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平皇帝下
2024-10-02 03:30:09
作者: 華杉
元始三年(癸亥,公元3年)
1 春,太皇太后派遣長樂少府夏侯藩、宗正劉宏、尚書令平晏去面試那些女子,回來匯報說:「安漢公的女兒深受道德教化,有窈窕之容,應該承天序,奉祭祀。」太師孔光、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左將軍孫建、執金吾尹賞、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劉歆以及太卜、太史令,都戴上鹿皮帽,穿素色衣裳,舉行儀式,共同卜筮(卜是用龜甲,筮是用蓍草),都說:「龜甲之兆,是金水王相,蓍草之卦是父母得位,這正是健康強健之占,子孫逢吉之符。」又以太牢(牛、豬、羊各一)祭告宗廟。有司上奏說:「按慣例,聘皇后,聘禮是黃金二萬金,折合成錢是二億。」王莽深切辭讓,只接受六千三百萬,而且又在其中撥出四千三百萬,分給另外十一家被選中的陪嫁滕妾,以及王氏家族的貧困親屬。
2 夏,安漢公上奏制定車馬和服飾級別制度,官吏百姓的日常生活、送終、嫁娶、奴婢、田宅、器械,也都制定品級。又設立祭祀五穀神的官稷,以及在郡國、縣邑、鄉村,都設立學官。
3 大司徒司直(相當於大司徒的執行長)陳崇指使張敞之孫張竦起草奏章,盛讚安漢公功德,建議:「應該給安漢公擴大封國,和周公相當(周公當年的封國是魯國),他的嫡長子應該稱『公子』,和周公的嫡子伯禽一樣,賞賜品級,也參照周公,其他兒子的封賞,也和周公的六個兒子一樣。」太皇太后將奏書給公卿們看,大家正在商議,這時,呂寬事件發生。
當初,王莽的長子王宇,不贊成父親隔絕衛氏的措施,擔心自己家族以後會招禍,於是私自與衛寶通信,叫衛後(皇帝的母親)上書謝恩,並表態痛斥丁氏和傅氏罪惡,希望因此能被召到京師。
奏書遞上來後,王莽向太皇太后報告,下詔有司,褒賞中山孝王后,加封湯沐邑七千戶。衛後日夜涕泣,希望能和皇帝見面,卻只得到增加封邑而已。王宇又教她,直接上書請求到京師。王莽不聽。
王宇與他的老師吳章及妻兄呂寬商議辦法,吳章認為,王莽是無法諫勸的,但是他信鬼神,可以裝神弄鬼,讓他驚懼,然後吳章再順著鬼神所示推演,啟發他把政權交給衛氏家族。王宇於是派呂寬弄一罐鮮血,晚上去灑在王莽家大門上,不巧卻被門吏發覺。王莽將王宇逮捕下獄,王宇飲藥而死。王宇的妻子正懷有身孕,也下獄,等她生下孩子後,將她處決。
甄邯等向太皇太后匯報,太皇太后下詔說:「安漢公居於周公之位,輔佐像周成王那樣的幼主,而行管、蔡之誅(周公誅殺反叛的弟弟管叔和蔡叔),不以骨肉親情而傷害君臣大義,朕十分嘉勉!」王莽於是將衛氏家族全部屠滅,只留下衛後一人。吳章被腰斬後,在東市門將屍體車裂示眾。
吳章是當世名儒,有弟子千餘人,王莽認為這是惡人之黨,都不得為官,於是吳章的弟子們,紛紛改投其他老師。平陵人云敞,當時是大司徒掾(相當於助理),上書彈劾自己,稱自己是吳章學生,將吳章被車裂的屍塊收集抱回,用棺木收殮安葬,京師人都稱讚他的高義。
王莽抓住呂寬事件這個機會,擴大打擊面,窮治政敵黨羽,並把他平時厭惡的人都牽連進來,一網打盡,全部誅殺。漢元帝的妹妹敬武長公主一向親附丁氏、傅氏,等到王莽專政,又非議王莽;紅陽侯王立,是王莽叔父;平阿侯王仁,一向剛直;王莽都以太皇太后的名義下詔,派使者去看守,逼迫他們自殺。王莽再向太皇太后匯報,說公主暴病而亡,太皇太后要親自去弔唁,王莽極力勸阻,將她阻止。
甄豐派使者乘著朝廷專車,前往各地懲治衛氏黨羽,郡國豪傑以及忠直而不阿附王莽的大臣,一律誣以罪名誅殺,何武、鮑宣以及王昌的兒子、樂昌侯王安,辛慶忌的三個兒子:護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以及南郡太守辛伯,全都被處死。(何武當初不舉薦王莽為大司馬。鮑宣一向以正直聞名。王商——不是王莽一個家族——與王鳳不和,被王鳳排擠陷害,吐血而死,他的兒子王安不阿附王氏。辛慶忌本來是王鳳提拔起來的,三個兒子都很有才能,王莽想要拉攏他們,但是辛茂自以為名臣子孫,兄弟都身居要職,不想和王莽走得太近,又不怎麼待見甄豐、甄邯等人,所以被殺。辛伯也是辛氏家族成員,所以一併誅殺。)
