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

2024-10-02 03:57:52 作者: 范怨武

  一日之計在於晨。如果早上能早醒,且精神飽滿,我感覺這一天好像多出了幾個小時。

  想要達到這個目的,一般要早睡,比如晚上十點鐘開始睡。

  一年之計在於春,朋友說第一個季度如果業績可以的話,那麼一年的業績就好做很多。

  於人生而言,一生之計,就是青少年時期吧,少年時期對一個人而言,真的是最重要的年月,我一直在後悔,在青少年時期沒有讀更多的書。到了現在,我總覺得知識不夠用,想要再去學,一方面時間、精力不足,另一方面學力[1]又衰退。

  2020年初的時候,我覺得兒子出生以後,閨女上了幼兒園,我應該能有點空閒。於是我自信地約了兩部書稿,並自信地說九月開學後天天更新微信公眾號,我還自信地說要開月子調養培訓班。

  然而現實卻是這樣的:我一周大概是這樣過的,在深圳,我們家是四口人,我帶閨女睡一房,妻子帶兒子睡一房。

  周一、周三、周五早上的七點,我起床後洗漱,七點半叫醒閨女。她是各種磨嘰——穿衣服、扎辮子、擦臉、上廁所,沖一杯藥食同源的湯藥給她喝,時間很快到了八點左右,我推著一部小車把女兒送到幼兒園,約八點十分的時候,我繞到欄杆後一直盯著她慢悠悠走進課室才離開,這時約八點二十,然後我趕緊回小區,把她的小推車塞到我的後備廂,再開車到醫館上班。

  一般是八點四十五到八點五十左右,我吃上一份腸粉、一個叉燒包,再喝一杯西洋參靈芝石斛茶。之後開始接診,又是扎針又是開藥,一直會忙到近午後一點,然後洗手、消毒手機,跟同事說兩句話就回家。

  中午到家,停好車之後上樓,這個時候一般是一點半了,我趕緊洗澡,然後換一身家居服,再吃午飯,忙完一切約兩點多了。如果兒子沒睡,我就陪兒子玩會。感覺晃個神,閨女就要放學了。我四點二十接女兒,然後就得陪她玩會兒,一般在小區的遊樂場或附近的公園商場。

  六點多吃了晚飯,收拾完了之後就七點多了,又要給兒子洗澡,晚上九點多閨女要準備睡了,不過她磨磨蹭蹭地不肯睡,在這之前,要跟她玩一會遊戲,講一會故事,聊一會天……她有時十點睡著,有時十一點睡著。

  

  等他們好不容易都睡了,可能我還要吃點東西再睡。終於有一點自己的自由時間了,又捨不得睡,不知不覺,時間過得很快,可能會熬到十二點半才睡。

  次日早上還得七點左右起床。我也想每天都午睡,然而這是不允許的,我已經一兩年沒怎麼午睡了。

  每周的周二、周四早上又要當司機,帶母子倆去早教班或者我自己帶著去上課——再過幾天兒子就滿一周歲了,上周已經開始他的早教課時光。

  到了下午四點之後,我仍然要重複著周一、周三、周五的節奏。

  終於到周末了。你以為我可以輕鬆一點?不存在的。女兒的好多同學已經開始上課外班了。妻子也趕緊給女兒報了個班。

  周六上午,母女倆去上課,我帶兒子一晃,很快就是下午了。下午的時候,我帶女兒去上英文早教課——女兒在一歲多時報的早教課還有四十多節課沒上完。下課了就能回家嗎?不存在的,我又要帶著她到公園或商場玩一兩個小時。

  終於到周日了,我可以休息一下了嗎?那不可能的!我早上八點起床,弄點早餐,女兒快九點的時候起床,她吃吃喝喝、磨磨蹭蹭到十點了,接著就要出門玩了,那可不是我單純地盯著她玩,而是我得參與她的玩,跑啊,攀爬啊,可刺激了,一玩就是一整天。

  中午回家吃了點東西,又接著出去玩,到家都五六點了,女兒還纏著媽媽一直玩,打著瞌睡還要玩。

  等女兒睡了,我終於可以寫一點東西了,除了記錄平時的醫案和思考,我還要寫出版社的約稿,但是總是感到力不從心。我還想開培訓班,但是精力真的不夠用。

  我想多寫點文章,你看我這麼隨便寫就知道了,我哪有什麼時間寫,其實我是想吐個槽而已,我並沒有抱怨什麼的,帶孩子是累,兩娃真是一加一大於二,耗的精力比一個娃多太多了,但是也各種樂在其中,看著孩子長牙,學走路,叫爸爸媽媽,給我踩背,吻我的臉,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幫我們擺好拖鞋,給我們貼創可貼,太多讓人幸福的地方了。

