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近代通史(全十冊)> 第八節 開眼看世界的人們

第八節 開眼看世界的人們

2024-10-02 04:12:25 作者: 姜濤,卞修躍,虞和平;謝放等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華民族近代苦難與恥辱的開端。以英國為首的西方殖民主義侵略者的隆隆炮聲,在擊滅了清王朝封建統治階級「天朝大國」迷夢,給中國社會經濟帶來巨大變化與災難的同時,也在客觀上為中國人推開了一扇觀察與了解「天朝大國」以外世界的門窗。中國在與西方世界屈辱的接觸過程中,也開始了步履維艱的近代化進程。站在中國近代史開端的中華民族有識之士和廣大中國人民,開始反思封建專制主義統治制度的沒落與腐朽,為維護民族尊嚴、捍衛國家主權,與西方侵略者展開了長期的不屈鬥爭,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民族強盛之途,開始了艱難的探索。

  一 從《四洲志》到《海國圖志》

  鴉片戰爭爆發前,清政府朝野上下閉目塞聽,對世界大勢無知到愚昧的地步,卻又偏偏妄自尊大地視當時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為夷狄,不屑於對那些踏著萬里波瀾來到中國追逐財富的西方商人投以必要的注意。在這種固步自封的氛圍中,清朝的統治者們全然沒有意識到,被他們視作蠻荒島夷的西方國家已經壯大到足以與自己抗衡,進而超越自己的地步。當馬戛爾尼的龐大使團來華時,時值幼年的道光帝即使沒有親眼目睹,也應有所耳聞;而在其青壯年時代,更應對同樣來自「英夷」的阿美士德使團的傲慢有所知曉。但是,當其接掌父輩留給他的江山社稷,成為大清皇朝的至上帝君之時,道光帝卻依然不知英夷之為何物。清廷之蒙蔽,於此已可窺豹。事實上,清王朝對外部世界拒絕了解的做法,在整個中英鴉片戰爭的進程中一直沒有發生變化。當英國人開著堅船、架著利炮,叩擊中國國門、肆行中國海疆、劫奪中國國土的時候,道光帝與他的臣子們自始至終都沒有弄清楚英夷們所為何來,所欲何求,一場關乎帝國未來命運、牽動其萬千子民身家性命的對外戰爭,就這樣稀里糊塗地打了近三年。其最終遭到慘敗的結果,已經成為歷史的事實,同樣也是合乎歷史發展邏輯的必然。

  被譽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在赴粵之前,對世界局勢變化的了解也許不會比清王朝其他封疆大吏們有太多的高明之處。但是,當其抱定「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的信念,南下廣東禁菸之際,即顯示出其較那些腸肥腦滿、顢頇昏蒙的朝野大員遠勝一籌的見識。為了推動禁菸鬥爭的深入發展與防備英國侵略者的武裝挑釁,他開始了對中國以外世界情況的主動了解,廣泛搜求西洋情報,並羅致譯員,對所能搜集到的有關西洋各國的消息情報進行摘譯。涉及西洋國情、中外交通、中西曆法、各國貨幣、鴉片產地種類、各國對中國禁菸的反應,以及地球儀、航海圖、地圖集、地理書等等,其無不悉心搜羅薈萃。在他的主持下,《澳門新聞紙》《華事譯言》《各國律例》《洋事雜錄》《四洲志》等先後匯譯,對其掌握夷情,有效地制訂禁菸方策,與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等的破壞禁菸活動進行鬥爭,整頓廣東海防以備敵人來犯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被革問後滯留廣州,曾于靖逆將軍奕山來粵時,為其籌劃御夷六策,其中依然有周密探訪夷情的建議。

  在林則徐主持編譯的眾多有關西洋情事的文獻著作中,以《四洲志》最為重要,對後世影響亦最大,被譽為「新地誌之嚆矢」。此書系據英人慕瑞著《世界地理大全》編譯而成,刊行於1841年,對當時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沿革、地理概況、山川河流、民情風俗、政治制度、物產稅餉、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種族隔閡等進行了介紹。出於現實的領導禁菸鬥爭的需要,《四洲志》中重點介紹了英、法、美國家的社會風情、政治制度、工藝製造、機械生產、對外貿易和西洋各國相互關係等,意在通過對這些殖民主義國家國情的了解,尋求在實踐中的禦敵之法。該書作為林則徐開眼看世界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較為系統的世界史地譯作,為閉塞已久的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戶。