這一案,接連殺了數百人,海內震恐,北海人逢萌對友人說:「三綱已絕(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王莽殺其叔父,又殺親生兒子,這是泯滅人性;再殺先帝的妹妹,這是無君;所以說三綱已絕),再不走,將要大禍臨頭!於是將冠帽解下,掛到東都門下,回到家鄉,帶著家屬乘船渡過渤海,移居遼東。」
【華杉講透】
王宇所想的,是不要做得太絕,但是,在說服不了父親的情況下,他背著父親,給自己留了條後路,這就是王莽不能原諒他的地方了。
王宇的想法對不對呢?這是一個博弈論問題。政治鬥爭是一場巨大的博弈,你的每一個決策,都會影響其他人的決策。王莽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自由行事。但是,博弈論認為:
在單人決策中,更大的行動自由可能永遠沒有壞處。但是在博弈中,他卻可能對所有參與者不利,這是因為行動自由的存在會影響到其他參與者的行動。與此相反,「綁住自己的雙手」可能會有幫助。
中國古代的歷史,就是因為掌權者有絕對的行動自由,所以對所有參與者不利,每個人都不安全,一不小心就招禍。而能不能「綁住自己的雙手」,完全看個人的修養和智慧。張良在輔佐劉邦成功後,能主動減少自己的封地。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能自剪羽翼,裁撤湘軍,這就是博弈的智慧。
自由行動,不僅會影響博弈中其他參與者的行動,甚至會觸發更大的博弈,捲入更多其他的參與者,將你捲入一個新的博弈,而那是你無法掌控的。王莽的行動,最終把全國百姓都卷進來了,讓他身敗名裂。
所以,當我們身在博弈之中,一定不能按自己的利慾和意志自由行動,因為我們的行動會引來別人的反應,我們一定要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各方的立場,忘掉自己的立場,去思考推演。而且,我們還要關注局外人,因為博弈的推演,有一天會把局外人卷進來,變成局內人,改變了棋局。
棋局如此複雜,如何駕馭呢?簡單來說,你不要指望自己能「駕馭」,不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要追求戰勝,要追求不敗。要克己復禮,克制自己的欲望,因為欲望是無法被駕馭的,特別是自己的欲望。
王莽徵召通曉禮制的少府宗伯鳳,到朝廷講解「為人子者為人後」的大義(意思是說皇上既然繼承先帝,為先帝之子,就不能再顧自己的親生父母),讓公卿、將軍、侍中、朝臣一起聽講,想要以此對內教育小皇帝,對外堵塞天下百姓的譏議。
在此之前,秺侯金日磾的兒子金賞、都成侯金安上的兒子金常,都因為沒有兒子,封國被撤除。王莽以金賞的曾孫金當,以及金常的孫子、京兆尹金欽,分別繼承爵位。金欽說:「金當應該給他的親生父親和祖父立祭廟,而令大夫去主持金賞的祭祀。」甄邯當時在旁,當場呵斥金欽,並彈劾他說:「金欽誣辱祖先,不僅不孝,而且大不敬!」將金欽逮捕下獄。金欽自殺。甄邯被褒獎為「綱紀國體,無所阿私,忠孝尤著」,增加封邑一千戶。重新改封金安上的曾孫金湯為都成侯。金湯受封之日,不敢回家,以表明他已經是金安上之後,不能再顧親生父母了。
【華杉講透】
金當是金賞的弟弟金建之孫,他繼承了金賞的爵位,按禮制,他應該以金賞為祖父,為金賞祭祀。但是金欽的建議,是讓金當給自己的親生父親、祖父祭祀,而把金賞的祭祀交給大夫代理,這就觸犯了當時的政治禁忌。所以甄邯反應強烈,而王莽也感到有必要組織百官學習,請禮制專家來講解「為人子者為人後」的大義。
宗族香火是中國人的價值觀,金賞的香火斷了,將金當過繼給他家,繼承他的爵位,供奉他的祭祀,那金當就是金賞的子孫了,這是合理的。如果要照顧自己的親生父祖,把金賞的香火交給別人打理,那就不公平了。你如果要祭祀親生父母,你可以不接受這個爵位啊,還有別的叔伯兄弟願意呢!