  這半年,一方面我想寫書稿,一方面想把事業做好,一方面又想把孩子陪好,總是分心,看書的時候想著寫稿子,寫稿子的時候想著門診的患者處方,擬處方的時候想著練針,練針的時候想著陪孩子,陪孩子的時候又想著看書,心思不能定在一處。

  其實我這樣的狀態,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現在處於孩子的發展關鍵期,應以陪孩子為第一要務,其他的推後,人無再少年,我希望她們姐弟倆過得開心,有個一生都會回味的童年,人的一生其實都在尋找安全感——講到這裡我稍展開一點了,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這個好奇心是為了探索未知。因為「未知」自帶恐怖效果,孩子一出生是混沌狀態的,他沒有自我,沒有「我」的概念。慢慢地,他的神識開始凝聚,用色聲味觸去感觸世界,慢慢有了一個「我」的輪廓。「我」的周邊,全是「未知」,是「黑」色的,所以孩子出生後,用他能操控的手去摸,嘴去啃,去感觸世界,去開「黑」,擁有越多的「知」,就能消除越多的恐懼,這是安全範圍的建立。

  等孩子慢慢地大了一點,他去爬,去跳,去摸,去嘗盡一切——可能是探知世界,形成自己的秩序——且是孩子理解的安全的秩序,這就是秩序敏感期要來了。

  你會發現孩子脾氣變得古怪,他的筷子一定要那樣放,餅乾的第一口一定要從哪個角度啃,一定要先穿襪子再穿褲子,睡覺一定要抱著某個娃娃,出門一定要戴某頂帽子,只要不順心就發脾氣。

  家長不理解孩子,一個勁地催他做這做那,其實你哪知道他吃餅乾一定要是完整的,你給他的缺了個角;其實你哪知道,你先給他穿了上衣後再穿褲子,而他不是這麼認為的——很多時候都是你破壞了他認知世界的秩序。當他感覺這個世界不是他認識的了,他肯定要哭。

  孩子之所以哭,是除了哭他沒有別的辦法,他吵也吵不過你,話都說不了一整句,除了哭還能幹啥?

  其實人的一生都在秩序敏感期中,你難道沒有嗎——可能你睡覺前一定要喝一口水,可能你吃完飯後一定要用漱口水,可能出門前一定要反覆數次檢查門有沒有鎖好,可能你吃飯前一定要「洗一下杯碗筷」,吃外賣前一定要打開視頻App,這些都是秩序。如果不做可能心裡就不安。

  成年人可以自我排解安全感的問題,而孩子呢?唯有哭而已——孩子的不安就是恐懼,恐極生怒,不能反抗反擊,只能哭。怒火無處而發則生風,風會以各種形式表現,最多的表現就是眨眼,因為肝開竅於目,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幫孩子去建立正確的秩序感。

  記住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你不要覺得穿衣服這麼簡單——孩子要學會自己穿衣服可能要花上一年的時間。他的大腦沒有大人那麼多線程,他一次可能只能掌握一個秩序,所以只能慢慢來,一個習慣一個習慣地慢慢養成,前面六年不要指望孩子學成什麼天才,養成好習慣並且讓他建立良好的秩序才是關鍵。

  孩子的好奇心是一直有延續性的,他在學會說整句話之前,可能會以各種動作為主——咬、啃、爬、跳、摸等,等會說話了,他就會問為什麼,用語言去探索世界的邊界。

  我某天陪女兒上課,上完課坐公交車回家,一路上,女兒問我公交車上所有的標識的意思——她問,這個標識是什麼意思呢?我說這是禁止扶門的標識,就是不要摸門軸的意思,因為停車後門會打開,會夾到手。

  她再問,那個標識是什麼意思呢?我說是小心碰頭,就是走路的時候看好車頂,腦袋不要撞上去了,會疼。

  她問的所有問題,我全都回答了,我突然就自豪起來了。我回憶起來,這一個多月,她只要路上見到有標識,就一定會問我是什麼意思。

  我在公交車上突然明白她不是突然變成愛問為什麼的,其實她愛問為什麼是她好奇心的一個延續而已,只是她以前不會說整句話。而現在她擁有了語言能力了,終於可以表達出來了。

  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家長一旦說「不准這樣做,你馬上那樣做」命令的語氣強迫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孩子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家長說的那樣做的方式,不符合他建立的安全秩序,他會慌。

  家長在教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多解釋一句為什麼要那樣做,一定要及早地這麼做。否則,如果晚了,往後再補救這些,就要花更多的時間,有些孩子可能要花一生去補救,而我們家長要做的無非就是幫孩子去探索世界,去建立那一份安全感而已。

  孩子心安了就會不生怒,無怒則不起肝風。

  [1].學力:指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簡稱。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識、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方面的能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