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安皇帝上

2024-10-02 03:31:47 作者: 華杉

  永初元年(丁未,公元107年)

  1 春,正月初一,赦天下。

  2 蜀郡邊界外的羌族部落歸附漢朝。

  3 二月二十五日,分割清河國部分土地,封皇帝的弟弟劉常保為廣川王。

  4 二月二十八日,司徒梁鮪薨逝。

  5 三月初二,日食。

  6 三月初八,永昌郡邊界外僬僥族(傳說中的矮人國)陸類等部落全部歸附漢朝。

  7 三月十三日,葬清河孝王於廣丘,由司空、宗正主持喪事,禮儀比照東海恭王。(看來沒有批准他葬在母親墓旁的請求。東海恭王劉強,和劉慶一樣,都是被廢的皇太子。)

  

  8 自從和帝國喪之後,鄧騭兄弟時常居住在宮禁中。鄧騭不想久居宮中,連連請求回家住,太后允許。夏,四月,封太傅張禹、太尉徐防、司空尹勤、車騎將軍鄧騭、城門校尉鄧悝、虎賁中郎將鄧弘、黃門郎鄧閶皆為列侯,食邑各萬戶,鄧騭以決定皇帝人選的定策之功,再加封三千戶。鄧騭及諸弟辭讓,不被批准,就逃避使者,繞道前往皇宮大門,上書自陳,前後五六次,太后才批准。

  9 五月初三,擢升長樂衛尉魯恭為司徒。魯恭上言說:「以前的制度,立秋之後,才開始審理輕刑罪犯,從永元十五年以來,提前到孟夏(夏季第一個月,即四月,事見上卷),於是刺史、太守據此在盛夏時節徵召農民,拘留審問,拖延時日,對上冒犯天時,對下傷害農業。按照《月令》,『孟夏斷薄刑』,意思是說,輕罪已經改正,不要長期羈押,趕緊判決。臣愚以為,如今孟夏之制,可以仍然執行這個法令。其他審案決獄,都放在立秋之後。」

  又上奏說:「孝章皇帝為了三正之微(孝章皇帝詔書:《春秋》敬重『三正』,慎重『三微』,從現在起,十一月、十二月不許處決囚犯,僅在十月處決。周朝以十一月為正月,商朝以十二月為正月,夏朝以一月為正月,這是『三正』;這時萬物蟄伏在冰凍的大地之下,正處在微弱之時,所以又叫『三微』。),定律著令,判決都在冬至之前,而如今小吏不能與國同心,十一月抓捕的死刑罪犯,不問曲直,直接處決,就算是有冤案,也無法更正。可以下令,凡是要判死刑的,延期到十一月底再判。」

  朝廷全部聽從。

  10 五月初六,下詔封北海王劉睦的孫子、壽光侯劉普為北海王。

  11 九真郡邊界外夜郎蠻夷,率全部人員和土地,皆歸附漢朝。

  12 西域都護段禧等雖然保住了龜茲,但是道路阻塞,檄書都無法送到朝廷。公卿們商議認為:「西域阻遠,又經常背叛,吏士屯田,費用之大,沒有盡頭。」六月二十二日,朝廷撤銷西域都護,派騎都尉王弘徵調關中兵前往,迎接段禧及梁慬、趙博,與伊吾盧、柳中兩地屯田士兵回來。

  【柏楊曰】

  自公元73年東漢朝廷收回西域,歷時僅三十五年,就再次全部喪失。五百年後的公元7世紀,中國再返西域時,西域已是另一個面目。

  【華杉講透】

  這三十五年的西域,差不多就是「班超的西域」,因為有班超,東漢收回了西域。也因為班超的離去,東漢失去了西域。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班超這樣的人,如果遇上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的時代,就是「王者」的人選。沒有王天下的時代機會,他在西域也做出了「名世者」的事業。名世者,就是可以用他來命名一個時代的人,公元73年到107年,就是西域的「班超時代」吧!下一次中國重返西域是五百年後,班超不就是五百年才出一個的英雄嗎?

  13 燒當羌酋長東號之子麻奴,當初跟隨他的父親來投降歸附漢朝,居住在安定。投降歸附的各個羌族部落,分布在各郡縣,都被當地官吏和豪強役使,愁怨累積。後來王弘西迎段禧,要徵調金城、隴西、漢陽的羌族騎兵數百上千人,郡縣官員緊急徵調派遣。羌人害怕是派他們去屯田,回不來了,行軍到酒泉,不斷有叛逃的。諸郡官府則發兵追捕,甚至推倒他們居住的廬帳房舍。於是勒姐部落、當煎部落的大酋長東岸等人更加驚恐,遂同時奔逃潰散,麻奴兄弟於是與族人一起向西出塞。滇零和鍾羌等部落大肆寇掠,阻斷了隴坻道路。當時羌族歸附已經很久,沒有兵器盔甲,就拿著竹竿木枝來替代長矛,背著案板作為盾牌,舉著銅鏡,反射陽光,遠看假裝是兵器刀鋒。但是,郡縣官員懦弱,也不敢制伏他們。六月二十七日,皇上下詔赦免羌族各部落聯結謀叛的罪名。

  14 秋,九月初一,太尉徐防因為災異和寇賊被免職。三公為天災負責而被免職,徐防是首例。九月初二,司空尹勤又因為大雨水災被免職。

  【仲長統《昌言》曰】

  光武皇帝對於數次發生皇帝失去權柄的情況深為慍怒,憤恨強臣竊取國君的權力,所以矯枉過正,不把權柄授給下屬,雖然設置三公,但三公沒有實權,政事都由尚書負責。自此之後,三公之職,也就是個擺設而已。但是,政事如果搞不好,又譴責三公。而權力呢,都漸漸轉移到外戚家族去了。受到寵愛信任的,只剩皇帝的左右近侍宦官,這些人再引進他們的私黨,內充京師,外布州郡,顛倒賢愚,買賣選舉,奴役地方,貪殘欺民,騷擾百姓,激怒蠻夷,招致叛亂,離心離德,怨氣並作,陰陽失和,三光(日、月、星)虧缺,怪異數至,害蟲食稼,水旱為災,這都是貴戚宦官的胡作非為所致,卻反而指責三公,以致到了處死、免職的地步,這真是足以讓人叫呼蒼天,號啕泣血!