4 這一年,尚書令、潁川人鍾元被任命為大理(哀帝元壽二年,將廷尉改為大理,掌司法)。潁川太守、陵陽人嚴詡,當初是以孝行聞名,被舉薦為官,性情溫良,對屬下掾、史等屬官,都以師友相待,下屬有過,則閉門自責,從不大聲斥責,後來,郡中大亂。
王莽派使者徵召嚴詡,官屬數百人為他設祖道(祭祀路神,並飲宴餞行的儀式),嚴詡伏在地上大哭。掾、史說:「中央英明,徵召您一定是好事,不必這樣。」嚴詡說:「我哭的是潁川之士,我自己哪有什麼可擔心的呢?我因為柔弱而被調走,一定會有剛猛的人來替代我!替代我的人到了,就一定有人要被誅殺,所以我這是給你們弔喪啊!」
嚴詡到了京師,拜為美俗使者(負責宣傳推廣美好風俗)。隴西太守何並調任潁川太守,何併到任之後,逮捕了鍾元的弟弟鍾威,以及陽翟人、俠客趙季、李款,皆殺之,郡中震慄。
【華杉講透】
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它的原因,這個原因可以無窮盡地上溯,也可以從這個原因推測它的其他後果。但是人們通常不太注意去思考原因,或者思考的時候找錯了,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失敗了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失敗的,成功後總結經驗,得到的也是誤會,這是極為普遍的現象。
找到「真因」,就能判斷下一個結果,進而制定對策。嚴詡看到了真因,看到了自己的問題,也看到了上級的意圖,其他人卻不知道將要大禍臨頭。新太守來了不知道收手,繼續輕狂。
找真因的方法,是追問「五個為什麼」,來穿透真因:
第一問:為什麼中央徵召嚴詡?答:因為潁川郡太亂了。
第二問:潁川郡為什麼亂?答:因為嚴詡太軟弱了。
第三問:嚴詡為什麼軟弱?答:因為他本身就是以孝行聞名的官。
你看,這件事都用不著穿透五次,三個為什麼就找到了真因——太守軟弱。要解決太守軟弱的問題,矯枉必須過正,當然就會派一個嚴酷的來,這就可以預測下一個結果了。嚴詡軟弱,是因為他的孝行和性格,到了中央,他什麼官也勝任不了,只能讓他做「美好風俗宣講團團長」。
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養成追溯五次來穿透「真因」的好習慣,可以幫助你解決好多問題。
讀歷史,我們能讀到很多古人的智慧,而古人的智慧,往往在現代管理學中都有對應的方法,要結合起來學習,就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
元始四年(甲子,公元4年)
1 春,正月,皇帝到郊外用祭祀天地之禮祭祀高祖劉邦,以配享上天,又在明堂用祭祀祖宗之禮祭祀孝文帝劉恆,以配享上帝。
2 改封殷紹嘉公為宋公,周承休公為鄭公。
3 皇上下詔說:「婦女除非本人犯法,不得囚禁。男子八十歲以上老人,七歲以下兒童,家人不是犯『不道』之罪,或詔書指名逮捕的,不得囚禁。需要調查時,官吏到老人或兒童家裡詢問,不得傳喚到庭。本詔書即日起成為法令!」
4 二月初七,皇上派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等人,帶著御用乘輿及法駕,迎皇后於安漢公宅第,授皇后璽紱,入住未央宮,大赦天下。
5 遣太僕王惲等八人為欽差大臣,假以符節,每人配一位副使,分別前往全國各地,考察社會風俗。
6 夏,太保(三公之一)王舜等以及吏民八千餘人上書,一直要求「請接受陳崇的建議,加賞於安漢公」。有司奏請:「加封安漢公采邑,將召陵、新息二縣,以及黃郵聚、新野兩地耕田,全部劃入。合併伊尹、周公的稱號,尊稱安漢公為『宰衡』(伊尹為阿衡,周公為冢宰),位在三公之上,三公向宰衡奏事,要稱『敢言之』(斗膽上言)。賜安漢公母親尊號為功顯君,封安漢公兩個兒子,王安為褒新侯,王臨為賞都侯。給皇后的聘禮追加三千七百萬,共合為一億,以明大禮。太皇太后到前殿親自封拜,安漢公在前叩謝,兩個兒子在後面拜謝,和周公當年一模一樣(周成王拜伯禽為魯公時,周公在前,伯禽在後拜謝)。」
王莽叩頭辭讓,呈上親啟密奏說:「希望只接受給母親的尊號,歸還王安、王臨的印綬以及號位戶邑。」事情交給大臣們商議,太師孔光等人都說:「獎賞並不足以酬報安漢公的功勳,而謙約退讓,是安漢公之前一貫的態度,不能聽他的。忠臣的氣節,有時應該委屈自己,讓主上能夠伸張大義。應該派大司徒、大司空等人持節承制,召安漢公趕快入朝辦公,下詔給尚書,讓他們不得再接受安漢公的辭讓!」
太皇太后批准了孔光等人的意見,於是王莽勉強恢復上班,只是減少了召陵、黃郵聚、新野的田地而已。
【華杉講透】
這一段很形象,展現了王莽的夢想,就是模仿甚至超越伊尹、周公。模仿,是連周公受封時拜謝的儀式,他也要一模一樣地模仿,向年輕時的偶像致敬。超越呢,就是要把伊尹、周公的稱號合起來加到自己身上,這樣又滿足了他的勝心,勝過伊尹、周公了。
