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近代通史(全十冊)> 第四章 太平天國起義和建都天京

第四章 太平天國起義和建都天京

2024-10-02 04:12:29 作者: 姜濤,卞修躍,虞和平;謝放等

  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國內的危機進一步加深。社會各階級之間,尤其是官民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各級官府,首先是州、縣的所謂「親民之官」,只知變本加厲地敲詐、勒索,把戰費與賠款的負擔轉嫁到廣大納稅者,尤其是貧苦農民頭上,致使他們的生活陷入絕望的境地。官府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激化了。早在1843年,即鴉片戰爭後不久,時任兩江總督的耆英向皇帝匯報說:「官與民,民與兵役,已同仇敵。……吏治日壞,民生日困,民皆疾視其長上。一朝有事,不獨官民不能相顧,且將相防。困苦無告者,因而思亂。「1847年夏,道光帝在接見即將赴四川按察使任的張集馨時,更把國家比喻成一所年深日久的大房子,「不是東邊倒塌,即是西邊剝落,住房人隨時粘補修理,自然一律整齊,若任聽破壞,必至要動大工」。他看到了清王朝統治危機日益顯露,卻提不出根本解決的辦法。立朝已兩百年的清王朝,此時已毫無振作的希望。儘管鴉片戰爭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盲目虛驕自大,但統治集團依然昧於天下大勢;極端的封建專制主義,又使得統治階級中的有識之士無法改革弊政,從而有所作為。為官清謹者但拘文法循資格,中下者更惰廢苟且,形成了「貪與廉皆不能辦事」的可悲局面。大局的敗壞,已非「隨時粘補修理」所能解決。底層社會,尤其是南方各地的社會動盪開始加劇。到了1850年,連綿不斷的反抗官府的起事,終於匯成以太平天國為中心的人民革命運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