  再者,從漢朝中期開始,選擇三公,務求清廉謹慎、循規蹈矩、熟悉典故的人,這些人,不過是像婦女守婦道一樣,都是平平之輩,哪裡有能力居於這樣的高位呢!

  形勢既然如此,選的人又沒有能力,卻指望三公為國家建立功勳,為人民做出政績,那不是距離太遠了嗎?

  當初文帝對鄧通,可以說是至愛!但是宰相申屠嘉仍然可以傳喚鄧通,威脅要誅殺他。對宰相的尊崇信任到了這個高度,其他左右小臣哪有敢亂來的?而到了近世,外戚、宦官,如果找大臣辦事,沒給他辦,他心懷不滿,就立即可以陷大臣於不測之禍,大臣還敢規正他們嗎?

  從前的三公,得到的授權很大,而出了問題,對他們的責備卻很輕微。如今反過來,沒有權力,責任卻很大。光武帝把三公的權力剝奪,而現在奪得更乾淨。光武帝不給皇后家族威權,而數代之後,這規矩卻沒了,到底是親疏不同吧!

  如今的國君,如果能授權給三公,讓他們負起責任,如果他們在高位上,卻做了危害人民的害人精,他們舉薦任用的官員,也沒有賢德,讓百姓不安,爭訟不息,天地多變,人物多妖,然後才可以讓他們分擔罪責吧!

  15 九月十三日,下詔:太僕、少府裁減黃門鼓吹(皇家樂隊,編制一百四十五人)人數,將名額轉給羽林軍(編制羽林左監八百人,右監九百人)。馬廄中的馬,不是天子乘輿所經常駕馭的,都減少一半飼料。其他各種工程,除非宗廟園陵用途的,全部停止。

  16 任命太傅張禹為太尉,太常周章為司空。

  大長秋(皇后近侍宦官)鄭眾、中常侍蔡倫都掌握權勢,干預朝政。周章數次進諫直言,太后不聽。當初,太后因為平原王劉勝長期臥病,又貪圖殤帝尚在襁褓之中,就抱養殤帝為自己兒子,立為皇帝(皇帝越小,太后越能長期掌權,可見鄧皇后之德,也僅表現在皇帝在世的時候,皇帝一死,她做了太后,就恢復「正常」了)。等到殤帝駕崩,群臣認為劉勝的病並不是絕症,都心向劉勝。太后因為之前沒有立劉勝,怕他怨恨自己,於是迎立劉祜。周章認為人心並未歸附,密謀關閉宮門,誅殺鄧騭兄弟以及鄭眾、蔡倫,劫持尚書,廢太后於南宮,封皇帝為偏遠封國國王,而立劉勝為帝。事情被察覺,冬,十一月十九日,周章自殺。

  17 十一月二十日,下詔給司隸校尉、冀州、并州刺史,說:「百姓因為謠言,相互驚擾,拋棄原住地,老弱相攜,窮困於道路。你們各自派出各部官吏,到現場曉諭民眾,如果願意回歸本郡的,由官府發給公文;不願意回去的,也不強迫。」

  18 十二月十八日,擢升潁川太守張敏為司空。

  19 下詔命車騎將軍鄧騭、征西校尉任尚率領北軍五校營及諸郡兵五萬人,屯駐漢陽,以防備諸羌。

  20 這一年,十八個郡國地震,四十一個郡國發大水,二十八個郡國發生大風、雨雹。

  21 鮮卑酋長燕荔陽到宮門朝賀。太后賜給燕荔陽王爵印綬、三匹馬拉的紅色馬車,命他居住在烏桓校尉所駐紮的寧城附近,開設邊塞貿易市場。又在洛陽修築南、北兩座質館(接受投降的蠻夷部落送來的人質),鮮卑一百二十個部落,都各自派酋長的兒子來做人質。

  永初二年(戊申,公元108年)

  1 春,正月,鄧騭抵達漢陽。諸郡兵馬還未集結完成,鍾羌部落數千人在冀西擊敗鄧騭軍,殺數千人。梁慬從西域回來,這時正好到敦煌。朝廷下詔,命梁慬就地留下,救援諸軍。梁慬到張掖,擊破諸羌族部落一萬多人,能逃脫的不過十分之二三,再進軍到姑臧,羌族酋長三百餘人都到梁慬處投降。梁慬撫慰他們,並遣送他們回各自故地。

  2 御史中丞樊准因為各郡國連年發生水災、旱災,人民飢餓困苦,上書說:「請下令太官、尚方、考工(掌製作器械)、上林池籞(籞指帝王禁苑,上林苑有十池監)等各官員,根據實際需要,儘量裁減不必要的東西。五府(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要儘量減少官員編制和在京師營造各建築工程的工匠。再者,受災的郡,百姓凋殘,恐怕不是賑濟所能解決的,雖有賑濟之名,實際上沒有什麼用。可以依照武帝征和元年的先例,派遣使者,持節慰安,將特別睏乏的人,遷徙到荊州、揚州等糧食豐收的郡。現在雖然西方有戰事,但還是應該優先處理東方人民之急。」