但是,周公所受之封,是天子給的,王莽所受的封,是自己策劃索取的。伊尹、周公,都是千古忠臣。特別是伊尹,能把無道昏君軟禁三年,讓他改過,而且真的把他教好了,又迎回重新執政,成為一代明君。伊尹對逝去的先主的忠誠和對新君的愛護,中國三千年唯此一人。而王莽卻是一個篡奪之人,他的模仿,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
王莽又將所增加給皇后的三千七百萬聘禮中,拿出一千萬錢,送給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左右侍從。王莽雖然專權,但是以他的欺騙迷惑諂媚取悅太皇太后,下至左右侍奉的長御(宮女之長),都用盡各種方法,賄賂以千萬計。又建議封太皇太后的姐姐、妹妹都稱尊號為「君」,食湯沐邑。所以太皇太后左右的人,都日夜稱譽王莽。
王莽知道太皇太后一個女人,厭倦居於深宮之中,就策劃給她安排一些歡娛的節目,來換取她手裡殘餘的權柄。於是,春夏秋冬四季,都安排太皇太后到四郊巡狩,接見孤寡老人和貞潔婦女,所到各縣,則廣施恩惠,賜給百姓錢帛、牛酒,成為慣例。太皇太后的弄兒(官婢、侍史所生的兒子,取以作為供狎弄的童子)生病,住在外舍。王莽都親自去探視。王莽對王政君的手段,大致如此。
【華杉講透】
王莽對太皇太后用上了《孫子兵法》的手段,給太皇太后的宮女行賄,是《孫子兵法·用間篇》:
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
這些人全成了王莽的間諜,不僅日夜在太皇太后跟前稱譽王莽,而且會把太皇太后的一舉一動、說的每一句話都告訴王莽。
給太皇太后安排視察節目,是《孫子兵法·九變篇》:
役諸侯以業。
給她安排點業務工作,分她的心,占滿她的時間和精力,她就只能把剩下的權力事務都交給王莽了,也不太注意王莽到底在幹什麼。
這些計策都很明顯,特別是王莽公開大筆地饋贈金錢給太皇太后左右的人,這是大忌。你的左右近侍,從別人那裡拿的錢比你發的工資還多得多,這怎麼可以呢?但是太皇太后把王莽當自己家人,完全沒有防備。等到王莽篡位的時候,才恍然大悟,但一切都晚了。
騙術都是老套路,上當的人卻前仆後繼。為什麼呢?因為她不讀書,不學習,沒經驗,不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機關算盡」,都算盡了,沒有遺漏,就達到「算無遺策」,就是傳說中的「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王莽就在下這盤棋。太皇太后呢?她根本不知道機關在哪兒,哪兒有機關,她就進到機關裡面,束手就擒了。
太保王舜奏言:「天下人聽聞安漢公不接受千乘之土,推辭萬金之幣,莫不傾慕感動,而被教化,蜀郡男子路建等人,正在訴訟,自己慚愧,主動撤訴了。就算是當年文王化解了虞國、芮國的爭鬥,也不過如此!應該報告天下!」(虞國、芮國爭奪田界,聽說周文王有德,兩國國君就一起去找文王評斷。進了周國國境,看見耕田的農夫在田坎上相讓,走路的路人在道路上相讓,二人慚愧說:『咱們真是小人!不能去辱沒了君子的門庭!』於是相讓,將所爭之田設為閒田,誰也不要。)
於是孔光更加恐懼,稱病堅決辭職(孔光看到政治氣氛越來越詭異,終於知道害怕了)。
太皇太后下詔:「太師不必參加朝見,可以每十天進宮一次,為您準備几案手杖,用餐標準十七道菜,然後回家。太師府官員,一切維持現狀,照常辦公。」
7 王莽上奏,設立明堂(皇家大會堂)、辟雍(學校)、靈台(天文台),為學者修建宿舍一萬間,規模宏大。又設立《樂經》研究所。增加博士名額,每一經五人。王莽又徵求:凡是對儒家六藝中能通一藝,又收過十一個學生以上的,以及藏書有散落不全的禮制及尚書、天文、圖讖、音樂、曆法、兵法、歷史等,並能通曉其意的,都到公車報到。如此網羅天下奇能異士,前後來應徵的有數千人,叫他們把自己所知道的寫下來,準備指出其中的謬誤,消滅異端,統一思想。
又徵召能治河者上百人,他們提供的戰略各有不同,長水校尉、平陵人關並說:「黃河決口,主要是在平原、東郡左右,因為當地地勢低下,土地疏鬆,聽說大禹治水的時候,本來是將這裡空出來作為泄洪區,洪水來的時候,就注入此地,形成一個湖泊;水小的時候,它自己就乾涸了。考察近代秦、漢以來,黃河在衛國、曹國一帶決口,其南北不過一百八十里。可以把這一片土地空著,不要修建官亭、民宅而已。」
御史、臨淮人韓牧認為:「可以尋找當初大禹疏通黃河的九河故道,重新加以穿鑿疏通。就算是不能找到九條,找到四五條也不錯啊!」
大司空掾王橫說:「黃河流入渤海的地方,地勢高於韓牧所主張挖掘的地方,之前天常連雨,東北風起,則海水溢出倒灌,向西南倒流泛濫數百里,當初的九河故道,早就被海水吞沒了。大禹治水,本來是順著西山(太行山),下東北而去。《周譜》上說:『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黃河改道。』那麼說我們今天的黃河,並非當年大禹所穿鑿的河道。又,秦國攻打魏國的時候,決開黃河,放水去灌魏國首都大梁,決口擴大,無法堵塞,應該將平地人家遷移出去,隨著西山開鑿河道,讓黃河由高處向東北流入渤海,這樣才能沒有水災。」
