(十月二十六日)李鴻章殺郜永寬等降將。

  12月12日(十一月二日)清軍攻陷無錫,太平天國潮王黃子隆殉難。

  是年

  沙俄在漢口創辦順豐磚茶廠,是俄國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工廠。

  天主教傳教士創辦上海聖芳濟書院。

  1864年(清同治三年)

  1月,李鴻章命英人馬格里成立蘇州西洋炮局,供應淮軍軍火。

  2月10日(正月三日)太平天國西北遠征軍自陝西南部由陳得才、藍成春、賴文光分三路東援天京。

  2月28日(正月二十一日)湘軍攻陷天京鐘山天保城要塞。

  3月1日(正月二十三日)常勝軍攻陷江蘇宜興。

  3月2日(正月二十四日)曾國荃率湘軍進軍天京太平門及神策門,天京被合圍。

  3月20日(二月十三日)淮軍攻陷浙江嘉興。

  3月31日(二月二十四日)

  太平軍大敗常勝軍於江陰,斃英國侵略軍252人,傷62人。

  法國洋槍隊與左宗棠軍攻陷杭州。

  4月27日(三月二十二日)清軍劉銘傳部、戈登的常勝軍猛攻常州。

  5月5日(三月三十日)台灣海關稅務司成立。

  5月11日(四月六日)戈登軍和淮軍攻陷常州,護王陳坤書殉國。

  5月13日(四月八日)清軍攻陷江蘇丹陽,太平天國格王陳時永等犧牲。

  5月17日(四月十二日)太平天國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梁王張宗禹圍攻河南信陽州。

  5月20日(四月十五日)英國議會辯論英國政府對太平天國政策,首相巴麥尊為其鎮壓太平軍辯護,受到議員白士德、賽克斯和立德爾等人駁訴。

  5月31日(四月二十六日)常勝軍於江蘇崑山解散,留洋槍隊300人、炮隊600人及「海生」輪船數十人。

  是月,上海中外會防公所撤銷。

  6月1日(四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病逝天京,終年50歲。

  6月4日(五月一日)上海租界會審理事衙門成立。

  6月6日(五月三日)洪秀全長子洪天貴福即位,為幼天王,時年16歲。

  6月13日(五月十日)賴文光、張宗禹進逼漢口,武昌、漢陽大震。

  6月20日(五月十七日)廣州同文館設立。

  7月1日(五月二十八日)上海出版的英文《北華捷報》擴充為《字林西報》改為日報。

  7月3日(五月三十日)曾國荃部湘軍攻占天京的保城。

  7月19日(六月十六日)太平天國都城天京陷落,清軍入城後「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湘軍」。忠王李秀成擁幼主洪天貴福衝出天京,亂軍中彼此失散。

  7月22日(六月十九日)李秀成在天京東南方山丁村被俘。8月7日李秀成在南京寫了《供狀》後被曾國藩殺害。

  7月24日(六月二十一日)太平天國堵王黃文金在浙江湖州(今吳興)擊敗清軍。

  8月6日(七月五日)英國在香港創辦滙豐銀行,1865年3月3日正式營業。

  8月24日(七月二十三日)陳德才、賴文光在湖北麻城敗於僧格林沁。

  8月28日(七月二十七日)湖州被清軍攻陷。幼天王、洪仁玕、黃文金走廣德,楊輔清走上海,去澳門。

  9月18日(八月十八日)太平天國啟王梁成富等占甘肅階州(今武都)。

  10月7日(九月七日)沙俄代表與清政府勘辦西北界事宜大臣明誼在新疆塔城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10月9日(九月九日)干王洪仁玕等部太平軍在江西廣昌失利,洪仁玕等被俘。

  10月14日(九月十四日)太平軍侍王李世賢部占領福建漳州。

  10月16日(九月十六日)常捷軍遣散。

  10月25日(九月二十五日)太平天國幼主洪天貴福等在江西石城被俘。

  11月7日(十月九日)陳得才部太平軍在安徽霍山黑石渡與敵作戰失利,部將馬融和等率7萬人投降僧格林沁,陳得才自殺殉難,馬融和被僧格林沁殺死。

  11月18日(十月二十日)清政府在南昌將洪天貴福凌遲處死。

  11月23日(十月二十五日)洪仁玕在寫了歌頌太平天國、痛斥外國侵略者干涉中國革命的《自述》後就義於南昌。

  12月7日(十一月九日)遵王賴文光、淮王邱遠才、捻軍牛洛紅等敗僧格林沁於襄陽東北。

  12月12日(十一月十四日)賴文光、捻軍張宗禹、任柱、陳大喜等再敗僧格林沁於河南鄧州。

  是月,捻軍與西北太平軍共推遵王賴文光為首領,繼續進行鬥爭。

  是年

  新疆回族、維吾爾族人民在天山東北起義反清。

  美國長老會教士狄考文在山東登州創辦蒙養學堂。

  英國在上海設立利生、利華、利升三家銀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