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自學大全> 第11章 對信息進行篩選

第11章 對信息進行篩選

2024-10-02 03:01:24 作者: (日)讀書猴

  無知小子和老者的對話11 不要被那些「荒謬的知識」所迷惑

  無知小子:有人瞧不起我,跟我說「自學這種東西,到頭來只會讓人變得自以為是而已」。

  老者:大多數人都會半途而廢,根本就堅持不到自以為是的階段。

  

  無知小子:您不要長他人志氣,多跟我講講自學的好處啊!

  老者:自學者需要一人分飾兩角,既是學生,也是老師。因此,每當學生這一角色取得了進步,教師這一角色也會有同樣的進步。這樣一來,每次的進步都會有正反饋,我們的自學能力也會實現指數式、幾何級數式提升。

  無知小子:沒錯!多說點這樣讓人振奮的話!

  老者:但是,自學的這種優勢同時也會引來危險。一旦學生(教師)這一角色出了錯,教師(學生)這一角色也會跟著出錯。所以說,無論是往好的方向走,還是往壞的方向走,都會比一般的學習要快上許多。大多數自學者都沒有前輩的引導和監督,所以一旦陷入了奇怪的思維方式,或是相信了一些荒謬的理論,也沒人能把他們拽回來,很容易越走越偏。這可比跟著老師學要嚴重多了。

  無知小子:老先生,說實話,您是不是跟自學有仇啊?

  老者:不過就算是跟著老師學,多多少少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會給學生施加影響,同樣地,學生也會反過來給教師施加影響,所以剛才我所說的這個正反饋並不是自學獨有的現象。

  無知小子:所以說,您是跟學習有仇?

  老者:我沒有。對於人來說,學習是必然的。正如我一開始所說的,當今的社會既龐大又複雜,如果只靠天生的認知能力,人將無法維持社會的平穩運轉,那些用來支撐人類社會的知識也將逐漸消亡。自學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內容。人生很短暫,既然不管怎樣都必須要學習,那不如去學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你說是吧?

  無知小子:那請您教教我,如何才能分辨出哪些知識是荒謬的,避免被它們引入歧途呢?

  老者:這就跟問別人「怎麼才能不被詐騙」是一個道理。很多人都以為自己不可能中招,只有那些非常馬虎大意的人才會被騙。

  無知小子:難道不是這樣嗎?

  老者:當然不是。所有的騙術都是瞄準了我們認知中的薄弱環節。或者也可以說,只有這種有效戳中薄弱環節的騙術,才會被犯罪者們不斷模仿、流傳至今。

  無知小子:這個我懂,就是所謂的「適者生存」吧!

  老者:人類認知中的薄弱環節大多都是在進化的過程中獲得的特性。因此,只要是人,無論多麼聰明,知識有多麼豐富,都無法逃脫這種騙術的魔爪。

  無知小子:照您這麼說,騙子豈不是要統治世界了。

  老者:其實我本來想說他們確實已經統治世界了,但是我之前也提到過,人類會從歷史上的失敗和成功中吸取教訓,以集體、社會,甚至是一個文明的形式來解決那些個人所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我們會給「詐騙」下一個定義,立法將其作為一種犯罪來處罰,還會給這些典型的騙術起名字,告誡所有人提高警惕。這些都屬於是靠集體的力量來戰勝困難。

  無知小子:所以說,人類雖然無法根除詐騙,但是卻可以舉全社會之力來思考對策。那麼在面對那些荒謬的知識時,我們也是這樣與之對抗嗎?

  老者:寄生在生物體內的細菌和病毒有許多不同的生存策略,同理,在人類社會增殖的那些荒謬的想法,以及抓住了人類認知中薄弱環節的「認知病毒」[49]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最大的特徵,或者共同點,就是不允許別人去懷疑。比如當你對某一事物產生質疑時,旁邊會有人對你說「這樣做是會遭天譴的」或者「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放肆了」。

  無知小子:上天保佑,您這可是把全世界的宗教都給得罪全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分辨基準嗎?