司空掾、沛國人桓譚參與討論,對甄豐說:「這些建議中,一定有一位是對的,應該詳細考察,則一切皆可預見,計定之後,再舉其事,費用不過數億萬,也可以以工代賑,賑濟那些無業游民。讓他們遊手好閒,和讓他們參與勞動,穿衣吃飯都是一樣的,現在,讓他們吃穿都由政府供應,但是給政府幹活,兩邊都方便。上可以繼大禹的功勳,下可以為百姓解決問題。」
當時王莽只追求虛辭空談,對這些需要實際去做的事不感興趣。
【華杉講透】
王莽之志小也哉!他要模仿古聖賢,只是模仿周公受封行禮時跪拜的班次和位置;他要超越古聖賢,只是將伊尹和周公的尊號合二為一,來做自己的尊號,認為這樣地位就比伊尹、周公都高了。但是,要他模仿大禹治水,治一治黃河,他就顧左右而言他了。王莽的政治才幹,只在攫取和控制權力,一到治國理政,他就「白痴」了。
8 群臣上奏說:「當年周公攝政七年,制度才確定下來。如今安漢公輔政四年,而實際經營製作不過二十天,就大功告成,應該升宰衡的位置在諸侯王之上。」太皇太后下詔說:「可。」於是下令商議九錫之法。
【華杉講透】
錫,在古代通「賜」字。
九種特賜用物分別是: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鬯。
一曰車馬。指金車大輅(車轅上用來輓車的橫木)和兵車戎輅;玄牡二駟,即黑馬八匹。其德可行者賜以車馬。
二曰衣服。指袞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鞋)一雙。能安民者賜之。
三曰樂縣。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樂者賜之。亦作「樂懸」。
四曰朱戶。指紅漆大門。民眾多者賜之。
五曰納陛。有兩種說法:一是登殿時特鑿的陛級,使登升者不露身,猶如貴賓專用通道;二是階高較矮的木階梯,使登階別太陡,這兩種說法都不甚具體。能進善者賜以納陛。
六曰虎賁。守門之軍虎賁衛士若干人,或謂三百人;也指虎賁衛士所執武器,戟、鎩之類。能退惡者賜虎賁。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製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能征不義者賜之。
八曰斧鉞。能誅有罪者賜之。
九曰秬鬯。指供祭禮用的香酒,以稀見的黑黍和鬱金草釀成。孝道備者賜之。
加九錫,基本上就是「預備皇上」,下一步就是篡位了。
9 王莽上奏,尊孝宣皇帝廟號為中宗,孝元皇帝廟號為高宗。再奏請:撤毀宣帝父親史皇孫的祭廟,撤銷南陵(文帝母薄太后陵)、雲陵(昭帝母趙太后陵),改為兩個普通的縣。
太皇太后批准,奏可。
10 王莽自以為向北教化了匈奴,東至海外,向南懷柔了黃支國,唯有西方還沒有動靜,於是派中郎將平憲等人帶了大量金幣去賄賂塞外羌族,讓他們獻出土地,自願歸附。
平憲等人上奏說:「西羌諸部落首領良願等人,一共一萬兩千人,願為漢朝內臣。獻上鮮水海、允谷、鹽池,水草肥美的土地,都送給漢民,他們自願搬走,居住在險阻之處,作為藩蔽,守邊保衛!臣詢問良願,為什麼要這樣投降呢?他說:『太皇太后聖明,安漢公至仁,天下太平,五穀成熟,莊稼都長到一丈高,有的一粒粟裡面,就長出三粒米!有的地方沒有種糧食,它自己就長出糧食來,有的蠶不吃桑葉,自己結繭成絲。甘露從天而降,醴泉從地而出,鳳凰來儀,神雀降集,從安漢公輔政這四年以來,羌人無所疾苦,所以都想歸附。』所以,應該給他們安排土地,設置屬國保護他們。」
事情交給王莽處置。王莽上奏說:「如今已經有東海郡、南海郡、北海郡,請接受良願等投降的土地,設置為西海郡。分天下為十二州,和古制相同。」
太皇太后批准。冬,設置西海郡。又增加法令五十條,犯者流放到西海,成千上萬的人被驅趕到西海,百姓這就開始怨恨了。
11 梁王劉立,因為與衛氏交通,被廢去王位,遷徙到南鄭,自殺。
12 將京師分割為「前輝光」「後丞烈」兩個郡。又更改公卿、大夫、八十一種官稱及位次等級,又更改十二州的州名和地界。各郡各國,哪個縣歸哪個郡,哪個國、哪個縣撤銷,哪個縣新建立,改來改去,天下多生事端,官吏們都記不下來。
【華杉講透】
男人永遠都有男孩心態,什麼都是他的玩具,一旦玩具到手,他就要捯飭捯飭,捯飭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路易十四說了,什麼是國家?「朕即國家!」無論是主政一個城市,還是主政一個國家,都是這大男孩的大玩具,他要把這兒收拾收拾,那兒改動改動,調整到「自己看上去很美」,獲得滿足愉悅。王莽權力穩固後,就開始玩兒了,改官名和重新劃分郡縣,這是他的遊戲,也是建立新朝的準備,和過去都不一樣。可是治黃河他怎麼不干呢?因為那不好玩兒!
