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 Close Reading
2024-10-02 03:02:09
作者: (日)讀書猴
方法42 引領我們走向精讀的「輔助輪」【段落歸納(Paragraph Summarizing)】
① 選擇一部文獻,確定閱讀的範圍
如果文獻的篇幅較長(比如一本書),那麼可以以章節為單位來閱讀。本書中將以托馬斯·S.庫恩所撰寫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的第一章為例,對各個段落的內容進行歸納。
② 給各個段落標上序號
直接在書中給段落標上序號。《科學革命的結構》第一章共有14個段落。
托馬斯·S.庫恩著 中山茂譯《科學革命的結構》(MISUZU書房,1971)
③ 將段落的序號寫到紙上,留出一定的空白
④ 讀完一個段落後,對其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填寫到對應的空白處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最好是每一個段落都用一句話來概括。
可以一邊讀,一邊將概括性的語句或是關鍵詞畫出來。然後再將畫線的部分整合成句子。遇到重複或是可以省略的部分就乾脆利落地捨棄。這樣一來,留下的記錄就能夠反映出我們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科學革命的結構》摘要
在歸納總結中發現自己尚未理解的內容
段落歸納(Paragraph Summarizing)是精讀的「輔助輪」。
將段落的序號寫在紙上,留出空白。這個填補空白的過程,就能夠促使閱讀者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文章。
概括文章的內容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想要對段落進行歸納總結,就必須充分理解段落的內容,並能夠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出來。如果我們理解得不夠充分,或是想不通作者的用意,那麼就很難歸納段落的內容。這並不是我們的理解能力本身出了問題,而是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的理解出現了「詳略不均」的現象,這一點在平時讀書時很難注意得到。
平時我們在閱讀書和論文時,並不需要理解其中所有的內容。即使我們逼迫著自己從頭到尾通讀了全書,也會在無意識中跳過一些語句,或是忽略一些讀不懂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段落歸納就能夠幫助我們從「通讀模式」切換到「精讀模式」。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在對各個段落的內容進行歸納前,應該先將書通讀一遍,或者最好是先反覆讀上幾遍。這樣一來,在歸納的過程中,我們就會發現自己之前的閱讀是多麼的「粗糙」。這裡的「粗糙」並不是貶義詞,當我們的目的是將書全部讀完時,一定程度的「粗糙」也是必要的。
將難懂的書一點點地瓦解
當我們讀了許多遍,依然無法理解書中的內容時,也可以使用段落歸納的方法來突破難關。
這種做法就像是將堅硬的岩石一點點地鑿碎,有些十分難懂的書(在最初的階段)只有用這種方法才能夠順利地讀下去。如果一本書讀起來毫不費力,我們可能會覺得很開心,但是我們能夠從中獲得的,也只有一些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和自我滿足感而已。相反,那些讀起來很費勁的書卻能夠為我們帶來新的思考和新的生活態度。段落歸納,就是攻破這些書的最有力的武器。
顯然,這個歸納的過程會花費不少時間。一開始,遇到比較難理解的段落可以先跳過,在旁邊標一個問號。當我們讀完其他段落後回過頭來再看,也許就能夠理解了。我們也可以先做一些自己當前力所能及的事,例如畫下畫線、貼標籤,在書中留下一些標記(方法41),或是將一些關鍵詞摘抄下來,這些都會對我們之後的理解有所幫助。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很容易陷入完美主義,明明是概括大意即可,卻總想寫得再詳細一些,導致很難堅持到最後。因此,我們在做歸納的時候,最好是抱著「為每個段落寫一個小標題」的心態,這樣才能堅持得更長久。
理解程度的「自我監測」
除此之外,段落歸納還能夠將閱讀者的理解程度一五一十地記錄下來,是一種自我監測的方式。
如果想要與以前的自己作對比,可以隔一段時間後再重新歸納同一篇文章的內容。為此,我們最好是將自己歸納好的成果長期保存。我個人比較推薦在無酸紙的筆記本上做歸納,但是對於那些不擅長整理,很容易弄丟東西的人來說,還是直接輸入電腦中,以txt文本格式(或是其他各種軟體都能夠閱覽的通用格式)上傳到雲端比較好。隔一段時間後再重新讀一讀自己歸納的內容,就能夠敏銳地發現自己對哪些部分的理解要比原來更加深入了。對於一名閱讀者而言,自己的進步就是讀書動機的最主要的來源,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