  老者:信念是人對事實的想法,如果一個信念與事實不相符的話,那麼我們還是避開它比較好。人一旦接受了這種與事實不相符的信念,那麼就很難再去接受其他與該信念相矛盾的信念了。這就是所謂的「認知失調」。人都傾向於讓自己的思維保持一貫性,因此就會想辦法讓這些信念也保持一致。這樣一來,一個與事實不相符的信念還會污染其他的信念,就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一樣,不斷地向外擴散。當信念與事實之間的矛盾變得越發頻繁,人就會放棄去將自己的信念與事實進行比對,開始逃避現實。那些放棄了質疑的人也會更容易感染「認知病毒」。

  無知小子:這就是認知的免疫力在逐漸下降吧。但是這樣一來,我們豈不是連白日夢都不能做了?有時候為了忘卻日常生活中的煩惱,我還會在腦內編織一些幻想,這也不可以嗎?

  老者:剛才我不是說了嗎?信念是人對事實的想法,我們必須將信念與現實進行比對。而幻想則完全不同。我們都知道幻想不是真實的,所以幻想才屬於安全領域。甚至可以說幻想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我們可以在幻想中學習如何將虛構的東西與事實和信念劃清界限。學會了這一點以後,當我們遇到由於信息不充分導致無法判定對錯的信念時,也會派上用場。

  無知小子:聽您這麼說,我就更加相信自己不會被那些不實的傳言所誤導了。

  老者:哦?那我倒是想聽聽,你都明白什麼了?

  無知小子:我決定以後再也不去看那些亂七八糟的網站,專心致志地在讀書中度過未來的人生。

  老者:雖然我很想表揚你,但是非常遺憾,世界上有許多書的內容都會出現錯誤,甚至還有的書會故意寫錯,目的就是將這些錯誤的知識傳播出去。

  無知小子:怎麼會這樣!書籍難道不是人類最後的知識聖域嗎!

  老者:你去書店看看就知道了。有的書會特意將作者或是一些知名人士的照片放在封面和海報上,還有的書會鋪天蓋地地一下子放好多摞,用這些手段來宣傳的書簡直數不勝數,都是為了吸引那些缺乏知識的人拿到手裡翻看。

  無知小子:我的書架就是被這些書填滿的。

  老者:出版界與學術界比較類似,都深受人們的信賴。很多人都跟你一樣,覺得「書里寫的東西應該都是正確的」,所以就算是沒有聽說過作者的名字,他們也會想要看看裡面的內容。在這樣的機制下,新鮮的血液才會不斷地注入進來,書籍的森林才能夠萬古千秋,綿延不絕。因此,為了回應讀者的這種期待,出版方會想方設法將書中的錯誤剔除出去,一本書在擺上書店的貨架前,必須經過層層的檢驗。

  無知小子:這些工作都是圖書的編輯和校對者在做吧。

  老者:然而也正因如此,想要用書籍來散播謠言和虛假消息也非常容易。在出版界大多數人的不懈努力下,人們對書籍有著深厚的信賴。而一些不靠譜的書正是寄生在這種信賴之上,才得以廣泛流通。

  無知小子:繼「認知病毒」以後,又出現了「寄生書籍」嗎!

  老者:之前我跟你講過該如何去尋找書籍,也介紹了文獻目錄,對吧。知道了這些後,你就會意識到原來與同一個主題相關的書有許多本,自己應該著手去尋找它們,而不是偶然間碰到一本書就直接拿起來讀。發現了不靠譜的「寄生書籍」以後,我們還可以在它們的對比之下,去尋找那些真正有用的書籍。這些不靠譜的書籍必定是寄生在人類對其他書籍的信賴之上。那麼反過來說,既然有「寄生書籍」存在,就必定也同時會有一批真正有用的書籍存在。不要只看一本書,而是要將書籍的森林全部收入眼底。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逐漸分辨出哪些書是「寄生書籍」,還有哪些書則是為其他的書奠定了基礎。說白了,任何信息以及信息源都不是百分百值得信賴的。即使是現在印在教科書中的知識,也可能會在未來有了新的數據或是理論後遭到全面或是部分的否定。因此,所有的知識都只是暫時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罷了。

  無知小子:怎麼會這樣!那我今後到底應該相信什麼呢?

  老者:我可以這樣回答你——我們應該相信的就是,任何一項知識,無論現在是如何被人們奉為真理,將來都有被推翻的可能。如果我們放棄去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那麼將來就連能夠推翻的東西都沒有了。懷疑現有的知識,其實就是相信知識的未來,相信人類會永遠走在通往未來的求知之路上。你也可以這麼想,「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知識雖然不夠完美,但是一定程度上也是值得信賴的」。因為對於過去的人來說,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知識就是「未來的知識」。正是因為過去的學者們相信知識會有光明的未來,因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所以現在的這些知識才得以推翻曾經的知識,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