  太后聽從了樊準的意見,將公田分給貧民,即刻擢升樊准與議郎呂倉為守光祿大夫(即試用光祿大夫,掌顧問應對,無常事,唯詔令所使)。二月二十九日,樊准前往冀州,呂倉前往兗州,賑濟災民,流民才得以死裡逃生。

  3 夏,天旱,五月初一,皇太后巡察洛陽各官衙,到達若盧獄(若盧是少府的屬官,以其儲藏和冶鑄兵器的職能而得名,內設有監獄),親自審問犯人。洛陽有一個犯人,實際上沒有殺人,但是被屈打成招,身殘體弱,用竹床抬來見太后,畏懼旁邊的官吏,不敢說話,將要抬走的時候,舉頭好像又想說什麼的樣子。太后察覺,喊他回來,親自詢問,得到全部真相。即刻逮捕洛陽縣令下獄抵罪。太后回宮,還走在半路上,一場及時雨從天而降。

  4 六月,京師及四十個郡國發大水,並有大風、冰雹。

  5 秋,七月,太白星進入北斗星。

  6 閏七月,廣川王劉常保薨逝,無子,封國被撤除。

  7 癸未日(閏七月無此日),蜀郡邊界外的羌族舉土內附。

  8 冬,鄧騭派任尚及從事中郎(車騎將軍帳下參謀)、河內人司馬鈞率諸郡兵馬與滇零等數萬人戰於平襄,任尚大敗,死者八千餘人,羌人於是聲勢大振,朝廷無法制伏。湟中諸郡縣,糧價漲到一萬錢一石,百姓死亡不可勝數,而運輸艱難。

  前任左校令(將作大匠下屬官員,領本署工徒修造宮室、宗廟、陵園、道路等工程)、河南人龐參,之前因為犯法,被關進若盧監獄,教他的兒子龐俊上書說:「目前西州流民擾動,而徵發不絕,又水災不止,地力難以恢復,再加之以大軍,疲之以遠戍,農業勞動力消耗於運輸,資財耗竭於徵發,田地得不到開墾,莊稼無人收割,讓人焦急得搓手擦掌,一籌莫展。今年如此,明年又有什麼希望呢?百姓力盡,不能再多承受了。臣愚以為,萬里運糧,遠攻羌戎,不如休兵養士,等敵人自己疲敝。車騎將軍鄧騭,應該振旅還師,留征西校尉任尚,督促涼州士民,遷徙到三輔地區居住(龐參放棄涼州的提議,就從這封奏書開始),停止徭役,讓他們能夠從事農業生產;停止繁多的賦稅,讓他們能夠積累資財。這樣,男人耕種,女人紡織。然後養精蓄銳,等待羌人疲敝鬆懈的時候,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則邊民之仇得報,敗軍之恥得雪矣!」

  奏書遞上去,正趕上樊准上書推薦龐參,太后於是從監獄中將龐參直接擢升,拜為謁者,派他去督導三輔各軍屯。

  十一月二十九日,太后下詔,鄧騭還師,留任尚屯駐漢陽,負責各軍的調度。又遣使召拜鄧騭為大將軍。鄧騭抵達洛陽,派大鴻臚親自迎接,中常侍到郊外慰勞,親王、公主以下,都在道旁迎候,榮寵顯赫,震動京師內外。

  【胡三省曰】

  鄧騭西征,無功而返,當引罪求自貶以謝天下。反而據勢持權,冒受榮寵,他自己於心能安嗎?君子以此知道他不能善終了。

  9 滇零自稱天子,在北地招集武都參狼部落,以及上郡、西河諸羌族部落,阻斷隴西道路,寇掠三輔,南入益州,殺死漢中太守董炳。梁慬受詔,本該屯駐金城,聽說羌人入寇三輔,即刻引兵前往攻擊,轉戰於武功、羌陽之間,連戰連捷,羌人這才稍稍退散。

  10 十二月,廣漢邊界外的羌族參狼部落投降(與武都參狼同種,只是居住地不一樣)。

  11 這一年,十二個郡國發生地震。

  永初三年(己酉,公元109年)

  1 春,正月初九,皇帝加元服,赦天下。(劉祜本年十六歲,行加冠成人禮。)

  2 派騎都尉任仁率領諸郡屯兵救援三輔,任仁數戰不利。當煎、勒姐諸部落攻陷破羌縣,鍾羌部落攻陷臨洮縣,生擒隴西南部都尉。

  3 三月,京師洛陽發生大饑荒,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三月初二,公卿們到宮門前謝罪。詔書回答說:「大家務必要想著改過向善,彌補我沒有做好的地方。」

  4 三月十二日,司徒魯恭被免職。

  魯恭兩次高居三公之位,下屬擢升到卿、郡太守位置上的,有數十人之多。但是,跟他學習的學生,老了也得不到舉薦,以致有人產生了怨恨。魯恭知道後,說:「學問得不到講習,那是我該擔憂的。至於你們想要得到舉薦,你們自己家鄉官員,不也有舉薦之權嗎?」魯恭始終不肯有所表示,但是也不借題發揮。學生跟著他學習,他一定反覆考核審問,對理義精粗,一定刨根問底,學成之後,向他們道歉,把他們送走。學生們都說:「魯公的道歉和議論,不可虛得。」