  繼林則徐之後,魏源是又一位開當時先進的中國人主動了解西方世界之風的代表人物。魏源(1794-1857),原名遠達,字良圖,號默深,湖南邵陽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成進士,歷任知縣、知州。早年曾向著名的今文學家劉逢祿問學。鴉片戰爭時在浙江入戎幕,魏源先後為伊里布和裕謙的幕僚。但戰爭的失敗,很使魏源痛心疾首。他奮筆寫下了著名的《聖武記》,「溯洄於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才風俗進退消息之本末」。書成,凡14卷40餘萬言,1842年首由古微堂家刻刊出版,1844年和1846年又經兩次修訂重印。在書中,魏源針對當時西方國家的侵略威脅,初步闡述了他的「以夷攻夷」和「以彼長技御彼長技」等反侵略思想。魏源的另一部重要著作《道光洋艘征撫記》幾乎是與《聖武記》同時成書,又名《夷艘寇海記》《夷舶入寇記》或《英夷入寇記》,凡上、下兩篇,記事起於1838年鴻臚寺卿黃爵滋奏請嚴禁鴉片,迄於1842年《南京條約》的簽訂,對戰爭爆發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作了簡潔、系統、忠實的記述,認真分析了戰爭失敗的原因,總結了戰爭留下的教訓,是現存最早且較全面記載鴉片戰爭的史著。在書中,魏源憤怒地譴責了英國侵略者在戰爭中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燒殺淫掠的血腥罪行,無情地鞭撻了清廷的腐朽,嚴厲抨擊了道光帝和權臣們的內政不修、外事不明和妥協誤國,高度讚揚了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等愛國將領嚴行禁菸、堅決抗戰的光輝業績與民族氣節,熱情謳歌了三元里等地人民不畏強暴、奮勇殺敵、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同時,魏源通過對鴉片戰爭的分析和研究,再一次提出了「以夷制夷」的反侵略主張,而且進一步明確地提出向西方人士學習造船技術,使「西洋之長技盡成中國之長技」的思想。這些思想主張,在其編撰的《海國圖志》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還在鴉片戰爭進行期間,林則徐被革職後,於1841年秋遣戍途中在鎮江與魏源見面,將其主持編譯的《四洲志》及有關外國資料交給魏源,托他續為編輯。魏源遂以《四洲志》為基礎,廣搜中外著述,按區分國,增補整理,於1843年初編成《海國圖志》50卷,刊刻行世。其後,魏源又補入西南洋、希臘等四國,五印度總考,歐洲總沿革,北洋普魯士國、璉國(丹麥),外大西洋墨利亞(美利加)洲,以及南洋、西洋各國教門表,中國西洋曆法異同表,中國西洋紀年通表等,增至60卷,於1847年重刊於揚州。後又大加增補擴充,增為100卷,於1852年刊於高郵。百卷本《海國圖志》凡88萬字,附各種地圖75幅,西洋船炮器藝等圖式57頁。

  《海國圖志》較林則徐編譯的《四洲志》更為完善,是當時中國最為完備的世界史地知識巨著。在該書《敘言》中,魏源開宗明義地指出:是書之作,「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而在《籌海篇》中,他更具體地分析了鴉片戰爭失敗的教訓,提出了許多強國禦侮的辦法,其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話:「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全書匯集了當時所能得到的外國史地資料,由近而遠,按南洋、印度、非洲、歐洲、南北美洲,次第編排。由於當時英國是中國最主要的敵人,因此書中「志於英夷特詳」,共占4卷篇幅,以使國人對英國有更多的了解,而能更有效地抵禦其侵略。同時,魏源根據反侵略鬥爭的現實需要,在書中分類介紹了船炮、火輪船、地雷、水雷、望遠鏡等西洋技藝。百卷本中,有關西洋技藝的篇幅占12卷,輯錄有《鑄造洋炮圖書》《火輪船圖說》《地雷圖說》《攻船水雷圖說》《作遠鏡說略》《西洋用炮測量說》《火輪舟車圖書》《天文地球合論》等有關各種西洋船炮器藝圖說50多幅,使人們可以從中得到借鑑,獲得仿造西洋船炮的技術資料,從而也使他所提出的「師夷」的主張更加理性和具體。

  《海國圖志》是中國當時最重要的一部「開眼看世界」的巨著,在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和後來歷史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全書充滿愛國主義情懷,又飽含理性的睿智,對中國近代思想起到了巨大的啟蒙作用。而魏源在書中所提出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不僅在當時思想界和學術界產生了巨大的震撼,而且對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的興起和90年代維新變法思潮的勃興,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世紀50年代,此書傳到日本,竟出現了20多種翻刻本,對日本人了解世界及其維新運動也起了積極的作用。

  二 徐繼畬與《瀛環志略》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鴉片戰爭時期,除林則徐之外,另一位主動睜眼看世界的清政府封疆大吏,是五口開埠過程中,奉閩浙總督劉韻珂之命負責與英國領事交涉辦理福州開口通商事務、時任福建布政使的徐繼畬。

  徐繼畬(1795-1873),號牧田、松龕,山西五台縣人。1826年(道光六年)中進士,朝考獲第一名,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1836年外放任廣西潯州知府,次年升任福建延邵津道道員。1840年,英艦首度北犯,至廈門尋釁,徐繼畬調署汀漳龍道,駐漳州,調兵募勇,力主堅決抗英。1842年,擢兩廣鹽運使,旋授福建布政使。其與英國駐福州領事交涉開口通商事宜,即在布政使任內。1846年升任廣西巡撫,旋又改授福建巡撫兼署閩浙總督。1865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1869年致仕。從1838-1850年的10餘年時間裡,徐繼畬大部分時間都在福建供職。他在東南沿海做官期間,廣泛搜羅西人著作,「薈萃採擇,得片紙亦存錄勿棄。每晤泰西人,輒披冊子考證之,於域外諸國地形時勢,稍稍得其涯略。乃依圖立說,采諸書之可信者,衍之為篇。」五閱寒暑,十易其稿,撰成《瀛環志略》凡10卷,約15萬言,輯42幅地圖,於1848年刊刻出版。

