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做自己的中醫> 為什麼產後出汗這麼難治

為什麼產後出汗這麼難治

2024-10-02 03:56:08 作者: 范怨武

  多汗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常見了。

  

  汗是觀察陽氣動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征。

  汗往哪走,透過出汗的現象看本質,其實是陽氣往哪走。

  我通常都是以舉例的方式來講,不想涉及個人,而是以某種類型的患者稍微展開來講。

  所以,我通常以門診常見的病例來舉例,並且是難以詳盡地說完的,只是以我目之所及而言,不求全,只求真。

  第一類汗——衛虛汗(漏汗)

  這一類汗是涼的,味道是淡的,它可以是細汗,也可以是豆大的汗,可以是滲出的,也可以是流淌的。出汗的部位多在頭、項和後背。

  出完汗後,人是虛弱的,是怕風冷的,白天坐著自己就出汗了,或者勞累了就出汗,看個電視、看本書或者做一道練習題,可能就出汗了,總之不能受累。這類汗,以白天出為主,睡著了,陽氣潛藏了,反而能緩解,當然了,也不排除白天晚上都出的,這是衛虛極了。

  毫無疑問,這一類汗是虛汗,可以是衛氣虛,進一步可以是肺氣虛,再進一步也可以是陽氣虛。

  透過現象看本質,陽氣的狀態如何?它在體表固攝不住汗,又擋不住外面的風,是個廢物了,這個汗是漏掉的。

  本病主要的治療原則是加強衛氣的功能,即能固汗,又能擋風。處理這類問題,有很多方子,如桂枝湯、黃芪桂枝湯和桂枝加附子湯等,或者四君子湯加山藥、防風,或玉屏風顆粒或龍牡壯骨顆粒等。

  這一類出汗,雖然是衛虛,其實是肺氣也虛,追究肺虛的根本還是在脾虛,再追究脾土,其實是腎陽命火不生脾土。衛氣生於脾胃,宣發於肺到皮毛,其根又在腎。所以,衛虛之人多怕冷。

  第二類汗——濕熱汗(蒸汗)

  這一類,汗是熱的,潮乎的,黏手的,酸臭的,多數時間汗量比較大。出的部分多在前胸、肚皮及整個後背,出汗多在全身肌肉豐厚的地方,以及最常見的手足心部。

  汗是什麼?汗的真正功能是散熱,是排污。散熱,散了熱氣;排污,散了濕氣。汗在這裡,這時就是排濕熱的作用。

  濕熱多從中焦產生,另外會跑到肝經。

  濕熱,多會從中焦所管轄的部位出汗,但無論如何,熱是要向全身輻射的,全身出是應該的。

  最常見的,就是吃飯、喝熱水、吃辣的出汗,稍微運動出汗。

  為什麼?

  濕熱的人,中焦脾胃已經夠熱了,要出汗來散熱了,這時,你又吃熱食吃辣椒,加重了脾胃的熱,中焦就受不了了,只有加大出汗量來散熱。脾主肌肉,所以肌肉也散濕熱,你一運動,肌肉又產熱,熱上加熱,受不了了,必須出汗才行。肌肉藏濕熱的人,容易肌肉酸痛,特別是下雨天。另外,濕熱的人,天氣一悶,手腳心非常熱,出汗。相對來說,這類人胃口也大,怕熱。

  這類汗的處理,針對脾胃的濕熱來處理就可以了,比如三仁湯、甘露消毒丹、杏仁滑石湯、白虎加術湯、溫膽湯等。

  另外,這類人不忌口是不行的。

  第三類汗——肝氣汗[1](神經病一樣的汗)

  這一類的出汗最難搞。這汗說不定什麼時候出,多數時候是突然一陣烘熱,就出了一陣大汗,可以是豆大的汗,一滴滴滑落。皮膚有時像螞蟻咬,有時像針扎,有時還鼓起一粒粒的紅疹。

  最讓人痛苦的是,這汗說出就出(情緒激動,可以出汗;安靜休息,可以出汗;開心可以出汗;悲傷可以出汗);還喜歡在腋下出汗或私處出汗;吵架時,一邊吵一邊出汗;上班要是需要高度集中精神,也是會出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凡因為些事而焦慮出汗者,也可以歸為這一類。

  出完汗後,人會覺得有一種虛脫感。畢竟汗為心液,也為津液(在內為津液,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在外為汗)。