  5 夏,四月初七,擢升大鴻臚、九江人夏勤為司徒。

  6 三公認為,國用不足,上奏建議官吏人民如果繳納錢財糧食的,可以根據繳納數量的多少,得封為關內侯、虎賁、羽林郎、五官(也是郎官)、大夫(光祿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諫議大夫)、官府吏(各部門官吏)、緹騎(執金吾下屬緹騎二百人)、營士(五校營士官)等各個級別的官員。

  【柏楊曰】

  這是東漢王朝第一次開始賣官。

  7 四月二十五日,清河愍王劉虎威(皇帝劉祜的弟弟)薨逝,無子。五月初七,封樂安王劉寵的兒子劉延平為清河王,作為清河孝王劉慶的後裔。

  8 六月,漁陽烏桓部落與右北平胡人部落進攻代郡、上谷。

  9 漢人韓琮跟隨南匈奴單于入朝,回去之後,遊說南單于說:「關東(函谷關以東)水災,人民因飢餓幾乎死盡,我們正好可以發動攻擊。」單于信了他的話,於是造反。

  10 秋,七月,海島張伯路等入寇濱海九郡,殺死郡守級二千石官員以及縣令。朝廷派御史、巴郡人龐雄督導州郡地方部隊出擊,張伯路等人乞降,不久又叛逃集結。

  11 九月,雁門烏桓部落率眾王無何允與鮮卑酋長丘倫等人,以及南匈奴骨都侯一共七千騎兵進攻五原郡,與太守戰於高渠谷,漢兵大敗。

  12 南匈奴單于在美稷包圍中郎將耿種。冬,十一月,任命大司農、陳國人何熙為代理車騎將軍,中郎將龐雄為副手,率領五營(野戰部隊,北軍五營: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及邊郡兵合共兩萬餘人,又下詔命遼東太守耿夔率鮮卑部落及諸郡兵一起出擊,任命梁慬為代理度遼將軍。龐雄、耿夔攻擊南匈奴薁鞬日逐王,將他擊破。

  13 十二月初五,九個郡國地震。

  14 十二月十九日,天苑星旁出現孛星。

  15 這一年,京師及四十一個郡國大雨成災,并州、涼州發生大饑荒,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16 太后認為天地陰陽不和,兵禍數起,於是下詔:年終宮廷衛士移交換班時,廢除遊戲作樂。宮廷驅鬼逐疫或求雨祭祀的逐疫童子,編制減少一半(從一百二十人減到六十人)。

  永初四年(庚戌,公元110年)

  1 春,正月,在舉行元旦朝會時,撤除樂隊,取消充庭車(每逢大朝會,在庭院陳列乘輿、法器、車輦,稱為「充庭車」,因為大饑荒,不再陳列)。

  2 鄧騭在擔任大將軍時,頗能推舉賢能之士,舉薦何熙、李郃等進入朝廷任職,又聘請弘農人楊震、巴郡人陳禪等在大將軍幕府任職,天下人都稱道他。楊震早年父親去世,家境貧苦,勤奮好學,熟悉歐陽高所註解的《尚書》,又能博覽群書,通達其意,諸儒稱他為「關西孔子楊伯起」。楊震開館收徒,教書二十餘年,不接受州郡官員禮聘。周圍的人都說他,年紀大了,再不出來做官就遲了,而楊震意志更加堅定。

  鄧騭聽說後,馬上提拔他。這時楊震已經五十多歲,先後擔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去東萊上任的路上,經過昌邑,之前他所舉薦的荊州茂才王密正好做昌邑縣令,夜裡懷揣著黃金十斤去送給他。楊震說:「老朋友了解你,你卻不了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夜裡也沒人知道。」楊震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人知道呢?」王密慚愧退出。

  楊震後來又轉任涿郡太守,他為官公正廉潔,自己的子孫經常以蔬菜為食;行不乘車,都是步行。有的老朋友勸他開置一些產業,楊震不肯,說:「把清官子孫的名聲傳給子孫,不是已經很豐厚了嗎?」

  【華杉講透】

  儒家修為,講究「慎獨」,就是在別人看不見,也聽不見,只有自己一個人的隱微之處,也保持戒慎恐懼,不要犯錯,這就是「戒慎不睹,恐懼不聞」。楊震和王密,此時已經不是「慎獨」,而是有兩個人在,這就留下了「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千古名句。

  3 張伯路再次攻打郡縣,殺死郡守、縣令,黨眾越來越多。朝廷下詔,派御史中丞王宗,持節徵發幽州、冀州諸郡軍隊,合共數萬人;又徵召宛陵縣令、扶風人法雄為青州刺史,與王宗一起征討。

  4 南單于包圍耿種數月,梁慬、耿夔在屬國(移民區)故城斬殺了他的部將。南單于親自迎戰,又被梁慬打敗。南單于於是撤退到虎澤。

  5 正月二十一日,朝廷下詔,朝廷官員及州、郡、縣官員全部按等級降薪。

  6 二月,南匈奴進攻常山。

  7 滇零派兵進攻褒中,漢中太守鄭勤率軍進駐褒中。

  任尚部隊久出無功,而民間田土拋荒,於是朝廷下詔,命任尚率領官民撤退到長安,遣送南陽、潁川、汝南籍士兵復員回鄉。

  二月初十,首次在長安設置京兆虎牙都尉,在雍縣設置扶風都尉,和西漢時期三輔都尉編制一樣。

  謁者龐參向鄧騭建議:「邊郡居民中因貧困無法生存的,建議遷徙到三輔地區。」鄧騭贊同他的意見,想放棄涼州,全力應付北邊,於是集會公卿商議,鄧騭說:「比如兩件衣服都爛了,用一件去補另一件,總還有一件好的。否則,兩件都保不住。」