  徐繼畬在《瀛環志略》的序言中明確指出,著書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當時海禁大開的局面而備當事者查考。他寫道:「方今聖澤覃敷,海外諸國鱗集仰流,帆檣萃集。其疆土之廣狹,道里之遠近,勢難已於諮詢。此說雖略,聊以為嚆矢之原。」《瀛環志略》全書以圖為綱,系統地介紹了當時世界上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理位置、歷史變遷、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簡況,內容豐富,敘述完備,尤重對各國重大政治事件、商務關係,特別是中英商務的考察。其中特別對當時中國人很少了解的南美洲、大洋洲及非洲都有所記述,對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介紹則更為詳細。在書中,徐繼畬用了將近一半的篇幅介紹歐洲及北美各國,每個歐洲國家的面積、人口、財稅和陸海軍規模都有具體數字。在敘述南洋、印度等有關史實時,徐繼畬則詳細敘述了這些國家和島嶼淪為西方列強殖民地的過程,意在起到自警警人的作用。

  在書中,徐繼畬還對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了富有意義的介紹與評論。他在該書卷七「英吉利三島」中論及英國議會制度時說:「國有公會所,內分二所,一曰爵房,一曰紳房……國有大事,王諭相,相告爵房,聚眾公議,參以條例,決其可否,復轉告鄉紳房,鄉紳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議,可行則上之相而聞於王,否則報罷。」在卷九「米利堅合眾國」一節中,他對美國「三權分立」的資本主義民主政體和總統選舉制進行了介紹,並稱譽創立美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總統華盛頓為「泰西古今人物之首」,認為他「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駸駸乎三代之遺意」,更稱讚美國「幅員萬里,不論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諸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言詞之中,予以很高評價。在當時中國尚處於對外部世界不甚了了、視西洋為夷狄的輿論環境中,徐氏對西洋諸國作出如是高度評價,確乎有立意高遠之見;而在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政治環境中,作為統治階級的一員,徐氏對西方世界的民主制度予以介紹,並大膽加以讚揚,更表現出其超人的膽識與非凡的胸懷。

  《瀛環志略》篇幅短小而精悍,選用資料完備而準確,敘述評論言簡而意賅。《瀛環志略》雖然在思想性上未能像魏源的《海國圖志》高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在如何應對西方列強入侵的問題上也未給出明快有力的回答,但該書在編排之得體、敘述之明晰、考訂之嚴謹、資料運用之準確方面,則更具特色。因此,此書仍不失為當時中國人研究與介紹世界史地的一部優秀著作。徐氏本人也因此書之故,由清邊疆督撫重臣躋身於近代放眼看世界的先進的中國人之列。

  除了上述的林則徐、魏源、徐繼畬等人及其著作外,以著書立說的方式,記錄中國人民的禁菸運動和鴉片戰爭的歷史,總結中國戰爭失敗經驗,研究西洋諸國局勢,論述中外關係發展脈絡,探索強國之策的還有梁廷枏、夏燮等人。梁廷枏在鴉片戰爭時期,積極參加反侵略鬥爭,林則徐至粵禁菸時,他曾為之規劃形勢,繪海防圖。在1849年廣州人民反英人入城的鬥爭中,梁廷枏也積極投入到戰鬥的行列,親至英國駐廣州領事館與英人交涉。其所著的《夷氛聞記》於1850年完稿,同樣也是一部體現高度愛國主義熱情,系統記載鴉片戰爭進程,歌頌中國軍民抗英事跡,總結鴉片戰爭失敗教訓的代表著作。夏燮的《中西紀事》動筆於鴉片戰爭戰敗之際,初刊於1859年,凡16卷;後又加以增補擴充,成24卷,刊行於1865年,是一部系統論述中外關係、記載兩次鴉片戰爭歷史的學術著作。

  站在中國近代史開端放眼看世界的人們,雖然受到時代的局限與知識的局限,其對世界範圍內的局勢與變化的認識還不完全準確全面,對封建專制主義腐朽統治的批判還不是十分深刻,對中國戰敗之因與師夷制夷的探索也未算精準完善,但是,他們同樣都懷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循著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尋求強國禦侮之策的時代主題努力地研究探索,熱情謳歌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鞭撻妥協與投降,譴責侵略者的暴虐兇殘,力圖衝破封建專制主義的禁錮,大聲疾呼了解世界,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先進技術,以維護國家的主權獨立,捍衛民族的尊嚴。其開風氣之先,洵為功不可沒。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