後世的篡位者武則天,也有一套改官名的把戲。
企業家也一樣,有時候這企業就是他的玩具,他也是把企業像樂高玩具一樣,拆開來,裝上去,左看看,右捅捅,樂此不疲。等突然發現玩壞了,哎喲!趕緊調整回去!
元始五年(乙丑,公元5年)
1 春,正月,皇上在明堂舉行祭祀,祭廟被撤毀的先祖,都與高祖合併一起祭祀,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宗室子弟九百餘人,都被徵召來助祭。祭禮完畢,助祭的人都得到增加封邑、賜爵、賞賜金帛、增加俸祿、補缺任官等不同等級的封賞。
2 安漢公又奏請恢復長安南、北郊郊祀。三十餘年間,祭祀天地之禮,變更了五次。(成帝建始元年撤銷甘泉祭天、汾陰祭地,改為長安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永始三年,恢復為甘泉、汾陰。成帝崩,皇太后下詔恢復長安南、北郊。哀帝建平三年,再改回甘泉、汾陰。如今第五次變更,恢復南、北郊。)
3 皇上下詔說:「宗室子弟從漢朝建國以來,已經有十餘萬人,各郡國應各自設置宗師(掌管宗師子弟教導的官員),負責教育訓導,不要犯錯犯罪。」
4 夏,四月初一,博山簡烈侯孔光薨,贈賜、葬送極為豐厚,送葬的車子有一萬多輛。朝廷任命馬宮為太師。
5 全國官吏百姓因為王莽不接受新野采邑而上書請願的,前後有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諸侯王公、列侯、宗室子弟,都叩頭說:「應該趕快加賞於安漢公。」於是王莽上書說:「諸臣民所上奏章並交下來討論的事,請擱置勿議,讓我能夠全心全意完成製作禮樂的工作,事成之後,願退休回家,為賢者讓位。」甄邯等人向太皇太后匯報。太皇太后下詔說:「您每次覲見,都流涕叩頭說,堅決不接受封賞,如果加以賞賜,你就辭職。如今禮樂制度尚未完成,事情都需要你決定,所以暫且聽你的,讓你專心工作。大事完成之後,大家匯報上來,再討論之前的封賞建議。但是,關於九錫的禮儀,趕緊奏報上來!」
五月,策命為安漢公加九錫。王莽稽首再拜,接受綠韍,袞冕、衣裳、瑒琫、瑒珌、句履、鸞路、乘馬,龍旂九旒,皮弁、素積,戎路,彤弓矢、盧弓矢,左建朱鉞,右建金戚,甲、胄一具,秬鬯二卣,圭瓚二,九命青玉珪二,朱戶,納陛,設置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賁衛士三百人。
【柏楊曰】
綠韍,遮蔽膝蓋用的彩綢。袞冕,龍帽。衣裳,龍袍。瑒琫,刀柄裝飾碧玉的佩刀。瑒珌,刀鞘裝飾碧玉的佩刀。句履,鞋尖上翹的御鞋。鸞路,皇帝專用的御車。乘馬,四匹駿馬。龍旂九旒,有九個尾梢的龍旗。皮弁,皮帽。素積,白袍。戎路,作戰指揮車。乘馬,四匹駿馬。彤弓矢,紅色弓箭。盧弓矢,黑色弓箭。左建朱鉞,大門外左邊樹立赤色巨斧。右建金戚,右邊樹立金色巨斧。甲、胄一具,鎧甲、頭盔各一具。秬鬯二卣,美酒兩壇。圭瓚二,碧玉酒壺兩個。九命青玉珪二,作為最高官位(九命)信物的青色玉珪兩個。朱戶,納陛,特准朱紅色大門和台階。宗官,宗族官。祝官,祭祀官。卜官,占卜官。史官,天文官。虎賁,武裝衛士。
王莽接受的東西,超過九錫太多。九錫已不能做機械解釋,王莽所擬定的這項制度,也並不完全跟古代相符。然後,用和平手段轉移政權時,只要通過「九錫」這一關,就大局已定。
6 之前派出去全國觀覽風俗的王惲等八人回到京師,說天下風俗混一相同,又假造郡國歌謠,歌頌王莽功德,一共三萬字之多。閏四月初四,皇上下詔命羲和(柏楊註:首席部長)劉歆等四人修建明堂、辟雍(大學),使長安城與周文王築靈台、周公建洛邑的規劃配置相符。太僕王惲等八人巡行觀覽風俗,宣明德化,讓天下風俗統一,劉歆等四人皆被封為列侯。