  郎中、陳國人虞詡對太尉張禹說:「大將軍的策略,有三個不可:先帝開疆拓土,萬般勞苦,才平定這片土地。如今為了小小勞費,全部放棄,這是第一個不可。放棄了涼州,三輔地區就成了邊塞,先帝園陵孤單在外,沒有安全保障,這是第二個不可。諺語說:『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烈士武臣,多出涼州,民風壯猛,熟悉兵事。如今羌、胡不敢入據三輔而成為我們心腹之患,就是因為有涼州在後。涼州士民之所以推鋒執銳,冒著箭雨巨石,衝鋒陷陣,父死於前,子戰於後,沒有反顧之心,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大漢忠臣。如果國家拋棄他們的土地,人民安於故土,不願遷徙,必定伸長脖子抱怨說:『中國棄我於夷狄!』就算赴義從善之人,也不能沒有怨恨。假設他們卒然起謀,趁著天下之飢敝,海內之虛弱,豪雄相聚,量才立帥,揭竿而起,驅氐、羌為先鋒,席捲而東,朝廷就算有孟賁、夏育為卒,姜太公為將,恐怕也不能抵禦。如此,則函谷關以西,園陵舊都,都不再為漢朝所有,這是第三個不可。商議的人,還說什麼破衣服可以保留一件,我看這是一個惡瘡,不斷潰爛,沒有止境。」

  張禹說:「我沒想到這一層!如果不是你的話,差點敗壞國事!」

  虞詡接著對張禹說:「收羅涼州豪傑,命州牧、郡守將他們的子弟送到朝廷,各府衙分別任用數人,對外是重用他們的子弟,酬答他們的功勳,對內也是扣為人質,防止他們叛變。」

  張禹非常讚賞虞詡的策略,重新召集四府高級會議,大家全都聽從虞詡的提議。於是擢升西州豪傑為各地方官府掾屬,又拜各州牧、郡守子弟為郎官,以安慰他們。

  鄧騭由此厭惡虞詡,想用法律陷害他。這時,朝歌縣盜賊寧季等數千人攻殺縣令等以下官員造反,聚眾作亂多年,州郡都不能鎮壓,於是任命虞詡為朝歌縣令。朋友們都替他憂心,虞詡笑著說:「事不避難,這是臣子的職責。不遇上盤根錯節,怎麼能顯出刀刃的鋒利呢?這正是我立功之時!」虞詡剛剛到任,就去拜謁河內太守馬稜(朝歌縣屬河內郡)。馬稜說:「你一個儒生,應該在朝廷參謀,現在去朝歌,我很為你擔憂!」虞詡說:「這些盜賊,就像狗群、羊群一樣聚在一起,只不過求溫飽而已,您不用擔心!」馬稜說:「此話怎講?」虞詡說:「朝歌在韓、魏交接的地方,背靠太行山,前臨黃河,離敖倉(天下第一糧倉)不過百里,而青州、冀州流民以萬計,賊眾不懂得占領敖倉,開倉招募流民,再攻占軍械庫,據守成皋,截斷天下右臂,可見他們沒什麼見識謀略,不足為憂。只不過他們氣勢正盛,暫時難以爭鋒。兵不厭詐,我只請求您放寬對我的授權,不要以常法拘束我的行動就行!」

  虞詡到任,先設三等標準,招募壯士,自掾吏以下,各自舉薦自己知道的人才:從事過搶劫的,為上等;傷人偷盜的,為中等;不務正業的,為下等;一共招募了一百多人。虞詡擺設酒宴招待,全部赦免他們的罪,然後派他們混入盜賊當中,引誘盜賊搶劫,再埋伏軍隊,伏兵殺了數百人。又派會縫衣服的窮人加入盜賊隊伍,為賊眾縫製衣服,將彩線縫在衣服上。當盜賊出入市鎮時,就會被官吏識別逮捕。賊眾由此驚惶鳥散,都說神明和他們作對,朝歌縣全部平定。

  【華杉講透】

  如果你想講一個歪理,就打一個比方。鄧騭打了一個比方,說兩件衣服都破了,放棄一件,才能補好一件,否則損失兩件。這兩件破衣服,好有道理!但是他和國家西部邊境、北部邊境的形勢,到底有什麼關係呢?什麼關係也沒有!但是滿朝君臣,都被他說服了。

  虞詡才真正講出了形勢分析和應對策略,結束之時,他也沒忘了還一個比方回去,說那是一個膿瘡,爛起來沒完。

  詞語就是召喚。當說兩件破衣服的時候,就把兩件破衣服的場景召喚到大家眼前,大家就都去想那兩件破衣服的事兒。當說那是一個膿瘡的時候,大家就看見了膿瘡,必須及時治療了。

  世間的道理或理論,凡是打比方的,都要謹慎!