  肝火旺盛會出汗,這是核彈的汗,大範圍的熱。

  肝氣鬱結會出汗,這是聚光的汗,小範圍的熱。

  腎陰不足,不能滋養肝木,枯木易燃,肝火就上來了,有火就有熱,有熱就要散,散熱必出汗。這類多伴有咽干,飲水不能解,大便乾燥等。可用當歸六黃湯、滋水清肝飲、麥味地黃丸或一貫煎等——以肝腎為核心。

  有肝氣鬱結,肝氣凝聚,如放大鏡聚集陽光,也如放大鏡看待世間萬物,什麼事都看不開,看不開就凝聚,一凝聚就生熱,雖然是個小燈盞,那也是熱,一樣要散,散就出汗。這類多伴有胸悶氣短、乳房乳頭脹痛,少腹脹痛。可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芍甘湯、十六味流氣飲或一味桑葉等——以肝為核心。

  母病及子,肝木生心火,煩躁,多夢,易醒,心神不寧,可用梔子豉湯、黃連溫膽湯、上焦宣痹湯、甘麥大棗湯、天王補心丹等——以心為核心。

  這一類,在情緒緊張時,手心也多會出汗。雖然是肝氣亂竄,其實涉及的是心肝腎。

  這三種汗,我畫了個圖[2],大致表達了我的意思。

  以下討論相對具體的。

  我雖然只列舉了三種汗,肯定是還有其他證型的汗,但我在臨床上見得最多的就是這三種。

  在兒科上,你看盜汗,一問,小孩還有自汗;你看自汗,一問,小孩晚上還盜汗。你以自汗、盜汗來治療,就很容易失手。

  小孩雖然臟腑清靈,但是,在社會物質豐富的情況下,吃得五臟都污濁的不在少數。

  小孩出虛汗,一吹風就感冒,怕冷,手腳冰涼,這是衛氣虛沒錯,你補可以,於是你補花膠、燕窩之類,這些東西滋膩,不生痰濕才怪,補出濕熱,漚在中焦,結果成了什麼呢?手心潮熱汗黏,一吃飯就大汗,一玩一跑動就一身汗。這汗一出,又感冒了,反覆無常。還有的常給孩子亂補黃芪、黨參或蟲草之類的,這些吃進去就是無形之熱啊。

  所以,你明白了嗎?這小孩,不僅僅是脾虛,還脾實。

  這你就傻了吧?

  脾氣虛沒錯,脾里還有濕熱這個實,你補的沒消化掉的濕和熱,所以,這個病治起來就複雜了。給小孩治療起來,必須要考慮到虛和實兩個方面才行。

  加上小孩越來越大,脾氣越來越急躁,晚上一哭鬧,這就是撩起了肝火,易驚厥,還有肝氣汗夾在裡面。這種情況,治療起來是非常棘手的。

  講講產婦的汗,我是看得太多了。

  衛陽虛,汗多怕冷——極怕冷,四肢關節冷痛,不能接觸涼水。

  濕熱,多數產前產後猛然進補過多而引起——脾胃無法運化,完全化不掉,漚成濕熱,全身出黏臭汗,一吃飯喝水就出汗。

  肝氣汗,這個因為產後抑鬱又狂躁而起——各種不開心的事情,都會引起肝氣鬱結後肝鬱化火,一陣一陣地烘熱出汗。

  三種汗,混在一起,讓人吃盡苦頭。

  怕冷,就去補,一補,熱汗出來,就咽痛,出汗吹風,就感冒,加重怕冷。病了,易生氣,性情大變,又急出汗,又吹風,又感冒。各種惡性循環,人生進入絕望中。

  所以,身體有問題,也不要亂補,因為並不是你吃了東西就能補進去的,補不好就會適得其反,引起更嚴重的問題。所以,有問題,要及早地找到醫生治療,而不是自己瞎琢磨、亂補。

  [1].《西溪書屋夜話錄》說肝氣、肝火、肝風,三者同出而異名。意思是這三者,雖然叫法不同,但其實都是肝用出現問題,就是肝不能正常條達疏泄,郁則為氣,氣聚化火,火熱生風,三者沒有明顯的邊界,不能截然區分,筆者私下統一稱為肝氣。肝氣有風相,善行而數變,時隱時現,肝風中有含有肝火,肝火要外泄,就會出汗,筆者稱之為肝氣汗。

  [2].本書的設計師根據本書作者畫的圖進行了重新設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