當時廣平國丞相班稚唯獨不呈進祥瑞和歌謠,琅琊太守公孫閎在官府說災害。甄豐派遣下屬分別驅馳到兩地,諷喻吏民(趕緊呈上祥瑞歌謠,不許說有什麼災害),然後上書彈劾說:「公孫閎捏造不祥之事,班稚阻絕祥瑞歌謠上呈之路,嫉妒損害聖明的政治,都屬於『不道』之罪!」班稚,是班婕妤的弟弟。太后說:「不宣傳聖德民德之美,應該和宣稱有災害的人區別對待。況且班稚是後宮賢德的班婕妤的家人,我對她十分哀憫。」於是公孫閎下獄,伏誅。班稚恐懼,上書陳恩謝罪,願意歸還相印,到長安延陵(成帝陵墓),做一個守陵的園郎,太后批准。
【華杉講透】
去年派王惲等八人去全國「觀覽風俗」,今年見到了王莽此舉的目的,就是那三萬字的全國各地歌頌他的民謠。而這八人,僅僅憑著自己的無恥,輕而易舉就得到封侯的獎賞。
當王莽要求全國歌頌的時候,沒有人有沉默的權利。班稚沉默,甄豐馬上就派人飛馳而去,緊急處理。因為他知道很多人都不願意歌頌,一旦沉默者不被懲罰,就會一片沉默,就沒有篡位稱帝的氣氛了。沉默都是罪行,談論災害,傳遞壞消息,就更是死罪了。琅琊太守公孫閎在自己官衙談論災害,這本來是他的職責,因為有災害就要負責救災,但在這時卻因此丟了性命。這一方面是當時的形勢所不允許,另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屬下中有告密者。可見王莽要什麼,全天下都知道,小人就會告密領賞。
7 王莽又上奏,制定新的制度,宣稱要實現市場上童叟無欺,貨真價實,不討價還價,官衙里沒有訴訟案件,城邑沒有盜賊,田野沒有饑民,道路上遺失的東西沒人撿,男女走路都分開不混雜在一起。天下風俗如此之美,刑罰就不需要了。如果有犯罪的,就處以「象刑」。
【華杉講透】
象刑是堯舜時期的象徵性刑罰,對犯罪者僅處罰穿上特別的衣服,以示恥辱,表示一片祥和,無人犯罪。王莽之舉,當然不能當真,公孫閎人頭剛剛落地,他不會對公孫閎處以象刑。
8 王莽又上奏說:「共王母(傅太后)、丁姬,之前不守臣妾之道,墳墓竟然和元帝的墳一樣高,而且身懷帝太后、皇太后的璽綬下葬,請掘開共王母及丁姬墳墓,收繳璽綬,將共王母遷回定陶,葬在共王墓園。」太皇太后認為這是已經過去的事,不必再去挖她的墳墓。王莽力爭,太皇太后下詔就以之前的棺木抬出來改葬。王莽又上奏說:「共王母和丁姬的棺材都是名貴的梓木製成,並身著珠玉之衣,不是藩國臣妾應該享有的。請將她們改為普通棺材,除去珠玉之衣,將丁姬葬在從嫁女子墓旁。」太皇太后批准了王莽的意見。
在位的公卿大夫都迎合王莽意旨,進獻錢帛,派遣子弟及諸生,以及四方鄰國旅居京師的人士,一共十餘萬人,拿著工具,協助工程部門挖掘共王母、丁姬墳墓,二十天左右,全部剷平。王莽又在周圍種上一圈荊棘,以警戒後世。又撤毀共王廟,當初提議修建的泠褒、段猶等人,都被流放到合浦。
徵召師丹到公車(掌管天下上事及徵召等事宜的官署,上書徵召都經由此處受理),賜爵為關內侯,恢復他過去的封地。過了幾個月,又加封師丹為義陽侯(當初泠褒、段猶等提議修建共王廟時,師丹為大司空,因反對而被免職,並撤銷爵位)。又過了一個多月,師丹逝世。
當初,哀帝的時候,馬宮為光祿勛(宮殿門戶的宿衛,總領宮內事務),與丞相、御史一起議定傅太后諡號為孝元傅皇后,如今王莽清算誅殺當初提議的人,馬宮因為與王莽親厚,唯獨沒有牽連到他。馬宮自己羞慚恐懼,上書說:「臣之前參與議定共王母諡號,為了迎合上意,違背經典,假借邪說,以迷惑誤導主上,這是我的不忠。幸而得到洗心革面的機會,但是,也實在沒臉再列位於朝廷,也無心任職於官府,也不宜再享有封國食邑。我自願繳還太師、大司徒、扶德侯印綬,為賢者讓路。」
八月二十日,王莽以太皇太后名義下詔給馬宮說:「四輔之職,是為國家維護綱紀;三公之任,是承托君王的鼎足;不能旗幟鮮明地固守原則,就不宜再居於此位。你的話一片至誠,不為自己掩飾過失,朕十分敬重!現在,仍保留你的爵位和封邑,把太師、大司徒印綬交給使者,以侯爵身份回家吧!」