  道理是人講的,講得對,就是人優秀;講得不對,就是人不行。虞詡只是為國家建言獻策,但是因為他的建議推翻了領導的意見,反而得罪了領導,領導就要置他於死地。這是一件很苦惱的事情,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開會時意見不一致的,很快就成了敵人,因為意見被否決的一方,不僅面子被傷害了,他的實際影響力、威信,他在更上一級領導心目中的估值,都會下降,他的損失也是很明確的,是不是對公司有利,他也顧不上了,總之是對他不利。

  8 三月,代理車騎將軍何熙率軍到達五原郡曼柏縣,突然得了急病,不能前進,派龐雄與梁慬、耿種率領步騎兵一萬六千人攻打虎澤,各部隊徐徐向前推進。單于看見諸軍並進,大為恐怖,回頭質問韓琮:「你不是說漢人死光了嗎?這些是什麼人?」於是遣使乞降,龐雄接受。單于脫了帽子,光著腳,對著龐雄等跪拜,自稱死罪。朝廷於是赦免了他,仍像過去一樣對待他。單于歸還所搶掠的男女,以及被羌族人擄掠並轉賣入匈奴的漢人一共一萬餘人。這時,何熙去世,朝廷即刻拜梁慬為度遼將軍。龐雄回京,被任命為大鴻臚。

  9 先零羌部落又進攻褒中,鄭勤想要出擊,主簿段崇進諫說:「羌虜乘勝而來,銳不可當,應該堅守,等待時機。」鄭勤不聽,堅持出戰,結果大敗,死者三千餘人,段崇及屬下官吏王宗、原展,與敵人格鬥,跟鄭勤一起陣亡。

  金城郡府遷移到襄武縣。

  10 三月初四,杜陵(宣帝陵園)起火。

  11 三月初九,九個郡國地震。

  12 夏,四月,六個州發生蝗災。

  13 四月二十三日,赦天下。

  14 王宗、法雄與張伯路連續作戰,連戰連捷。正趕上赦書頒到,張伯路認為官軍並未解除盔甲,不敢歸降。王宗召集刺史及諸郡太守一起商議,都認為應該出擊。法雄說:「不對,兵凶戰危,勇不可恃,沒有必勝之人。賊眾如果乘船入海,深入海島,就很難攻打他們了。既然有赦令,可以罷兵以慰誘其心,他們一定會解散,然後再想辦法,可以不戰而定。」王宗贊同他的意見,於是罷兵。賊眾聽說後,大喜,於是歸還之前所擄掠的人。這時,又發現還有東萊太守所部士兵還未解甲,賊眾又驚慌起來,遠遁遼東,逃到一個海島上。

  15 秋,七月初三,三個郡水災。

  16 騎都尉任仁與羌族交戰,屢戰屢敗,而且軍紀敗壞,士兵放縱不法。朝廷下令將任仁用囚車押送到京師,交廷尉審理後,下獄處死。

  護羌校尉段禧去世,朝廷任命之前的校尉侯霸接任,移居張掖。

  17 九月初三,益州郡發生地震。

  18 皇太后的母親新野君生病,太后到母親家裡,接連住了幾天,三公上表力爭,太后才回宮。

  冬,十月二十三日,新野君薨逝,太后派司空主持葬禮,禮儀規格與東海恭王相同。鄧騭等人請求辭職為母親服喪,太后不想批准,問曹大家(班昭)意見。曹大家上書說:「妾聽說謙讓之風,德莫大焉。如今四位舅舅深執忠孝,引身自退,如果以邊境有戰事的緣故,拒而不許,那麼,如果以後稍有差錯而被指責,則今日謙讓之名不可再得了。」太后於是批准。

  服喪期滿後,太后下詔,讓鄧騭重新入朝輔政,並加封之前他們推辭掉的爵位,鄧騭等叩頭,堅決不接受,太后才作罷。於是下令鄧騭等四人參加御前會議時,位次在三公之下,特進及列侯之上,當國家有大事需要商議時,就到朝堂與公卿們參謀。

  19 太后下詔:被流放到日南郡的陰皇后家族,全部返回故鄉南陽,並發還其資財五百萬。

  永初五年(辛亥,公元111年)

  1 春,正月初一,日食。

  2 正月初七,十個郡國發生地震。

  3 正月初十,太尉張禹免職。

  正月甲申日(柏楊註:甲申日是初五,而事件在初十之後,應有誤),擢升光祿勛、潁川人李脩為太尉。

  4 先零羌進攻河東,一路挺進到河內,百姓驚恐,很多人南奔渡過黃河。朝廷下詔,派北軍中候朱寵率領五營士兵屯駐孟津(黃河渡口),又下詔命魏郡、趙國、常山、中山等地修繕塢堡偵察所六百一十六所。羌軍聲勢轉盛,而邊疆各郡郡守及縣令大多是內地人,沒有守土戰鬥的意志,爭相將郡縣衙門轉移到安全地帶以避寇難。三月,朝廷下詔,將隴西郡遷移到襄武,安定郡遷移到美陽,北地郡遷移到池陽,上郡遷移到衙縣。百姓眷戀故土,不願意跟著遷移,於是官府下令割掉他們的莊稼,拆毀他們的房屋,夷平他們的營壘、圍牆,毀壞他們的存糧。當時連續旱災,又遇上蝗災、饑荒,百姓再被驅逐搶奪,流離分散,一路死亡,有的拋棄老弱,有的淪落為人仆妾,死亡超過三分之二。

  朝廷再次任命任尚為侍御史,在上黨郡羊頭山擊破羌軍,然後朝廷撤銷了孟津屯軍。

  【華杉講透】

  地方官不是本地人,和本地人民沒有血肉聯繫,人民眷戀鄉土,他們卻想逃跑。人民不願逃跑,願意作戰,他們就沒有理由逃跑,沒法向朝廷交代了。所以他們就干出毀莊稼,毀房屋,毀百姓存糧,逼著百姓逃跑的事。

