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自學大全> 方法29 把握文獻之間的聯繫【引用矩陣表】

方法29 把握文獻之間的聯繫【引用矩陣表】

2024-10-02 03:01:16 作者: (日)讀書猴

  ① 將收集到的文獻的標題填寫到表格的最上面一行

  將收集到的文獻的標題從左到右依次填入表格中。在之後的步驟中,我們還會進一步填寫這些文獻的參考文獻,如果您找到或是下載到了這些參考文獻,可以將它們的標題也追加到最上面一行中。

  

  ② 將這些文獻的參考文獻列表複製到表格最左端的一列中

  表格最左端的一列用來填寫「被引用的文獻」。翻開收集到的文獻,找到參考文獻列表,將這些參考文獻的標題從上到下依次填寫到表格的最左端,重複的文獻只記一次。

  ③ 將論文中提及參考文獻的具體內容摘抄到表格中

  一篇一篇地閱讀收集到的論文,從正文和注釋中找到參考了其他文獻的段落,將其摘抄到引用矩陣表中相應的格中。

  我們每讀一篇論文,就可以填寫該論文所對應的一列。讀完一篇後,再繼續去讀下一篇文獻,填寫下一列。

  這樣將收集到的文獻全部通讀過一遍後,一張引用矩陣表也就完成了。

  ④ 按照被引用次數從多到少的順序,給參考文獻排序

  當我們在矩陣表的一個格子中填寫了內容,就意味著其上方對應的文獻與其左側對應的文獻存在引證關係。而格子中所填寫的內容就是作者對參考文獻中相關內容的概括,或是作者本人對參考文獻的評價。

  接下來,我們可以數一數這些參考文獻所對應的行中有多少個格子填寫了內容(可以使用制表軟體中的COUNTA函數來計算),這樣就能夠知道一個參考文獻被引用的次數,然後按照從多到少的順序將這些參考文獻(所對應的各行)重新排序。

  重新排序後,被參考次數比較多的文獻就會出現在表格的頂部。

  如果我們找到的論文比較少,那麼各個參考文獻的被引用次數可能沒有多大的區別(因為最多被引用次數=收集到的論文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按照參考內容的字符數(可以使用LENB函數來計算)或是具體的參考內容來將這些參考文獻(所對應的行)重新排序。

  ⑤ 給收集到的論文排序

  我們可以按照參考文獻數量從多到少的順序,從左到右給收集到的論文排序。

  參考文獻數量的多少與論文的質量和重要程度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有時卻能夠體現出論文的種類(例如文獻綜述通常會引用較多的文獻)。

  但是比起這種機械化的方式,直接人工地去將這些論文進行分類和排序的話,我們能收穫到的東西會更多一些。

  例如,當我們按照出版年份來將這些論文(所對應的列)排序時,可能就會發現不同年代的論文參考的文獻也會有所不同,或是有的文獻一直在被其他的論文引用。換句話說,有的文獻只會在一段時期內被大家所參考,而有的文獻則是經久不衰,無論是哪個年代的文獻都會去參考它。

  再或者,如果我們按照作者、研究者群體(下文中會詳細說明),或是對應的學科領域來給這些論文(所對應的列)排序,可能還會發現有些文獻只會被特定的作者、研究者群體,或是特定學科領域的論文所參考,還有些文獻受眾則比較廣,會被多個學科領域的論文所參考。

  ⑥ 對引用矩陣表進行解讀

  引用矩陣表可以讓文獻之間的引證關係以及具體引用和參考的內容變得一目了然。當我們將這些文獻分開來閱讀時,經常容易忽視掉一些它們之間的聯繫。有了引用矩陣表後,這些關係就變得清晰明確了起來,比如以下三點:

  ·了解文獻的評價

  如果我們選中某一行(一部參考文獻),然後從左到右進行閱讀,就可以知道其他的論文都對這部文獻表達了怎樣的觀點。

  如果這些論文的觀點都差不多,那麼說明大家對這部文獻的見解和評價普遍如此。

  如果這些論文的觀點各有不同,那麼也能夠看出各個作者對這部文獻的見解和評價有所區別。

  關於「涂爾幹、儀式」的引用矩陣表

  ·把握哪些文獻屬於經典文獻

  按照被引用次數將參考文獻重新排序後,被引用次數比較多的文獻就會集中在引用矩陣表的頂部。

  不僅如此,我們還能在引用矩陣表中看到這些文獻是如何被其他文獻所提及的。

  如果一部文獻不僅被許多其他文獻引用和參考,其被提及的部分還涉及比較基本的概念或是研究方法,那麼我們就基本可以斷定這部文獻是與該主題相關的必讀經典文獻。

  ·摸清研究和文獻的分布

  在前文中,我提到過可以從引用矩陣表中發現一些研究者群體的存在。

  例如,不同的研究者群體可能會偏向於在論文中引用和參照不同的基本文獻。這些研究者可能是屬於不同的學派,或是由於研究方法不同而被劃分成了兩個群體。

  如果用引用矩陣表中涉及的這些文獻來製作一張要素矩陣表(方法30),那麼這些不同研究者群體之間的區別就會變得清晰起來。例如我們會發現某個研究者群體所撰寫的論文都在使用A方法論,而另一個研究者群體則都在使用B方法論。這就會進一步引導自學者去學習要素矩陣表的製作方法。

  只讀一篇文獻的話,會很難判斷它的價值

  引用矩陣表的創作靈感同樣是來源於《如何利用矩陣表來撰寫護理研究的文獻綜述》(Health Sciences Literature Review Made Easy: The Matrix Method)一書中提到的「矩陣表法」。我製作引用矩陣表的初衷是為了分析文獻之間的關係。

  學術文獻等大多數比較可靠的文獻都會註明自己參考或是引用了哪些其他的文獻(方法21「尋找相關文獻」)。

  引用矩陣表就是將這些參考和引用的內容從文獻中提取出來,進行總結,使文獻之間的引證關係全部呈現在一張表格之中。

  如果說上一節中介紹的目錄矩陣表中呈現的是許多部文獻的「內容」,那麼引用矩陣表中呈現的則是許多部文獻之間的「關係」。這些文獻並不是相互獨立,而是彼此關聯,處於關係網中,形成了一個文獻共同體(Republic of papers)。如果我們只讀了一部文獻,那麼就會很難判斷它的價值和意義。其他文獻是否參考了這部文獻,其他的作者對這部文獻表達了什麼樣的看法,這些都是我們判斷文獻價值和意義的重要依據。

  一個門外漢在對相關領域不是很熟悉的情況下,很難從數不勝數的文獻中篩選出哪些是比較重要且值得信賴的文獻,哪些是不太靠譜、沒什麼人看的文獻。在引用矩陣表中,我們能夠看到其他各個文獻是如何參考引用,或是提及某一部文獻的。這樣不僅數量上一目了然,內容也可以一併閱讀。

  對於那些獨自向未知的領域發起挑戰,無法得到良師指導的自學者來說,這些信息都是寶貴的財富。

  劃時代性研究與衍生性研究

  我們可以用一張簡單的圖來表示學術研究的過程(參見下一頁)。

  每當一個劃時代性研究出現後,都會有許多衍生性的研究隨之誕生,使這一領域的研究步入繁盛期。之後,這種勢頭會逐漸消減,研究數量不斷減少,這一領域也就進入了衰退期。接下來新的劃時代性研究出現後,新的繁盛期又會再次到來,如此循環往復。

  在大多數情況下,在一個劃時代性研究剛剛出現時,大家並不知道它具有劃時代意義。當後人在回顧某一領域的研究歷程時,會發現許多的研究都是以同一研究為起點而誕生的,在那之後,大家才會將這一研究稱為劃時代性研究。

  一個劃時代性研究與隨之產生的多個衍生性研究,可以組成一個研究群(cluster)。只要我們能夠通過文獻之間的引證關係來抓住這些研究之間的聯繫,就可以區分出哪些研究屬於劃時代性研究、哪些研究屬於衍生性研究,劃分出多個研究群。

  有些衍生性研究會指出劃時代性研究中的(部分)錯誤,還有一些衍生性研究中使用的方法要比劃時代性研究更加簡捷有效。但是劃時代性研究之所以具有劃時代意義,是因為這些研究提出了重要的問題,吸引了後來的許多研究者前來挑戰。這些問題往往都比較艱深,光憑一項研究很難徹底攻破,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研究方法來助力。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劃時代性研究才會催生出大量的衍生性研究。

  「巨人的肩膀」是一張網

  我在「尋找相關文獻」(方法21)中提到過,在學術界,研究者必須在論文中註明引用和參考的文獻。因此,我們可以輕鬆地把握各個研究之間的依存關係和衍生關係。

  人類的學習和研究,還有隨之出現的所有文化產物都無法孤立存在。任何一項事物都會繼承先前事物的特性,或是受到其影響。我們所說的「巨人的肩膀」就是以這種關係網的形式存在的。

  換言之,只要我們能夠抓住事物之間的影響關係,那麼引用矩陣表也可以應用到學術文獻以外的事物上。


關閉