9 王莽認為皇后有多子之象(本年十四歲,開始有月經),於是開鑿子午道(子為北方,午為南方,子午道打通南北,也打通陰陽之道,協助皇后多子多福),從杜陵橫穿南山(秦嶺),直到漢中。
10 泉陵侯劉慶上書說:「當年周成王幼小,周公攝政,如今皇帝尚未成年,應該令安漢公行使天子職權,如周公故事。」群臣都說:「應該按劉慶說的辦!」
11 當時皇帝漸漸長大,因為母親衛後不能來京以及衛氏家族被屠殺的緣故,對王莽怨恨不悅。冬,十二月,王莽趁著臘日大祭獻椒酒的時候,在酒中下毒,皇帝中毒病發。王莽撰寫禱文,請命於泰畤,向天神請求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回皇上的健康,將請命的策書鎖入金縢(收藏書契的柜子),藏於前殿,並下令知道此事的官員不得泄露(這也是模仿周公,當年成王生病,周公也祈禱願意替成王而死,並將向天神請命的策書藏於金縢)。
十二月丙午日(十二月無此日),皇帝崩於未央宮。大赦天下。王莽下令六百石以上官吏都服喪三年。又上奏太皇太后,尊成帝為統宗,平帝為元宗。收殮孝平皇帝,加元服(皇帝尚未成年,還未加元服),葬於康陵。
【班固曰】
孝平皇帝之世,政事都由王莽決定,褒揚善行,彰顯功德,以展示他自己的尊貴盛大。看他留下那些文辭,方外百蠻,無不心悅誠服,祥瑞紛起,頌聲並作。但事實上,天變於上,民怨於下,種種暗流涌動,王莽也無法掩飾。
12 任命長樂少府平晏為大司徒。
13 太皇太后與群臣商議立嗣。當時元帝已經絕後。而宣帝的曾孫在世的,還有五位親王,四十八位列侯。王莽厭惡他們都已經成年,說:「兄弟之間不能相互繼承。」於是,把宣帝的玄孫(四世孫)輩全部召到京師,準備從中選立。
就在本月(十二月),前任輝光謝囂上奏說,武功縣令孟通在挖掘水井的時候,挖到一塊白石頭,上圓下方,上面有紅色的字跡:「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符命運動,就此發動。
王莽指使三公一起向太皇太后匯報,太皇太后說:「這種欺騙天下的伎倆,不可施行!」太保王舜對太皇太后說:「事已至此,無可奈何!我們沒有力量阻止。王莽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是要求一個攝政的名義,加重權力,鎮服天下而已。」太皇太后心中明白不能這樣做,但是已無力制止,於是聽許。王舜等當即讓太皇太后下詔說:「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經派有司徵召孝宣皇帝玄孫二十三人,從中選拔合適的,做孝平皇帝的後嗣。玄孫們都還在襁褓之中,沒有至德的君子,如何能保護新君呢?安漢公王莽,輔政三世,與周公時代不同,但事跡相符,如今前輝光謝囂、武功縣令孟通,上書說丹石之符,朕深思其中的含義,石頭上丹書說『為皇帝』,就是攝政行皇帝之事的意思吧!現在,就令安漢公攝行皇帝事,就像當年周公一樣,請大臣們商議具體禮儀,上奏給我。」
於是群臣上奏說:「太皇太后聖德昭然,深見天意,詔令安漢公居攝政之位。臣等請安漢公踐祚(登主階、主位、皇帝位),穿著天子冠帽服裝,背靠畫著斧紋的屏風,立於門和窗之間,南面接受群臣朝拜,聽取政事。出入宮廷,一律警戒,民臣向他自稱臣妾,都如天子之制。主持郊祀天地,宗祀明堂,享祭群神,祭祝致辭時,自稱『假皇帝』(代理皇帝),而臣民們稱呼他為『攝皇帝』,自稱『予』。決策國事,如同皇帝詔書,稱為『制』,以奉順皇天之心,輔翼漢室,保護孝平皇帝的幼嗣,以符合寄以天下,托以幼孤之義,隆重其治國平天下之教化。但『假皇帝』在朝見太皇太后(王政君)、帝皇后(平帝皇后,王莽的女兒)時,還是回到臣子之禮節。安漢公原來的家宅,就改為施政的宮殿。封國依舊,另劃武功縣為采邑。其他禮儀,仿效諸侯王慣例。」
太皇太后下詔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