  5 夫余王進攻樂浪。高句麗王宮和濊貊入侵玄菟。

  6 夏,閏四月十九日,在涼州、河西四郡實行大赦。

  7 海賊張伯路再次進攻東萊,青州刺史法雄擊破之。賊眾逃回遼東,遼東人李久等一同將張伯路斬殺,於是州界平靜。

  8 秋,九月,漢陽人杜琦與弟弟杜季貢、同郡人王信等與羌族通謀,聚眾占據上邽城。冬,十二月,漢陽太守趙博派刺客杜習將杜琦刺殺。朝廷封杜習為討奸侯。杜季貢、王信等率領部眾據守樗泉營。

  9 這一年,九個州發生蝗災,八個郡國大雨。

  永初六年(壬子,公元112年)

  1 春,正月十一日,下詔說:「凡所供應的新鮮蔬菜,大多不是本季節所產,或者是覆以屋棚,晝夜燒火,強迫它生長;或者是剛剛發芽,就從土中掘出,並沒有什麼味道,卻讓它夭折;這難道是順應時氣,化育萬物之道?古書上說:『不是那個季節的東西,就不要吃。』(《論語》:『不時不食。』)從今天開始,供應宗廟祭祀及宮廷食用的菜蔬,都要到了季節時令才上。」由此減少蔬菜供應二十三種。

  2 三月,十個州發生蝗災。

  3 夏,四月乙丑日(四月無此日),司空張敏被罷免。四月初七,任命太常劉愷為司空。

  4 下詔:建武元功二十八將(雲台二十八將,東漢開國功臣)的子孫,有封國撤銷的,全部恢復繼承。

  5 五月,旱災。

  6 五月二十五日,下詔,中二千石以下,一直到黃綬(二百石、三百石、四百石)各級別官員,兩年前全體減薪的,如今全部恢復原來的俸祿。

  7 六月二十一日,豫章郡員溪原山崩塌。

  8 六月初十,赦天下。

  9 侍御史唐喜征討漢陽賊王信,將其斬殺。杜季貢逃亡,投奔滇零。這一年,滇零死亡,兒子零昌即位,零昌年紀尚小,同族人狼莫為他出謀劃策,任命杜季貢為將軍,率軍屯駐丁奚城。

  永初七年(癸丑,公元113年)

  1 春,二月丙午日(本月無此日),十八個郡國發生地震。

  2 夏,四月二十九日,平原懷王劉勝薨逝,無子,太后立樂安夷王劉寵的兒子劉得為平原王。

  3 四月三十日,日食。

  4 秋,護羌校尉侯霸、騎都尉馬賢在安定打擊先零部落的分支牢羌,斬首俘虜一千人。

  5 蝗災。

  元初元年(甲寅,公元114年)

  1 春,正月初二,改元。

  2 二月二十四日,日南郡(越南東河縣)地裂,長一百餘里。

  3 三月初二,日食。

  4 朝廷下詔,派軍隊屯駐河內郡的三十六處山谷要衝,各處全都修築塢堡及防禦工事,設置鳴鼓,以備羌寇。

  5 夏,四月初七,赦天下。

  6 京師及五個郡國發生旱災、蝗災。

  7 五月,先零羌進攻雍城。

  8 蜀郡夷人進攻蠶陵,殺死縣令。

  9 九月十三日,太尉李脩被罷免。

  10 羌族酋長號多,與其他部落聯軍抄掠武都、漢中,巴郡蠻夷板楯部落協助朝廷軍救援。漢中五官掾(郡太守自署屬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員缺,則署理或代行其事,無固定職務。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與功曹史相上下)程信率領郡兵與板楯聯合將羌軍擊破。號多遠逃,截斷隴西道路,與零昌聯合。侯霸、馬賢與號多戰於枹罕,再次將他擊破。

  11 九月十三日,任命大司農山陽人司馬苞為太尉。

  12 冬,十月初一,日食。

  13 涼州刺史皮楊在狄道攻擊羌軍,皮楊大敗,八百餘人戰死。

  14 這一年,十五個郡國發生地震。

  元初二年(乙卯,公元115年)

  1 春,護羌校尉龐參以恩信招誘諸羌,號多等率眾投降。龐參送他到京城朝見。朝廷賜給號多侯爵印綬,再遣送他回去。龐參將治所從張掖遷回令居,河西道路再次暢通。

  2 零昌分兵進攻益州,朝廷派中郎將尹就征討。

  3 夏,四月二十一日,立貴人滎陽人閻氏為皇后。皇后性格妒忌,後宮李氏生皇子劉保。皇后毒殺了李氏。

  4 五月,京師旱災,河南及十九個郡國發生蝗災。

  5 六月初二,太尉司馬苞薨逝。

  6 秋,七月二十八日,任命太僕、泰山人馬英為太尉。

  7 八月,遼東鮮卑人包圍無慮縣,九月,又攻打夫犁營,殺死縣令。

  8 九月三十日,日食。

  9 尹就攻打羌黨呂叔都等,蜀人陳省、羅橫響應招募,刺殺了呂叔都,二人皆封侯,並賞賜金錢。

  10 朝廷下詔,令屯騎校尉班雄屯駐三輔。班雄,是班超之子。任命左馮翊司馬鈞代理征西將軍,督導關中諸郡兵八千餘人。龐參率領羌、胡兵七千餘人,與司馬鈞分道並進,攻打零昌。龐參軍抵達勇士縣東,被杜季貢擊敗,龐參撤退。司馬鈞獨自挺進,攻克丁奚城。杜季貢率部假裝逃跑。司馬鈞令扶風人仲光等收割羌人莊稼。仲光等違背司馬鈞命令,散兵深入,中了羌人埋伏。司馬鈞在城中,怒而不救。冬,十月十三日,仲光等兵敗,全軍覆沒,死者三千餘人。司馬鈞撤退。龐參未能按軍令抵達,稱病回師。兩人都被朝廷召回,下獄,司馬鈞自殺。

  當時,度遼將軍梁慬也因其他事被控下獄。校書郎中、扶風人馬融上書,說龐參、梁慬有智謀,有能力,應該讓他們戴罪立功。朝廷下詔,赦免龐參等人。任命馬賢替代龐參,任護羌校尉。重新任命任尚為中郎將,替代班雄,屯駐三輔。

  懷縣縣令虞詡對任尚說:「兵法云:『弱的不去攻打強的,地上跑的不去追那天上飛的。』這是自然之勢。如今羌虜都是騎兵,日行數百里,來如風雨,去如絕弦,用步兵去追,自然是追不上。所以雖然屯兵二十餘萬,曠日無功。我為使君想了一個計策,不如撤銷諸郡兵,讓他們每人出錢數千,每二十人購買一匹馬,這樣可得一萬騎兵。以萬騎之眾,逐數千之虜,追尾掩截,其道自窮,便民利事,大功可立!」任尚即刻向朝廷匯報,用虞詡的計策,派輕騎擊杜季貢於丁奚城,破之。

  太后聽說虞詡有將帥之略,任命他為武都太守。虞詡前往赴任,羌眾數千在陳倉崤谷設伏準備攔擊。虞詡得知後隨即停軍不進,揚言:「上書請兵,援兵到了再走!」羌人聽聞,就分兵去旁邊縣邑搶掠。虞詡見羌兵分散,日夜兼程,每日急行軍一百餘里,煮飯時讓士兵們每人做兩個灶;第二天,做四個,每天加一倍,羌兵不敢進逼。有人問道:「當初孫臏減灶,而您增灶。兵法要求日行軍三十里,以防不測,而您日行二百里,這是為何?」虞詡說:「敵人兵多,我們兵少,如果我們走得慢,就被他們追上;我們急速前進,他們就不知道我們到了哪裡。敵人看見我們每天煮飯的灶都在增加,必定認為援軍不斷在加入,兵多行速,他就不敢來追。孫臏減灶,是示弱,我是示強,形勢不同的緣故。」

  到了武都郡,兵不滿三千,而羌兵有一萬多。圍攻赤亭數日。虞詡下令軍中,強弩不要射擊,只用小箭。羌兵以為漢軍箭力弱,射不到他們,於是集中兵力猛烈進攻。虞詡等他們攻上來,下令每二十張強弩集中射敵人一個,發無不中。羌人大為震駭,紛紛撤退。虞詡即刻出城奮擊,多所殺傷。

  第二天,虞詡集合全部士兵,從東門出城,繞一圈又從北門進來,換了衣服再從東門出去,北門進來,如此迴轉數圈,羌人不知道來了多少兵,更加恐懼。虞詡算計著敵人要撤退了,又秘密派遣五百人在羌人將要渡河的淺水處設伏,羌虜果然大舉撤退過河,漢軍趁機進攻,大破之,斬獲甚眾,羌眾由此散敗。虞詡於是考察地勢,修築營壁一百八十所,召還流亡的人民,賑濟貧民,開通水運。虞詡剛到任時,谷價一石要一千錢,鹽一石八千,戶口一萬三千。虞詡在任三年,米價一石八十錢,鹽一石四百,戶口增加到四萬戶,家家富足,一郡平安。

  【華杉講透】

  《孫子兵法》,虞詡運用得爐火純青。「能而示之不能」,實強而示之弱,實弱而示之強。孫臏減灶,是引誘龐涓輕兵來追;虞詡加灶,是嚇唬羌兵不敢來追。兵法要求日行軍三十里,不能行軍百里,是輜重跟不上,交通線維護不了,而虞詡的大本營在前面,輜重也在前面,他不需要後面的交通線。到了守城的時候,故意用小箭,不用強弓,這是「用而示之不用」,等敵人以為箭射不到他們,靠近了,再用強弓,二十張弓射一個人,壓倒性投入,更是天才!這也是形成局部優勢,集中優勢箭力,打出威力恐怖的狙擊!

  繞城進出遊行的戲法,又是兵不厭詐。等到最後,算計著羌人要撤退了,再來一個「擊其惰歸」,他用兩千多兵,就平定了羌人的叛亂。

  虞詡用兵真如神!

  11 十一月初九,十個郡國發生地震。

  12 十二月,武陵澧中蠻夷造反,州郡將之討平。

  13 十二月二十八日,司徒夏勤被罷免。

  14 十二月二十九日,任命司空劉愷為司徒,光祿勛袁敞為司空。袁敞是袁安三子。

  15 前虎賁中郎將鄧弘去世。鄧弘為人儉樸,研究歐陽高註解的《尚書》,在皇宮中教授皇帝。有司奏請追授鄧弘為驃騎將軍,位特進,封西平侯。太后追思鄧弘的心愿,不加贈位、衣服,只是賜錢一千萬,布一萬匹。鄧弘的哥哥鄧騭還是堅辭不受。朝廷下詔,封鄧弘的兒子鄧廣德為西平侯。將要下葬,有司又上奏,徵調五營輕車騎士護靈,禮儀和當年霍光相同。太后不准,僅以白蓋雙騎,門生挽送(白蓋雙騎,兩匹馬拉的靈車,是平民葬禮。千石以上官員用黑綢覆蓋,三百石以上官員用黑布,二百石以下及平民用白布)。後來,因為鄧弘是帝師,地位重要,朝廷下詔把西平的都鄉劃出來,封鄧廣德的弟弟鄧甫德為都鄉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